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6809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科生教育见习手册学 院:闽江学院专 业:物理学(师范)年 级:12级学 号:3121001130姓 名:张雾指导教师:陈胜钰 2015 年6月15 日实践教案教学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所用教材教材名称:八年级物理 第一 册,第三章1节,第1课时自用参考书上海科技版八年级物理教科书课时安排 两课时教学用具橡皮筋、直尺、音叉、乒乓球、玻璃器皿、水、鹅卵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记住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2、 过程与方法1、 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渐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2、 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1、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板书设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2、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3、声音传播的速度在不同物质、不同温度时传播,大小不同 v固v液v气 15摄氏度空气中声速 v=340米/秒。4、产生听觉的过程:外界的声音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听觉神经教学过程及内容1、 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声音在水里能不能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能和地球上一样交谈吗?带着各种对声音的疑问,今天开始,我们将一同走进声音的世界,首先要共同探讨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 科学探究探究一:声音的产生让学生使橡皮筋、直尺和自己发出声音。1、 用手的两指张开橡皮筋,另一只手弹拨橡皮筋使之发声,观察橡皮筋怎样运动。2、 把直尺伸出桌面一部分,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用手拨动一下直尺使之发声,观察直尺怎样运动。3、 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手有什么感觉。4、 用悬挂的乒乓球触及发声的音叉,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又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观察:(1)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由此可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思考: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作用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我们用转换法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间接表现出来。思考:用手握住发声的直尺,直尺还会发出声音吗?为什么?答:直尺不会发声了,因为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了。小常识:一些动物如何发声的:大多数鸟:腹部的鸣膜振动发出的。蜜蜂、蟋蟀、苍蝇、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嗡嗡叫声”。一些乐器如何发声的: 二胡:靠弓与弦之间的摩擦产生振动而发声。 笛子:靠管内的空气振动而发声。探究二:声音的传播1、 实验:在玻璃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此时你能听到声音吗? 能。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能听到电铃声有什么变化吗?听到的电铃声音越来越小。如果把钟罩内的空气几乎都抽出来,我们还能听见声音吗?几乎不能。2、 为什么在月球上人与人之间即使离得很近,相互说话也听不见,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答: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所以即使彼此相距很近也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3、 渔民利用电子发声器捕鱼,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4、 实验:两只手分别拿一颗鹅卵石,把手放入装有水的玻璃器皿中,把两只鹅卵石对敲,观察能否听到声音。以上现象及实验可以看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5、 一位同学敲击桌面,另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的另一端,你听到了什么?由此可以得出声音也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6、 思考:2005年3月,某地小报上报道“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的看到星体爆炸,感到其声震耳欲聋”。这篇报道真实吗?为什么?答:不真实,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是一种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不可能听到震耳欲聋的声音。7、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速度从上表可以看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温度在15摄氏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8、 思考: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水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管子,你认为甲同学可能会听到几次敲击声,为什么?答:三次,声音可以在水管(固体)上、水中(液体)、空气(气体)三种介质中传播,由于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因此会依次听到3次敲击声。9、产生听觉的过程: 外界声源的振动引起周围介质的振动,这种振动传入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再而带动听小骨的振动,将声音信息通过 听觉神经 传递给大脑,形成听觉。三、趣味小实验同学们回家自己动手做一个土电话,做完之后一个人在一头说话,另外一个人在另一头听,看能否听到对方的声音。制作工具:两个纸杯,一根适当长度的棉线,一根竹签。制作方法:将竹签切成适当长度,用于放入杯中,所以竹签长度要比杯底宽度小一点就可以了。然后,将纸杯底部戳开一个小孔,不要太大。将棉线一段塞入,并从杯口取出,再将棉线拴在竹签上。同样,将棉线的另一端也同样操作,一个简单的土电话就做好了。4、 课堂训练(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必须靠介质传播,它在真空中不能传播。(3) 15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v=340米/秒。(4) 铁路工人为了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在铁轨上,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5) 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解:s=1/2vt=1/2X340m/sX1.5s=255m(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7)人耳能区分开回声和声源的条件是二者相差_0.1_秒以上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_17_m,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8)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振动_而产生的,并经_空气_传入人耳(9)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空气_发生振动_五、作业课本39页第3题、第5题、第6题。 教学过程及内容课后总结与评议纪录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 学院指导教师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