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网上资源)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9862281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网上资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网上资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网上资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又名 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 业基地 其区域范围由核心区 扩展区和若干辐射点组成 核心区 以同 济大学四平路校区 为核心 包括密云路 中山 北二路 江浦路 控江路 大连路围合组成的区域 面积约 2 6 平方公里 拓展区 以曲阳路 大连 西路 大连路 周家 嘴路 黄兴路 邯郸路围合组成 面积约 10 平方公里 辐射 点 包括新江湾城 共青森林公园 黄浦江北岸滨江和黄兴公 园等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是杨浦区 三区联动 的典范 它的蓬 勃发展归功于同济大学智力资源不竭的灌溉 又与杨浦城区 转型发展互为因果 上世纪 80 年代初 同济大学的一群学生和老师在学校 周边 安营 扎寨 开起了公司 这些在当 时看来是 小打小闹 的行为 让环同济的设计服务业初显萌芽 90 年代 快速的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爆发式增长 为同 济大学周边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及其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 的机遇 在 1996 年到 2002 年前后 形成了以 860 米长的赤 峰路为标志的 现代设计一条街 十一五 期 间 区委 区政府 围绕 知识杨浦 的发展定 位 提出了以同济大学知识和人才基础为依托 努力打造环 同济知识经济圈的发展战略 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强势学科 优势学科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引领效用 加快培育以研发设 计为重点的知识密集产业 十二五 期 间 环同 济知识经济圈以增 强自主创新能力 为导向 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 以产学研一体化为主要抓手 加快推进以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为代表的科技园区的品牌打 造和能级提升 进一步发挥其区域知识经济增长极的作用 推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 加快推动现代设计业 国际工 程咨询服务业 节能环保业和高端培训业等产业创新集群的 培育和壮大 继续提升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 基地 加快国际设计一场等项目建设 使之成为上海 设计之 都 核心功能区 建设和完善环同济设计创意创业等公共服 务平台 实施国际化战略 引进国际知名的现代设计企业和 国际设计界领军人物 举办区域性国际设计论坛 推进中国 意大利设计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 提升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的整体形象 加快科技园区功能提升 以创新服务模式为重点 以提高资 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率为着力点 加强政策聚焦和环境优化 促进科技园区特色化 品牌化 国际化发展 重点推进复旦 大学科技园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上海财经大学科技园的金 融创新应用 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的光机电一体化 上海电 力学院科技园的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研发 上海体育学院科技 园的体育休闲产业建设 并加大对五角场高新技术产业园 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等科技园区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完善 其创业孵化 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一体化功能 使其成为 知识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地 继续鼓励科研院所 建立一批有行业龙头企业引领的产业化科技园区 在云计算 特种电缆 传感器等领域先行先试 与科技企业开展技术转 移 共建产学研合作中心 在此期间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实现了快速发展 经济圈 内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创新实力显著增强 创新集群 加快形成 经济圈核心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级环同济研 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 并被评为全市首批示范创意产业 集聚区和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四个设计创意集聚区之一 2009 年 5 月 杨浦区正式发布了 设计产业三年行动计 划 继续 推动基地的知 识溢出 技术辐 射 产业集聚和人才 荟萃 三区联动改变了人力资本的结构 把知识变成资本 有 