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科最齐全的各种上墙制度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987196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科最齐全的各种上墙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传染科最齐全的各种上墙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传染科最齐全的各种上墙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一 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 要的防护用品 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二 从事预检 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 理法律 法规和有关规定 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三 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 应当按要求对 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 病病人的 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 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四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 周期 流行趋势和上级 部门的要求 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 分诊工作 初步排 除特定传染病后 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五 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 应当 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 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 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 防措施 传染病诊断及转诊制度 一 医院实行传染病预检 分诊制度 二 对疑似传染病病人 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 进行初诊 三 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 治疗要求 采取相应措施 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 应及时上报疾控中心 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四 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 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 救护 现场救援 接诊 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 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 要认真 详细地做好登 记 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非危重病人转到 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归口治疗 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 待 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治疗 五 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 及其他有关资料 并妥善保管 六 不外泄传染病病人 病原携带者 疑似传染病病人 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 资料 七 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转诊到规定医院归口治 疗 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传染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 疫情管理 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 传染病防治法 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 严格按要 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二 报告的方式 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 报 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三 报告的程序为 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负责 填写报告卡 疫情管理人员收卡 登记 网络直报 四 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一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 和乙类传染病中的 肺炭疽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脊髓灰质炎的病人 高致病 性禽流感的病人 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 应于 2 小时 内以最快方式向属地疾控中心报告 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 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应及时报告 同时 通过传染病疫情 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二 对其它乙 丙类传染病病人 疑似病人和伤寒副 伤寒 痢疾 梅毒 淋病 白喉 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 诊断后 24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三 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 暴发疫情 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五 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一 脊髓灰质炎 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二 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如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 肺炭疽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须由省级 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三 艾滋病 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 行审核确认 六 每月 29 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 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 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 未分型改为已分型 死亡等 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七 在传染病漏报自查 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 告病例 要及时补充录入 传染病网络直报制度 一 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一 配备专用计算机 1 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二 配备 2 名工作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 录入 初审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 三 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 以 保障其正常运行 二 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 应立即填写完整 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 包括初次报告 订正报告 含死亡订正 医生填卡时 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 地址 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 具体到乡镇 街名和门 牌号 三 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一 直报人员之一必须为疫情管理人员 负责传染病疫 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以及性病 慢病 居民病死亡原 因 症状监测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 二 直报人员负责每日的收卡 录入 初审工作 常规 收卡上 下午各一次 常规录卡应在 17 点 30 分前完成 特殊情况立即录入 不得延误 三 将 现住址国标 下拉框逐级选至乡镇级 以避免 红卡的出现 如遇到现住地址不详的卡片 即作为市内 省内和省际流动人口处理 录卡操作时 在 现住址国标 栏逐级选中 不详 并在 现住详细地址 栏填写 不 详 或已获得的内容 系统会自动将此类卡片统计在本地 流动人口发病数内 四 若病人为学生 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 全称及班级名称 勿用简称 五 艾滋病 HIV 要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副卡 六 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 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 常 安全的运行状态 七 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 要 保留三年备查 传染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 一 每月对全院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自查 主要对传染 病登记本 门诊日志 住院病人及卡片对照 看是否符合 有无漏报 迟报现象 二 查登记本 日志及卡片是否填写完整 清楚 及时 三 对在自查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奖惩 一 如传染病漏报率达零且门诊日志填写及时 准确 完整 则每年给予科室 500 元奖励 二 出现传染病迟报扣科室质量考核分 0 1 分 当事 人扣 100 元 三 出现传染病漏报 扣科室质量考核分 0 2 分 当 事人扣出全月奖金 四 卡片填写不准确或缺项扣 5 元 门诊日志 住院病人登记管理制度 一 门诊日志 一 门诊日志包括就诊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 址 初诊和复诊 处理 报卡九项基本内容 必须逐项填 写完整 不能用症状代替诊断 二 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 于次月 5 号前交门诊 办公室 三 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 90 二 住院病人登记 住院登记包括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入院日期 入院诊断 出院日期 出院诊断 转归 情况 须逐项填写 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检验科 放射科传染病登记管理制度 一 检验科登记及反馈 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 送检日期 姓名 性别 送检样品 化验项目 化验结果 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 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 并 有记录 二 放射科登记及反馈 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 检查 日期 病人姓名 性别 检查结果 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 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传染病报告培训制度 一 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 总值班人员 二 培训计划 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 新 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 传染病防治法 及传染病 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三 培训时间 每年上半年 下半年各培训一次 新进 人员 8 月培训 四 培训内容 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 传染病防治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医疗机构预检分诊 管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 管理办法 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 传染病信息 报告与管理 修订版 部分 传染病诊断标准 等 五 考核 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 答卷 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传染病报告资料使用和保存制度 一 纸质传染病报告卡保留三年 二 电子疫情报告卡 统计表等每月硬盘 软盘备份 全年光盘刻录存档 三 其它疫情管理资料也要妥善保存 四 对全年的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职责 一 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有分管领导 科室 人 员 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 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二 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 并认真实施 三 加强培训工作 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四 健全门诊日志 住院登记本 传染病登记本 检验 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 备足报告卡 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 的正常开展 五 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 检查门诊日志 传染病登记本 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 检验科 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 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 把疫 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 并将每月疫情 检查结果进行公布 按制度进行奖惩 六 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 核对 网络直报 登记 卡片保存等工作 七 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的培训 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八 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