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由之路.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90348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机械化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由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业机械化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由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业机械化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由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业机械化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引言建设美好乡村,是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美好安徽的基础性工作,是打造“三个强省”的具体行动。通过美好乡村建设,有利于推进乡村产业与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途径;有利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拓展安徽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新空间;有利于保护乡村山水生态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构建绿色乡村体系,打造生态强省的新亮点。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美好乡村建设统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环境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兴业富民生活美”是美好乡村的物质体现;“文明和谐乡风美”是美好乡村的精神体现;“生态宜居村庄美”是美好乡村的环境体现。美好乡村建设方面方方面面与农业机械有着密切联系。1 全市农业和农机化基本情况(一) 农业的基本情况黄山市是一座新兴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同时更是一个山区农业大市。境内自然生态环境优越,物产极为丰富,是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太平猴魁、屯绿、黄山贡菊、三潭枇杷、徽州雪梨、徽州香榧、徽州花菇等名优特产的主产地,也是华东木竹、桑蚕、水果、食用菌和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黄山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呈现勃勃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1、生机勃勃的山区农业。黄山市从山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茶业、竹业、茧丝绸业、果蔬业、中药材业和养殖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山区特色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2013年茶叶总产量2.56万吨、水果4.45万吨、食用菌7000吨,肉蛋总产13万吨;蜂蜜8716吨,居全省之首。毛竹面积87.3万亩,约占全省面积的四分之一。 2、富有魅力的生态农业。近年来,坚持开发与保护相结合,打“生态”牌,走“绿色”路。目前,建立了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总计完成“三品”认证面积达105.01万亩,有机食品认证面积14.0635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31.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71.8万亩。3、蓬勃发展的旅游农业。立足山区优美的自然风光、一流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徽文化底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初步形成了环黄山乡村旅游圈、沿新安江乡村旅游带、古徽州乡村旅游片等特色各异的三大乡村旅游板块。 4、充满活力的开放农业。我市农业传承和弘扬了徽商精神,主动融入“长三角”,近几年来,全市共引进农业招商项目570个,实际到位资金28.9亿元,设施农业面积近2万亩。2005年以来已经连续九年在上海和北京成功举办了黄山茶叶、名优农产品暨旅游展示推介活动,有效地提升了黄山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农机化基本情况1、农机装备快速增长。截止2013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76.9万千瓦、拖拉机达到1.84万台。各类茶叶机械达到13.5万台,其中连续化、清洁化、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发展到50条,茶叶修剪机达到31000台。菊花、山核桃、蚕茧、箬叶等农产品加工机械近万台2、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升。全市完成机耕作业52.51千公顷,机收作业34.38千公顷,机械秸秆还田面积19.7千公顷。农机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向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向设施农业、由农业产中向产前、产后延伸,发展空间不断扩大。茶叶加工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菊花、山核桃、蚕茧、食用菌、烟叶、箬叶等农产品机械化加工技术取得了明显突破。 3、农机化技术推广成效显著。重点推广了名优茶机械加工、茶园机械管理、菊花机械烘干、蚕茧机械烘制、山核桃机械加工、箬叶热风烘制和桑枝条栽培食用菌、水稻机插秧、油菜机械收割、秸秆机械还田等多项农机化新技术;自主研制了茶叶加工流水线、茶叶提香机、茶叶分级机、扁茶机、油菜脱切机、菊花烘制机、山核桃剥蒲机等一批新型设备。 4、农机教育培训扎实开展。依托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我市各级农机部门认真实施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积极开展“百万农机手培训”活动。五年来,针对市场和农民需求,举办各类农机实用和汽车摩托车和机械修理、家电维修、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阳光工程培训班1231期,培训学员16143人,其它各种短期培训近三万人次。通过各种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了农民转移就业的本领,有力促进了我市劳务经济的发展。5、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我市农机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着力解决农机安全生产领域存在的相关问题,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目前全市共创建省级平安农机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38个,示范村176个。 6、农机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不断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和产业化。到目前为止,全市农机原值30万以上农机大户已达1020户,其中部级农机大户一个(黄山区汤口镇范永长户)。并涌现出黄山区强发农机专业合作社、歙县云谷茶业合作社、祁门县祁山镇兴农茶机专业合作社等一批产权明晰、运作规范、效益良好的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示范社。7、农机工业跨越发展。我市农机工业在国家购置补贴资金的拉动和各级农机部门的引导下,围绕丰富的山区特色农产品,以茶机产品为核心,着力提升农机新产品开发力度,增强农机工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带动了行业快速发展。