力推动了地区社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 环同 济知识经济圈从 2002 年产值 10 亿元到 2015 年产值已达 305 亿元 在环同济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 很多属于历史机 遇和特定产业特性的因素起了重要作用 正如硅谷无法被模 仿一样 同济大学周边产业集群的形成发展可以说也是无法 复制的 以研发设计服务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将知识创新与创 业活动充分融合 以知识 技术为载体 形成了要素共享的 创新协作网络 实现了政府 高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经济圈内 校区资源得到充分共享 科技园企业享受 统一教育用电的标准 校内的停车场实行共用 学校可以充 分利用校外的公共服务设施 同时 高校也对社会打开 围墙 同济大学通过集成学校优势设计类学科资源 以城市设计 等相关研发设计服务为核心 汇集了技术 人才 信息等各 种创新要素 推进 学科链 技术链 产业链 发展 构 筑了较为完整的知识型产业生态链 杨浦区整合区域资源 以市场为导向 通过规划调节为 企业提供商业用房 通过城市整治改善企业工作环境 通过 专门机构及时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建立了多要素 共享的创新协作网络 此外 骨干企业的引领也吸引着更多中小企业的集聚 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支撑 中小型企业为主 相辅相成 共 荣共生的企业结构 上海邮电设计研究院是原国家级设计研 究机构 与一批小企业共同构建了具有知识外溢 规模效益 互动创新的企业创新体系 在它的带动下 一批颇具特色的 设计 研发和现代服务型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集聚 如 今 经济圈内既有同济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 上海邮电设计 研究院等设计界的龙头企业 也有许多处于创立初期 创新 能力强的中小设计企业 而对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 杨浦区更愿意充当 清道夫 的角色 通过建设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级孵化器 鼓励 中小企业在设计领域进行创新 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 题 创造有利于创业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上海联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01 年在杨浦成立 创立 10 多年间 吸引了 13 个国家的 28 名国外优秀建筑师加入 员工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到现在的 1300 余人 营业收入达 4 5 亿 期间 公司在劳务用工方面遇到了纠纷 企业所在的四 平路街道主动上前 除了帮助企业解决劳务纠纷 还协助企 业制定公司规章制度 从源头着手 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企业希望能建设自有办公场地 街道又 从中牵线搭桥 为企业与发改委 房地局 规土局等部门搭 建沟通渠道 协助项目尽快落地 不积 小流无以成江海 四 平路社区 街道 党工委书记程国光表示 环同济不断涌现的 优质企业 很多都是像联创这样从草根起步 服务好中小企 业 将为环同济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激发 打造世界级创意产业高地 过去 环同济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与工程设计类 如同济设计院 邮电设计院 悉地国际 德国 HPP 等 专业 突出 集聚度高 然而这一切正发生着改变 今年 6 月 芬兰 愤怒的小鸟 开发商 ROVIO 公司在 同济中芬中心成立 同济 ROVIO 设计 工作室 这是该公 司在芬兰总部之外开设的第一家工作室 今后 将会有更多世界级的设计团队加入这里 上海环 同济设计创意集聚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奚荣庆表 示 杨浦区对环同济的规划并非单一地关注产出 不只把它 看作普通园区 而是把它看作创意园 创新园 不断激发环 同济的创意活力 十二五 以来 环同济 加快推进产业载体和 服务平台建设 越来越注重文化传媒设计 工业设计 时尚 消费设计等领域的发展 完美世界 愤怒的小鸟等品牌相继 加入 也涌现了像同捷科技 浩云信息这样的优秀本土企业 长期研究环同济生态环境的专家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 交流学院院长 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强教授认为 未来环同济 知识经济圈的发展不能仅靠建筑设计类产业 这是因为随着 经济增长速度的趋缓 对建筑设计的需求增长也将放缓 应 当逐步拓宽环同济的产业面 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环 同 济知 识经济圈 的建设是同济大学与上海 杨浦区深 化三区融合理念的标志性举措 同济大学有优势学科 丰富 的科教资源和知识外溢的需求 而杨浦则明确知识创新区的 定位 主动承接大学知识的外溢 目前 在同济大学周边的企业已形成了以设计咨询产 业为核心圈层 设计服务 物品制造 软件制作这些直接为设 计咨询业服务的为次心圈层 企划研究 房地产 信息服务为 包围圈层 公关窗口联系服务等作为弱联系的外围行业为外 围圈层的一个典型的设计产业集群 据悉 为推进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的建设 同济大学 和上海杨浦区将成立 环同济知识经济 圈推进委员会 负责政 府 大学 科技园 社区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双方初步拟 定 到 2015 年 使这里形成创意设计 国际工程咨询 环保 