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书知识总结巩固与测试.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1916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册书知识总结巩固与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册书知识总结巩固与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册书知识总结巩固与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册书 知识总结巩固与测试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实验安全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是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的前提,然后在实验中要注意五防,即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1)混合物分离和提纯方法的选择固体与固体混合物:若杂质或主要物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加热法;若一种易溶,另一种难溶,可用溶解过滤法;若二者均易溶,但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差别较大,可用重结晶法;还可加入某种试剂使杂质除去,然后再结晶得到主要物质。固体与液体混合物:若固体不溶于液体,可用过滤法;若固体溶于液体,可用结晶或蒸馏方法。液体与液体混合物:若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法,若互溶在一边且沸点差别较大,可用蒸馏法;若互溶在一起且沸点差别不大,可选加某种化学试剂萃取后再蒸馏。气体与气体混合物:一般用洗气法,可选用液体或固体除杂试剂。(2)几种常见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分离和提纯方法分离的物质主要仪器应用举例倾 析从液体中分离密度较大且不溶的固体烧杯、玻璃棒分离沙和水过 滤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漏斗、滤纸、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烧杯粗盐提纯溶解和过滤分离两种固体,一种能溶于某溶剂,另一种则不溶分离食盐和沙离心分离法从液体中分离不溶的固体离心试管,离心机分离泥和水结 晶 法从溶液中分离已溶解的溶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分 液分离两种不互溶的液体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分离油和水萃 取加入适当溶剂把混合物中某成分溶解及分离用苯提取水溶液中的溴蒸 馏从溶液中分离溶剂和非挥发性溶质蒸馏烧瓶、冷凝管、锥形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牛角管、温度计从海水中制取纯水分 馏分离两种互溶而沸点差别较大的液体石油的分离升 华分离两种固体,其中只有一种可以升华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烧杯、圆底烧瓶分离碘和沙吸 附除去混合物中的气态或固态杂质干燥管或U形管用活性炭除去黄糖中的有色杂质色层分析法分离溶液中的溶质层析纸及层析试剂分离黑色墨水中不同颜色的物质离子的检验一般来讲,阳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阴离子,阴离子的检验需选择合适的阳离子,并要求具有特别的明显现象。这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检验试剂及其添加顺序,以避免干扰离子的干扰。待检离子选用试剂反应现象Al3+NaOH白色沉淀,碱过量后沉淀溶解Fe3+KSCN出现血红色溶液Ca2+Na2CO3HCl白色沉淀,加盐酸后产生无色无味气体ClAgNO3HNO3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SO42BaCl2或Ba(NO3)2HCl或HNO3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CO32CaCl2或BaCl2HCl或HNO3白色沉淀,加酸后产生无色无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化学计量之间的转化关系(1)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2)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计算 (3)有关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守恒):C (浓)V (浓)=C (稀)V (稀)(4)溶质质量分数(W)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的转化:(注意其中的单位换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1)容量瓶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其常用规格有100 mL、250 mL、500 mL、1000 mL等,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其规律,如500 mL的容量瓶。并且使用前一定要检查其是否漏水。(2)配制步骤,所用仪器及注意事项配制步骤使用仪器注意事项计算固体求溶质质量,液体求其体积。称量量取托盘天平或滴定管(量筒)、小烧杯天平的精确度为0.1 g,量筒的精确度为0.1 mL,量筒量取液体后不需要洗涤。溶解稀释烧杯、玻璃棒溶解要在小烧杯中,切不可在容量瓶中直接溶解。冷却将液体恢复到室温(20)转移一定体积的容量瓶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以防液体溅失洗涤洗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充分混合定容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12 cm时,用胶头滴管滴加,并使视线、刻度线、凹液面相切。摇匀两手握住容量瓶,上下颠倒摇匀。装瓶贴签试剂瓶容量瓶不能用于长期贮存溶液。具体要做到:移量要精确,溶解要安全,冷却要充分,洗涤要洁净,定容要准确,混合要均匀。(3)误差分析 由公式知,凡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或使溶液体积增大的操作,都会使c偏低,反之偏高。2混合物分离方法的操作。3离子的检验及检验试剂的选择。4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6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7有关物质的量、微观粒子数、质量、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转化的计算。8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2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可以是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我们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分类常用的方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化学变化的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化学变化进行分类: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3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电解质的相关概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电离:电离是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酸、碱、盐是常见的电解质酸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为H+的电解质;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为OH-的电解质;盐电离时产生的离子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称为离子反应。