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教学设计一、二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6293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教学设计一、二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下教学设计一、二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下教学设计一、二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藤野先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绯红、诘责、畸形、深恶痛疾”等词语。2、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能力目标:1、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示例来表现任务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难点:1、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示例来表现任务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理解本文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 3、品味文章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情景导入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导入。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1、作家作品 2、朝花夕拾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和经历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度课文,排除阅读障碍。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1)列出结构表;(2)明确课文结构。四、跳读课文,了解藤野先生1、藤野先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并圈画出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2、请同学们根据所阅读的内容,抢答下列问题:藤野的全名? 藤野供职的学校? 藤野教授的课程?藤野的外貌等显著特征?3、 作者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 4、藤野先生身上有很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其中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呢?5、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6、正因为如此,鲁迅对藤野先生怀有深厚的感情。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表述的?五、交流体验:学生谈谈自己读完本文后的感受。六、作业设计请在课后阅读魏巍的我的老师、贾平凹的我的老师,看看名人笔下的老师各有什么特点。然后选取一位你的现任老师,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写时隐去姓名,让大家来猜。第2课时一、语文活动设计:你写我猜 选取好的短文在班上朗读猜猜写的是谁,点评。二、探寻名人之路1、语文活动设计:名人访谈在课文中,除了着重描写藤野先生外,还多处叙述了鲁迅在日本留学的经历,他为什么这么频繁地辗转各地呢?如果你是鲁迅,你该如何讲述你的这段心路历程?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思考:(1)鲁迅先生为什么来到东京?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2)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3)你对作者的叙述有哪些疑问?2、学生研读课文,小组内交流后推选出一名鲁迅代表。3、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鲁迅先生本人,让他来为我们谈谈他当年的心路历程。4、教师引导:作者是用什么来统赦全篇的。5、总结主题。三、品一处妙笔1、请同学们以“我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处妙笔, “的句式说话,品味文章语言的妙处。2、学生品读课文,圈点评注相关语句。3、交流反馈。四、交流人生选择五、作业设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境。板书设计藤野先生(鲁迅)去东京 爱国怀念藤 寻求强国强民道路,强壮民族体质 主义野先生 去仙台 情感离开仙台-弃医从文 改变国民的精神、唤醒民众的斗争觉悟教学反思2我的母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文绉绉、轻薄、管束”等词语。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能力目标1、理解文意,概括文中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3、感情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情感。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意。课时:2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情导入:由莫泊桑的话导入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扫清字词障碍。三、初读课文。认识母亲 教师导学: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从原文中选择一句话来慨括母亲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四、研读课文,了解母亲 1、教师:文章围绕母紊写了哪些事情?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请用“读了 的事,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的句式说一说。 (1)学生依据提示阅读文章,进行圈点评注。 (2)小组内交流后反馈。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胡适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3、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五、质疑解惑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案”,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训导之外,迁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六、作业设计 1、课外阅读有关胡适及其母亲的传记文章。2、课外搜集歌颂母爱主题的诗歌、歌曲、文章等。第2课时一、学习巩固,温故知新二、品昧语育,体会情感 1、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情感? 明确:感教、怀惫和敬爱之情。 2、找出文中直接抒发感激之情的语段。 第4,第13段。学生朗读、互评明确;作者感激母亲的做人训练和板大、极探的影响。 3、作者那种赤诚、感激之情还表现在许多质朴无华的语言中,请你找出这些句子,并品昧一下其中的感情。 