科技三个产业集群 成为辐射全国 面向世界 年产值 300 亿元的知识经济圈 并使之成为环境优美的城市知识经济新 景观 在此过程中 杨浦区起到了催化作用 四平街道党工委书 记程国光介绍 杨浦有 三个舍得 舍得 腾出最好的土地支 持大学就近就地拓展 舍得把商业和地产项目让出来建设大 学科技园区 舍得投入人力 物力 财力 整治和美化大学周 边环境 针对不同发展阶段 不同需求的大中小设计企业 杨浦区 还形成了政策扶持体系 2012 年以来 区里在创业融资 房 租补贴 企业开办 创业培训 税收减免 园区建设 创新项 目扶持等方面投入资金超过 10 亿元 为创业企业提供了有 力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2015 年 05 月 15 日 03 02 环 同 济知 识经济圈 大学服务区域经济转 型的样本 2011 05 13 10 48 09 来源 上海教育新闻网 上海教 育 作者 吴敏 计琳 创造了 大学 政府 产业 紧密合作 大学与区域互 动 推 动创新体系建设的 三区融合 联动发 展 同济模式 2003 年 老工业区杨浦酝酿着从传统工业中升级换代 当 时 杨浦区面临着很多困难 大量的工人下岗 各种产业没有 起色 企业的税收也比较低 污染比较严重 虽然杨浦区集中 了 17 所高校 但过去 高校习惯于关起门来搞研究 很少考 虑到打破学校的围墙 参与到区域经济的建设中 传统工业 杨浦 要向 知识创新 杨浦 转型 为区域 转型提供创新驱动 这是高校发展不可回避的课题 吴志 强说 知识是大学主要 的源泉 杨浦这么大的空间给高校提供了一个运用知识的舞 台 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作用 而杨浦区也可 利用高校知识资源优势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区联动 实现 三区共赢 同济大学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知识外溢的需求 杨浦区 则努力向知识创新区转型 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从 2003 年开始 同济大学与杨浦区坚持大学校区 科技 园区 公共社区 三区融合 联动发展 的核心理念 探索以大 学的知识溢出推动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模式 在 三区 联动 的格局中 大学校区 科技园区 公共社区 各自承担不同的社会职能 大学校区承担知识创新 人才培 养的职能 为区域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科技园区承担科技孵化 技术创新和产品生产的职能 成为 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场所 大学师生创新创业的基地和区域 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公共社区承担为大学校区 科技园区提 供公共服务的职能 创造一个适宜居住 交流 休闲的生态 社会环境 在赤峰路一条街形成过程中 杨浦区给予很大支持 斥资 800 万元对赤峰路道路状况及周边环境进行总体提升 当赤 峰路企业溢出并逐渐向国康路分流时 区里又投资 500 多万 元维修国康路 并通过厂房置换 旧区改造等方式接纳日益 增多的企业 确保了 赤峰路设计一条街 向 环同济设计产 业带 推进 与此同 时 杨浦区推出企业 注册一条龙服务 设 立企业孵化期 并对研发项目给予直接资助 推动了知识经 济的发展 而同济则利用知识 人才 科研优势 依托同济大学强势 学科的有力支撑 城市建设与防灾学科群 现代交通装备学 科链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学科群等一批体现国家科技发展战 略和引领上海产业发展的强势学科 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提 供了腾飞的引擎 打造出了以创意设计 节能环保 绿色建 筑为主体的 环同济 知识经济圈 逐步形成了以 设计为主体 包括图文制作 建筑模型 装潢 设计咨询类企业相配套的 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随着区校的共同推进 产业带最终升级成为知识经济圈 如今这片区域已扩容为上海市首批 示范创意产业聚集区 2009 年 9 月 上海环 同济设计创意产业集聚区 正式揭 牌 这也是上海市首个市 区 校三方共建的创意产业集聚 区 2010 年 7 月 上海环同济设计创意集聚区开发建设有限 公司正式揭牌 这使同济大学与杨浦区 三区融合 联动发展 更进一步 根据同济大学与杨浦区政府签署的 上海国际设 计一场项目合作协议 双方将联手共同开发建设 上海国际 设计一场 同济大学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蔡三发介绍说 双方 联手建设的 上海国 际设计一场 将成 为 环同济知识经济 圈 的 龙头 和上海联 合国 创意城市网络设计 之都 的核心引 擎 据介绍 到 2015 年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研发设计服务产 业基地将实现年总产出超过 300 亿元 同时 建成国内具有 标志意义的现代设计产业集群示范区 成为上海 设计之都 的核心城区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对杨浦来说 不仅仅是创造了财政 收入和就业 更重要的是 这一区域汇聚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对杨浦区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都产生了重要作 用 而对同济来说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也在不断推动着学科 的整合和发展 为学校师生的实践创新搭建了平台 也为学 校服务社会拓展了空间 提升了学校声誉 蔡三发告诉记者 如今 杨浦区的转型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2008 年 当 上海的经济增长在 4 5 的时候 而杨浦区的知识创意创业 以 20 以上的速度增长 不断本着走向低碳 走向创意 走 向知识经济的思路发展 