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人教版两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991911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人教版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上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人教版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上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人教版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上册语文再别康桥教案(人教版两篇)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难点 分析诗歌的意象,找出诗人的感情线索。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二、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于婚外爱恋林徽音,并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在此期间,徐志摩为了生计,往返于北平与上海之间疲于奔命,然而仍旧难以满足陆小曼,只是碍于旧情与面子,不好再次离异。他已陷于深深的痛苦中。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再别康桥竟然一诗成谶。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三、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提问:1、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的意象分别是哪些?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2、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串讲诗句)A、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入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B、第一节:借代 第二节:暗喻 第三节:拟人 第四节:移就、夸张第五节:照应开头 第六节:暗喻、拟人、移情 第八节:重叠复唱C、寄托情感寻求解脱的诗歌有个共同的抒情特点,其抒情结构大体表现为:“物我相对”“物我相融”“物我相对”。读者在诗的开头往往能看到一个清晰的抒情主体,因某种现实原因而面对着一个或物象或情境的客体。然后,因出神于这些物象或情境,使抒情主体融于客体中,或神与物游,或物我皆忘。当神游或忘我到达极致后,不能继续维持这种物我和谐时,抒情主体会幡然回到与客体的相对之中。这种抒情结构常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失意之后的虚幻寄托、抑郁萦怀的短暂解脱。D、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 建筑美。1、形式:四行一节 错落排列 字数相近 回环呼应建筑美明确:首句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象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须赘言。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2、语言:节奏感 旋律美 弹跳性音乐美明确: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3、意境:金柳 新娘 招摇 彩虹似的梦绘画美明确: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6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借用“梦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跌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诗人仿佛在悉心呵护一个情人的睡梦,生怕这个梦境有丝毫的残损,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离绪完美地统一在一起。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新诗特点中国新诗是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学进入了光辉的现代时期而形成的。把“五四”以后的诗歌视为中国诗歌的一个独立阶段和特殊部分,称之为新诗,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属于现代,更因为它反映了中国诗歌现代化的进程,是现代意义上的诗歌,这也就是新诗之所以新的所在。就其主流而言,新诗的特征主要为:(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锋和一个纵队,在科学与民主的文化启蒙下,它是以现代的民主主义、社会主义思潮为思想基础的,集中表现了对于人的命运和人民命运、民族命运的关注,并在创作主体的个性、自我意识和描写对象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加强。(二)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而与旧传统决裂,有意识地摆脱古典诗词的严整格律,终于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从很接近旧诗的诗变到很自由的新诗” 从而形成了完全独立于传统的诗词之外的崭新诗歌形式,并建立起现代诗歌的新传统。(三)新诗既以旧诗为革命对象,则自必以引进外来形式为诗体模式,我们的新诗在“五四”时代基本上是从外国诗(主要是英国诗)借来音律形式的(朱光潜新诗从旧诗学习得些什么,因而它乃是累积了几百年世界进步文学传统的一个新拓的支流”,在中国诗歌流变史上,是“截然异质的突起的飞跃”。这样就决定了中国新诗不断接受外来影响并溶化自己民族风格中,以致在语言铸造和诗艺运营上,愈来愈与外国诗歌趋同,逐渐增加了它的世界性色彩。(四)新诗诚然完成了旧传统的打破和新传统的建立;但打破或者叫决裂,并不意味着割断,而只能是扬弃与吸收、批判与继承,也就是推陈出新。不推陈便不能出新,而没有可推之陈也便没有可出之新。每一时代的新诗歌,总是在民歌和前代诗歌基础上,吸取其他民族的新因素而生发创造出来,但它的根须却必然深深扎在社会现实生活的土壤中。