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Amy.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90684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Amy.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下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Amy.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下观察物体教学设计及反思-Amy.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节日礼物孙金霞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观察物体节日礼物二、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上接“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下续“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设计本节内容,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观察位置高低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所以,教学时要结合情境,突出在同一“方向”,观察“位置”变化引起观察“范围”变化这个规律,渗透和应用对比、联想、想象、分析与推理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节日礼物是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教材创设了小狗贝贝四次由低到高观察礼物的有趣情境,让学生根据观察点位置的高低,判断观察位置与变化图的对应关系。 天安门广场一课,教材呈现了天安门广场的一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中建筑物的位置与形状,确定照片拍摄的地点。 先通过节日礼物一课,感受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不一样;再通过天安门广场一课识别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会判断拍摄地点与照片的对应关系。 三、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已经有了相关的经验和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每个学生都有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经历。四、 教学目标1、 经历由低到高观察物体,体会不同的位置看到的范围不一样;由远到近看景物,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2、 培养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分析、想像、判断以及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五、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范围不同。(二)教学难点2、 正确地说出图片的观察位置。六、 教学准备教具:5个正方体、桌子、挡板、磁扣、桌子和正方体的纸质模型、打印学生练习材料、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景,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画画吗?寒假期间我也创作了几幅作品,给你们看看。你猜,这是什么?2、导入课题:师:看来我们观察物体时,如果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景象有很大的区别。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看看能有什么收获。(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由低到高观察1、观察、猜想师出示:桌上放一把椅子,上面5个正方体叠起来。师:这是5个正方体,请在你的位置坐直了观察,你能看到什么?请用你的方式记录下来。师:好,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蹲着你能看到几个?比刚才多了还是少了?站着你能看到几个? 跟前面观察到的相比,有什么变化?师: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猜想,是不是正确呢? 2、体验、交流、归纳师:现在我们来验证下你的想法。请同学们蹲着观察请同学们站起来观察师:请同学们分享下你三次看到的情况,和你想象的一样吗?生:(3,1)(4,1)两个同学谈一谈)师:根据同学们的汇报,三次观察到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你们看到的也是这样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谁来说一说?(伴奏桌子和正方体,准备板书)生:眼睛变高了障碍物遮挡的少了(引导学生说出眼睛也就是观察点的高低发生了变化)(板书:高低)3、画图探究师:这是5个小正方体(黑板贴图:正方体),这个表示人的眼睛,也就是观察点(黑板贴图:磁扣)师:观察点高低变化,会影响看到的个数吗?谁还有别的解释?生:桌子挡住了(适当引导)师:非常好,桌子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它是障碍物。(黑板贴图:桌子)师:当观察点所在的位置较低时,我们朝这个方向看,能看到正方体吗?为什么?朝这个方向看呢?这个方向呢?到哪里我们的视线就不被挡住了呢?谁来帮我找一找。生:从贴图中找出这一点来师:过了这个点,我们的视线就不被挡住了,这个点叫做障碍物边缘点。视线高过障碍物边缘点,像这样能看到正方体吗?这样呢?(视线逐渐变低,让学生体会分界线),哪是分界线?(如果需要可以再演示一遍)生:回答(教师通过学生发言找分界线,并引导学生准确说出分界线要经过观察点和障碍物边缘点)师:分解线有什么特点?生:经过观察点和边缘点师:我们把分界线往上的区域叫做观察范围(板书:观察范围),往下的部分就是障碍物遮挡区域,无法看到,可以用阴影表示。所以这条线很重要,它能准确的帮我们确定观察范围。师:通过我们画的分界线来判断,从这个位置看过去,能看到几个正方体?(体会分界线的作用)师:现在观察点变高,能看到几个正方体,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谁来帮忙?如何画出分界线?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这张图,现在请你画出分界线并标出观察范围。学生汇报展示师:当观察点再次升高,我们能看到几个正方体?(观察点高过桌子)生:没有障碍物,能看到全部师:总结,原来桌子会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当观察点高低变化,观察范围也?生:跟着变化 (板书:变化) 师: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利用了这个知识,你能举例说明吗?生:(三)由远到近观察师:高度不变时,观察范围是一样的吗?这位同学,你告诉大家你坐着的时候能看到几个正方体?生:师:请问这组最后一个同学,你坐着时能看到几个正方体?生:师:他们俩都在同一组,又都坐着,为什么看到的情况也不一样?生:远近不同(板书:远近)师:为什么远近不同,你观察到的范围也不一样?你能不能用刚才我们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下这一情况?(学生独立画图解释,图中老师只给出了一个观察点)学生汇报(汇报时教师规范发言“我设置了几个观察点,它们分别在,这样观察点有了远近的区别,通过作图我发现,观察点越,观察到的范围越“)师:总结:越近看到的范围越小,越远看到的范围越大,这对我们拍照片也有一定的启示,如果拍近照,看到的范围小,进入照片的物体就少(ppt出示郁金香的近照)如果从远处拍,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情况?生:看到的范围大,进入照片的物体就多(ppt出示从远处拍到的一片郁金香)师:通过以上的实践和分析,我们发现,当观察点高低不同,远近不同的时候,观察范围会发生变化。你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吗?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下?(四)解决问题师:小明也有这样的经历(看见出示),小明沿小路向树林看守人的小屋走去,下面两幅图中,那副是在A点看到的,那副是从B点看到的?生:近大远小师:近大远小,成语“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包含了这个数学规律。关于这个成语还有个有趣的语言故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查查看。师:让学生表演“一书障目,不见黑板”体会近大远小师:回到小明的问题中,还可以怎么解释?生:观察范围发生了变化,远处观察范围大,近处观察范围小师:请同学们在书上57页画图说明学生展示作品,并接受同学疑问(五)欣赏:师: 恭喜你们出色的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大家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欣赏Ppt展示:这是苏轼描写庐山的古诗题西林壁, 今天我用数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诠释。太空拍摄的地球、各种名胜古迹师:我们的生活因一些优美的风景、名胜而更绚丽多彩。我们在赞叹这些风景、名胜的同时,更要感谢那些技术高超的摄影家,正是他们选取了最佳的拍摄点,凭着他们精湛的技术,让我们大饱了眼福(六) 作业(选做)小小美术家:请你找一些物品(如茶杯、台灯,闹钟),放在桌上,然后从远近、高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它,并把你看到的形状画下来。快乐亲子活动:利用假日与家人一起去捕捉我们美丽的的首都北京。分别从远近高低四个位置拍摄一个景点,然后我们大家拿来一起欣赏和并介绍你是从哪个角度拍摄的。教师寄语最后,老师送给你们一句话“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既包含了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也包含 了新的学期,老师对大家的祝福和期望。同学们再见板书: 观察物体观察范围变化高低远近 高低 节日礼物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关注孩子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我结合教材,以学生眼前的教室和互动学习为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不同高、低、远、近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数学知识来进行的。如何解释实践得出的结论,我引导学生画图进行解释,使学生的认识更深刻。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安排了学生先模仿 “蹲着看”,再“站起来看”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明白生活中存在着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我还将数学知识和语文知识相联系,从数学角度诠释了“一叶障目”苏轼“题西林壁”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实现了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展现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在画图时,我注意协调“引导学生做”和“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关系,做到有教、辅、放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我还需要要不断提高自身组织教学能力,对开放性教学下如何组织和管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