更可喜的是 2010 年 1 月 10 日 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 杨浦区获得 国家创 新型试点城区 称号 成 为全国首批 20 个 国家 创 新型试点城市 区 之一 预计 到 2015 年 环同济 研发设计服务产业基地总产出超过 300 亿元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之所以能取得成功 离不开杨浦区在 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 资金上 在赤峰路一条街形成过程中 杨浦区给予很大支持 斥资 800 万元对赤峰路道路状况及周 边环境进行总体提升 当赤峰路企业溢出并逐渐向国康路分 流时 区里又投资 500 多万元维修国康路 并通过厂房置换 旧区改造等方式接纳日益增多的企业 确保了 赤峰路设计 一条街 向 环同济设计产业带 推进 政策上 2000 年 7 月 杨浦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如科技企业税收减免 企 业注册一条龙服务 设立企业孵化器等 拆除了违章建筑 出资修建道路 改善了赤峰路原来的外部投资环境 三区联动 模式 提高社区人才素 质和促 进产业结构升级 所谓的三区联动模式是指大学 特指研究型大学 校区 科技 园区与公共社区 特指市的直属单位 区 三者紧密联合 互动发展的区域创新网络 从理论涵义来看 三区联动理论 可以简单概括为以大学校区为依托 科技园区为平台 以资 源在行政社区的聚集为抓手 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创新聚集氛 围 提高社区的人才素质和产业结构升级 上海市杨浦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十二五 规划 十一五 期间 区委 区政府 围绕 知识杨浦 的发展定位 在对本区创新要素和特色资源进行深入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同济大学知识和人才基础为依托 努力打造环同济 知识经济圈的发展战略 通过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强势学科 优势学科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引领效用 加快培育以研发设 计为重点的知识密集产业 并逐步形成了产业创新集群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由核心区 扩展区和若干辐射点共同 组成 核心区 以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为核心 包括密云路 中山北二路 江浦路 控江路 大连路围合组成的区域 总面 积约 2 6 平方公里 扩展区 以曲阳路 大连西路 大连路 周家嘴路 黄兴路 邯郸路围合组成的 以四平路为中轴线 呈对称状的五边形区域 面积约 10 平方公里 若干辐射点 包括位于 新江湾城国 际大学科技园 规 划中知识商务区的新 江湾城辐射点 位于黄浦江北岸创新创意产业基地的滨江辐 射点 位于营口路白玉兰环保广场 上海环保科技园 的黄兴 公园辐射点等 详见下图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空间分布示意图 一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十一五 发展回 顾 十一五 期 间 通过 区校联手 区校企 联动 大小企业互 动等多种途径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实现了快速发展 经济圈 内的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创新实力显著增强 创新集群 加快形成 一 建设进展 一方面 区校联手 建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杨浦区 与同济大学联合成立了由区 校领导为主任 区 校有关职 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 杨浦环同济知 识经济圈管理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 负责协调推进有关工作 区政府各有关办事机 构紧密协助配合 并建立规章制度 明确岗位职责 同时 还 制定了工作机制 以保障和协调经济圈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区校双方的共同努力下 经济圈核心被国家科技部命名为 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 并被评为全市首 批示范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上海重点发展的四个设计创意集 聚区之一 2007 年 区校联手发布了 杨浦环同济知识经济 圈总体规划纲要 另一方面 学科与产业互动 加快构筑创新集群 同济 大学通过有效集成学校优势设计类学科资源 以城市设计 环境工程等相关研发设计服务为核心 加快打造学科链 技 术链 产业链 构筑了较为完整的知识型产业生态链 杨浦 区则整合区域资源 为设计研发 节能环保类企业创造适宜 的发展环境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国家级孵化器 推动了区 域创新集群的形成 到目前为止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已逐步 形成了如下产业布局圈层 即 以设计咨询产业为主体的核心圈层 以软件制作等为设计咨询业服务为代表的次核心 圈层 以企划研究 信息服务为代表的包围圈层 以公共关系 窗口联系服务行业等为代表的外围圈 层 与此同时 通过骨干企业引领 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主 导与支撑 中小型企业为主体和配套 相辅相成 共荣共生 的发展格局 一个充满活力的研发设计产业创新集群已然形 成 二 发展水平 十一五 期 间 杨浦区全力推 进环同济 知识经济圈的建设 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 