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8668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一)第一、二单元(A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两部分,请将第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30分)一、语言知识题(18分,16题每小题2分;78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仙鹤 丘壑 喝彩 赫赫有名 溘然长逝B.饿殍 乘桴 孵化 怫然作色 春风拂面C.倔强 崛起 谲诈 精神矍铄 攫为己有D.慰藉 籍贯 舟楫 嫉恶如仇 即景生情解析:A项“溘然长逝”中的“溘”读“k”,其他均读“h”。B项“饿殍”中的“殍”读“pio”,其他均读“f”。D项“慰藉”中的“藉”读“ji”,其他读“j”。C项均读“ju”。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回肠荡气讳莫如深熏陶渐染三缄其口B.囤积居奇 推陈出新 退避三社 亦步亦趋C.风调雨顺 感恩带德 再接再厉 户枢不蠹D.哗众取宠 凤毛麟角 甘之如饴 黄梁美梦解析:B项“社”应为“舍”,C项“带”应为“戴”,D项“梁”应为“粱”。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_,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2)当读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我们当然知道它的意思并不_字面所传达的,它有着更为深远的含意。(3)二十多年来,这个教人自强不息的回答总是像_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的一座灯塔,若隐若现,时明时暗,照着我的人生航程。(4)“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这两句话可以理解为女子的自语,或理解为她因为自己的热情主动而显得_,想极力掩饰自己的_。A.镇压 在于 耸立 荒唐 羞愧B.扼杀 在于 伫立 荒唐 羞窘C.镇压 限于 耸立 唐突 羞愧D.扼杀 限于 伫立 唐突 羞窘解析:“扼杀”比喻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或发展(多用于对人才或文学);“镇压”指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活动(多用于政治)。“不在于字面所传达的”是字面一点意思都传达不出来,“不限于字面所传达的”是字面能传达出一部分意思。“耸立”一般指很高大的建筑或山脉,而“伫立”指长时间地站着,指人或拟人化的东西。“唐突”指乱闯、冒犯之意,而“荒唐”指(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显然原句的意思并非如此。“羞窘”侧重于“窘”,“羞愧”侧重于“愧”,诗中的女子无“愧”可言。答案:D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B.为什么孔子和孟子之间会有这样一段距离,为什么春秋阶段与旧中国阶段会有这样巨大的差别?C.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D.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解析:A句号应放在引号外,因为这是部分引用的情况。B项逗号应改为问号,因为这是并列问句,不是选择问句。C项有两处错误,第二个逗号应改为顿号,这是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问号应改为句号,这是个陈述句,不是疑问句。答案:D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含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B.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C.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化里数见不鲜。D.今年,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纷纷觊觎登陆潜力无穷的中国市场,在这目不暇接的情况之下,众多国内厂家也相继推出“蓄谋已久”的新车型以应对挑战。解析:D项“目不暇接”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变化太快,眼睛来不及观看。而句中是说这种情况“目不暇接”显然是错了。答案:D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坚决不合作、拒绝权势媒聘的例子。B.星期四,当阿拉法特的死讯传来之后,巴勒斯坦就被眼泪和各种供品淹没了,当地的百姓为这位伟大领导人的死无比地感到伤心,他们用各种各样不同的方式来纪念自己心中的伟大领袖。C.中国艺术上这种善于运用舞蹈形式,这种辩证地结合着虚和实的独特的创造手法,也贯穿在各种艺术里面。D.整首诗不作任何描写叙述,但一个青年女子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跃然眼前。解析:A项语序不当,“坚决不合作”和“拒绝权势媒聘”应调换顺序;B项“无比地”应放在“感到”后,“地”改为“的”;D项缺少中心词,应在“活泼、爽朗而又令人亲近”后加“的形象”。答案:C7.指出下列句子语意明确的一项()A.海尔集团的产品仍然保持优质优价的传统。B.张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一起参观了市中学科技博物馆。C.小王老师刚到我们班上课时,谁都不认识。D.美国总统布什关于伊拉克问题的演讲毫无新意。