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古诗词赏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8804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古诗词赏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古诗词赏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古诗词赏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上古诗词训练题二、按要求默写。1春望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_,_。4过零丁洋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_,_。三、下面关于泊秦淮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句意味深长,请予赏析。五、赏析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六,完成古诗春望的习题。1杜甫唐代著名的 主义诗人。2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的句子是“ , ”从中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3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实际上是写 。4这首诗前四句触景伤怀,写春望之景;后四句忧时伤乱,写春望之情。全诗表达了 的主题。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6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7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8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自选角度赏析。9自选角度赏析“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0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七、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 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八、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九、己亥杂诗中的名句是什么?赏析。十、古诗中写花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二句你积累的有关“花”的诗句来(1) , (2) , 。十一、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送别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惜别之情的人生态度、留恋慰勉的志趣和的高远的志趣.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十二、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字将送别的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 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十三、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 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十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十五、下面对望岳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十六、对望岳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十七、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十八、下面是对钱塘湖春行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十九、下列钱塘湖春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 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二十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二十一、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二十二.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二十三、在登飞来峰中,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二十四、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登飞来峰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二十五、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所蕴涵哲理的理解。2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七,己亥杂诗1.己亥杂诗选自,共350首。作者,号定庵,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2.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答:这里的“离愁”不仅是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之情,更是离别京城,离别,离别自己赖以报国的岗位的那种悲苦心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情。3.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4.作者拿自况,表达了5.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 6.本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是:,。这一句,运用,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了官,仍然会;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 的情怀。后人也常用此来比喻。7.古诗中写花的名句不少,请写出二句你积累的有关“花”的诗句来(1) ,。 (2), 。8.“吟鞭”指。落红:。【答案七】1.龚自珍全集 龚自珍 清代 2.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 自己的事业 3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 4, 落红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5.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比喻, 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不惜献身, 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 7.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8,诗人的马鞭 落花送杜少府之任蜀川1.本诗出自 作者是_(朝代)的_(诗人) ,他和,并称为“初唐四杰”。2.说说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好在哪里?答: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 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 的人生态度、的志趣和的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3.此诗是一首诗,全诗表达了与知己的,抒发了对朋友远行的之情,体现出作者。4“风烟”突出了杜少府任所的,上任路途的。“”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联系起来。5、颈联蕴含了 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的,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这一句成为的不朽名句。6.词语积累:之:城阙(qu):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 。这里指唐朝都城。 辅:以为辅佐,这里是的意思。 津:。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宦(hun)游:。 海内:,即全国各地。天涯:天边,这里比喻。 比邻:并邻,。无为:。歧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沾巾:意思是。【答案六】1.王子安集 唐朝,王勃 ;骆宾王 卢照邻 杨炯 2.悲苦缠绵 积极乐观 高远 旷达 3。送别 惜别之情 留恋慰勉 高远的志趣. 4.卑湿荒远 艰险 望 蜀川 5.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的哲理 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 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 6.到 往 ; 京都, 长安; 拱卫; 渡口; 蜀川; 出外做官; 四海之内; 极远的地方; 近邻; 不要效仿; 岔路; 挥泪告别;十,雁门太守行李贺1.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和比喻,渲染一个“压”字,把敌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借日光显示。 颔联从听觉和两方面渲染。 颈联写的场面。 尾联引用写出将士。2.后四句写唐军将士 ,。“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 ,”;“临易水”既表明,又暗示 。接着描写: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3.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和,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4.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他慷慨而歌:“,!【答案十】1.夸张 。 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人马众多,来势凶猛 。 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 守军威武雄壮。 