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0993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讲义三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至六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教育建议武邑县幼儿园 周艳梅尊敬的家长朋友们:你们好,非常感谢您的到来,您的到来就是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你的到来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对家庭教育工作的信心,相信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有这么多的家长朋友的支持,我会更加努力的把我所学的知识与大家共同分享,在不断提升自己的同时,也希望对您有所启迪,有所帮助,而最终目的是希望我们的孩子受益。有很多家长提出了一些三岁至六岁孩子常见的问题,向我们询问教育对策,应广大家长的要求,我们今天来讲一讲三岁至六岁儿童的发展规律及常见问题的教育建议。今天讲解四个方面内容:1、儿童发展的六个方面。2、3-4岁儿童发展常见问题及教育建议。3、4-5岁儿童发展常见问题及教育建议。4、5-6岁儿童发展常见问题及教育建议。首先我们要了解儿童发展包括哪几个方面:即身体发育、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和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方面。一、下面讲述各自的特点及常见问题身体的发育、动作的发展: 为了使你的宝宝身体更健康,我们可因采取多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根据每个年龄的特点可采取不同的锻炼方式。如:在室内:两膝两手着地爬、投球、踢毽子、投沙包、钻过障碍物等。在室外:走和跑接替,走平衡木等来锻炼身体的平衡。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家长应锻炼孩子自己解开纽扣或系上扣子,拉下拉链、穿鞋等;要学会自己用筷子吃饭。这些都能锻炼幼儿手的小肌肉的发育。家长不能怕孩子自己解开纽扣或穿鞋而浪费家长时间;更不能怕孩子自己吃饭会弄脏了衣服;凡事都替孩子包办,而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去做,逐渐会使养成孩子一些坏习惯。(家长不帮我做,我就不去做;家长不喂我吃,我就不吃等等)。认知发展:首先了解认知大体区分为三个范畴,首先是感知,这是认知的起点;其次是表象,它既具有形象性的特征,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再次是概念,这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抽象,具有抽象性。比如学数学来说,画出三个气球,小班孩子一开始只会点数,到了中班根据自身积累经验能张口说出“3”,还能写出3,道了大班发展到会写出算式1+2=3.中班孩子一般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关于减法学起来就很费力,大班孩子能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关于20以内加减法就很费力。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家长要了解幼儿每个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多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要强迫孩子每天必须写写写、算算算,剥夺孩子玩的权利。手指游戏可以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很多人认为,智力的好坏就是用聪明不聪明来衡量的。其实,智力是个复杂的系统,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所以,人在某一方面有特殊能力或专长不等于智力好,例如有的人记忆力特别好,但逻辑思维差;有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好,但想象力、实践能力差,这只能说明某人在某方面发展得较好,但不等于智力好。只有智力的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才能称得上是智力好。这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而在幼儿园时期,孩子们在智力系统方面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的,我们只有抓住时机,注意引导、培养,才能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如何开发幼儿智力?(1)、布置“幼儿环境”,充分提供独立自主的学习机会。现在的家庭,每个孩子都是宝,在父母的“帮助”下,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被剥夺,追着喂饭,帮着系鞋带,扣钮扣,孩子的智力发展因“过分保护”而受阻。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安排各种安全而具启发性的环境,提供各种小厨具,积木、镜子、小碟子等,让他们在尽情地游戏中促进智力的发展。(2)、利用对话,促进其智力发展平时,在路上,让孩子认识各种交通标志,商店标牌,一问一答,通过一遍一遍重复记忆,你会发现,孩子的记忆力与对事物的联想力是远远超过大人预期的(3)、发展孩子创造思考的能力。可以让孩子常接触纸、沙土等,阅读各种启发想象力的图书,或鼓励孩子从事绘画、音乐、舞蹈等活动,来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家长可以多与孩子沟通分享生活中的经验:如,你今天做了哪些好玩有趣的事情?家长尽量多抽时间,给孩子讲故事,丰富孩子的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35岁的孩子,家长在讲故事时,适当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孩子回答。5、6岁的孩子,家长在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孩子复述故事。还可以一起看报纸,看动画片,这些都对孩子的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社会性-情感发展:家长要多带孩子外出活动,也可以邀请班上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有机会练习与人相处的方式。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怕晒、怕冻、怕风吹着,一年四季很少出门,导致外出玩时,见了生人就哭,哭着闹着回家。例子:1、去年我们幼儿园小班有一个孩子,父母是教师,工作很忙,平时很少照顾孩子,只有周六日有时间才带孩子外出,平时都是祖父照顾孩子,祖父年龄80多岁,身体很硬朗。孩子只和邻居的几个小朋友们说话,从来不和大人说话。性格内向。入园以后表现:刚入园时,只和邻居的小女孩说话,不和老师说话。家长告诉老师说:“我的孩子内向,不和别人说话,上厕所你要提醒她否则会尿裤子的。”结果班级的老师幼儿们每次上厕所,老师必须提醒她,否则宁可憋着,也不说话。