解析:A项用语含糊造成表意不明,“优价”的意思令人费解,可改为“高价”或“廉价”;B项中限制性定语的位置不当使句子产生歧义,是“其他的学校领导”还是“学校的其他领导”;C项因短语的多义造成歧义,“谁都不认识”有“大家都不认识小王老师”和“小王老师不认识大家”两种理解,可在“认识”后加“他”。答案:D8.指出下列句子语意连贯的一项()还有一条规律,就是_。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就是说,_。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_。这完全符合辩证法。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A.B.C.D.解析:填第一空要注意这一段的最后一句“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填第二空时要注意前面的引文“爱”和“憎”的顺序,填第三空时要注意句式一般是先短后长,符合汉语的韵律。答案:C二、课文理解题(12分,每小题3分)第卷(共70分)三、(6分)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予观于舍人壁画山水(唐)王季友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1)于舍人的壁画中到底画了哪些景物?请说出其中五种。(2分)解析:这是对诗歌内容的浅层次的理解,要求学生对壁画的内容进行归纳,就是对诗的内容的把握。老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根据诗中内容,画出壁上画来,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答案:山、崖壁、云、湖、鸟、松等。(2)作者是从什么角度称赞于舍人的壁画的,谈谈你的看法。(4分)解析:本诗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诗歌的写作手法。对壁上画的赞美可以是正面赞,也可以从别的角度去赞,是从诗人早晨醒来后误认为到了人间仙境这一角度去写的,没有一句赞美,却字字在赞美。答案:以早起惺忪的睡眼把壁画误当作真山真水而融入境中,从而巧妙地反映出壁画的生动传神,绘画水平的高超。四、(1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7分)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庄重正派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14.“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如何理解“哲学困境”?(1分)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代词的指代作用,只要把“这”的意思弄明白,“哲学困境”的意思也就不难了解。“这”直接所指的是胡文英的话,但他的话又不适合做答案,而他的话又是直接解释前面“实则”这句话的,因此可据此得出答案。答案: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15.庄子以什么手段来对付当时“人世间种种荒唐与罪恶”呢?(1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层意,如果把这一段文字分为两个层次的话,前一层是说庄子的“哲学困境”,后一层即说庄子如何应付这个复杂而血腥的时代。在第二层次内又可分为两个小层次,一个是庄子的手段,一个是对这种手段的评价。据第一个小层次就可得出答案。答案:只好冷眼相看,随着诸侯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荒唐到极致;世界黑暗到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16.文段中“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刻画庄子这个人物形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解析:高考对修辞格的考查有八项: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既要认识它,又要了解它们的作用。在回答其作用时要联系语境具体回答,不要概念化。答案:排比。很形象很生动地展现当时庄子在对世事无奈的情况下的反应,使我们更能感受到庄子的内心。17.作者对庄子是一种怎样的态度与情感?从哪些文句可以看出?(1分)解析:本题比较简单。对人或事的态度和情感,一般从两个角度出发:一是直接的,一是间接的。在本题中要求回答的是直接的语句。答案:理解、同情与敬慕。从“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对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可以看出。18.根据你对庄子的了解,你同意作者对庄子的解读吗?谈谈你自己的看法。(2分)解析:这个题是个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说出自己的见解即可。答案:略(二)阅读下文,完成1922题。(10分)走进徐渭的世界刘长春艺术往往是痛苦的结晶,或是身世或是精神的痛苦,才使得艺术在灵魂服役般的煎熬和磨砺中得以升华而成为不朽我在展读徐渭的行草书青天歌卷时撞击心头的便是这一感慨。天地万物,都有一个极限,一达极限,就撼人心魄。如丑,丑到极限即为大美;如爱,爱到极处,绚烂归于平淡。徐渭之书法,传递给我的是一种扭曲的夸张,把平和简静、妩媚飘逸都融合了,遮盖了,然后以急风暴雨的形态展示他的狂怪这便是他扭曲的灵魂与人性的变体或解析。徐渭的一生是极端不幸的。他本来出身官宦之家,但他出世不久便成了孤儿,靠嫡母抚养长大。一个平庸的人,是绝不会屡屡遭遇如徐渭那样的独特命运的。然而,正是这样苦难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内在的艺术激情与人生的缺憾、心理的失衡,在徐渭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冲撞。