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说课-余映潮.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5710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朱元思书说课-余映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与朱元思书说课-余映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与朱元思书说课-余映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朱元思书说课余映潮 【课文品读】 与朱元思书微型资料库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骄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词义:风烟,指烟雾。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浮荡漾。独绝:独一无二二。 朗读:三句话,用朗读停顿显现出三个层次。第一句读出陶醉之感,第二句读出悠闲之意,第三句读出赞叹之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8个字要愈读愈慢,“绝”字读出一点短短的拖音。 释难:天山共色:“共色”二字主要写山高:高山耸人云天,不见其峰,仰视之时,只见山峰融人云中,天山相连,好像共呈一色。 译文: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漂漂荡荡,我任由它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赏析:34个字总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天朗气清,山高人云,作者起笔含情,视野高远,写出了此次游历的壮丽背景。“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江流宛转,小舟漂荡,表现了作者陶醉于泛舟漂流之中的自在、自得、闲适与惬意。“自富阳至桐庐”点明了地点,概说了游览的全程。“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沿岸山光水色的总体评价,是极富抒情意味的由衷赞叹。 水皆漂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词义:漂碧:青白色。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朗读:三句话,读出两个层次。第一、二句为一层,要读得清亮;第三句为一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8个字要读得有力度。 释难:猛浪若奔:“奔,在这儿指的是“飞奔的马”,与三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句中的“奔”意同。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赏析:24个字写“异水”,美在对奇丽江水的描写,美在画面的展现。“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用直接描写的方式,用夸张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江水的洁净、清澈与纯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则妙用比喻,写出了江水急流奔腾、浪花飞涌、势不可挡的情状。前者写“静”,后者写“动”,一静一动,对比鲜明,生动地描写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历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词义: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负势竟上:山上的树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树儿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相鸣:互相和鸣。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鸳飞历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戾,至。望峰息心: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 朗读:共五个句子,大致上读成两个层次。前四句一个层次,最后一句为一个层次。两个层次之间应该有较大的语音停顿。前四句中又要读出两个层次。描写为一层,议论为一层。 描叙的内容要读得清雅,议论的内容要读得深沉。要注意读出“骄句”的味道。 释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此句出现在课文结尾,对这种呈现方式,历来颇多质疑。教学中有三种处理方式。第一种是“顺势”欣赏它的美感和它在文中的作用,第二种是“建议”将它删去,以使文章的层次更加规范。第三种是让同学们尝试着将它“移”到课文的其他地方,以求对文章大意及层次有更加深透的了解。 译文:江流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它们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像无数的山峰挺立。(山间)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干在上边遮蔽着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稀疏的枝条交错衬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赏析:86个字,主要表现“奇山”之美:美在从远观的角度对高山寒树进行大笔勾勒式的描写。它们“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是那样的奇峭多姿。这里写树之奇,其实也就是在写山之奇;美在从近距离感受的角度写泉水、鸟儿、鸣蝉、高猿。表现山中之景的清新秀美,也同样是在表现山之奇;美在喧寂互衬。寒树与山峰是无声的画面,泉声、鸟鸣、蝉转、猿叫是动听的乐章;美在远近呼应。“夹岸高山”“千百成峰是远景,是远眺,是长镜头,“横柯上蔽”“疏条交映”是近景,是近看,是特写镜头;还美在直抒胸臆。一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现出作者在这美好山水中的感悟与感受,表达出作者的心声与志趣。 本文骈体文的特点在这一部分表现得特别鲜明,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朗读之中能够让人体味到特别的音韵之美。 【语言卡片】 骈句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美句 山高之美: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情闲之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陶醉之美: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清之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浪急之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树直之美: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韵之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警策之美:鸢飞历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映潮说课】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想 一、教学创意:两个板块:吟诵,欣赏。