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1730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南县城郊中心学校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湖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 题山行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授课年级班级七年级90班课时1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学习本诗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熟读背诵这首诗。教学重、难点1、熟读背诵这首诗2、学习并体会本诗写景、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预 习 导 学教学过程一、 我会学。、基础知识:1、需掌握的字的读音枫林 fng 石径 jng 斜 xi 寒山 hn 霜叶 shung2、词语积累山行:在山中行走 寒山:深秋时的山生处:生成的地方 红于:比还要红坐爱:因为喜欢 石径:用石头铺成的小路3、了解作者山行的作者是 杜牧 ,字 牧之 , 唐 代诗人,他的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 七绝 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著有樊川文集。4、标出这首诗的朗读节奏5、请用汉语拼音写出这首诗的第一句、理解课文1、诗的第一句写到了哪些景物? 明确:第一句写到了山,山路(石径)。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写出来山路的绵长,山的深远。“寒山”点明了山行时的季节时令,暗示了秋山的颜色。“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2、诗的第二句斜写到了哪些景物?明确:这句诗写到了云、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发现在白云飘渺的地方有人家居住。这里的“人家”照应“石径”,白云缭绕证明山很高。3、(讨论)有一种版本将“白云生处有人家”印成“白云深处有人家”,你认为“生处”与“深处”哪个更好?为什么? 明确:“生处”和“深处”都给人以朦胧飘渺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以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感。因此,“生处”好于“深处”。3、在第三句诗中,诗人却停了下来,为什么呢? 明确:诗中有交代“停车坐爱枫林晚”,只是因为喜欢这枫林晚景。前两句写的景物已是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4、诗人为什么喜欢枫林的晚景呢?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锦,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在古代文人的笔下,秋天往往是肃杀萧条冷清的,因为它预示着生命的终结。但本诗作者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没有像一般的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叹伤感。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景,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的颂歌。5、填空: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 色 ,展现出一幅动人的 山林秋色 图,诗里写了 山路 、 人家 、 白云 、 红叶 ,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的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 铺垫和烘托 作用的。二、我的疑问三、我的收获(归纳整理)山路绵长,山势高缓白云生处,人家居住 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喜爱枫林,难抑惊喜点明原因,提示中心四、自主测评1、默写这首诗。2、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可以用“晚秋山中景色”概括,请你找出诗中关键词来证明这一点。一、 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1、检测预习情况(基础知识)2、诵读本诗。 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正音。 学生自读。找57学生分别读这首诗3、分析诗句三。归纳整理1、学生齐读这首诗。2、指导背诵四、检测评估教学后记:土地湖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 题天净沙 秋思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授课年级班级七年级90班课时1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背诵、默写全曲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预 习 导 学教学过程二、 我会学。、基础知识:1、需掌握的字音枯藤 断肠 秋思2、词语积累秋思:秋天的思绪 昏鸦:黄昏时回巢的乌鸦断肠:形容十分悲伤 天涯:天地,指极远的地方3、了解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散曲家,杂剧中的代表作是汉宫秋,散曲中又以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被誉为“秋思之祖”,为历代所传诵。4、了解课题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天净沙秋思就是散曲中的小令,其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5、划出本曲的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感受本曲的意境美6、读一遍课文,说说你头脑中有怎样的画面?请以“我仿佛看到了”为开头,说说诗句在你头脑中再现的画面。举例:“枯藤”。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颓废的藤、没落的藤、毫无生机的藤,“枯藤”这一意象渲染出凄凉、萧杀的晚秋气氛。几根枯树缠绕着一棵棵秃树,那凋零了的黄叶在萧萧的秋风中瑟瑟的颤抖,黄昏的天空中点点寒鸦,声声哀鸣一片悲凉的秋景。在作者的眼前呈现出一座小桥,桥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远处还有升起袅袅炊烟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业的人们。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艰辛的游子骑着一匹瘦瘦的老马,在夕阳西沉的余辉中,向远方踽踽(j)而行。7、想想为什么会有这些画面?即画中有怎样的人,传达出怎样的情感?明确:人们常说,“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断肠人的精神家园已化作了一片荒芜,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满目萧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水都是萧条的、凄凉的、无助的,其实是人的落拓与哀愁的写照,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这景无疑传达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乡之情,这景与人,境与情,自然意象与社会境遇,和谐的统一于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8、填空(了解写作特点)这首小令的特点之一是言简意丰。