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倍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26809 上传时间:2020-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因数和倍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因数和倍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因数和倍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内容:教材第114页例1和例2。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较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点: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如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整数乘法中还有另外一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二、认识因数与倍数(出示12页的图1)观察上面的图,你看到了什么?用算式怎样表示?师:像这样,我们就说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问:因为26=12,所以12是倍数,2和6是因数,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师:在描述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因数,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出示12页的图2)从图上你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根据算式,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吗?想一想,还有哪些数是12的因数?(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独立自交流,然后汇报。)可以说12是12的因数吗?为什么?(121=12,1和12都是12的因数。)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11除以2有余数。)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小结: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不包括0。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果两个非零整数相乘得另一个整数,我们就说,前两个整数是另一个整数的因数,另一个整数是前两个数的倍数。三、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上面三组算式中,我们知识道12的因数有1、2、3、4、6和12。那么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明: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预设:方法一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方法二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找。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30、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指名个别全班交流,其它同桌互查。4、观察思考: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吗?5、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2、4、6、8、10、16、)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上面这种表示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为什么找不完?强调要写省略号。 (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因为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一个数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补充提问:3和5的最小倍数分别是多少?有最大倍数吗?由此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师总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学生对此部分教学内容疑问。如学生没有疑问,则教师提出下面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因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四、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二1、4、5题教学反思:有关数论的这部分知识是传统教学内容,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同时也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内容的划分,还是从微观方面具体内容的设计上都独具匠心。因此,在教学中,我有两点最深的体会:研读教材,走进去;活用教材,走出来。有关“数的整除”我已教学过多次,仅第一课时就与原教材有以下两方面的区别:(1)新课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2)“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因何在?教师必须要认真研读教材,深入了解编者意图,才能够正确、灵活驾驭教材。因此,我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研读教材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是在已经能够区分整除与余数除法,对整除的含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因此,本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彼“因数”非此“因数”。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的,与“乘数”同义,可以是小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与以前所说的“约数”同义,说“X是X的因数”时,两者都只能是整数。“倍数”与“倍”的区别。“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我们可以说“1.5是0.3的5倍”,但不能说”1.5是0.3的倍数”。我们在求一个数的倍数时,运用的方法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是相同的,只是这里的“几倍”都是指整数倍。(以上几段话,均引自于教参)教学感悟根据乘法算式说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以往用“约数和倍数”来描述,学生掌握得更快、更好。我想成功源自于充分利用了“因数”与“因数”、“倍数”与“倍”之间的共同点,使学生找到学习新概念的助推器。活用教材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112=51。问:11是2的倍数吗?为什么?因为50.8=4,所以5和0.8是4的因数,4是5和0.8的倍数,对吗?为什么?特别是第2小题极具价值。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0),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知识缺陷,还通过此题对“因数”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所以别看题少,它所承载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呢?练习反馈练习二第1题“15的因数有哪些?15是哪些数的倍数?”第二问许多学生看到“倍数”不假思索,直接写出15的倍数。因此,此题教师应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求“15是哪些数的倍数”其实质也就是求“15的因数有哪些”。练习二第4题“找48的因数”,由于个数较多,因此部分学生有遗漏。看来乘法口算有待进一步加强。练习二第5题“1是1、2、3、的因数”,许多学生判断失误。在此,可引导学生先找出几个数的因数,然后通过观察推理得出1是所有整数(0除外)的因数;也可以通过“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的结论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判断。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18的因数有:1、2、3、6、9、18(2)2的倍数有2、4、6一个数最小因数是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最大因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倍数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