视觉 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援军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 典故 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2夜袭敌营,以死报效朝廷。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交战的地点, 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苦战的场面3.白天 黄昏前 半夜 金色 胭脂色 紫红色 黑色(黑云,黑夜) 秋色 (黄) 玉白色 (玉龙) 4.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十一、别云间夏完淳2.作者,原名复,字,明末少年,著名诗人,有之称。死时仅 岁3.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的决心,一方面又对,流露出。这是一首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以及。4.“ ,灵旗空际看”两句,化用了(诗人)里的诗句“,”,表达了不屈的意志与信念。5.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 诗作首联叙事,叙述自己三年 的飘零生涯。其中“”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 颔联抒写诗人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抒发, 之深情。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1)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2)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3)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4)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所以,诗人内心自然涌起。 尾联抒发 。“”的诗人坦然作出“”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诗作以落地有声的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和,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 的不朽丰碑。【答案十一】2.夏完淳,存古,抗清英雄,神童 17岁3.云间。 此去誓死不屈。 行将永别的故乡。 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悲壮慷慨。 对亡国的悲愤,壮志难酬的无奈。 4.毅魄归来日 屈原 国殇 “身既死兮神已灵,魂魄亦兮为鬼雄”5. 艰苦卓绝抗清斗争。 “羁旅” 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对故土沦丧、山河破碎按捺不住。 “谁言天地宽”。 眷念故土、怀恋亲人 家仇。 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誓志恢复之决心。“已知泉路近”,“毅魄归来日”。 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铮铮誓言。 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 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八下古诗词阅读赏析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1、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出了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的诗句:2、生活中往往有人借酒销愁,其实酒并不能忘忧,反而会使人更忧愁,正如李白诗中所说那样: 3、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 。”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4、 诗中“ ”、“ ”、“ ”、“ ”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5诗人在此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方法,请举一例说说其作用。6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题目看,这是一首饯别诗。但诗中并无惜别之语,开头第一层以两个散文式的句子直抒心中的郁结,表现出他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B、第二层借风送秋雁之景抒酣饮高楼的豪情,“秋”字点明饯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的地点和方式。C、第三层中,“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赞赏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指南朝,南朝在汉魏与唐朝之间,这里诗人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过度自信,表现出诗人神驰宇宙的豪情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D、第四层写壮志难酬的悲慨。这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来写自己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最后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体现诗人怀才不遇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态。 7、赏析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愁,举杯销愁愁更愁”,说说你喜欢的缘由。渔家傲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2“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3、联系全诗说说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理解。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5.“燕然未勒”的意思是什么?其中的“勒”字是什么意思?6、 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创造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词句是: 。词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 天净沙秋思1品读天净沙 秋思填空答题。(5分)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被中原音韵誉为“ ”,为历代所传诵。小令仅28字 写了十种景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 之情,其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2 王维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创造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意境,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也有一句类似的词句是: 。词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 。3对天净沙 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4.这支曲子只有28个字,却能以巧妙的构思,给我们摹画出一幅 ,创造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寓情于景,生动展现了一个漂泊在外异乡人的悲哀思乡之情。这首写景小令选取秋天几个富有特征性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 的意境,用以衬托天涯游子 的心情。5对天净沙 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显然是深秋傍晚的景物,树是老的,藤是枯的,显得毫无生气;而傍晚栖息树上的乌鸦能引起旅人思归之念B“小桥流水人家”,本来是恬静明丽的景物,在境界上与上下句所描写的景象,截然异趣,格调不符。C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更给人以苍凉之感,一个“古”字唤起人们对古往今来多少过客的不尽联想.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来,表达出一个长期流落异乡之人的悲哀之情。6、试品析“古道西风瘦马”中“瘦”字妙在何处?7、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8.“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9、简要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0、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 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4、说说“沉舟侧衅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及所描绘的画面、所蕴含的哲理(或新意)及作者的人生态度。5、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开成鲜明对比 无 题 李商隐1、李商隐的无题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2选出赏读有误的一项:( )A、首联融情入景,两个“难”概括万千内容,渲染了凄婉忧伤的离别氛围。B、颔联两个比喻新颖贴切,意义双关,形象鲜明,感人至深,表明相思之切,爱情之深。C、“云鬓改”摹容貌,“月光寒”写心境,全从对方虚拟设想。笔法曲折,设想奇丽。D、末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一别,近在咫尺,沟通信息的机会多得很。3谈谈你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一名句古今传诵原因的理解。4、“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5、.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夜雨寄北 李商隐1选出对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七绝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遥想他日相聚,情致曲折,深刻的思念之情贯注其中。B、第一句一问一答,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C、“何当”为想象希望之词。