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地理试题(II )卷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89507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地理试题(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地理试题(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5月)地理试题(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 1 页 共 10 页 八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5 月 地理试题 II 卷 一 选择题 共 11 题 共 30 分 1 2 分 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原因是 A 地形以平原为主 B 位于热带地区 C 沙漠草地广布 D 孤立在南半球海洋上 自然环境单一 2 4 分 雄安新区规划范围设计河北省雄县 容城 安新 3 县及周边部分区域 未来承担着集中疏 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设立雄安新区 北京可产生的最大效益是 A 环境改善 B 水源充足 C 工业发展 D GDP 增加 2 设立雄安新区可加快推进 协调发展 A 京 津 冀 B 京 津 晋 C 京 津 辽 D 京 津 唐 3 2 分 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一种是 A 十万分之一 第 2 页 共 10 页 B 1 40000 C 1 500000 D 二万分之一 4 2 分 有关如图等温线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反映的是七月份的气温分布 B 该图反映的是一月份的气温分布 C 该图反映的是南半球的气温分布 D 图中大致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5 2 分 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主要是 A 人口数量多少 B 军事力量强弱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国土面积大小 6 2 分 下列关于秦岭 淮河以南河流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水量丰富 有结冰期 B 水量丰富 无结冰期 C 水量小 有结冰期 第 3 页 共 10 页 D 水量小 无结冰期 7 2 分 下列民居中体现湿热气候的是 A 因纽特人的冰屋 B 华北地区的四合院 C 内蒙古高原上的蒙古包 D 东南亚的高脚屋 8 2 分 下列有关地球公转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是地轴 B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C 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现象 D 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 24 小时 也就是一天 9 2 分 下列区域人文特征 搭配正确的是 A 北京 经济中心 B 长江三角洲 黄土风情 C 台湾 外向型经济 D 港澳地区 地广人稠 10 8 分 读我国局部地区图 回答下面小题 第 4 页 共 10 页 1 三江源位于的省区 为 A 西藏自治区 B 甘肃省 C 四川省 D 青海省 2 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 但气候差异显著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水文 B 土壤 C 地势 D 植被 3 地区的种植业一般分布在 A 绿洲 B 高原边缘 C 河谷地带 D 山顶 4 青藏地区的青稞 小麦 穗大粒饱 单产高 其主要原因是 A 光照强 昼夜温差大 B 水源充足 灌溉方便 C 地势较低 气温高 D 品种优良 11 2 分 下图的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情况是 第 5 页 共 10 页 A 阴转小雨 B 晴转多云 C 小雨转中雨 D 中雨转大雨 二 综合题 共 3 题 共 27 分 12 10 分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 将深度对接 一带一路 有力推进贸易 旅游 投资 交通 能源资源 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 同发展 下图为 一带一路 路线图 1 根据图文信息 在两大经济走廊中 能同时联系东亚 东南亚 南亚的是 2 中巴经济走廊 以 气候为主 限制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因素是 3 北半球夏季 ABCD 四个海域中海浪最大的是 理由是 4 一带一路 跨越东亚 东南亚 南亚 中亚 西亚 非洲 欧洲等地 其中能同时与中国开展 能源及生态环境合作的地区有哪些 试分析这些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13 11 分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第 6 页 共 10 页 1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 单项选择 A 工业国 B 农业国 C 工农业国 2 A 海 B 海洋 C 岛屿 3 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 沿岸和 沿岸的 工业带 日本工业原料贫乏 工业的这种布局是为了 4 在日本北海道岛附近 有世界著名的 渔场 5 日本与亚洲大陆同纬度的地区相比 日本的气候有明显的 特征 14 6 分 读 等高线地形图 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若仅从地形方面考虑 请比较从 B 点爬到山顶 A 点容易还是从 C 点爬到山顶 A 点容易 简述理 第 7 页 共 10 页 由 2 若自 A 点沿直线向 B 点行进 那么行进方向是 自 A 点到 C 点行进 则行进方向是 3 若 A 点海拔 265 米 则 A 点高出 B 点 米 D 点的地形类型是 4 据测量 A 点到 C 点的图上距离为 2 5 厘米 A 点到 C 点的实地距离 m 第 8 页 共 10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 11 题 共 30 分 1 1 2 1 2 2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0 2 10 3 10 4 11 1 第 9 页 共 10 页 二 综合题 共 3 题 共 27 分 12 1 12 2 12 3 12 4 13 1 13 2 13 3 13 4 13 5 14 1 14 2 第 10 页 共 10 页 14 3 14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