每个板块又分为铺垫活动与主休活动。 二、教学内容:吟诵、欣赏。 三、预习要求: 1给生字注音,朗读课文,朗读注释。 2.说说课文中描写了哪些美景。口述文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色。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教学铺垫: 这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阅读时要注意作者是怎样抓住山光水色的特点模山范水的。 小品:小品文。散文的一种,以生动活泼的文笔写景、说理、抒情。 模山范水:模,范:制作器物的模型。比喻用文字、图画描绘山水。 教学板块一:吟诵 1.教师讲解: 全文34个句子,四字句达29个之多。当我们放声吟诵时,能感受到动人心弦的音乐之美文句的节奏美,音调的抑扬之美,“旋律”的复迭之美,以及由它们所形成的舒缓平稳之美。 2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课文吟诵 朗读体味:读出一种陶醉感 (穿插字词读音与含义的教学内容) 朗读体味:读出一种起伏感 (穿插课文文句翻译的教学) 朗读休味:读出一种层次感 (穿插学生对课文的初步评点欣赏活动,要求用类似于“山光水色,美景奇异”这样的个字的短语表达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 全班朗读:读出赞叹感、陶醉感。 (穿插教师对课文的简洁评析:全文意境优美,脉络清晰。首段交代所写景物的范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个字总领全文;二段写江水之美,三段写群山之美;水色山光,如诗如画,有序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附教学用书中的朗读指导片段: 朗读的指导,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做稍长的停顿,使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可要做示范朗读,学生中读得好的也可给同学们示范。) 教学板块二:欣赏 主体活动设计:请你进行一次诗意的欣赏。 话题:说说与朱元思书的描叙之美。 要求: 1从“画面欣赏”的角度看描叙之美。 2从“字词品味”的角度看描叙之美。 3从“手法运用”的角度看描叙之美。 4从“景情关系”的角度看描叙之美。 活动方式一: 4个小话题,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是指定到每一组。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大约为分钟左右,在之后的发言中,教师注意调控其内容顺序,即按上面1,2,3,4”的顺序组织发言过程。 活动方式二: 教师的举例先行,即先进行示范,然后再让学生思考或者讨论。 如:我觉得“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个画面很美。美在景物是流动的,江流是曲折的,美在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的心情。 又如:“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个字用得好。它既写了旅行中的江上小舟,又写了宛转曲折自然奔流的江水,还写出了船上之人的安逸闲适,写出了一种职逸之感。 活动方式三: 欣赏活动完毕之后,教师要进行“课中小结”,再次概括并生动地表述课文之美。 (以上欣赏活动的化简方案:请同学们用“奇”“异”两字来评析、欣赏课文内容。) (附教师课堂教学中可能要用到的教学用语: 游记,骈文,浑然一体,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骄散相间,散句,骄句,节奏,画面,色彩,动景,静景,实写,虚写,意境,韵味,对仗,比拟,夸张,手法,明写,暗写听觉,视觉,触景生情,景致,景物,景色,满目风光,相映成趣,如诗如画,峥嵘的山石,浩荡的江水,挺拔的寒树,清厉的猿叫,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鱼,泠泠的泉声,嘤嘤的鸟语,久久的蝉鸣) 【助读资料】 “寒树”理解为秋天的树较适宜,高山连绵,山上长着茂密的树木。旧体诗词里,寒和秋,几乎是同义语。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中“寒、秋”连用。 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即秋山。 辛弃疾鹧鸪天:“斜日寒林点暮鸦”中的“寒林”即秋林。 由此,寒树即秋树,应有根据了。 文章不仅描写了秋树,还写了秋色和秋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王勃的膝王阁序中“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的是相同的景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漫江碧透”“鱼翔浅底”流淌的是一样的秋水。与朱元思书中描画了一幅典型的秋天图景,无论是山、水、林、泉,还是禽、兽、峰、谷,无不展示出秋夭的迹象,蕴涵着浓浓的秋意。 摘自石岩(与朱元思书提句试释,阅读与鉴赏(教研)2006年第12期。树,此时争着向上,争着向高处和远处发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作者看不到山体因为山上“皆生寒树”“横柯上蔽”,所以作者触目所及的全都是树,而此时,山与树是合而为一,是一体的。 摘自王力“负势竟上”指的是“山”还是“树”?,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6年第1期。 从语法上看,“风烟俱净”中的“风烟”是主语,“净”是形容词性谓语,“俱”作为副词修饰“净”。众所周知,“俱”表总括义,这意味着主语部分至少包括两项事物。因此“风烟”在这里是一个并列短语,而不是一个词,“风“烟”应该分别解释,不应该合为一词进行释义。 从修辞上看,“风烟俱净”和“天山共色”之间,是很明显的对偶句,而且对仗极为整。“风烟”对天w”,“俱”对“共”,“净”对“色”。“天山”是指“天”和“山”两种事物,那么“风烟”当然也应该指“风”和“烟”两种事物,而不能只是指“烟雾,。 综上所述,“风烟”应当解释为“风与雾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正确理解应为:“没有一点儿风,雾气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连成一片,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摘自卢派清“风烟”释义辨,语文建设2006年第期。 “负势竞上”到底指的是“山”还是“树”呢?笔者认为这里还是写“树”,但目的是写“山”。从语意的理解上看,作者坐在小舟上,随着富春江水“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仰视夹岸的长满树的山,此时看到的山是动态的,山顺次向后倒去,于是作者形成幻觉:平时静态的山和水。 教学角度:欣赏性美读欣赏美画,诵读美文,描绘美景,表述美情,达到“美文美教”的教学效果。主要教学步骤:1欣赏一组美画。播放有关富春江山水的美丽画面(配乐),渲染气氛,激情导人。2诵读一篇美文。多形式、多角度地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指点学生单读,师生共同点评;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配乐齐读。3描绘一幅美景。请同学们用描述性的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你从文中看到了什么?你从文中听到了什么?(多你从文中感到了什么?4表达一份美情。如果请你当导游,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奇山异水”,你该怎样来说呢?请同学们分小组编撰“导游词,进行课堂讲演。 摘自汪帮清八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中学语丈2005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