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有气体生成和有水生成。只要具备这三个条件中的一个,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在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间发生电子转移的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是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离子方程式更能显示反应的实质。通常一个离子方程式不仅能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而且能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依照“写、拆、删、查”四个步骤。一个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必须能够反映化学变化的客观事实,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总数还必须相等。4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偏移)的化学反应,它的基本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可用下式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总数必定相等,化合价升高、降低的总数也必定相等。5分散系、胶体的性质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胶体和胶体的特性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胶体的特性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光的“通路”,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胶体粒子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分散系的带电粒子使自身带正电荷(或负电荷),因此胶体还具有介稳性以及电泳现象。6常见金属阳离子的检验方法(1)Na+: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黄色。(2)K+:焰色反应:火焰颜色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3)Ag+:加盐酸或可溶性的氯化物,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4)Ba2+:加硫酸或可溶性的硫酸盐,生成不溶于强酸的白色沉淀。(5)Ca2+:加可溶性碳酸盐,生成白色沉淀;加强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6)Al3+:加NaOH溶液,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逐渐溶解。(7)Fe2+: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胶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加KSCN溶液不变色,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色。(8)Fe3+: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加KSCN沉淀,溶液变血红色。二、知识网络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两节内容,其知识框架可整理如下: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可横向整理,即按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盐进行分块对比整理。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顺序Na Al Fe Cu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减弱与空气中氧气的反应易被氧化常温时能被氧化加热时能被氧化与水的反应常温可置换出水中的氢加热或与水蒸气反应时能置换出水中的氢不与水反应与酸的反应能置换出稀酸中的氢不能置换稀酸中的氢反应剧烈(先与酸反应再与水反应)反应程度依次减弱(可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能跟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与盐的反应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的金属可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钠会与水反应置换出氢气)与碱的反应不反应Al或以与碱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不反应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对比金属氧化物Na2ONa2O2Al2O3Fe2O3CuO颜色白色淡黄色白色红棕色黑色与水反应生成NaOH生成NaOH和O2不反应与CO2反应生成Na2CO3生成Na2CO3和O2不反应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O生成NaCl和H2O2生成AlCl3和H2O生成FeCl3和H2O生成CuCl2和O2与NaOH溶液反应与水反应与水反应生成NaAlO2和H2O不反应由金属直接制得的方式金属钠直接露置在空气中点燃或加热金属钠金属铝的氧化膜或在氧气中点燃金属铝生铁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在空气中加热金属铜金属氢氧化物的性质对比金属氢氧化物NaOHAl(OH)3Fe(OH)2Fe(OH)3Cu(OH)2颜色白色固体白色胶状沉淀白色沉淀红褐色沉淀蓝色沉淀与盐酸反应生成NaCl和H2O生成AlCl3和H2O生成FeCl2和H2O生成FeCl3和H2O生成CuCl2和H2O加热对热稳定生成Al2O3和H2O隔绝空气加热生成FeO和H2O生成Fe2O3和H2O生成CuO和H2O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O不反应制备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反应氯碱工业铝盐与过量氨水反应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对于某一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我们可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纵向对比整理: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三、方法整合类型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题1电制法制碱的原料是饱和食盐水,由于粗盐中含有泥沙和Ca2+、Mg2+、Fe3+、SO42杂质,不符合电解要求,因此必须经过精制。某校实验小组精制粗盐水的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以下问题:(1)操作a的名称是_,所用玻璃仪器是_。(2)在步中,加入过量试剂甲后,生成了两种大量的沉淀,则试剂甲为_溶液。