后来,经过半年多的家园共育,孩子变得很开朗,敢于大声回答问题,和小朋友在一起很开心,敢主动和老师们打招呼。我们想一想,孩子开始入园不和老师交流,难道是孩子的错吗?其实,都是做家长的不注重和孩子沟通,不带孩子外出和同伴交往而造成的。2、中班一个孩子,爸爸在外地上班,妈妈在家照顾他,很少外出,入园后,教师喊他的名字他都不知道在叫他,不会和小朋友玩,不给小朋友交流。老师就说孩子智力有问题。经过一段时间,教师的刻意关注,孩子能主动和老师打招呼。也会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通过这几个案例告诉我们:孩子们需要与同伴交往。我们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相信大家跟我有一样的感触。我们小时候经常是脱离家长的监视,完完全全、很纯粹地跟同伴玩耍,不管是开心还是不开心,都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得到的情感体验。而现在的孩子,游戏的范围很小,很多的孩子都被圈在家里,只有自己的玩具、家里的电视陪伴着,其实,这样的生活氛围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我们都知道“吃一堑长一智”这个道理,有些事,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想办法去改善,才会得到直接的经验,这要比我们大人多次说理、教育更为有效,而且,在同伴交往中,他们会体验到合作与竞争,会感受到在家不一样的环境氛围。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经常性地创设条件,鼓励孩子跟同伴交往,同事家的、邻居家的、或亲戚朋友家的孩子都行! 二、三至四岁孩子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案例一:“我的孩子特别不听话,你叫他干什么他偏不干。还特别好动,好象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要动一动、试一试,你告诉他电源插座不能动,很危险,可他非要去摸一摸,什么都不怕,你说我该怎么教育他。”案例二:有一次,我带着我的孩子去买衣服时,碰到一位妈妈领着宝宝买衣服,妈妈被一套漂亮的套装所吸引,并让宝宝试一试,可宝宝偏偏不试,而是拿着旁边的一双旅游鞋不放手,妈妈夺都夺不下,最后孩子号啕大哭,衣服没买成。妈妈只得拉着孩子离开了,并且一边走一边气呼呼地说:“没见过像你这么不听话的孩子,这么漂亮的衣服不要,非要双鞋子,还耍赖,真让你气死了。作为家长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该怎样面对呢?是大声呵斥,还是静下心来讲道理。那么,你的做法见效了吗?刚才的案例带给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乖巧,不听话呢?不听话包括任性、叛逆、自负、自私、依赖等,这里主要指孩子任性的表现。(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们必须要先了解3、4岁孩子的年龄特点。1、源于身体活动能力的提高。3、4岁孩子大肌肉的发展较快,身体动作也较前协调,而且大都喜欢跑、跳。(例:哪儿不好走走哪儿,马路牙,有水的地方、凹凸不平的地方等。)三岁儿童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去做.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独立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即使完不成也要试一试,不管结果怎样。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为什么制止呢?因为这些事情在大人看来根本没有结果,比如说:孩子在用积木搭房子,他把两个圆球放在底下做房柱,大人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就会告诉孩子这样做不行,孩子可不买你的帐,因此就会产生反抗。我们做家长的这时就会说:这孩子真不听话。2、源于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岁的孩子正处于自主敏感期,三岁以前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三岁以后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别人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他们就顽强地想表现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要求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3、源于情绪和思维的发展。因为三岁孩子在许多方面发展得还不够成熟。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吵嚷哭闹等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常常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三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还有他们的时间观念也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一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这些都会导致儿童的反抗行为。因此,家长只有真正掌握、正视并了解幼儿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才能读懂我们的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二)、分析家长方面造成幼儿不听话的原因。孩子不听话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家长造成的。1、父母太过于宠爱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满足什么,对孩子百依百顺。一旦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便会大哭大闹,直至达到目的为止。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就容易促使孩子形成任性的习惯。作为家长首先对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满足,要分清对于错,合理的要求可以满足;无理要求坚决不能答应。但是如果你不答应,孩子就会哭闹,这时千万不能采取粗暴的打骂,要耐心的给孩子讲道理,最好用既生动又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予以开导。2、父母言行不一致。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子只能约束,无所谓信任与尊重,不然他们会不服管教。因此,家长平时不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与要求,甚至不分场合呵斥孩子,挫伤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使孩子对家长有畏惧感。