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册《咬文嚼字》教案与《蜀道难》导学案(两篇)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990002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册《咬文嚼字》教案与《蜀道难》导学案(两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一语文下册《咬文嚼字》教案与《蜀道难》导学案(两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一语文下册《咬文嚼字》教案与《蜀道难》导学案(两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册咬文嚼字教案与蜀道难导学案(两篇)高一语文下册咬文嚼字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学习文艺评论和随笔,这些文章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认真学好它们,对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去探讨问题,加深学生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咬文嚼字一文,贯穿着作者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推敲语言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感情。学生懂得这个道理,并应用于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学情分析】阅读这篇课文,需要学生调动自己平时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艺术体验,应该说,到这个阶段,学生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上,已经有所准备,是能够学好的。【教学设想】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议论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一方面抓住文体特点,把握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写作思路、论证方法。(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品味文中所选例子,理解“咬文嚼字”的道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意识。【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有效导入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瓜州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楼春春景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宋末词人蒋捷一剪梅以上诗句都是诗歌当中的千古绝唱,里面有些字用的特别好,比如大家“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中的“抛”、“红”、“绿”,可谓“着一字,境界全出”。但是,大家知道吗?这些字并不是轻而易举就想到的,是诗人多次的斟酌、推敲、反复的锤炼才想到的,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美学家朱光潜称之为“咬文嚼字”。【设计意图】通过举例,有趣、快速地入题。(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引导学生进入教学轨道,提示本节课要讲的主要内容。)(二)整体感知,把握观点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1、这篇文章像我们学过的什么文体?(先点几名学生回答)提示:更像我们本学期正在练习写的议论文。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学生在原文中找,可能会找到以下句子: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提炼概括:运用语言文字时要字斟句酌,力求精确、传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设计意图】用提要钩玄之法,把握作者的总思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三)理解观点、论证方法1、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提示:举例论证2、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选了哪些论据?学生回答:郭沫若改字王若虚改句贾岛“推敲”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套板反应”3、品味例子(学生朗读品味,教师点拨)(例一)原文:你是没骨气的文人!改文:你这没骨气的文人!原文: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文:你这革命家的风度。教师点拨: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例二)原文: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更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改文: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改文: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学生朗读品味,教师点拨】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原文“以为虎”是错觉,误以为“草中石”是虎。创造了令人惊恐的气氛,为李广在应激的状态下射虎做好了充分铺垫。李广的这种千钧之力,是人的潜能在万分危急之中猛然爆发出来的结果。“视之,石也”写出了李广如释重负后的惊讶感受。“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则写出李广将军的倔强精神,以及在心情平静的状态下无法将箭射入石头的不解、哀叹、与反思。改之后没法营造出紧张的环境气氛,也没有写出李广将军的各种复杂的感情与前后多种心理变化,显得平淡无味。补充示例(一):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补充示例(二):明末时期,大臣洪承畴为向皇上表示忠心,曾在自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后来他变节降清了,有人在此对联后各加了一个字来讽刺他。皇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乎)指导学生朗读品味:矣、乎,一叹一问,极尽讽刺。-字数不同,情感不同,意味不同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例三)原文: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改文: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提示:自韩愈以来,我们都认为“敲”更好,敲以动衬静,刻画出环境的幽静。作者提出新的见解。这体现了作者独立思考与善于思考精神。总结:写文章时要求用词准确,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着。唐卢延让曾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例四)苏轼惠山烹小龙团诗(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补充注释:小龙团是福建名茶,一般是地方上供给皇室的茶。一两茶相当于0.1两黄金。苏轼在任常州刺史时得到朋友赠送的小龙团,异常兴奋,来到无锡的第二泉取泉水泡茶。小龙团是茶团,北宋蔡襄创制的一种名茶,形状似饼,这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圆形的。(例五)“套板反应”(指导学生理解“套板反应”的概念,概括作者的观点,明确作者的态度)3、这五个例子的角度相同吗?侧重点相同吗?提示:有正例,有反例。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句式不同,意味就不相同”,有的侧重“字数不同,意味就不相同”,有的侧重“字眼不同,意味就不相同”。这样就避免了重复与单一。举例论证自己的观点是高中议论文常用的方法。4、小结: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5、要做到“咬文嚼字”,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咬文嚼字的养成:谨严,勤奋推陈,出新【设计意图】通过品味实例,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的观点。(四)应用拓展,活学活用如果让你选论据,你还会想到哪些例子?(选择学生提供的例子,全班共享)1、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在浙江桐庐做太守时,因敬仰东汉隐士严子陵,特地在桐庐宜春江给他建造了祠堂,并写了篇严先生祠堂记,文中有一首赞颂严子陵的诗:“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他的友人觉得“”云山、江水”非常宏伟,后面用一“德”字,显得太局促。应改为“风”范仲淹一听,觉得改得好,就称他的友人为“一字师”。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唐代齐己早梅提示:齐己原先写的是“昨夜数枝开”,他的友人郑谷认为用“一”字更能体现“早”。3、乔伊娜用那令人眩晕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限的辉煌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4、刘心武的跟陌生人说话的片段:有回我和父母亲同乘火车回四川老家探亲,去的路上,同一个卧铺间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了更多的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父亲望望她,又望望我,表情很尴尬,没听多久就走到车厢衔接处抽烟去了。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上学什么的都说给人家听,急得我直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她也回问那妇女,那妇女跟她一个脾性,也絮絮作答,两人说到共鸣处,你叹息我摇头,或我抿嘴笑你拍膝盖。指导学生朗读品味:“我直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和“两人说到共鸣处,你叹息我摇头,或我抿嘴笑你拍膝盖。”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我的心里设防和母亲的心里不设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描写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又把母亲的热情、善良写活了。