企业为主体 全社会共同推 进的工作格局 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在经济圈内企业 数量 从业人员总量 产业载体面积 总产值 单位面积产出 对区域的贡献等多个方面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三 问题与瓶颈 十一五 期 间 环同 济知识经济圈在取得 较好成绩的同时 也逐渐显现出一些潜在问题与发展瓶颈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是国际化程度低 经济圈内还缺乏国际性的企业 本 土企业承接的国际性业务偏少 二是产业发展不平衡 经济 圈内重点产业为现代设计 节能环保 工程咨询等 其中现 代设计产业居于龙头地位 现代设计产业主要以建筑规划设 计为主 在文化传媒设计 工业设计 时尚消费设计等领域 仍有较大拓展空间 在延伸设计产业链方面存在较大潜力 此外 节能环保 工程咨询产业还缺乏龙头企业的引领和带 动 三是商务环境欠佳 商务环境在环境形象 商务交流 网 络平台 交通休闲 文化氛围 整体品牌打造等方面均有待 提升 四是发展空间受限 用于产业发展的新开发载体竣工 量较少 尤其是环同济地区企业快速集聚 使产业载体空间 成为重要瓶颈制约 一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十二五 发展思路与目 标 一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 三区联动 创新驱动 加快 推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 为主线 按照 杨浦环同济知 识经济圈总体规划纲要 中提出的 产城一体 两大平台 三 区联动 要求 强化机制 创新和公共服 务平台建设 强化服务 聚焦和政策聚焦 努力优化现代设计 节能环保 工程咨询 高端培训等产业发展环境 延伸产业链 拓展产业空间 提 升产业能级 增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的渗透力 影响力 和辐射力 二 发展目标 率先把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建设成创新要素集聚 创新服 务齐全 创新效率高 经济社会效益好 辐射引领作用强的 区域 使之成为全国一流 并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研发设计 产业中心之一 总量目标 在现有基础上 继续保持每年 20 以上的 增长速度 到 2015 年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年总产出达到 300 亿元左右 载体空间 积极挖掘和盘活环同济周边存量资源 采 取市区联合 区校联手的方式 拓展载体空间 到 2015 年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载体使用面积达到 100 万平方米 企业主体 通过建设各类专业化服务平台 强化政策 落地 优化创新环境 加快培育各类创新主体 环同济知识 经济圈每年新增企业 300 家以上 其中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 50 家以上 到 2015 年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内企业总量达到 3000 家左右 国际化 到 2015 年 引进 5 10 家国际知名的现代设 计企业 10 20 家国内知名的现代设计企业 3 5 家全国性或 省级设计行业协会 20 30 名国际设计界的领军人物和知名 人士 每年举办 1 2 次不同主题的区域性国际设计论坛 品牌输出 积极发挥经济圈的品牌和辐射效应 积极 与长阳路创意设计园区 滨江沿线创意园区 黄兴公园上海 环保科技园 新江湾城国际大学科技园等重点地区联动 共 同打造杨浦研发设计 节能环保等产业的品牌 二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十二五 主要任 务 一 实施国际化战略 加快提升创新集群 立足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业发展现状 依据知识经济产 业特点和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推动 1 3 产业创新集群的培 育和壮大 重点发展现代设计产业 努力拓展并持续培育国 际工程咨询服务业 节能环保 高端培训产业 1 做大做强现代设计产业 积极实施 请进来 走出去 战 略 面向全球整合集聚设计产业资源 着眼招大引强 引进 国际知名的现代设计企业和国际设计界的领军人物 并通过 每年举办国际性设计论坛等方式 加强宣传推广 吸引国际 国内设计社团和相关媒体机构进驻 努力打造经济圈现代设 计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际化品牌 同时 大力 发展文化传媒设计 工业设计 时尚消费设计等新型设计业 态 加快推动现代设计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和设计创意创新集 群的培育 2 努力拓展国际工程咨询服务业 在巩固发展建筑和城 市规划设计 景观设计 市政工程设计 通信工程设计等核 心领域的基础上 拓展产业链 发展价值链高端环节 向下 游延伸发展模型绘制 咨询策划等产业 向上游延伸发展公 共关系与广告 工程总承包 市场运营等产业 支持本土企 业承接国际咨询业务 3 加快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注重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链中 的高端部分 提高产业中服务业 高技术研发的比重 鼓励 和支持工程总包型 研发型 服务型企业发展 联合同济大 学等相关单位 重点聚焦区域内现有大中型企业 推动在经 济圈内成立一家拥有全流程或者三个流程以上甲级资质的 龙头企业 打造区域内的特大型拥有工程总承包资质的集团 公司 4 积极培育高端培训产业 依托同济大学优势学科以及 上海国际设计一场等商务载体建设 积极面向国内和国际两 个市场 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 以创意设计 节能环保 公共管理为重点 