4、人们常说“文如其人”,文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做人的态度风格。作为颇有名气的学者胡适,在行文时用词却极注意分寸,而这正是胡适的品性受了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请同学们找出这样的句子加以体会。三、体验反思,读懂母亲 1、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母亲在自己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影响而说说自己的母亲。(配乐懂你)四、作业设计 1、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在哪些方荷探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呢,请写下你感受至深的一个片断。 2、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请就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比较欣赏,写成一篇读书随感。 推荐篇目: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禧回忆袭的母亲,赵丽宏母亲和书。板书设计教子有方 感激我的母亲 仁慈温和 宽容忍让 怀念有刚气 敬爱教学反思 3 我的第一本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等词语。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能力目标 1、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培养良好的语感。2、引导学生复述“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品味苦难对人生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1、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2、认识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当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体会昔难生活对人的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感受了胡适对母亲以其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影响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追忆。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苦难生括境况中浓浓的真挚情意给诗人的精神给养。(板书文题、作者)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1、介绍作者:牛汉。2、文章时代背景 3、字词积累:(投影)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五分钟内默读课文,准备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2、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课文内容。思考:作者回忆的仅仅是“一本书”吗,“一本书”可以蕴含许多感情,请阅读相关语段,用从 中,我感受到 ”的句式,说说你从文中品读到了哪些情感。 3、学生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研讨: (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四、细读课文探究内涵 1、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重要语句。请学生饱古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州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7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研讨: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朴叙了乔元贞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十村子里叫囊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幺要作这样的交代?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比较阅读张洁的我的第一本书 六、课堂小结七、作业设计:课后研讨与练习板书设计我的第一本书(牛汉)从荒寒的大自然 父子之情感应到一点生命 同学、朋友之情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人与狗的情趣教学反思4列夫托尔斯泰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照精神境界。 能力且标 1、了解文章细致传神的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作用。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体会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情愚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抻世界和人生追求,体会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情感态度。教学重、难点 1、理解把握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2、探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l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提起列夫托尔斯毒,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请同学说说他的代表作品(学生立流)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豪,他梃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 1、字词积暴 2、走近作者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哪两部分内容?(学生采用勾画法阅读课文,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四、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外貌特征 1、学生默读前五段,找出文中描写托尔斯泰外貌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2、全班交流明确:五、拓展训练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和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描写一位自己熟悉的人物的肖像,要能够体现人物的特征,反映人的精神世界, 学生写完后,在课堂上交流,互评。如果时间不够用,也可安排课下完成,第二天时再交流互评。六、作业设计1、积累本课词语。2 、了解托尔斯桊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搜集有关资料,准备下节课在班上交流。