(3)在第步中,加入试剂丁直到溶液无明显变化时,写出此过程的化学方程式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混合物的提纯中的相关问题。包括分离方法的选择及所用仪器、除杂试剂的选择等等。解析:(1)把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与溶液分离的操作是过滤,过滤操作中所需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漏斗和烧杯。(2)过入试剂甲后生成两种沉淀,分析杂质离子必然是Mg(OH)2和Fe(OH)3,所以甲为NaOH。(3)液体F中有过量的NaOH和Na2CO3,应加入盐酸可将其除去。答案:(1)过滤 玻璃棒、漏斗、烧杯(2)NaOH(3)HCl+NaOH=NaCl+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总结升华:看似比较大的实验题,往往问题都设在一些小的基本操作,所以做好此类题要注意两点:其一要从宏观把握整个实验方案,其二是准确规范地表述基本操作。举一反三:变式1 关于粗盐提纯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时,应尽量使溶液稀些,防止食盐不完全溶解B滤去不溶性杂质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C当蒸发到剩有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D将制得的晶体转移到新制过滤器中用大量水进行洗涤答案 C变式2(1)除去Na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NO3,所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蒸发、结晶、_。(2)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_。答案 (1)溶解 过滤(2)BaCl2 或Ba(OH)2、K2CO3、HCl类型二:物质的检验题2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2CO3、Na2SO4、H2SO4、BaCl2中的某一种,为确定各是何种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A+B溶液+气体;(2)C+D溶液+沉淀;(3)B+D溶液+沉淀(X);(4)A+D溶液(Y)+沉淀;(5)沉淀(X)+溶液(Y)溶液+气体。 由以上实验可知A为_,B为_,C为_,D为_。 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1)_ (2)_ (3)_ (4)_ (5)_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涉及到CO32、SO42与Ba2+分别产生Ba2CO3、BaSO4的白色沉淀,而BaCO3可溶于强酸产生气体CO2,BaSO4则不能。据此我们即可将四种溶液检验出来。解析:由(2)(3)(4)分析可知,A、B、C都能与D反应产生沉淀,所以D为BaCl2溶液;而由(5)可知沉淀X为BaCO3,溶液Y为一种酸,由此产生沉淀X的(3)中B为Na2CO3,产生溶液Y的(4)中A为H2SO4,因此C为Na2SO4。答案:H2SO4 Na2CO3 Na2SO4 BaCl2(1)H2SO4+Na2CO3=Na2SO4+CO2+H2O (2)Na2SO4+BaCl2=BaSO4+2NaCl(3)Na2CO3+BaCl2=BaCO3+2NaCl(4)H2SO4+BaCl2=BaSO4+2HCl(5)BaCO3+2HCl=BaCl2+CO2+H2O总结升华:解答此类题要善于分析给出物质间的反应,然后对比实验的代号,使其找到一一对应关系。善于抓特殊现象、特殊反应等突破口,是迅速解题的关键,但一定不要忙燥,要一一验证清楚,再按题目要求一一作答。举一反三:变式3 下列各组物质仅用蒸馏水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苯、酒精、四氯化碳B食盐、烧碱、硝酸铵C蔗糖、硫酸铜粉末、碳酸钙粉末D氧化铜、二氧化锰、活性炭答案 D变式4有A、B、C、D、E、F、G 7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a2CO3、Na2SO4、KCl、AgNO3、MgCl2、Ca(NO3)2和Ba(OH)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变化。试回答下面问题。 ABCDEFGABC DEFG(1)A的化学式是_,G的化学式是_。判断理由是_。(2)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_,C:_,D:_,E:_。F:_。答案(1)KCl AgNO3 混合时只生成一种沉淀的KCl,生成的沉淀是AgCl,所以A是KCl,G是AgNO3(2)Na2SO4 MgCl2 Na2CO3 Ca(NO3)2 Ba(OH)2类型三: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是物质所含微粒的数量B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人们规定的数,没有单位CH2的摩尔质量等于NA个H2的质量之和D标准状况下,H2的摩尔体积为22.4 Lmol1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四个概念的理解,除对相关概念要深刻理解外,还应特别注意其单位。解析:物质的量是一个物质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其单位为摩尔,A错误;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人们规定12 g 12C中含有的碳原子数,其单位为mol1,B错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其单位为gmol1,H2的质量单位一般用g,C错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单位为Lmol1,在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1,D正确。答案:D总结升华:对于概念的理解,应抓住处延,认真分析其内涵,要善于辩析概念。举一反三:变式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2 g 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 LB22.4 L N2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氮气分子C在标准状况下,22.4 L水的质量约为18 gD22 g CO2与11.2 L标准状况下的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答案 D变式6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0.012 kg的12C所含的原子数为6.021023B1 mol H2O中含有2 mol H和1 mol OC2 mol NaOH溶于1 L水中配成溶液的浓度为2 moll1D1 L 2 molL1 NaOH溶液中含有NaOH 2 mol答案 C类型四: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题4用18 mol / L的硫酸溶液配制500 mL 1 mol / L的硫酸溶液,有下列操作步骤: (1)将溶解后的硫酸溶液立即沿玻璃棒转入容量瓶中;(2)将量得浓硫酸倒入烧杯中,加水溶解,然后用蒸馏水洗涤量筒23次倒入烧杯中;(3)盖上瓶塞,轻轻摇匀即配制完毕。(4)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将洗涤液全部转入容量瓶中,加水至离刻度12 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5)用量筒量取27.78 mL的浓硫酸。先将以上步骤按实际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_指出操作中所有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基本步骤有:计算、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使用的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500 mL的容量瓶、胶头滴管。