打造国内知名的高端培训品牌 二 整合各类资源 推进产业载体建设 分别加快核心区 推进扩展区和带动辐射点的产业载体 建设 1 加快核心区的载体建设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加强基础 实施和公共环境建设 积极拓展核心区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 推进以智方总部大楼以及上海国际设计一场为主体的载体 建设 重点依托同济大学周边知识资源集聚优势 加快推进 意大利创意设计中心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等项目建设 打造现代设计产业核心区 推动新型设计业态集聚发展 打 造时尚设计 工业设计高地 2 推进扩展区的载体建设 以三个产业支撑点 即 五角 场创智天地 上海信息技术大厦 海上海创意地产 为重点支 点 加快推进耐莱斯国际商务楼 海东海 海南海紫金广场 建设项目 推动扩展区内创意设计 研发设计产业集聚 3 带动辐射点的载体建设 以同济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 程研究中心为依托 将上海环保科技园打造成环保产业集聚 平台 重点发展环保 环保设计 环保展示为主导的产业 成 为集科研 生产 经贸 培训 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环保科 技园 在新江湾城已规划的知识商务中心区域 建设节能与 新能源产业基地 形成以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开发为支柱 以 发展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为辅助的科研 生产综合体 以十 七棉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为重点 在黄浦江北岸创新创意产 业基地 选择若干老厂房进行改造 建设 创意设计产业园 三 完善公共服务 支撑创新创业效率提升 通过实施环同济现代设计技术创新工程 建设和完善各 类专业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 充分满 足经济圈内各重点产业对于公共服务的专业化需求 有效降 低创新创业成本 促进产学研合作 1 建设环同济设计创意展示平台 通过环同济设计创意 发展成果展示厅 上海国际设计图书馆和上海国际设计博物 馆 群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等平台 展示环同济设计创 意学术发展与经济结合发展的成果 2 建设环同济现代设计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区域标志性 系列雕塑传等集群形象工程建设 高速局域无线网建设以及 环同济在线 设计管家 柔性设计馆等建设 建设面向经济 圈众多设计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为广大中小型设计企 业提供各类创新资源的共享服务和专业化技术支撑 3 建设现代设计人才培养平台 通过设计人才培训中心 及联合国设计实训基地 设计创意活动交流空间 同济 阿尔 托设计工厂等平台 争取国家级资质 每年为上海和全国培 训各类设计人才约 600 人 4 建设上海环保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以城市污染控制国 家工程研究中心为核心 建设面向中小型环保企业的环保研 发公共服务平台 为企业提供环境检测 中试小试工艺验证 专家咨询 创业孵化等服务 服务对象主要针对水处理 气 处理 固废处理类创新创业群体与企业 四 优化环境范围 注重整体品牌塑造 1 完善基础设施 优化配套环境 在主要孵化器 产业园 区以及企业集中区域建设信息高速网络和专业性数据中心 开展同济大学周边区域改造规划 建设风格独特的创意设计 特色休闲慢行区域 优化交通组织 提高区域便捷度 2 优化人才环境 依托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加 大创意设计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对经济圈内重点企业引进 高层次人才予以支持 依托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 完善创业 导师辅导体系 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需求和特点 为经济圈 内的创业群体提供案例实训 拓展训练 商务模拟等各类实 训服务 帮助提高创业成功率 3 加强品牌推广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广泛宣传加快杨浦 现代设计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营造 培育浓厚的现代设计产 业发展氛围 建立鲜明的区域标识 提升环同济知识经济圈 的整体形象 4 调动社会参与 在经济圈内集合与各重点产业相关的 要素环节 通过企业协会 联谊会 俱乐部 沙龙等多种形式 促进经济圈内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主体增进交流与合作 形 成各方力量推进经济圈自身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五 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相关保障 1 加强组织保障 区校双方领导定期进行会商 指导和推 进经济圈工作的开展 研究决定重大规划 重大项目 重大 政策 重大活动的实施 通过市区联动 区校联手等方式 进 一步明确各单位岗位 层次 部门的职责 共同实现环同济 知识经济圈发展的目标 推动国家火炬计划环同济研发设计 服务特色产业基地 杨浦创意设计创意产业示范区等重点项 目建设 2 加强政策落实 完善支持经济圈发展的产业政策 从经 济圈发展的资源配置 人才支持 服务平台建设 创新激励 企业融资等方面 细化落实国家和上海市相关政策 并根据 区域实际 加强政策和服务创新 逐步形成针对重点发展产 业 中小科技企业 创新创业人才 中介服务机构等的政策 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