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景。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这首小令的特点之二是寄情于物。作者有把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寄托在这些有形的带有深秋色彩的事物上: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首小令的特点之三是成功地运用映衬技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见苍凉。二、我的疑问三、我的收获(归纳整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九种景物 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直抒胸臆 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悲四、自主测评1、默写这首曲。2、你认为“断肠人”指哪一类人?离家在外的人3、你认为散曲中“昏鸦”和“瘦马”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昏鸦”是归巢的乌鸦,有幸福感。“瘦马”是瘦弱跋涉的马,有悲凉之感。一、 情境导入当这个“秋”字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可以用一个词,或者用一句诗,也可以想到什么说什么。在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眼里,秋是怎样的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天净沙 秋思。二、合作探究1、检测预习情况(基础知识)2、诵读本诗。 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学生自读。分组朗读齐读3、感受本曲的意境美4、了解写作特点三。归纳整理四、检测评估教学后记:土地湖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 题 秋词(其一)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授课年级班级七年级90班课时1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 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2. 背诵默写全诗。教学重、难点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理解。预 习 导 学教学过程二、 我会学。、基础知识:1、需掌握的字音寂寥 春朝 一鹤 碧霄2、词语积累寂寥:寂寞凄凉 春朝:本指春天的早晨,这里泛指春天 排云:凌云,排,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蓝天3、了解作者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诗人,著有传世。4、划出本诗的节奏。、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作者认为“秋日胜春朝”,本单元中学过的课文还有哪首诗中的内容表现了相同的观点?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本单元中哪篇文章可以印证“自古逢秋悲寂寥”? 天净沙秋思。作者在写景的基础上,发出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 5: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二、我的疑问三、我的收获(归纳整理)四、自主测评1、默写这首诗。2、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寂寥 春朝 碧霄 3、解释诗中加线的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 春朝便引诗情到碧霄 4、在此诗中,诗人认为“秋日胜春朝”的原因是什么?5、“晴空一鹤排云上”是秋词中的最精彩之笔,请谈谈你对它的理解。6、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你还知道哪些悲秋的诗句?请写出至少两句一、情境导入自古以来,文坛诸多人物每每见秋,或聊发赞美之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或悲叹萧凉悲伤之感,“断肠人在天涯”印证了他们的心迹,等等。今天我们再次领略一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二、合作探究1、检测预习情况(基础知识)2、诵读本诗。 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学生自读。找57学生分别读这首诗3、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三、归纳整理1、学生齐读这首诗。2、指导背诵四、检测评估教学后记:土地湖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 题 登高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授课年级班级七年级90班课时1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2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教学重、难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预 习 导 学教学过程三、 我会学。、基础知识:1、需掌握的字音渚清 潦倒 啸哀 霜鬓2、词语积累猿啸哀: 落木:万里: 百年:繁霜鬓: 潦倒:3、了解作者 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诗人,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他的诗显示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 4、翻译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十分悲凉。渚清沙白鸟飞回:在水清沙白的小洲上,鸟儿低空迎风飞翔,不住回旋。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飘然无边无际,纷纷落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万里悲秋长作客:身在异乡,离家万里,目睹苍凉秋景,不禁悲从中来。百年多病独登台: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极恨鬓发斑白如繁霜。潦倒新停浊酒杯: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5、给本诗划分节奏、合作展示1、首联和颔联写了哪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景物:风、天、猿、渚、沙、鸟、落木和长江。特点: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回鸟、落木萧萧和长江滚滚。2、颈联和尾联写出了诗人的哪些悲惨遭遇?在外漂泊, 寄居他乡。身体多病。孤苦无助。遭遇战乱。年老体衰。穷困潦倒。3、请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说一说你读完本诗后的整体感受。悲伤、忧愁、孤独4、诗人的悲在诗歌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诗人悲从何来?诗人的悲首先体现在所见秋景的悲,主要体现在首联和颔联上: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次体现在诗人的境遇之悲,集中体现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5、是什么造成杜甫登高时的处境?诗中哪一个词可以看出。艰难,国家艰难,连连战乱,社会动荡;个人艰难,颠沛流离,坎坎坷坷6、“苦恨”是什么意思?诗人“极度痛恨”什么?苦恨:极度痛恨。