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7834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下册宁夏中考文言文考点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八(下)中考考点总结一马说(一)文言词语1、袛(只是)2、辱(受屈辱而埋没才能)于奴隶人(指马夫。奴隶,仆役)之手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于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之间 4、不以千里称(著称)也 5、故虽(即使)有名马 6、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粟(小米,泛指粮食)一石 7、食(通“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通“饲”,喂)也 8、是(这样)马也 9、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 10、且(犹,尚且)欲与常马(一般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达到) 11、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 12、策(鞭打)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13、食(通“饲”,喂)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本领)14、鸣之而不能通(通晓,懂得)其意 15、执(拿,握)策(马鞭)而临(面对)之 16、其真无马邪(通“耶”,吗) 17、其真(果真)不知(识别)马也(二)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三)习题训练1、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进一步从反面论证,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痛斥执策者的愚蠢,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实际含义是什么?韩愈的话表明有贤能的人士只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才能发挥专长。否则,即使才华出众,也不免受辱、埋没。作者极言“伯乐”的重要、可贵,对人才埋没深为慨叹。韩愈在文中借题发挥,抨击那些糟蹋“名马”的“食马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这和韩愈本人的遭遇是有紧密联系的。(四)考题预测1、 韩愈的观点与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所表达的观点相同吗?为什么?不完全相同,虽然都是对人才的重视,但龚自珍认为时尚缺少人才,人才的才能单一。韩愈认为人才有余,缺少的是识人伯乐!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2、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3、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强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才。国家应该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积极主动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起其用,促进多出人才、人尽其才。二、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文学常识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二)文言词语1、走:古义:跑。今义:步行。2、支:通“肢”。【被】通“披”。3、汤:古义:热水。今义:做菜的汤汁。4、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今义:指重复。5、腰:挂在腰间。【致】取得。【假借】借。假,借。【怠】懈怠,放松。【逾(y)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越过,超过。【以是】因此。以,因为。【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冠,帽子。【益】更加。【道】思想、学说。【患】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游】交游,交往。【趋】快走。【从】跟从。【执经】拿着经书。执,拿。【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德,道德。望,声望。隆,高。尊,声望、地位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倾耳】侧着耳朵。倾,侧斜。【请】请教。【斥咄(du)训斥,呵责。【色】表情。【恭】恭顺。【至】周到。【俟(s)】等待。【卒】终于。【获】收获。【负箧(qi)曳(y)屣(x)】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小箱子。曳,拖,拉。屣,鞋子。【舍】这里指学舍,书馆。【寓】寄居。【逆旅】旅店。逆,迎。【容臭(xi)】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烨(y)】光彩照耀。【缊(y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三)习题训练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2)成人后求师的艰难:a.叩问之难。b.旅途之难。c.生活之苦。2全文中怎样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中心的?拿作者自己的粗袍敝衣与同舍生的豪华穿戴作对比。通过对比,说明了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的道理。3古人有克服艰苦条件努力学习的佳话,试举例。欧阳修画荻习字。王冕僧寺夜读。杨时程门立雪。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夜读。(四)考题预测你从宋濂身上看到了什么优良品质?从作者年轻时求学上看:作者对读书有浓厚的兴趣,为学有所成,不畏艰难,学习刻苦,有克服困难奔向目标的坚定决心和毅力。从作者写本文的态度上看:作者德高望重,但却不摆出名人的架势说教,而是真挚诚恳,循循善诱,反映了他高尚的品德,也反映了他对后代人的殷切关怀。三、小石潭记 柳宗元(一)注释1、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选自柳河东集永州八记。2、西,向西。3、心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尤其、格外。冽,形容水清。5、坻(ch):水中高地。 6、 屿:小岛。7、嵁(kn):不平的岩石。8、鱼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9、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10、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彻,深透。11、 佁(y)然:愣住的样子。12、 俶(ch)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俶尔 ,忽然。13、 翕(x)忽:迅速。14、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斗,名词作状语,象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象蛇一样。15、 势,形状。犬牙差(c)互: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犬牙,名词作状语,象狗的牙齿一样。16、 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动用法,使.凄。寒,使动用法,使.寒。17、悄(qio)怆(chu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18、清:凄清,冷清清。 19、去,离开。【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二)作者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散文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汉族。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与韩愈、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鋂潭记、钴鋂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这些作品,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三)习题训练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本文按游踪的顺序来写景抒情: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全石为底、潭水清澈、游鱼活泼、源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发现小潭“心乐之”(愉悦的心情) 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 (愉悦的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抑郁忧伤的心情) 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脱而又最终无法解脱的的痛苦。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抑郁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2.请说说“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一句的妙处?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而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静的优美画面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了。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3、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 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 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 (四)考题预测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 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心境,是点睛之笔;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造成的;我会以观赏时的心情决定感想,或喜或悲。 2、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情景合一,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手法高妙。