以黟县白云机械有限公司、歙县街口茶机制造有限公司、徽州区新建茶机有限公司、祁门县祁塔茶机厂、农友茶机厂等为龙头的农机企业,产销两旺,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农机化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一二三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农机推广应用工作尚有一些薄弱环节有待突破。特别是毛竹的机械化加工,茶园中耕管理,茶叶、菊花的采摘,水稻机插秧,油菜机收等方面。二是山区特色机具的开发研究不够,由于规模少,上面顾不了,下面没法顾,一些生产加工瓶颈难解决。本地农机工业小而全、实力弱。三是部分山区特色机具未纳入国家补贴范围,影响推广普及效果。比如大型茶叶加工流水线、大型保鲜库等。四是农机培训普及面不广,部分机手未能熟练操作,影响机具使用效果。五是基础设施不配套,农机作业受限制,加之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农机使用率不高,未能发挥最大效益。六是农机农机部门缺乏道路检查执法权,监管手段、检测设备不足,造成依法应当实施牌证管理的拖拉机、收割机“三率”(挂牌率、年检率、持证率)较低,农机事故隐患较多。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改进方法,增强信心,凝聚力量,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机化向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发展。三、农机化是建设我市美好乡村的必由之路(一)农业机械是“兴业富民”的先导。美好乡村建设把兴业富民作为先决条件,就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农业机械是农村生产力最具有活力的要素。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除了培育具有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外,关键在于创造和运用先进的生产工具,而农业机械就是最重要的先进生产工具,是农村、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在人类漫长的农业文明中,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农业机械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推进农村工业化、缩小城乡差别的必由之路。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农业,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途径。(二)农业机械是“生活美”的保障。要富裕农民,必须大量减少农民。农业机械其突出的特点是高效率替代人力完成农业生产,保障人力无法完成或者无法规模完成的农艺技术实施成为可能,使农村有能力、有条件向社会输出劳动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农民收入和农村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了。农业机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不仅代替人力,还可以直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专家测算,使用先进的农机化技术对于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20%,特别是在抢农时、抗灾害方面,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如机耕作业每亩节本60元、机收每亩节本180元、机植保每亩节本32元,尤其是茶叶、菊花初加工机具每台每天分别节约10个和4个劳动力工日、茶叶修剪机节约7个劳动力工日。经与市茶叶、菊花、种植业专家共同测算,我市农村人口人均节本年均达41元。机械化作业,大大解放和转移了农村劳动力,如全市的茶叶、菊花初加工,可节约劳动力63万个工日和8.4万个工日、机收可节约18万个工日。解放和转移的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据测算,机械的投入和使用,农村人口劳务收入年均增收74元。三年来,全市农民直接节本增收3.17亿元(不含提升农产品质量,储藏、保鲜所产生的间接效益),农村人口人均节本增收共288元。(三)农业机械是“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载体。农业机械化促进现代农业文明,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一是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更具人文关怀的农业文明生产,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二是促使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进而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营造和谐农村的重要前提;三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有利于加速城镇化进程和提高人口素质,沟通城乡文明,促进城乡互动;四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劳动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修养,才能较好地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使用、维修及相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使他们成为高素质农业劳动者队伍中的先行者。2013年,全市农机经营户1.2万户,成为农业机械使用经营的新型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一般都高于传统农业劳动者。所以说,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符合农民的利益。而且只有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才能把农民从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科学、文化和其它方面活动,让他们分享近代和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使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四)农业机械是“生态宜居村庄美”的前提。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农业机械化在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中的作用凸现。如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有效控制焚毁农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我市农机化服务功能的不断拓展,水稻、油菜等秸秆综合利用已成为农机部门的亮点工作之一,通过机械化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秸秆机收打捆回收以及秸秆粉碎做食用菌基料等工程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秸秆变废为宝,直接为农民增加收入,而且从源头上清除了污染源,为环境整洁立了头功。我市以往的茶叶加工基本靠单机和小成套来完成,造成大量森林资源消耗,实施购机补贴政策后,茶叶加工大户和合作组织加快了茶叶加工机械的更新,徽州区、黄山区、黟县等地以柴薪为热源的老旧单机基本淘汰,小成套加工设备也由茶叶加工总量的90%降到现在30%,大大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和农村劳动力的使用。全市每年新增万台茶叶初加工机械,新增机具30%为更新机具,主要是升级热源,改柴薪为煤、电。新增机具总体提高茶叶机制水平1%,按每公斤干茶手工制作需消耗3公斤柴火折算,减少木材砍伐量3.45万立方。近年来,我市主要茶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山上郁郁葱葱,山下村庄绿化美化、生机盎然。新型植保机械、杀虫灯、秸杆还田等环保机具的投入,极大地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特别是促进了新安江流域综合整治工作的快速推进,生态效益十分明显。由此可见,建设美好乡村,农业机械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