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想象美丽,写得逼真,揭示出诗人深挚的思念之情。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出,表现作者看重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由当前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的憧憬。3.这首诗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6、“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7、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8、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9、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10.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 的情景,表达了诗人 的感情。与友人团聚;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 论诗赵翼1 “风骚”原指诗经中的 和屈原的 ,后来泛称文学。2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主张?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前两句以评论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的诗入手。赵翼却说李杜的诗不新鲜了,否定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B、后两句提出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解。古人常说人杰地灵,赵翼认为,各个历史时代都会出现杰出地诗人,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C、此诗要旨在于说明文学创作的时代性,说明惟有创新,才能领时代风骚。相见欢中考题集锦8、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 ,时间是 ,季节是 。9这首词写景简练而有序,“ ”一句是写仰视之景;“ ”一句是写俯视之景。10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其感情基调可用 来概括。11、.“剪不断,理还乱”是以麻丝比喻愁思。这样写有什么妙出?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1)妙处:(2)新意:12.“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13、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番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14、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无言”、“寂寞”、“清秋”等词语营造的凄婉、哀愁的情调甚是感人。B、“丝”与“思”谐音,以麻丝喻愁思,生动贴切、深刻感人。C、作者身经亡国之痛,故而发出“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的痛彻心扉的凄婉之声。D、“剪不断,理还乱”这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但因为它比喻形象贴切,更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忠贞。8、西楼;夜晚;秋季。9、月如钩;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10、愁苦之情;“愁”字11、用“丝”写“思”的谐音,形象地把“离愁”这种抽象的感情写活了,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中感受。内心的烦乱(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12、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13、C14、D八上【参考答案】一、A 二、1B 2C 3C 4A 5C 三、A四、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4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五、D 六、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或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像中的未来串成一线;表明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七,(答案详见教材) 八,1现实主义2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深3山河依旧、草木蔓生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意思的可记分)(杂草丛生,树木苍苍 国都沦陷,城池残破)4感时忧国思家悲己。5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6忧国思家的情怀。7这两句的意思是“感怀时局,见到花开不禁伤心落泪;怨恨离别,听到鸟鸣不由心惊。作者移情于物的拟人手法,具体写了自己在这个春天里的特殊感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8诗歌的前四句是春望之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很有层次。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感时伤世之情。9通过对肖像这一细节描写,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10一位满头白发的诗人面对沦陷的山河,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九、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十、D十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赏析略) 十二、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十三、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洗往昔送别诗中送别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了惜别之情的人生态度、留恋慰勉的志趣和的高远的志趣.胸怀,能给友人以安慰和鼓励。 十四、B 十五、C十六、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十七、D 十八、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十九、C 二十 .D 二一.C 二二D 二三C 二四、D 二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二六、本诗表达了他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二十七、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八下答案:1.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4、停”、“投”、“拔”、“顾”5.示例一:逸兴、壮思本来很不容易说清,而诗人用“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一比喻很形象,很具体,使人容易理解。示例二:诗人用“抽刀断水”比喻“举杯销愁”,使人更强烈地感受到了诗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内心更加忧愁苦闷的心情。6.C7.答:比喻奇特而富有独创性,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表明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带来的烦忧苦闷。答案:1、边塞秋色 思乡之情.2示例一: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示例二:重峦叠嶂里,残阳夕照,紧闭城门,戍边关城被笼罩在昏沉沉的暮霭之中,渲染了边地萧条肃杀,荒漠寂寥。3.诗因情写景,以景衬情,思乡与忧国交织在一起,使思家乡愁让位与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将军、士卒保卫国家的使命感更为突出。4.C5、答:边患未平,功业未成。“勒”字是“刻石记功”的意思。答“瘦”字妙在欲写人之瘦而偏不写人,由写马之瘦而衬出其人之瘦,其人之清贫,路途跋涉之艰辛。答案:1.“秋思之祖”思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3、C4.秋郊夕照图,萧瑟凄凉,孤寂凄楚5、B1.C2、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惆。暗示贬谪时长太久,表现了世态变迁的怅惆心情。3、这句诗里诗人以“沉舟”和“病树”相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4、答:意思: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画面: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之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哲理: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所代替(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人生态度: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全句表达了作者困境中的心态,表现了作者面对困苦决定不意志消沉,而是抖擞振奋,积极进取,乐观豁达,泰然处之的健康心态 5、低沉愤懑,高昂乐观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2、D 3、这里的“丝”与思念的“思”谐音,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因而古今传诵。后人也用此句表达对工作(事业)执着追求和奉献精神。4、(1)点明离别的季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5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参考答案:1、D2.离别愁苦(1分)相聚的欢乐(1分)(答“离别”、“相聚”、或“愁苦”、“欢乐”亦可)3.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2分)4、想象了与妻子团聚的情景。表达了渴望与妻子离别重逢的感情。5、思念朋友,渴望团聚。2、.主旨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