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造就成功》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5665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惯造就成功》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习惯造就成功》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习惯造就成功》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惯造就成功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甘肃省酒泉第五中学 刘锡邦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思想品德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不良习惯的危害;懂得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和途径;理解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能力目标:理解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认识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认识不良习惯带来的危害;正确区分不良学习习惯与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我检查、自我分析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不足。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时刻约束不良行为,自觉培养良好的习惯,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树立成功意识。三、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难点:认识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及不良习惯的危害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体验与反思教学手段:多媒体 五 、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 :温故知新、复习导入(通过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温习揭示与本节课学习的相关内容)教师: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心理学家也提出“智力正常,个性成才”,而态度、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这些都是非智力因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态度决定未来一节的有关内容,请问态度怎么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怎么能起到如此决定性的作用呢,积极思考并迅速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动力来自态度,态度是成才的关键,态度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未来,态度决定一切。教师归纳: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正确,回答的都很实在,在这儿我再加以补充说明,这也是因为,学习态度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态度影响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也是因为态度决定出路,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环节二、学教新授教师进一步引领: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初中阶段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今后的学习更有意义和价值,而且对整个人生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那么,在平时的学习当中都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活动一 :几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多媒体展示)三字经中说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刚生下来本性没有什么太大区别,是后天的习惯的养成,使人与人之间性格品质产生了差别。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往往是平时自觉学习、善于思考的同学,好多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并不是靠 “头悬梁,锥刺股”,而是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了大忙,可见习惯养成的重要。师:(1)在平时你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学生回答 :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专心预习,做好课前准备等。师:(2)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对我们的学习非常有利,可以提高学业成绩,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等。师生互动后教师总结:一心向学的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学习习惯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培养浓厚的学学习兴趣,有利于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现在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供同学们借鉴并希望能有所帮助。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多媒体展示): 1、科学管理时间的习惯;2、勤于思考、善于自学的习惯;3、一心向学、专心听讲的习惯;4、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5、认真预习、积极学习的习惯;6、善于合作、反思小结的习惯;7、关注细节、勇于探究的习惯;8、热爱学习、持之以恒的习惯。活动二:给不良习惯者开处方(突出不良习惯的危害)活动方式:首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汇报交流情况,学生讨论后填写教师引导:在学习中,有不少同学有磨蹭、拖拉等不良习惯。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参考教材P41页表格,检查自己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思考这些习惯会有什么后果,该如何纠正这些不良学习习惯。(多媒体展示) :不良学习习惯危 害破 解 秘 诀上课不专心,爱开小差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学习不能够持之以恒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小结课堂上无精打采学习活动丢三落四学习没有条理性、计划性不强(教师引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解回答即可,例如: 上课认真听讲,记课堂笔记; 遇到困难请教同学或老师; 自习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做好复习和预习等可以破解“上课不专心,爱开小差”等不良习惯。(教师引领学生进一步归纳)通过上述的分析探讨,充分说明学习习惯有良好与不良之分,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助长生活中的消极因素,降低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效果,不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人终身受益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极其有用的。活动三:习惯造就成功(习惯的力量)多媒体展示:一则关于习惯的哲理故事 大象与细链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细细的链子,拴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这不荒谬吗?可这荒谬的场景在印度和秦国随处可见。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直到长成了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时,也不挣扎了。 驯虎人本来也像驯象人一样成功,他让小虎从小吃素,直到小虎长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会伤人。驯虎人的致命错误在于他在一次摔了跤之后让老虎舔净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就一发不可收拾,终于将驯虎人吃了。 师:(1)这则故事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习惯成自然;习惯的力量;习惯决定成败师:(2) 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学生回答:习惯造就成功;坚持就是胜利。师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延伸: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老虎曾经被习惯绑住,而驯虎人则死于习惯(他已经习惯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时间的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只有计划,没有行动,计划不执行,目标、理想就只能成为幻想、就是空想。活动四:引领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多媒体展示):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计划就很难执行,计划不执行,就只能成为“墙上的风景”。因此,我们需要勤奋学习、刻苦学习、持之以恒地学习,只有坚持不懈地重复这些正确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养成;成功的事业和人生,其实就是好习惯延续的必然结果,坏习惯是人生的绊脚石;习惯的培养需要坚持,成功也需要坚持,习惯造就成功,祝愿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成功的人生,因为坚持就是胜利。活动五、课外活动探究设计理念:本节课的落脚点是引导学生坚持执行正确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通过帮小黄找“症结”,提劝告,自己做计划,使学生越发感觉到,“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培根语)。习惯的力量在于坚持的深刻道理,引起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能做到持之以恒。借此升华主题,指导学生践行 。多媒体展示:每逢假期和学期开始,小黄都要劲头十足地的制定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开始还能按计划执行,但是不久,计划就落空了,只好半途而废。(1)你认为小黄计划落空的“症结”在哪里?(2)请你给小黄一些劝告,使其计划得到落实。(3)结合自己的实际,制定出现在至初中毕业阶段切实可行的计划,在全班内交流并互相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最好将制定好的计划写在或贴在有助于提醒自己的地方,用以激励自己学习)。六、教后感悟1、整合教学目标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突出学生的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感受,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学会反思、评判,促进学生个性的经验、方式和信念的内化和提升。在设计教案时,要力求从关注学生全面发展高度的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构建、自我成长。2、构建课堂互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实施过程中,要力求体现学生心态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张扬、创造性得到释放的学教特点;要突出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3、注重过程探究探究式教学关键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重新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内化知识、发展能力,恰当、正确运用教具及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突出学科特色,展现教学风格。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拘泥于教材,有很大的自由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设置一些子问题,这样也可以达到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解决重点问题之目的。 4、重视评价促发展功能评价以人为本,区别对待,以即性评价为主,以发展性评价为重,互动性评价为辅;评价要从理解和体谅学生、真诚地帮助学生、关怀学生的成长为出发点;在的相互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走向深入,获得成功的体验。5、精心组织教学环节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习惯造就成功。课堂教学要精心做好每个细节,精心选择每个案例,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有效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实效,做到学以致用,积极发挥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的育人功能,真正把教书育人的工作落在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