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好哄、好骗,往往不假思索就许下诺言,结果实现不了,这样就容易造成孩子心灵的伤害和对家长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与尊敬,家长的话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会愈发严重。例如:家长有事要出门,不方便带孩子去,而孩子却闹着要跟着,这是家长往往采取的措施是对孩子说:你在家等我回来后我给你怎么样或是买什么东西,回来后孩子不闹了也就把许给孩子的事情给忘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爸爸妈妈的话失去信任。3、用各种方式吓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不听话或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时,用一些可怕的事物来吓唬。(比如:大灰狼来咬你了,爸爸妈妈不要你了等等)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切记要求过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但有的父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过高过严的要求,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会使孩子丧失信心,甚至出现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多疑、胆小怕事。产生逆反心理。4、大人的话是对的,但孩子误认为不对,所以不听从。当父母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如果孩子认为大人的指令不正确,或不一定正确,或不明确时,便会有不执行,这也就出现了孩子不听话的现象。例如:今天的天气很冷,妈妈要求孩子穿件比较暖和的衣服,可孩子非要穿裙子不可。整个早上,母女俩为了穿衣服来幼儿园来得很晚,妈妈没有说服孩子,最后,还是穿着纱裙外面裹着毛衣来了幼儿园。的确,大人的一行一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当孩子不听话时,作为大人应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设身处地的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要和自己“对着干?”你的话是否孩子非听不行呢?若确实需要孩子非听不行,要选择一种能够让孩子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的看法有他一定的道理。我个人认为:不应该一味要求孩子听话,父母也应该听孩子说话。实际上,现在的父母,总想让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这样做的坏处有:1、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时的孩子对什么都好奇,对什么都想一探究竟,而父母却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育。孩子的创造性发挥被剥夺了。2、减少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大人的安排不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且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3、感觉不到父母的爱。一味顺从父母,只知道按父母要求做事,好象父母就是在利用自己,而不是在施爱。4、产生自卑。孩子生活在一切都安排好了的环境中,始终走不出父母至高无上的阴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影响了孩子的心理。所以,当你的孩子不听话时,你应该看看自己的命令对孩子的影响,你是否是为了孩子才发布的命令?且你的命令对孩子的行为有什么帮助?孩子到底在做什么?你能不能按照孩子的思路去考虑一下问题? (三)、正视孩子的不听话现象。我们每个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听话,但并非是从孩子的自身发展需要出发,而大多数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喜欢孩子在当着别人面的时候对你俯首帖耳,这时你可能觉得挺风光。可当您因自己的孩子顺从听话得意之时,不要忘了这有可能扼杀了孩子的意志力和判断力的形成。由此看出,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未必是件好事;同样,孩子“不听话”也未必是件坏事。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不要整天埋怨自己的孩子不听话和反抗你,要耐心地教育孩子,等待我们的不听话的孩子慢慢长大,孩子就会由不听话变成一个有果断判断力和坚强意志里的孩子。孩子有时不听话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会有下列几种情况:1、当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时,“听而不闻”。有的孩子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须做完否则就不行,做完之后才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别的事。对于这一点,作为父母不能粗暴的制止,可以给予一定的时间缓冲。2、家长总是带着气愤、高亢的声音和孩子说话,时间久了,孩子对成人的喊叫也就习以为常、以后成人如果不提高声音、不重复喊叫,孩子便“听不见”,而且孩子一旦习惯于高亢粗暴的声音,就会逐渐对文明、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抗命的态度。3、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常常会以惩罚来控制孩子,这似乎是我们在教养孩子时最习惯的一件事,但这个习惯一旦养成,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会使父母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上出现紧张。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最要紧的是把这一年龄特征视为正常现象。因为我们知道孩子总要长大。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我们要多一分理解。只要父母能够足够的理解孩子,孩子才能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导,少一些“不听话”。(四)、对付孩子不听话(指任性)常见的几种方法1、冷处理。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哭闹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让步,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例如:孩子吵着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争吵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并表示出自己的高兴、满意和对孩子的关心,然后跟他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对不对,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是比较有效的。