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8192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南召中学 刘艳君【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不同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述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充满诗情画意,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学生通过对前三册十几篇文言文的学习,有了一些文言知识的积累,因此,老师辅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应该不是困难的事情。但是,学生品味这篇散文的优美意境,特别是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即情景交融的特点,还需要在反复阅读中品析、点拨,以达到学习目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掌握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引导学生巩固学习,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体会课文写景特点,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写景特点,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引导学生顺畅地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教学重点】顺畅地诵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教学难点】 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初步体会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1 由“唐宋八大家”导入。 2 简介作者,背景,解题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粥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二学生初读课文,圈出生字、生词。 1检查预习情况给下列加横线字准确注音。篁(hung)竹 为坻(ch) 为嵁(kn) 翕( x)忽佁(y)然 俶(ch)尔 幽邃(su) 差(c)互 参(cn)差(c) 悄(qio)怆(chung) 隶而从者(l)2师范读课文,生轻声跟读,注音。 3师生共同疏通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 (1)强调重点词语解释: 【篁(hung)竹】竹林。【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寒冷。【卷 】弯曲。 【坻(ch)】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kn)】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 【络】缠绕。 【缀】连结。 【参(cn)差(c)】长短不齐。【披拂】随风飘荡。披,开,分散。拂,摆动。 【许】表示约计的数量。【依】依靠。 【彻】通透,有“照”的意思。 【布】散布,铺开。【佁(y)然】呆呆的样子。佁,静止。 【俶(ch)尔】忽然。【逝】去,离开。 【翕(x)忽】轻快敏捷。 【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势】姿态。【差(c)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 【寂寥】静寂。【悄(qio)怆(chung)】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幽邃(su)】幽静深远。邃,深。【境】环境。【过】过于,太。【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2) 文言现象梳理词类活用【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 【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古今异义【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一词多义【以】 全石以为底(介词,把 )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 ) 以其境过清(表原因,因为 ) 【为】 全石以为底(动词,作为)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 【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凄清)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知其源(助动词,能够)【差】 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三课堂练习1.翻译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判断。“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辨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闻水声,如鸣佩环。(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似与游者相乐。( ) 天涯若比邻。( ) 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谈学习收获)五布置作业1熟读,背诵课文。 2、三行对译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整体阅读课文,按照游览顺序,分析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法。3.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二阅读探究 (方法: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1. 齐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第五段:交代同游者。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隔着茂密的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快起来。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一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底石头,成为不同底形状。 4.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潭中底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找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水底,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5.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景物的? 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6.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清楚,请说说本文的写作思路。(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溪源流 潭中气氛(闻声见形) (水石树鱼) (溪身岸势) (气氛感受)7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三赏读课文。 (1)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石”?请说明理由。 点拨:文中描绘的景物无不浸透着“石”的气息。“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说明“潭”的的确确是个“石潭”。“如鸣佩环”形容声音嘹亮,说明“石潭”的不一般。“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写出了翠蔓附石而形成的优美形态。“影布石上”借印在石上的鱼影表现水的清澈透明。“凄神寒骨”不尽是石的冰凉,不容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 (2)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理由。 点拨:“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句话正面写出游鱼的生动活泼,从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小溪的形状。 (3) 文中的“动”与“静”是如何体现的? 点拨:游鱼的“怡然不动”及“俶尔远逝”表现了鱼儿的生动活泼。 小溪。就小溪身来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爬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用了这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 (4) 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5) 文中的“景”与“情” 点拨: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本文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围抱,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6) 文中的“镜头”与“画面” 点拨:在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写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象一部山水风光影片,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在第二段作者描写潭水、游鱼,采用了“定点特写”的写法,作者一共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活灵活现地描出了潭水中游鱼的美景。 四迁移拓展(先讨论,然后归纳明确)1.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2.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五总结全文。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寂,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与生活讲和。既然无力拯救世界,那就寄情山水,排解心中的郁闷,宽恕自己,给痛苦的灵魂一条生路。 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写小石潭记导游词。【板书】小石潭记柳宗元 发现小石潭 秀美 移步换景 侧面描写 潭水 清 鱼 可爱 动静结合 源流 曲折蜿蜒 (比喻) 潭境 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