移步换形,以鱼衬水,以景衬人,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3、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花源抒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看法。 桃花源,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意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否定。而柳宗元只是述己之情而已。 四、 岳阳楼记 范仲淹(一)注释1、微斯人,微:没有.;今义:细小.2、气象万千,气象: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3、连月不开,开:放晴 4、感极而悲者矣,极:极点;此乐何极,极:尽5、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 通 嘱,嘱咐6、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北通巫峡,通:通向;春和景明,和:和煦 ,景:日光 8、长烟一空,空:消散: 词类活用:1.百废俱兴(形作名,各种废弃的事)2.先天下之忧而忧(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之先)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做太守)4.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二)课文成语百废俱兴: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三)考题预测1、作者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爱莲说中有“同予者何人”的感叹,试比较二者的感慨有何区别?范仲淹通过此句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周敦颐只是表达了对知音甚少的感慨,范仲淹则是慨叹忧国忧民的人太少2、你如何看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我国古代就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也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民本思想,不过这是针对君主提出的,目的在于缓和封建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但不具有普遍意义。范仲淹把它发展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则具有深远影响。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五、醉翁亭记 欧阳修(一)词语解释1、环:环绕。2、蔚然:茂盛的样子。3、山:沿山路。 4、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随山转。5、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6、临:紧靠。7、名:取名,名作动。8、意:情趣。9、寓:寄托。10、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雾气。11、开:消散。12、云归:烟云聚拢。13、暝:昏暗。14、晦:阴暗。15、芳:花。16、发:开放。17、秀:植物开花结实。这里有繁荣滋长的意思。18、繁:浓郁的。19、伛偻:驼背,这里指代老年人。 20、渔:捕鱼,名作动。21、陈:陈放。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22、颓然: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是醉醺醺的样子。 23、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24、翳:遮盖。25、文章中的“而”出现了25次,解释有4种:A.表转折 B.表修饰 C.表并列 D.表承接。26、“也”出现了21次,解释有三种:A.表陈述 B.表肯定 C.表感叹。(二)词义现象一词多义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 第一个乐)以为乐 :(第二个乐)乐趣 山水之乐: 乐趣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归: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回去谓:太守自谓也:称呼 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太守谓谁?:是也:环滁皆山也:表陈述 秀:蔚然而生秀者:秀丽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 佳木秀而繁阴:繁荣滋长在乎山水之间也词类活用(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古今异义醉翁之意不在酒古义:情趣。 今义:意思或愿望。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三)课文成语【觥筹交错】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峰回路转】 亦作山回路转。谓山势曲折,道路随之迂回。今常以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本谓水位下降后石头显露出来。后用以比喻事物真相完全显露。【山肴野蔌】 亦作山肴野湋。野味和野菜。(四)习题训练1、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太守之乐其乐”是点睛之笔。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复杂的感情,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后的欣慰。同时,也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的反映。2、如何看待醉翁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更醉在“与民同乐”。 “庆历新政”的失败,使北宋丧失了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欧阳修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儒家的传统思想。所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在乎“与民同乐”。3、试分析骈偶句的运用在文中所产生的作用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作者控驭自如,出语自然,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与岳阳楼记不同的是,本文运用骈句,除了句中自对,两两相对外, 还注重大量运用虚词。全文用了21个“也”字,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样齐整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散文的韵味。这样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六、诗词曲五首(一)文学常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刘禹锡是唐朝诗人。这里“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2赤壁的作者杜牧,是唐朝诗人。这首诗选自樊川诗集。3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宋朝爱国将领。这首诗选自文山先生全集。4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文学家。“水调歌头”是词牌名。5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作者张养浩是元朝散曲作家。(二)重点句解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它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赤壁思想感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作者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3、过零丁洋思想感情: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名句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比喻暗示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上句追忆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巧用双关语,借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孤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气势磅礴,精神高亢。)4、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思想感情: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名句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很有哲理并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说,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这是诗人的一种美好祝福,表现出诗人的乐观,也道尽千载离人共同心愿)5、山坡羊 潼关怀古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名句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用语生动,描绘出山河的雄伟壮丽,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感情悲壮沉郁,风格豪放雄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三)考题预测试分析水调歌头流传千古的原因。(提示:可从艺术构思和思想内容两方面分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诵,大致原因是:(1)、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像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2)、思想内容: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本词立意奇拔,独辟蹊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一扫悱恻柔情的窠臼,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所以,被历代评论者推崇。七、诗五首一)重点字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2)问君何能尔尔:这样。(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4)高者挂罥长林梢长:高。(5)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渐近。(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遮盖,掩护。俱:都。(7)将军角弓不得控控:拉开。(8)风掣红旗冻不翻掣:拉,扯。