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 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2)班有学生56人,(1)有学生54人,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该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课堂表现来看,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能力。但从上学期期末测试分析,我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 上课不能很好听讲,作业不能自觉认真完成,甚至少部分学生经常出现漏做或不做作业的现象,因而这小部分学生学业成绩比较落后,这就更需要老师的督促和辅导。因此本学期的重点就是抓好学困生的教学,尤其在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一小部分思维不够敏捷、接受能力有明显障碍的学生,应该给与更多的关注,在教学中,要想尽办法通过创设愉快的情境,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并逐步引导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二、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共安排11个单元。“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安排7个单元,分成五部分。数的认识中,“公倍数和公因数”研究两个自然数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这一单元的要求与大纲的要求比做了调整。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是有关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教学,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分数,同时,学生也认识了小数。这两个单元将揭示分数的意义,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倍数和公因数的知识是对分数进行通分和约分的基础,因此教材在第三单元先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数的运算中,本册教材在揭示分数的意义后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学生在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的过程中,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计算的过程又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能及时引导学生将整数加法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推广到分数加法中,发展迁移能力。第五单元的“找规律”教学简单图形平移后覆盖次数的规律。由于学生对图形平移已有初步体验,也具有一定的探索规律的能力,因此安排这一内容是恰当的,能逐步提高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用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是有价值的。同时,能进一步增强学生运用策略分析问题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2个单元,一个单元是图形的认识,即第十单元的“圆”;一个单元是图形与位置,即第二单元的“确定位置”。对平面上常见的直线图形的认识经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曲线图形的认识,这也是学生对平面图形认知结构的一次重要拓展。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主要教学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或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统计与概率”领域安排1个单元,是第七单元的“统计”。教学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表示数据方式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有效地表示数据的能力。 “整理与复习”部分:“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内容在本册教材中同样作了富有创意的尝试,共安排四次。“数字与信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会运用数表示事物,进行交流;“球的反弹高度”结合分数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数据,研究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各中不同球的反弹高度是否相同。“奇妙的图形密铺”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欣赏与设计的活动,初步认识图形能否密铺、怎样密铺。“画出美丽的图案”则结合圆的认识,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画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实践与综合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性质,并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分数基本性质。教学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应用公式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 3、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本学期数学成绩及格率达到95% ,优分率达到 60% 。 教学要求:基础知识 (1)、了解方程和等式的关系,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用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关系,会求10以内两个自然数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分数与分数、分数与小数间的互化和大小比较。 (4)、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约分和通分的含义,灵活运用比较大小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5)、探索和发现简单覆盖现象中的一些规律。 (6)、知道“行”与“列”的含义,用数对表示,能借助数对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以及简单的图形变化过程。 (7)、认识圆及其特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计算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思考方法。(8)、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 2.基本技能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四、具体实施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实践“互动课堂 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2) 激发学习兴趣,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以基础知识切入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4)切实做好“培优补偿”教育工作,特别关注后进生和优秀生,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5)教学中要注意知识面的扩展,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能力。(6)注意和学生家长联系,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7)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加以弥补知识缺陷。(8)培养学生合理运算的意识,并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体验计算教学的开放性。(9)加强验算检查,养成习惯的培养。五、教研专题如何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一、研究背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进行了调整,降低了计算的复杂程度,特别删除了大数目的笔算内容,同时也适度的降低了对计算速度的要求。各套教材在编排计算内容时也减少了篇幅,教学课时相应地比以前减少了,这必然导致相应的巩固练习时间和练习量的减少。再加上大家都没有什么使用新教材的经验,对新理念、新教材的把握也存在一些偏差,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计算教学的效益。凭借老师们过去的经验和最近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计算检测,我们发现不同老师任教的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比较大的差异,尽管大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都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一些计算能力很强的学生远远把别人抛在后面,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计算能力很不理想,值得我们关注,也许这些学生的落后不完全源自于课程改革,但他们太弱的计算能力确实为进一步的学习带来了不少的麻烦。鉴于此,我们认为加强计算能力培养是燃眉之急。二、实现目标 1.加强算理的理解和感悟。 2.重视口算训练,打牢计算基础。 3.加强估算训练,开拓学生思维。 4.加强简算训练,提高计算效率。 5.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三、步骤 第一阶段:(1-6周)联系实际问题情境认识理解计算的意义,加强算理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阶段:(7-13周)注意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增强练习的实效性。第三阶段:(14-18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速算的技巧,发现一些计算规律。 第四阶段:(19-23周)总结,撰写教研论文。4、 教学进度安排单元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目的要求教学时间周次安排第一单元方程重点: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难点: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8课时第一至二周第二单元 确定位置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难点: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课时第二至三周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重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难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会求1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100以内两个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6课时第四至七周第四单元 认识分数重点: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理解分数的意义。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10课时 第 七 周至第九周第五单元 找规律重点: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难点: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 ,体会有序列举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简单图形覆盖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某个图形平移的次数推算被该图形覆盖的总次数,并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有序列举和思考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之一,进一步培养发现和概括规律的能力。2课时第十周第六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重点:约分和通分的方法 ;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难点: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1、使学生探索中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2、使学生经历分数基本性质以及约分、通分、分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的能力。9课时第十一周至十二周第七单元统计重点: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难点:能根据要求把复式折线统计图补画完整 ;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和特点,能读懂常见的复式折线统计图,2、使学生发展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3课时第十二周 至十三 周第八单元分数加法和减法 重点: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使学生联系已有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知识,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简单的分母分数加、减法。2、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同样适用于分数加、减法,并能应用运算律或运算性质进行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5课时 第十四周第九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重点: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难点: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5课时第十五周至十七周第十单元圆重点: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测量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操作、猜想、测量、计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10课时第十九周至二十周第十一单元 整理与复习重点:通过整理和复习,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系统认识。难点:通过整理和复习,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系统的认识。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3、能正确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将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会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圆的特征,会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5、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能根据给出的数对找到相应的点。6、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6课时第二十一周至二十二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