冲突的巨大痛苦,换来了他更恢弘阔大的生命力和精神场。徐渭最震撼人心的地方,是他伴随着苦难的一生,在与灵魂苦苦搏斗中,在坚守自我坚持艺术崇高性上耗尽了心力。他遗留在人间的诗文书画实在可以纵横后世。他编茶经,写酒史,注李长吉诗,评淮海集,著戏曲四声猿与汤显祖可以相提并论。他的诗文“乱头粗服,不掩国色”,后来被明代散文家公安首领袁宏道读到了,说他“一扫近代芜秽之习”,并把他列为明代第一。他的山水画奇峰绝壁,大水悬流,怪石苍松,烟岚满纸,水墨花卉,自有“推倒一世之豪杰,开拓万古之心胸”的体制格局,开创了大写意的先河,影响了几代画家。郑板桥曾刻“青藤门下走狗”一印,表达他对徐渭的崇拜。齐白石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其磨墨理纸,即使不纳,于门外饿而不去,也是一件快事。徐渭似乎对自己的书法更自信,更看重。他曾向世人说过:“吾书第一,诗第二,文三,画四。”展现青天歌卷他打破了传统的规矩,又实现了新的平衡。只有把笔墨与生命熔铸在一起的人,才会把生命对自然的渴望转化为笔底风光。这里,书家不是在写字,而是用自己的心灵在表白,在倾诉,在抒情,在发泄,他似乎要用这枝笔撑起自己的人格,负载苦难的重压,展现美好的愿望,告示生命的呐喊。把目光从青天歌卷中移开,再注视徐渭的其他巨幅草书,那冲天塞地的布局,狂放离乱的走笔,大江东去的气势,你说什么也不能把它与孤寂、寥落联系在一起,与平和、简远联系在一起。他展示的是雄健、壮美、恣肆、豪放。徐渭与平庸、轻巧、小家子气是绝缘的,他以特有的狂态为中国书法史添加了浓重的一笔,即使是“颠张醉素”也不得不逊他一席之地。在徐渭这个“不平衡怪物”的笔下,我注意到了他所独具的“各趋极端”的气质倾向,明朝的袁宏道在徐文长传里曾经感叹:“徐渭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这个特征也许便是我们平常所谓的“天才”特征。天才是什么?我们理解便是创造,从无到有的创造,在内外两界压抑与反压抑、反抗与顺从、堕落与升华的角力过程中的创造。徐渭成功了。他生前贫病交加,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但他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教后人享用不尽19.作者在第二自然段说:“天地万物,都有一个极限,一达极限,就撼人心魄。”请根据文意分析徐渭的书法是如何体现这一美学理论的。(4分)解析:这是对段中语句的理解性题目,答案在这句话后面即可找出,然后进行语言重组。答案:徐渭的书法,用扭曲的夸张,融合、遮盖了平和简静、妩媚飘逸;然后以急风暴雨的形态展示了他的狂怪。20.请分别说明文中画线的两句话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1)在徐渭这个“不平衡怪物”的笔下。解析:见(2)解析。答案:内在的艺术激情与人生的缺憾心理的失衡。(2)从无到有的创造。解析:本题考查词语在文句中的具体语境义。第(1)句要掌握造成不平衡的内涵:艺术激情与人生心理缺憾。第(2)句则须答出中心词“创造”及其特定语境的修饰语。答案:从无到有,在内外两界压抑与反压抑、反抗与顺从、堕落与升华的角力过程中的创造。21.请结合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1)面对徐渭的行草书,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慨?解析:这个答案可以在第一段中找出。因原文中有“或”字,这是对前一句的更进一步的解释。答案还可写成:身世或精神的痛苦,使得艺术在灵魂服役般的煎熬和磨砺中得以升华而成为不朽。答案:艺术往往是痛苦的结晶。(2)面对整个“徐渭的世界”,作者认为最撼人心魄的是什么?解析:这个答案,在第六自然段中,很容易根据邻近原则,找出“撼人心魄”四个字,继而得出以下的答案。答案:他伴随着苦难的一生,在与灵魂苦苦搏斗中,在坚守自我、坚持艺术崇高性上耗尽了心力。2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题目中的“徐渭的世界”既指徐渭的现实人生世界,又指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B.文中引用了袁宏道评价徐渭的话“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目的是为了说明徐渭的诗文实在可以纵横当代与后世。C.作者在文中写到郑板桥和齐白石,一是为了说明他们对徐渭的崇拜,一是为了说明他们的诗文书画都受了徐渭的影响。D.在诗文书画中,徐渭最为得意的是自己的画。E.徐渭忍受了人生最大的磨难,然而却创造了崇高而又神圣的艺术。解析:本题考查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原文说的是徐渭的画风影响了几代画家。C项中“诗文书画”显然扩大了影响范围。D项,原文中徐渭最得意的是自己的书法,“吾书第一”才是原文的本意。答案:CD六、(40分)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印度南部的马哈尔丛林里,生长着很多猴子。据说这儿的猴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它们不仅有表演天才,而且非常善解人意。世界上许多马戏团和公园都指定要这里的猴子。然而要得到这里的猴子非常不易,因为它们异常难以捕捉。你挖陷阱,他们会连在一起把陷阱里的猴子救上来;你布罗网,它们总能找到罗网的出口。不过近10年来,马哈尔丛林的猴子迅速减少,因为人们从一个原始部落里学到一种猎取猴子的技巧。方法是造许多装有核桃的木箱。这些箱子都有一个核桃般大小的洞,当猴子抓住核桃后就再也不知道放开,并且越是有人走近,越是抓得紧。因为抓住核桃的爪子大于木箱的洞口,所以再也无法从洞里抽出,最后只能让人在脖子上拴上绳子,成为苦工。生活中有些人很像马哈尔丛林里的猴子,他们紧紧盯住那点要得到的东西,却失去了更多的东西。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得到”和“失去”才是最聪明的呢?请你以“得到和失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