特别应注意各种仪器的使用要求。解析:按照计算、量取、溶解、转移、洗涤、定容的配制步骤可排列出操作的先后顺序。即:(5)(2)(1)(4)(3)。操作中的错误可按操作顺序的先后逐步检查:量筒是粗量器具,只能量准到小数点后一位,量取27.78 mL是不可能的;溶解浓硫酸一定要将硫酸沿烧杯壁慢慢加入水中且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将水加入浓硫酸中是错误的;量筒不用洗涤,洗涤量筒是错误的;浓硫酸的溶解要放出大量热,不能立即转入容量瓶中,一定要冷却到室温;洗涤23次烧杯和玻璃棒的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后,要轻轻摇匀容量瓶一次,再注入蒸馏水定容反复摇匀。答案:(1)应将溶解后的硫酸冷却到室温再转入容量瓶中;(2)中应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预先加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并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并且量筒不需要洗涤;(3)中要反复摇匀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5)中量筒准确度为0.1 mL,量取27.78 mL浓硫酸是不可能的。总结升华:溶液的配制过程步骤较多,注意事项很细,所以要准确掌握配制溶液的步骤及其各项注意事项。举一反三:变式7 用=1.84 gmL1 98%的硫酸配制1 mol / L的稀硫酸100 mL,现给出下列仪器(配制过程中可能用到):100 mL量筒 10 mL量筒 50 mL烧杯 托盘天平 100 mL容量瓶 胶头滴管 玻璃棒,按使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 C变式8 判断下列操作对最终结果的影响。(1)配制氯化钠溶液中,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较低,又加水定容一次。(2)用浓盐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量取浓盐酸时仰视读数。(3)配制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时,称量的NaOH中混有Na2O。(4)用硫酸钠沉淀法测定硫酸钠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过滤后沉淀未洗涤即烘干称量。答案 (1)偏低 (2)偏高 (3)偏高 (4)偏高类型五:金属单质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时,有以下定量规律:(1)金属与水(或酸)反应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氢原子的物质的量;(2)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差相等时,则反应后的溶液质量增加相等;(3)相同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之比;(4)相同质量的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金属失去1 mol电子时质量的倒数之比;(5)若产生相同量的氢气,所需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呈现的化合价的倒数之比;(6)若产生相同量的氢气,所需金属的质量比等于其金属失去1 mol电子时的质量之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可依据以下规律:(1)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剧列,该金属越活泼;(2)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该金属越活泼;(3)一种金属能从另一种金属的盐溶液中将其置换出来,则该金属活泼性比另一金属强。题5等物质的量的主族金属A、B、C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氢气的体积依次为VA、VB、VC,已知VB=2VC,VA=VB+VC,则在C的生成物中,该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思路点拨:等物质的量的金属与足量盐酸反应时,生成氢气的体积之比等于反应后对应金属的化合价之比。解析:常见的主族金属的化合价为+1、+2、+3,由题意不难获得:VAVBVC=3VC2VCVC=321,所以A、B、C三种主族金属的化合价分别为+3、+2、+1,因此答案为A。答案:A总结升华:金属跟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多少取决于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而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又取决于参加反应金属的物质的量和反应中金属元素表现的化合价,或者H+的物质的量;所以善于总结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有利于我们迅速解题。其规律可参照金属与酸或水反应时的定量规律。举一反三:变式9 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 )A123 B632 C311 D111答案 C变式10 在甲、乙两个质量相等的烧杯中,分别装有200 mL 3 molL1的盐酸,再往甲、乙烧杯中分别加入x g Al和y g Mg,反应完全后,甲、乙两烧杯的质量仍然相等,则x与y的关系是( )Axy=23 Bxy=34 Cx=y7.2 Dx5.4 y7.2答案 C变式11 将0.5 mol Na和0.5 mol Mg分别投入到盛有质量相等且过量的水(甲)和盐酸(乙)的两个烧杯中,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关系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答案 C类型六: 非金属化合物题6、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装有N2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在水中,经足够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体积的3/5,则原混合气体中N2与NO2的体积比是 ( ) A、2 3B、3 2C、3 5D、5 3 解析:(差量法)NO2与水反应使气体的体积减小,设原混合气体的体积为5mL,则:3NO2H2O 2HNO3NO V3mL 1mL2mLV(NO2)5mL(13/5)V(NO2)3mLV(N2)V (NO2)(5mL3mL)3mL23答案:A举一反三:变式12如图所示,室温下向盛有3.0mLNO的试管中缓缓通入1.5mLO2(所有气体体积均在标准状下测定)。 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可不写满,也可补充):_ ;_ ;_ 。(2)最终试管中剩余的气体是 _ ,体积为 _ 。 解析:(1)通入的O2与NO发生反应生成NO2: 2NOO22NO2 所以看到有红棕色气体生成,生成的NO2溶于水: 3NO2H2O2HNO3 NO 两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4NO3O22H2O4HNO3 由于气体被消耗,所以又会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V(NO)V(O2)43, 故最后有气体剩余,不论剩余NO还是O2,都为无色气体,这是看到的第三个现象。(2)设1.5mLO2全部参加反应,由(1)中知: V反应(NO)V反应(O2) 1.5mL 2.0mL 而NO的总体积是3.0mL,故剩余NO气体1.0mL 答案:(1)通入O2,试管内气体变为红棕色;试管内液面升高;最后试管内剩余一种无色气体。(2)NO;1.0m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