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95851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试卷(II )卷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许多石块、石片,考古界认为有些是北京人创造的工具,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 A . 数量多,有近10万件B . 出土集中,可能有意堆放C . 形状多样,有些还有锋刃D . 便于使用,留有打制痕迹2. (2分)史前时期中的炎帝、黄帝等英雄具有丰功伟业,反映了我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下列最能为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提供证据的是( ) A . 元谋人牙齿化石B . 河姆渡聚落的遗址C . 司母戊铜方鼎D . 司马迁的史记3. (2分)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 鱼纹彩陶盆B . 骨耜C . 铁铲D . 打制石器4. (2分)在涿鹿之战中被炎黄部落打败的东方部落的首领是( ) A . 尧B . 舜C . 禹D . 蚩尤5. (2分)礼记礼运篇描述了原始社会的一些情况,其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赞颂了( ) A . 黄帝的功绩B . 禅让的做法C . 公有制的先进D . 国家的出现6. (2分)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 . 黄帝B . 舜C . 禹D . 启7. (2分)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叫( ) A . 纣B . 汤C . 启D . 桀8. (2分)“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世袭制9. (2分)甲骨文最原始的造字方法是( ) A . 象形B . 指事C . 会意D . 形声10. (2分)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它是一种成熟的文字B .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C . 出现于商朝D .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11. (2分)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是社会发展的重大推动力,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标志。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 . 农业产量的提高B . 农业技术的进步C . 水利工程的兴修D . 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12. (2分)“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对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B . 给社会带来了灾难C . 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D . 促进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13. (2分)战国时期“三家分晋”中的“三家”指( ) A . 韩、赵、魏B . 齐、燕、赵C . 魏、韩、楚D . 燕、赵、魏14. (2分)从如图表格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B .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5. (2分)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最主要原因是( ) A . 实行商鞅变法B . 地处偏远的西北C . 没有参加诸侯的争霸战争D . 重视水利工程建设16. (2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这一思想推动下发生的历史事件出现在下列哪一阶段?( ) A . AB . BC . CD . D17. (2分)“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是对哪一工程的评价( ) A . 都江堰B . 长城C . 大运河D . 灵渠18. (2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阐释了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人物的思想( ) A . 老子B . 庄子C . 孔子D . 孟子19. (2分)如下表,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 A . 墨家B . 儒家C . 道家D . 法家20. (2分)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对于中国而言,最能体现这一特征的现象是( ) A . 百家争鸣B . 焚书坑儒C . 独尊儒术D . 崇儒尚佛21. (2分)下面有力地促进秦朝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措施主要是( ) A . 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B . 修灵渠C . “焚书坑儒D . 修筑长城22. (2分)在秦朝分管行政的官员是( ) A . 太尉B . 丞相C . 御史大夫D . 郡守23. (2分)如果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 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A . B . C . D . 24. (2分)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B . 建立了张楚政权C . 陈胜率起义军推翻了秦朝D . 具有革命首创精神25. (2分)下列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包括( )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淝水之战A . B . C . D . 二、 综合题(共4个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 (共4题;共50分)26. (12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宛如汇纳百川的大海奔流不息,一片片甲骨文,一件件巧夺天工的文明瑰宝闪烁其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片甲骨惊天下】材料一:【青铜文明震世界】材料二:(1)材料一中图一的这片龟甲出自哪个朝代?在当时它主要用来做什么的?观察图二中的三个甲骨文把它们与三个字(休、人、山)对应起来。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怎样理解“一片甲骨惊天下”的。 (3)图三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它有什么特点? (4)图四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有何感想。 27. (13.0分)改革和政策调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有相同的经历和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着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材料三:(苏联)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邓小平(1)材料一反映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实施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逐渐增强,先后灭掉六国,建立了秦朝。秦朝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2)材料二中,中国“师夷长技”自救运动名称是什么?为什么这个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3)材料二中提到的日本明治政府实行的改革在经济方面的措施是什么?(回答两项,2分) (4)根据材料三,美国如何“模仿”苏联采取应对“经济的崩溃”政策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又是如何借鉴苏联经验制定经济政策的? (5)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指什么?这个政策的实行有什么积极意义? 28. (12分)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小邮票,大舞台)材料一 (看新闻,学历史)材料二 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思想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决定学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1)杏坛讲学表现了孔子教育上的成就,请举出一例。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请写出一点。 (2)道德与伦理价值道是为纪念老子而发行的邮票。请你为邮票配上正确的文字注释。 (3)“这样一个大背景”指什么?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百家争鸣有何影响? (4)当时的“天下大势”是什么?这一时期,还涌现出其他重要学派,在众多学派中,哪家学派的主张符合这一大势? 29. (13.0分)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礼记礼运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材料四: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涉及什么制度? (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辖,采取了哪一制度? (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和秦朝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共4个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3分、第2 (共4题;共50分)26-1、26-2、26-3、26-4、27-1、27-2、27-3、27-4、27-5、28-1、28-2、28-3、28-4、29-1、29-2、29-3、29-4、2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