比那种大人越吼声音越高,孩子越闹越凶的方法还是可取的。我在平时,就经常用这种方式,记得我女儿三岁时,要上幼儿园了,就从老家把她接来。在老家,有爷爷奶奶宠着,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要什么都会满足她的。跟着我们,合理的要求我们满足她,不合理的要求就不满足她,她就在地上趴着哭,不起来,我很生气,就往屁股上打几下,光打也不是办法啊。干脆不理她,她觉得没趣时,就不哭了。2、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用这个年龄段非常见效。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转移注意力后再进行沟通是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应建立良好的亲子沟通关系,让亲情得以双项交流,家庭教育就会多几分顺利,另外,做家长的要学会心理换位,设身处地的从孩子所处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处理。大约一个月前,我因病在家休假,女儿中午放学哭着回家,我问为什么哭啊?他说:“我想要发卡,爸爸不给我买。”当时我在做饭,她就在客厅里呜呜的哭,我就喊:“女儿,看看我们厨房里有哪些红颜色的东西?”她就跑过来看了看说:“垃圾篓、洋葱、西红柿。”我又说:“看看我们客厅里有哪些红颜色的东西?她就跑出去看了看,就又跑到厨房告诉我。我又说:”看看我们卧室了有哪些红颜色的东西就这样几个回合跑来跑去,就把买发卡的事忘记了。3、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不听话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不听话的发作。如:孩子每次跟父母出去总是哭闹这要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要自己走,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再走,不然就不带你出去了。”4、激将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自己的不听话。5、适当惩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会儿他饿了要吃东西的时候可以适时教育告诉他着就是不好好吃饭的结果。你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不会有影响的。6、父母教育统一。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观点应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时,父母应统一要求。如果一个严,一个宠,那么孩子不听话只会愈演愈烈,很难得到改正。7、让孩子选择。让孩子在多种选择中做出决定,因为是他自己的选择,他不太好意思发脾气。我们家长应该接受“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的观点,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多年的经验证明,“淘气”的孩子往往比“老实”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气的孩子接触面广,大脑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给孩子一点“不听话”的空间,对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是有好处的。创造需要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点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他们就不能去进行创造。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淘气,让他们有“淘气”的机会,让他们自由自在的去想象、去活动、去创造。三、四至五岁孩子家庭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许多研究表明:45 岁幼儿的心理发展比23 岁时迅速得多。这个时期的幼儿不仅活泼好动,而且好奇心强,提问多,想象、思维等各方面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这就给家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正确对待孩子提问,保护孩子好奇心?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有关儿童的“六大解放”中包括“解放儿童的嘴,使其能说。”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但现在的家长大多不愿让孩子多提问,或是由于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孩子只能惟命是从;或是由于忙于日常事务, 无时对答;或是知识水平有限,无力作答;或因情绪波动,无心应答; 甚至采取应付的态度和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从而扼杀了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给其心理发展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其实,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从1 岁半起就进入第一个好问期,喜欢提问一个个“是什么”的问题;3 岁以后进入第二个好问期,提问往往以“为什么”为主;45 岁正处于好奇、好问的关键年龄,提出的问题不仅多,而且问题的内容涉及面广,很多问题也使成人难以回答。作为家长应正确对待孩子提问,保护孩子好奇心。具体说来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鼓励,认真倾听孩子的提问。家长应明白爱提问题的孩子往往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因此,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要耐心地认真倾听,做到有问必答,使孩子从心理上感到受到了重视和支持,切不可加以斥责,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儿多”、“烦死了”之类的话压抑孩子提问的积极性,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其智力开发和个性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2、注意回答孩子问题的艺术。45 岁孩子提的问题,从回答的难易角度看,大致可分几类:一类是简单易答的问题。对此父母应立即回答,在引导孩子思考的基础上,直接为孩子提供明确的答案。一类是由于父母知识水平有限,一时难以答的问题。不能不懂装懂,应老实地告诉孩子,等看了书或请教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孩子一起找答案。