5、余秋雨在阳关雪一文中写道:“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教师点拨:简洁而形象地概括出一幕幕的历史景象,从中呈现出社会性、人性,作者的历史沧桑之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确实是神来之笔,读后令人拍案叫绝!【设计意图】与学生一起触摸文字,聆听文字背后承载的动机与情感。应用拓展,加深学生对“咬文嚼字”道理的认识。(五)学习反思,学以致用学完本文,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环节,希望学生反思自己平时在语言表达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六)总结提升古人说“百炼成字,千炼成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的思想要靠语言来交流,作者的感情要靠语言来表达,文章的内容要靠语言来表述。正如冰心在漫谈语文的教学与学习中所说:很好的思想内容,像一盏画得很美的纱灯,表达思想的文字就像灯里的烛光。若是里面的烛光很亮,这盏灯上的美丽图画就会映射得纤毫毕现;若是烛光昏暗,无论是多美的纱灯,也会减色。可见,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细细锤炼,细细品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和作文中时时进行“咬文嚼字”,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文字的推敲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正如南朝粱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所说“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地刻苦自励,我们的语言表达水平会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文章会越写越好。(七)作业布置,实践提升运用咬文嚼字的道理,修改自己的一次作文。【设计意图】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咬文嚼字”的道理,养成“咬文嚼字”的习惯。(八)板书设计句式不同,意味就不相同。文字修改字数不同,意味就不相同字眼不同,意味就不相同苏轼惠诗正面联想意义“套板反应”反面蜀道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2要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艺术世界。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二)过程与方法1讲授法:帮助学生疏通诗意。2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3合作探究:训练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合作能力。4启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情感。2进一步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1诗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3诗歌主旨的分析。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1课时。五、课文概述蜀道难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讲解作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魅力。六、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方法一: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蜀道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接着共同赏析几篇描写蜀道难的诗作,看看它们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出李白的蜀道难。2方法二:可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借用李白“谪仙人”雅号的由来引出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难。【设计意图】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导入部分是必须的,好的开端等于成功课堂的一半。(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1作者生平。注:学生虽然熟知李白,但信息是零碎的,所以教师应梳理作者信息,让学生对李白的认知成系统。2创作背景。注:可结合唐代文人壮游天下以求功名为大背景,特别要注意理解李白出蜀时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贺知章对蜀道难的赏识。(三)乐府诗和乐府古题1乐府诗相关知识。“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至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2乐府古题常识。亦称“乐府往题”,乐府诗类别名。即“拟古乐府”。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汉书?艺文志),为汉末魏晋以来诗人所继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并沿用其旧题写了许多不再入乐的乐府诗。唐诗人更大量借用乐府旧题抒写时事,从而赋予旧题以新生命。【设计意图】虽然必修二中学习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乐府古题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四)文本解析1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注: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听: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2)学生齐读。注:在学生齐读之前,教师应结合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朗读技巧。2细读文本,梳理文句(重点)。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按字句段的顺序进行,类似于文言文的串讲,但不等同于串讲,在把诗句分离之后,要有句段的整体观。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描写内容和写作手法及作用上要做适当的点拨,原因是蜀道难里的词藻比较新奇丰富,意象和技巧运用较多,学生理解有难度,也是为下文问题探究作铺垫。3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的内容。参考要点: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注:一咏三叹是本诗的行文特点,也是让学生宏观把握诗歌的线索,结合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通过此小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参考要点:首先明确这是反复(复沓形式)的表现手法,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应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结构和诗歌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3)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参考要点: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夸张扬厉的笔法,流转华美的韵律。(这是主要的艺术特色,在学生回答后,需要老师点拨和补充,学生如果体会到其他特色,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参考:关于这首诗的立意,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A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危害在蜀的房琯和杜甫;B讽刺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为给李白集作分类补注的元人肖士;C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D“即事成篇,别无寓意”,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和顾炎武日知录为代表。经今人研究,前三种说法,或于史实不符,或于时间不对,都很难成立。所以我们以第四种说法为基础,认为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有关主旨的争议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所了解,但应提醒学生注意主旨的理解应有理有据于文本,不可牵强附会。)【设计意图】古典诗歌解读应以文本为本位,进行细读,在学生整体感知后,由教师引导分层分析诗句,将诗歌压缩的内容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和思考,只有理解了诗歌的字面意义,文本的深入才有了基础和前提,体会诗歌的方法精髓在于文本细读,所以在“细读文本”部分重点是梳理字句,析词解句是诗歌解读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但是它不是跳跃性地选取应试性的考点讲解,而是注重发掘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会读诗,读懂诗,而不是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感知”到“文本细读”再到“问题探究”,三个模块重视的是基础,能力层级是提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诗的方法。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可以欣赏不同的名家朗诵视频,帮助自己理解。【设计意图】李白作品,浑如天成,不可节解,所以要多多诵读,进行整体观照。通过反复诵读、美读,当能更好地领会这首诗的妙处。七、课后作业1行路难(其一)与蜀道难写作时间接近,请结合你对这两首诗写作目的的理解,对比分析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情感状态。2读宋代石介的蜀道自勉,说说它与李白蜀道难的写作重点和思想感情各有何不同。 潮阳章烟墨,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间。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効,月食二万钱, 自清西南来,此行非竄迁。 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 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史部节,不知蜀道难。 【设计意图】勾连旧知,比较阅读,仍是做整体观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