(9)吟鞭东指即天涯吟:指吟诗。(10)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二)重点句。1、句子理解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瀚诲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诗人推已及人的博大胸怀和他的美好理想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透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一位瘦骨瞵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长叹曰:“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文学常识1)饮酒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朝诗人。2)行路难作者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是唐朝诗人。5)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三)习题训练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之下紫气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鸟巢,归隐上林。身在其中的人是那样地怡然自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此二句妙在自己无心见山,然悠悠远望,心与物游,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后两句按时间从早到晚的变化描写了一种悠然(悠闲)自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运用典故表明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创设出一种豁然开朗的诗境。反映了诗人在仕途受挫下的政治抱负和强烈自信心。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诗人却相信终有一天将长风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现在常用这两句诗表达自己有宏大的理想抱负和实现理想抱负的坚定的信念。3、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的理解。答案:诗人希望眼前能突现这样的房屋,来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受茅屋,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表达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赏析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喻雪,新颖独特。“春风”使梨花盛开来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也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6、“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一幅这样的画面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四)考题预测1、古人往往以喜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采菊”与“真意”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采菊”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有菊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这种自得其乐的生活正体现作者清高、自洁、不慕荣利。作者认为具有菊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采菊这种舒适生活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的。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了自己的个人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答:以小见大,推己及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三句直抒胸臆,表现诗人关心民生疾苦,同情劳动人民,即使身处逆境仍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个人的不幸正是人民和国家的缩影,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状况,无愧于诗史之称。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地勾画出瑰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必将是无比艰辛的。“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行人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凝视雪上的马蹄印,写出了惜别之情。5、行路难如何体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1)巧用历史故事2)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3)跳跃式的结构,全诗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他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6、己亥杂诗理解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热忱,诗人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情怀。后人用此句赞美执着的奉献精神。八、名著阅读海底底万里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凡尔纳母亲的家族中有许多是航海家,他的启蒙教师还是一位船长的遗孀。幼小的凡尔纳一直向往着远航探险。11岁时,为了给表妹买一串贝壳项链,他悄悄登上了一艘开往印度的邮船。不料中途被父亲截了回来,挨了一顿揍。在家里,他留着泪向父亲发誓:“以后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正是这样的,使得凡尔纳一生博览群书,在幻想中遨游世界,从而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科幻小说,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海底底万里是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书中的主人翁是自然科学家阿罗纳斯,他和同伴康塞尔、尼德兰,在一次海洋追捕中,意外地登上了“鹦鹉螺号”潜水艇,从而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探险。“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在短短的不到10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红海、地中海、南极海、北冰洋,航程约两万里。这期间,他们目睹了无数的海底奇观,发现了海底煤矿和沉船的宝藏,与大鲨鱼、章鱼博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凭着坚忍的意志与过人的智慧,教授和同伴终于返回了自己的国家。但是“鹦鹉螺号”自此也神秘地消失了海底两万里一书,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具有强烈的可读性,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地质、气象方面的知识,小读者在阅读引人入胜的历险故事的同时,还能够轻松地获取科学知识,这种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方式也是本书的精妙这处。他的小说由于具有科学科学而令人信服,因而不但能够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更能启发人们的思考,使他们大胆地幻想未来的远景。相关练习:1、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纯虚构的科幻小说,你觉得这部书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书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经变成现实,通过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的某些关系吗?示例:海底世界充满异国风情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海底潜艇,人类登月、太空飞行都已成为现实。科幻小说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的推理和预言。2、海底两万里是法国(国家)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他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的之父”。3、凡尔纳的三部曲分别是: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二部是海底底万里,第三部是神秘岛。名人传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作者痛感当时的欧洲是一个骚动不安、弥漫着腐败风气的社会,是一个需要伟人的社会,为此写作了名人传。小说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日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决心。阅读感受: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相应练习:1、我国先哲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在名人传的三位主人公身上得到深刻体现,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说说他是如何在行动中体现孟子这句话的。(要求写出人命和具体事例,不少于30字)贝多芬不仅身材矮小,容貌丑陋,而且一直患有重病,后来发展到耳朵失聪。可是这位自尊心极强的音乐家仍然相信,“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2、在西方,提起著名的传记作家,人们首先举出的是古代希腊史学家布吕达克,著有名人传,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偶然翻阅此书,从中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忍受疾病痛苦并战胜痛苦的精神安慰。罗曼罗兰由此得到启发,他计划编写一组大人物传记,以安慰和鼓励那些不幸的人们,使他们振作起来,和命运作斗争,从_精神_和_道德_的角度,改造社会。3、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包括了贝多芬传、_米开朗基罗_、_托尔斯泰_三部传记。其中,_贝多芬_(人名)饱受耳聋折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