孩子的问题虽暂时得不到回答,但借此机会却使孩子懂得了获取知识有多种途径。父母一旦弄懂了的答案,就应及时认真地向孩子作答。这样不但满足了孩子求知的欲望,久而久之也培养了孩子刻苦钻研、不耻下问、忠诚老实、实事求是、恪守诺言等好的品质。一类是难以深入浅出向孩子说清的问题。比如出生的知识。5 岁的孩子都会提出“我是从哪儿来的?”,而对这问题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较常见的是用捏造事实的方式欺骗孩子,如“你是别人送来的”“你是从某某地方捡来的”“你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等。这不仅违背科学,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就会因此感到迷惑意外而产生不安全感,甚至认为父母说谎,影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父母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开始就必须遵循适时、适量、适度的原则,必须符合科学,必须谨慎。3、注意提问少的孩子。好奇好问是45 岁孩子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作为家长应鼓励孩子多思考、善探究、勤提问,敢于异想天开,勇于标新立异。如果有的孩子提问极少,应当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看孩子的脑器官有无缺损? 家庭环境中的气氛是否过于沉闷,刺激是否过于单调? 父母是否过于严厉,极少与孩子进行语言、情感上的交流? 孩子是否外出少,接触新异刺激少? 是否性格孤僻,不合群? 以上这些都可能抑制孩子的好奇,导致少问。总之,作为家长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便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四、五至六岁教育常见问题及教育要求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身。而大班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渐渐接触正式的学习,参与写数、认字等学习活动,如果能在这一时期培养好习惯,到小学去后,能很快度过不适应期。 而今天,我强调的是,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首先,生活方面的习惯。 1、早睡早起。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但并不是任由他什么时候睡,睡醒再起。因为,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必须早睡早起,要准时上学,要完成作业,还少了午睡时间。要应对强度加大的学习生活,必须要有良好的作息作保障!现在,据我了解,有很多孩子晚上睡觉时间很晚,大多都是看电视,大班的孩子,男孩还是喜欢动漫,女孩有的已经喜欢跟妈妈一起看言情剧了。但不管是干什么,都应该有个时间的度,作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如果您经常麻将夜归、应酬晚归,孩子就有了反面的榜样,您的话就没有威信,有时还会被孩子一句“你也很晚才睡的。”封住了扣。所以,我们应该跟孩子一起努力,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我的儿子每天都是9:00前上床睡觉,早起6:40起床,从上幼儿园起一直到现在,现在上五年级了。 2、自主穿衣、整理床铺的习惯。这个习惯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我们不要求孩子能把被子叠起来,只要把枕头、被子放好铺平即可。 举例子:我表姐的儿子现在上初一年级,自理能力很差。6、7岁以前衣服都是妈妈帮他穿,自己从来不动手;上了小学以后,衣服还是妈妈帮着穿;在上初一前的暑假,才教给孩子怎么穿毛衣,怎么脱背心,在学校自己也能穿上,可在第一次放假回到家时,就说:“妈妈,我又不会穿衣服了”,妈妈就问他:“怎么在学校自己能穿上衣服呢?他说:“其他的学生都是自己穿衣服,我没别的办法,只能自己穿。” 3、做一个会感恩的人。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了,一个孩子最起码有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6个大人服侍着,如果一味地宠着,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现在,我们在电视中也经常能看见现实生活中儿女对父母不孝、不知感恩的事例。为使孩子有爱心,会感恩,我们家长一方面要以身作则,自己给孩子做好榜样,关心自己的父母,带孩子经常跟他们交流交流。另一方面,要抓住时机渗透。我现在基本每周末都会抽时间带孩子回老家看看公婆,买点吃的,有时会买件衣服,东西多少不重要,关键是孝心,其实这些行为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孩子。我们作为子女,应该孝敬老人;作为父母,我们又应该以身作则,教育自己的儿女。 其次,学习方面的习惯。 1、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大班的孩子,学习的需求日渐高涨,我们家长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养成孩子阅读的好习惯。读书需要环境,可以是亲子阅读,也可以是家长提示性阅读,但读后都应该有个反馈,或提问,或交流。不要以为给孩子一本书他就能很投入地读,他同样需要你的关注,如果他看到父母也有阅读的习惯,他很快就会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的。但是,大班识字,其出发点仅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不要过分强求,以免打消孩子的积极性。 2、培养正确的读写姿势。说到学习、写字,很多家长就会联系到考试成绩,还有一个视力问题。为了孩子到小学去后享受学习,我们在大班学习写字时就开始强调读写姿势。在学校,有老师经常督促,孩子会注意,稍微好些,但在家里,要保持正确的姿势,是一件很不舒服的事情,他们会挑自己认为舒服的姿势进行学习、看书,所以在家里,家长也应该强调,不该心软的地方绝不能心软! 现在的孩子,从小学起,近视眼很多,一是遗传因素,更多的是写字姿势不正确,要么趴着写字,要么躺着读书,要么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脑,不注意保护眼睛,造成很小年纪就戴近视镜,作为老师或家长要特别重视,发现姿势不正确要及时纠正。3、培养孩子自己整理学习用品或玩具。家里有了个孩子,很容易变成“垃圾场”,吃的、玩的、学习用的,会随处可见。如果听之任之,到小学后,孩子和大人都会头疼,因为不会整理,所以会出现今天文具不齐,明天作业忘带等等丢三落四的现象。因此,在学前培养整理自己东西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三、与人交往方面: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探讨了关于3-6岁孩子常见问题的教育对策,相信在座的家长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也希望您把您的收获和经验与您身边的家长进行交流,让更多的宝宝再快乐中成长,让更多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