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朽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走近托尔斯泰 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及时予以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他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 三、精读课文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进而感受托尔斯泰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人格。 1、学生默读后四段,采用圈点批注法边读边批注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的句子。 2、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其眼睛的句子的含意。(引导学生结合托尔斯泰的身份、生平来理解) 学生赏析小组交流教师对学生的交流及时评价或补充 3、教师小结四、拓展延伸、加深理解 探究问题,进一步感受托尔斯泰深邃而丰富的精神世界。 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样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酿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意? 2、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一人生追求),与同学对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迁是不幸? 五、写法借鉴: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与写眼睛时的写法是否相同,为什么? 六、没有结束的话 板书设计列夫 托尔斯泰(茨威格)普通平常一、外貌特征 抑甚至丑陋丰富敏锐二、眼睛特征 扬非同寻常教学反思5 再塑生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等词语。 2、了解海伦 凯勒的成长旅程,理清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主题。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 2、揣摩文中重要的语句,加深阅读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莎莉文老师隽永、深刻的爱心和高超的教育艺术。2、学习海伦 凯勒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了解悔伦凯劫的成长历程。 2、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感悟海伦凯勒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品格和莎莉文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及深沉的爱。 3、理解课文标题“再塑生命”的含义。 课时安排:l课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音画导人,烘托气氛(幻灯片放映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的画面配以优美的乐曲。) 同学们,自然是美丽动人的。我们能看到花朵的五彩斑斓、树木的青翠葱绿,聆听鸟儿的悦耳呜叫、溪水的雀跃欢取。可是-(课件声音戛然而止,画面转换成黑色)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些人,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色彩,投有声音,他们要生存下去尚且需要一定的勇气,而要出类拔萃,有所成就,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今天,我们便要走进一个奇迹,去结识一位传奇女子。二、课前热身:1、简介作者2、植查预习,积累字词 三、见证成长: 1、语文活动设计:传奇人生见证传奇人物的成长历程。 教师创设情境:海伦凯勒无疑是这个世界最卓越的残疾人,那么她是如何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由原来的黑暗,痛苦走向光明、快乐,幸福的呢?记者们对地的这段经历也很感兴趣,纷纷表示要来采访,于是海伦凯勒准备在这里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是记者,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如果你是海伦凯勒,你会如何回答记者的提问?请研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疑问和回答。 2、学生分成采访组、海伦凯勒扮演组两个大组。3、学生活动。 四、感悟形象:1、你认为海伦是个怎样的孩子?2、休如何评价莎莉文老师? 五、质疑解惑:1、文章为什么要以“再塑生命”为标题?2、教师小结 六、拓展延伸:1、语文活动设计:感动世界十大人物之一:海伦凯勒 多媒体播放音乐隐形的翅膀并出示相关资料,问题: (1)结合课文内容和以上材料说说你的体会。(2)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仿照以上示例,为海伦凯勒写一段颁奖词。2、你还知道哪些身体残疾,但像作者一样意志坚强、与命运抗争的杰出人士?请说他们的事迹或写出他们的名言警句。(由学生自主发挥,教师补充) 七、作业设计 1、以“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为题,写一篇周记,表选对生命的看法。 2、课后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生命的故事,在班内举办一次“走进海伦凯勒”的读书报告会。 板书设计再塑生命(海伦 凯勒)莎莉文老师 海伦 凯勒富有爱心 再塑生命 求知欲强、善学好思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坚忍不拔、热爱生活教学反思6 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凛冽、天宇、精魂、消释、升腾、弥漫”等词语。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情感,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2、引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鲁迅为理想而奋战的徼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通过不同景象的对比烘托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2、品味优美而深邃的语言,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播放塞北的雪,投影显示雪的图片以及歌词内容)导入二、感知文章,初探情感 (一)交流预习情况:1、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3字词积累。(二)惑知作者情感1、听读与想象。老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听读,感受文章描绘的画面。2、(用多媒体出示朗读指导材料)朗读指导 3、小小表演家。学生根据指导进行朗读练习;井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练读,读出感情,然后在全班表演。然后,男女同学分别读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体现江南雪的娇艳和北方雪的蓬勃奋飞。