极度痛恨自己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在这战争年代,不能为国效力了,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7、请大家根据下面例子仿写,对诗人的悲进行总结概括,“诗人悲在重九登台,倍思乡亲”。诗人悲在老年孤独,重病缠身。诗人悲在孑然一身,独自登台。二、我的疑问三、我的收获(归纳整理)四、自主测评:默写这首词。一、 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1、检测预习情况(基础知识)2、诵读本诗。 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学生自读。分组分男女同学朗读。3、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合作探究部分的问题三、归纳整理1、学生齐读这首诗。2、诗人的悲。四、检测评估教学后记:土地湖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 题 采桑子 重阳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授课年级班级七年级90班课时1课标解读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毛泽东的文学常识和这首词的写作背景。2、理解词的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背诵默写这首词。教学重、难点1、掌握词的背景,搜集有关知识。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预 习 导 学教学过程二、 我会学。、基础知识:1、需掌握的字音寥廓 分外 不似 重阳2、词语积累老:衰老 岁岁:年年 战地:指闽西农村根据地 黄花:这里指野菊花 分外:格外 不似:不像,比不上胜似:胜过 寥廓:广阔高远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霜:指烂漫的秋色3、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 4、有关词的知识词,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的格式的名称叫词牌,按照一定的规格去填写词叫作填词。本词的词牌是采桑子,题目是重阳。重阳,即阴历九月初九,是传统的文人登高赋诗之日。、理解课文内容1、怎样理解“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这句的意思是“人生容易衰老而天很难衰老,年年都有重阳节”。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自身是变化很快的,可是整个社会如果不通过变革那是很难使之变化的。2、“战地黄花分外香”中的“战地”“黄花”分别指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战地”指闽西农村根据地;“黄花”指野菊花。“分外香”体现了作者乐观主义精神。3、怎样理解“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这句词的字面意思是:秋季的风起强劲有力,和春风完全不同。与秋风的刚健有力相比,春风和煦温暖,一个“劲”字不但恰当形容了秋风的特征,也非常恰当地表达了它的象征意义:革命的力量似秋风一样,摧枯拉朽,荡涤了一切尘垢。4、与“秋日胜春朝”有异曲同工之秒的是哪句?“胜似春光”:其原因是“寥廓江天万里霜”。5、“寥廓江天万里霜”预示了什么?“寥廓江天万里霜”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胜利信心的坚定。二、我的疑问三、我的收获(归纳整理)富含哲理:人生易老天难老情景交融:战地黄花分外香 寥廓江天万里霜四、自主测评1、默写这首词。2、下列句子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晴空一鹤牌云上。 (牌排 )寥阔江天万里霜。 (阔廓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坐井观天(动词“坐” ) 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 于无声处听惊雷 (从 ) 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表比较 ) 我言秋日胜春朝 (早晨) 坐北朝南 (面对着) 秋思(思绪,愁绪) 化作相思泪 (思念)、一、 情境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一首词采桑子 重阳。领略这位伟人在文坛上的风采。二、合作探究1、检测预习情况(基础知识)2、诵读本诗。 教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节奏。学生自读。找57学生分别读这首诗3、理解课文内容,讨论问题三、归纳整理1、学生齐读这首诗。2、指导背诵四、检测评估教学后记:土地湖中学七年级语文教学案 课 题 秋颂落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授课年级班级七年级90班课时1课标解读教学目标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重、难点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预 习 导 学教学过程二、 我会学。、基础知识:1、需掌握的字音斑驳榛子鼾睡罂粟镰钩停滞蒲扇寒伧丰姿绰约婀娜憧憬屋檐2、词语积累斑驳:丰姿绰约:憧憬:婀娜:了了: 寒伧:3、了解作者 济慈,英国诗人。贾平凹,当代作家。、合作展示1、落叶的主旨落叶的结尾让我们领悟了落叶的伟大:凋落自己,换来新生。揭示了无论在什么样的处境中,对生活要始终充满希望,为了理想而不断追求,不断拼搏。在思想内容上,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展示生命和生活的内涵与真谛。2、落叶的写作特点落叶一文中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抒情手法。本文借法桐树叶的凋落与新生,揭示出这样的道理:无论在任何处境中,对生活要始终充满希望。3、秋颂的结构特点秋颂第一节用概括性的语言点明秋天是一个成熟与结果的季节,而后又从果实累累、果枝弯弯、果仁清甜、好花常开四个方面分别写了秋天是一个果实累累的季节。第二节用第二人称:你在粮仓奔忙、在田沟鼾睡、在田中拾穗、在榨机旁等待果汁,以拟人的手法描写了一个充满繁忙,心怀喜悦的秋天,显得亲切自然而又真实。二、我的疑问三、我的收获(归纳整理)四、自主测评(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斑驳(A.bB.b)_A_模样(A.mB.m)_A_寒伧(A.chenB.chn)_A_藤蔓(A.mnB.wn)_B_(二)、说说下面句子加点字的含义。A.雾的季节,成熟和结果的季节。结果:指果实成熟B.一个个果实打心里熟透。打心里:强调熟透程度(三)、理解下面句子。1.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 法桐叶子凋落、变得削瘦、寒伧,不再柔软婀娜。2.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而端庄的模样。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法桐叶那娇美的情态,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四)、下面一句话中有两对同音字,请你把它们找出来。晨曦微露,徜徉山野搜寻前人的遗踪,迎面吹来和煦的春风,小鸟在枝头翩然起舞,鱼儿在水中快乐嬉戏,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五)、选字填空。枝_(稍、梢) _(姿、恣)态 幼_(稚、椎) _(疾、嫉)妒(厉、历)_年 (调、凋)_落一、情境导入二、合作探究1、检测预习情况(基础知识)2、诵读本诗。 学生自读。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两篇文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3、理解课文内容,讨论合作展示部分的问题三、归纳整理四、检测评估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