人所共知,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从19151916年就着手白话诗的试验,一开始就朝着打破旧诗词最顽固的语言形式移桔的方向冲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他主张:诗要“合乎语言的自然”,“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他曾说:“诗歌革命自何始,要须作诗如作”,他把这种“诗探索”叫作诗的“尝试”,并概括为“诗体的大解水”(谈新诗)。课后小结人所共知,胡适是新诗最早的开拓者,从19151916年就着手白话诗的试验,一开始就朝着打破旧诗词最顽固的语言形式移桔的方向冲击:“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他主张:诗要“合乎语言的自然”,“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他曾说:“诗歌革命自何始,要须作诗如作”,他把这种“诗探索”叫作诗的“尝试”,并概括为“诗体的大解水”(谈新诗)。课后习题诗中的意象有哪些;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诗中如何体现新月派的三美主张的。比较雨巷一诗,看看两者在结构、语言、意象上有什么异同。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康河秀丽的风光,体会诗人对康河的依依惜别之情。2、把握诗歌特点,理解本诗中体现的新诗“三美”主张,借鉴写作技巧。3、诵读并背默全诗。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本诗的风格特点与形式美。难点:“三美”形式下隐含的诗歌意境美。三、教法、学法及教学设计:教法:诵读法、问题导入法、点拨法等。学法:自主式学习法、探究式学习法、合作式学习法等。教学设计:从学生对本诗最感兴趣的点切入,对全诗进行赏析,重点分析诗的“三美”和意境美。从而把握诗歌的写作技法与主旨。四、教学课时:2节五、教学准备:课件一、教案、同步练习题六、教学具体内容和步骤: 第二节1、教学导入:同学们知道徐志摩是现代诗歌史上“新月派”的代表作家吗?(知道)知道新月派诗人主张的新诗“三美”是什么吗?(“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诗是否体现了“三美”呢?2、同学们齐诵全诗,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等诗的要素。问题:大家读得不错,读后觉得这首诗写得美不美?美在哪里?你最欣赏哪一点?同学们可以交流一下,相互说说自己的看法。3、 赏析“三美”:(分析讲解时“三美”顺序可以调整)(1)绘画美:也就是色彩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和有色彩特征的物象或意象。绘画是很讲究色彩的,这里所谓诗歌的绘画美是比喻或类比。提问学生,让学生找出有关的词语,主要是色彩词和动词。比如:金柳、青荇、青草等,表达意象的词语中都含有色彩词素;云彩、夕阳、波光、艳影、彩虹等,都是表达有特殊色彩的物象或意象的词语。这些词语色彩感强,色彩多样,画面就鲜艳。另外,作者又用了一些动作性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动态感、立体感,也增加了画面的美感度。全诗共有七幅画面,五彩斑斓,艳丽夺目,让我们大饱眼福。分组讨论: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2)音乐美:这是对诗歌的音韵、节奏、旋律而言的。押韵:全诗共七节,中间虽有换韵,但每节诗句都是押大致韵的。韵脚分别是: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节奏:这与诗句的停顿、断句有关。本诗节奏感强,旋律自如,音节和谐,词语也有一定的跳跃性。读起来抑扬合度,高低相间,快慢适当,顺畅流利,轻柔婉丽。回环:诗歌首尾两节,只有个别词语有变化,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反复咏唱,循环往复,前后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形成复沓之势。特别是叠词的使用,既增加了节奏感,更有复沓之美。这种重复造成了全诗的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之美,并构成了主题的回旋:缠绵中又有潇洒,超脱中又有执着,飘逸中又有坚实,轻灵中又有感伤。全诗犹如一阙完美的乐曲。(3)建筑美:是指诗歌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也称造型美。全诗共七节,每节都是两句四行,单行双行错一格排列,整齐划一,给人美感。在文学体裁里,诗歌是最讲究造型的,诗歌除了排行以外,还讲究特殊排列形式,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如楼梯诗、宝塔诗、菱形诗、碑形诗等。 楼梯诗:雷锋之歌(贺敬之)假如现在呵我还不曾 不曾在人世上出生假如让我呵再一次开始 开始我生命的航程-在这广大的世界上呵哪里是我 最迷恋的地方宝塔诗(一七体):呆秀才 (吴敬梓) 呆 秀才 吃长斋 胡须满腮 经书揭不开 纸笔自己安排 明年不请我自来菱形诗: 炉峰山 山 高大 且又险 拔地而起 又各自相连 形态万千 像巨人 炉峰 山碑形诗:人民英雄纪念碑(周振中) 一 尊 巨 大 的 磨 刀 石 砥砺着 民族的意志诗歌就是追求美感的最典型的文学体裁,不仅讲究形式美,更讲究内容美、诗意美。4、挖掘与拓展:以上我们欣赏的是新月派倡导的新诗的“三美”,这“三美”大多是从诗歌的形式概括的,其实,我想把新诗的“三美”变为“四美”,增加一种意境美或诗意美,拓展开去。现在,我们再一起看看诗人是怎样借住意象来创造意境美,巧妙地把物象和情意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突出主旨的吧!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物象:云彩 金柳 青荇 清潭 彩虹 青草 夏虫 意象意境美情感:依恋 眷恋 痴恋 失落 兴奋 低落 忧伤全诗有七幅画面,两大意境,诗人爱康桥,爱康桥的一草一木,情感的起伏变化,是随着诗人对康桥的美好物象的得失而变化的。空灵、飘逸的意境,准确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告别康桥时淡淡的离情别绪,乃至无奈,还有轻微的淡然与洒脱,主旨从而得到升华,意境更显优美。5、小结课堂:读-感受全诗 赏-领会“三美”总结本诗的艺术手法。 拓-深入理解,挖掘主旨,探索意境美4、 作业:背默全诗;以“我心中的康桥”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徐志摩 绘画美 音乐美 建筑美 意境美 新诗“三美” 主旨 形式 内容 新诗“四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