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卷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52028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福建省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福建省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A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 A .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B .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C .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D .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2. (2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B . 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C . 射击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戴耳塞,是为了减弱进入耳朵的噪声D . 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谈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这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 (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B . “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C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4. (2分)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 .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C .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 .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5. (2分)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B . 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C . 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D .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6. (2分)城市里部分道路设计成如右图,这种下凹道路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 . 防止车辆产生噪声B .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 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7. (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B .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C . 弹奏吉他时,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是要改变弹奏的响度D .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8. (2分)如图是一种凹下道路的设计,它能起到控制行驶汽车产生的噪声对环境影响的作用。这种设计是采用了下列哪种途径来减弱噪声的 ( )A . 在声源处减弱B .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C . 在人耳处减弱D .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9. (2分)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的有( ) A . 北方冬天的雾淞B . 早上笼罩树林的雾渐渐散去C . 干冰升华制造舞台效果D . 春天来了冰雪熔化10. (2分)如图所示的自然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 . 春天冰雪消融B . 夏天草上的露珠C . 秋天枝头上挂满白霜D . 冬天屋檐下的冰凌11. (2分)观察图,分析四个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 . 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B . 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白汽”C . 冬天堆在户外的雪人没有熔化只是变小了D . 夏天凉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12. (2分)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B . 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属于液化现象C .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D . 洒在教室地面上的水过一会儿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13. (2分)如图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 . 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50B . 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 . 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D . 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14. (2分)用酒精灯同时加热初温相同的不同固体A、B,使其从固态变成液态,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则( )A . 5分钟时,A的内能大于B的内能B . 5至10分钟,B吸收热量,A没有吸收热量C . A的沸点是80D . B是非晶体15. (2分)关于各种材料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利用超导体做的白炽灯灯丝,灯将更亮B . 寒冷的地区常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C . 利用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二极管D . 暖气片中用水作为供暖介质是利用了水的传热快的性质16. (2分)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 A . 1.2 cm/sB . 1.2 m/sC . 12 cm/sD . 12 m/s17. (2分)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运动,通过的路程是1000m,则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A . 100minB . 5minC . 50sD . 0.08s18. (2分)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 冰箱冷冻室的最低温度约为5B .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 . 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D .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19. (2分)下列说法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 . 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gB . 人正常体温约为37C . 教室房间的高度为4dmD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20. (2分)2011年5月15日,国际田联110m栏钻石联赛上海站敲响战鼓,冠军争夺在刘翔和奥利弗之间展开比赛临近结束,选手全力冲刺时,观众看到如图所示的场景,齐声欢呼“刘翔最快”;根据表中所示的比赛成绩,裁判裁定刘翔获胜,观众和裁判判断刘翔快过奥利弗的方法分别是( )选手用时/s刘翔13.07奥利弗13.18A . 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B . 观众:相同时间比路程;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C . 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时间比路程D . 观众: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相同路程比时间二、 填空题 (共8题;共22分)21. (2分)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_;若以乙车为参照物,丙车向_运动22. (2分)一曲涠洲渔火独弦琴独奏将北海园博园艺术表演推向了高潮,引无数游人驻足聆听,这琴声是由琴弦_产生的;游人是通过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区分琴声与笛声的 23. (6分)乐音有响度、_和_三个特征。其中,响度由声源振动的_决定;振动频率决定_;_是用来区分不同的声源的。成语“万籁俱寂”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很小。 24. (3分)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_,它有两种方式,分别为_和_. 25. (3分)火箭发射时,燃料燃烧后喷出的高温燃气,通过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使发射台温度急剧升高,造成破坏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_较大的特性和水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会吸收大量的热量来降低发射台的温度 26. (2分)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_,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选填“内侧”或“外侧”) 27. (3分)如图所示为液态烛蜡和水在凝固时的温度时间图象,则图_是表示水的凝固图象甲图中该物质在t1至t2时间内的状态是_,内能_(增加/不变/减少) 28. (1分)“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新合宁客运专线(合宁二线)已被列入十三五规划,有望三年后建成,新的合宁客运专线设计时速在350公里,届时,合肥至南京之间的城市距离将缩短为半小时左右”由这则新闻报道可知,合肥到南京的客运专线的路程为_km三、 探究题 (共3题;共24分)29. (2分)读数 (1)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为_cm (2)如图2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 30. (12分)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表格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9698989898结论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_不变方法实验中通过_来说明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问题再增加烧杯、红墨水和滴管,可验证“热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分别在质量相等的30、50、80的水中滴入等量红墨水,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快慢设计记录表格:实验次数123(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表格时间/min01234567温度/9092949698989898结论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_不变方法实验中通过_来说明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问题再增加烧杯、红墨水和滴管,可验证“热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分别在质量相等的30、50、80的水中滴入等量红墨水,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快慢设计记录表格:实验次数123(3)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过程方法如图,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把纸板NOF向后折,在NOF面上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法问题结论如图,a、b是两只相同的蜡烛,当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b换上光屏,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说明a的像是_(填“实像”或“虚像”)(4)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过程方法如图,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把纸板NOF向后折,在NOF面上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法问题结论如图,a、b是两只相同的蜡烛,当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b换上光屏,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说明a的像是_(填“实像”或“虚像”)31. (10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其目的是:_测量时间,以_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填“大”或“小”)(4)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_(填“变大”“不变”“变小”)(5)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请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四、 计算题 (共2题;共8分)32. (5分)一列火车以25m/s的速度通过长为1200m的铁架桥用时58s,现以相同的速度通过一隧道用时30s,试求该隧道的长 33. (3分)蜻蜓点水是指雌蜻蜓将卵直接产入水中。如图所示,是小华观察到的蜻蜓贴着水面沿直线飞行,连续三次“点水”后水面振动的波纹图片(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时间忽略不计),三个波纹刚好内切于坐标原点O由图片可知: (1)蜻蜓的飞行方向是沿y轴_,(选填“正方向”或“负方向”),其平均速度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波的传播速度。 (2)小华测得蜻蜓由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则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_m/s。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8题;共22分)21-1、22-1、23-1、24-1、25-1、26-1、27-1、28-1、三、 探究题 (共3题;共24分)29-1、29-2、30-1、30-2、30-3、30-4、31-1、31-2、31-3、31-4、31-5、四、 计算题 (共2题;共8分)32-1、33-1、3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