4、既括景象特点,感知作者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文章描写了江南和朔方不同的雪景,你认为它们各有怎样的特征,作者在对雪的描绘中寄予了怎样的情感? 三、品读语言,走入心灵 雪称得身上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诗了,美文要品读,才能领会其精妙,下面请同学们用圈点评注的方式,仔细品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和丰富的内涵,深入文本,走入作者心灵,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四、感悟精神,激励人生 1、对于南北两处的雪,鲁迅更为欣赏哪一处,你是怎样体会到这一情感倾向的? 2、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文章蕴涵着什么样的人生哲理?五、巧借景物,抒发情怀 一位学者曾说,阅读鲁迅散文的特殊价值就是帮助我们走近鲁迅的生命个体。这旋转而升腾着的,也是鲁迅的精瑰也许这正是鲁迅之所“成为那么多人的精神支柱的原因吧,让我们来读读江天模仿臧克家写的诗(用投影出示) 我们品读了鲁迅的美文雪,既让我们感受到语言之美,雪景之美,又让我们感受到先生的精魂之美,那就用我们优美的话语和一颗赤诚的心去讴歌先生伟大的精魂吧!(屏幕显示写作要求)六、布置作业,拓展积累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摘抄文中的精彩语段、句子、词语,积累语汇。 2、阅读课后附录,进一步加深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雪(鲁迅)南方雪景图:滋润美艳之至 北方雪景图:如粉、如沙奋飞(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 (赞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借景抒情(哲理:要用奋斗来创造美好的世界)教学反思7 雷电颂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睥睨、污秽、犀刺、播弄、虐待、踌躇、鞭挞、罪孽、拖泥带水”等词语。 2 、解中国古代第一位诗人屈原的人生经历。 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象征手法在文中的作用,理解分析瑰丽多姿,激情澎湃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屈原忧国忧民的古仁人情怀,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教学重、难点:1、感受屈原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多媒体播放橘颂(电影屈原插曲)的背晕画面,让学生感受草木飒飒的悲凉气氛。倾听屈原在波涛汹涌的流水岸边的仰天长问,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二、美听课文,与屈原相遇1、检查反馈:课前指导学生阅读诗歌,找出文中自己认为难以掌握的词语。2、听读课文,感受人物美(1)故事背景,(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简要反馈听读之后的感受,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3、对风、雷、电的呼唤歌颂,对土偶术梗的怒斥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想和对光明来来的热烈追求。 三、美读课文,与屈原同行 1、语文活动设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吟读课文三遍,l同时要求每一遍的要求。 2、在学生练读的基础上,可由学生自己选择一段来读,师生共同作出评判,以检测朗读的效果。四、美品课文,对诗人说话 1、创作背景。2、语文活动:对诗人说话。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去发现创作上的美点。然后以对诗人说话的形式进行交流。3、学生阅读课文,运用圈点评注的读书方法理解分析课文,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同桌交流。 4、全班同学进行交流。5、知识补充:教师适时补充“象征”的知识。 6、教学没想。 (1)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 (2)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中屈原借助于讴歌伟大的自然威力,抒发了对摧毁黑暗的渴望和对这种伟大正义力量的赞美。 (4)风、雷、电,这些自然界的现象,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种战胜黑暗的力量,诗人又把自己的伟大战斗精神融人咆哮的风、轰隆隆的雷和闪耀的电之中。风、雷、电摧枯拉朽“咆哮”“爆炸”“劈开”,这正是屈原在和黑暗势力进行殊死的搏斗。因此,屈原对风、雷、电的歌颂,也是对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正义力量的歌颂。 (5)文章的结构。(6)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7)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作业设计 阅读历史剧届原,全貌性地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板书设计雷电颂(郭沫若)呼唤与歌颂风、雷、电 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怒斥和愤懑土偶木梗 光明与正义的化身教学反思8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旸谷、一撮灰、妲娥、皓月”等字词。 2、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涵的哲理。 3、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借日月所表达的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2、思考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教学重、难点 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3、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探刻寓意。课时安排:l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由夸父追日导入。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一)自读课文,谈感受1、字词积累。2、解释词语。3、播放配乐朗读材料,充分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胸有诗境。 4、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适当点评后,学生齐声朗读。 5、学生自由朗读,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及其思考其古义。 合作研对: (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 (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3)如何刊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4)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塞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 (5)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6)“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8)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课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学生小组研讨、交流,教师随机给予帮助和引导: 6、拓展延伸,文中写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联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7、师生齐声诵读,体味课文的深意。 三、简介补充作品的时代背景 四、自由诵读,进行美点寻踪 1、两大组分别欣赏日月。分别摘读两文中你认为最具美感的句子,极富诗意的句子、情感丰富的句子、含意深刻的句子,最能引起你联想的句子、使你感触最深的句子,以诵读方式推荐全班,并简述推荐理由,体会两文的语言特色,看哪一组寻到的美点多。 2、教师抛砖引玉。 3、学生探究美点。 4教师小结。 五、联系现实,加深文学思考 1、与此前动辄上万人参加的“十大文化偶像评选”相比,最近,某些媒体主办的“说出您心目中的巴金”大型网络调查,却显得有些冷清,参加评选的网民只有1 000多人,与巴金的地位、影响相比反差较大,在大众对纯文学关注较少的大背景下,身为作协主席的巴金也难免受到忽视,对于这种现象,你是怎佯看待的?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括体验自由畅谈,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耍适时加以引导。3、教师小结。4、学生配乐齐读。六、作业设计:课后研讨与练习。板书设计短文两篇(巴金)激情洋溢 细腻清幽飞蛾扑火 姮 娥 奔夸父追日 月 追求光和热 改变冰冷的世界 寄托人格理想教学反思9 海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学习象征手法及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把握这篇文章的主题。 能力目标:1、熟读成诵,在诵读过程中反复品味语言中蕴涵的感情。 2、初步形成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勇敢、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品昧文章用词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 3、引导学生认识文中描写的海燕、海鸥、企鹅、海鸭、暴风雨、闪电等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l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这种海鸟叫做海燕,(出示课件,在狂风和乌云聚集的海面上,海燕在展翅飞翔)它有大海赋予的坚硬的翅膀,它有大海赋予的不屈的灵魂,它经常在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上勇敢地搏击风浪,笑傲长空。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海燕这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来感受高尔基带给我们的生命的最强音。 二、美文赏读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赏读。3、教师指名学生诵读。4学生自由诵读,充分想象、体会作品中高傲飞翔的海燕形象。5、合作研讨,梳理文章思路 文章以暴风雨渐渐逼近为线索。暴风雨来临前的景象构成了海燕活动的特定背景,海燕的艺术形象在景象的变换中逐步完善。请同学们依照海上图景和海燕动作神情的变化梳理课文的思路。 三、分析海燕形象 1、学生通读全文,画出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并体昧其表达效果。 2、思考:文中的海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3、学生配乐齐读全文,体会课文的深刻含意。 四、研读赏析结合作品的三个场景,指名学生分别朗读后齐读,请学生特别研读文中描写海鸥、海鸭、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的语句。思考:如何理解课文塑造这一意象群的象征意义及其作用?五、拓展延伸 1、在刚才赏析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作者对海燕和其他海鸟的情感态度是不同的,那作者为什么赞美海燕,嘲讽其他海鸟?(生沉思)要想深入探究这个问题,我们还要了解一下文章的写作背景。 (1)作者赞美海燕是在赞美谁?嘲讽其他海鸟是在嘲讽谁? (2)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革命者,而是借赞美海燕来赞美革命者呢? 2、时光流转,百年历史已成过去,革命的风暴也早已烟消云散,但海燕的精神依然得我们学习,因为挑战生活的暴风雨需要更大的勇气。生活中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面对呢?请以“我们是勇敢的海燕”为题写几句话,表达你的观点。 六、课堂总结七、作业设计:课后研讨与练习。 板书设计 海燕(高尔基) 勇敢 乐观 高傲 自信教学反思10 组歌(节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培养在朗读中想象的能力。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角度拟人手法的妙处, 3、仿写文章精彩语段,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培养学生的博爱心灵。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感受语言的形象美。 2、理解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 3、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联想与想象小练习:假如请你赋予海浪或者雨以一定的意义,根据你的观察和生话经验,你将赋予它们什么?二、朗读课文,感受诗中形象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海浪和雨的形象。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将课文中的文字换成画面,然后用你自己的话语描绘你想象出来的画面。同时注意圈画出优美的词语,体会其中的妙处。生自由朗读课文,想象面面并做好标记。(1)字词积累。(2)四人小组,描述自己所看到的面面。 (3)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描述自己喜欢的画面,并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2、品读课文,深入探究海浪与雨的丰富内涵。 3、师生小结明确海浪和雨的丰富内涵。三、学生质疑,深入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教师鼓励学生太胆质疑,然后启迪学生探究答案,肯定学生言之成理的见解,拄意引导学生结合诗歌主旨深入理解,教给学生围绕整体解答局部问题的思维方法。四、拓展阅读,与作者零距离接触 多媒体展示组歌的“引子”部分引导同学们太声朗读,进一步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怀和执着的理想追求。 五、课堂练习: 摘读,积累课文精美语言。六、作业设计:以“ 之歌”为题,写一首散文诗,表达你对人生的思考。板书设计组 歌(纪伯伦)海浪一个博爱者的形象运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雨一个奉献者和爱的使者形象博爱者作者 爱国主义形象奉献者和使者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