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请认真读读.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55118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请认真读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请认真读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参加高考的学子们,请认真读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本篇文章摘自网易博客http:/hlqlzj.blog.163.com/刘作军教育教学工作室修养心灵,可以提升智慧;改变自己,才能成就未来。我们使自己的胸怀宽广若大海,及时把天地之间的一切风云变幻化为波澜壮美,就能远走到天涯海角,描绘出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人生长卷!高考的日子一天一天地临近,不少考生会出现焦躁不安、心烦意乱、行为冲动等情绪,这些都是压力过大的表现。考生如果自己不能适时适当调节,就会发生记忆混乱、思维阻滞等现象,甚至出现身体上的不适。因此,考生必须克服焦躁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来迎接高考。一、以平和的心态,走在漫长的复习之路 所有的考生必须意识到,高考复习是一个系统的知识梳理过程,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耐心、细心地打好基础。从起步的那一时刻起,注定它是一场考验耐力的马拉松。谁跑在前面不十分重要,谁笑到最后才是关键。有的考生担心复习时间不够用,自己开快车,课堂上也不认真听讲,按照自己的意图复习,结果复习效果并不显著,就焦躁不安、神情沮丧,出现失眠、头痛等情况,而且发生连锁反应,学习成绩一再下滑,进而加重焦躁。这主要是考生盲目地给自己施加压力。针对这种情况,考生要从整体上认识到复习的长期性、艰巨性,要一步一步地通过复习的每一个关口,不要贪多求大,给自己太多的压力,虽然说有压力就有动力,然而压力太大也会使人垮下;在策略上要发挥“进门槛效应”,实行目标分解法,按照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认真加以分析、考虑,不能一下子就向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如果真的出现了焦躁心理,一要时常对自己说“我能行”、“放松”、“我的复习计划越来越合理”之类的话语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并配之以呼吸法等方法进行调适。二要进行目标转移,不要过分关注某一时某一事某一科,暂时把精力集中到其它方面,让身心压力在其它愉悦的情境中得到释放,然后再回到正常的学习中来,也许这时候思维的火花就会迸发,学习的效果就会明显好转。三要注意劳逸结合,会休息的人才会学习好,只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才会进入最佳状态,比如听音乐、体育运动等活动都会释放心中的不快因子,使人的精神世界处于积极和谐的状态。还有一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考生避免不了参加各种各样的测试,对测试成绩,考生要合理对待,不能要求一下子就提高多少或者每次都提高多少,要从每次的测试中分析出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知道这同样是一种进步,同样值得庆幸和享受。这样就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然后想办法加以解决,从而降低盲目焦躁的程度。 二、以紧张的心态,度过短暂的临考之时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越是临近高考越要保持紧张的心态。有的考生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采取了放松的做法,而心里又焦虑不安,忧虑于考试的最终结果,弄得心神不宁。其实,这也是焦躁的一种表现。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适。一是音乐调适法。世界上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走进人的心灵世界。每首歌曲都是人的心境的再现,同时也能给欣赏者以各种作用的暗示。首先要选好适合宣泄自己情绪的歌曲,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听唱中得到释放,让自己在音乐中寻找到心灵的知己,实现“静心”的目的。当然,我们的目标并不仅仅在于宣泄,更重要的是要在音乐中汲取奋斗前进的精神力量。因此,还要在宣泄的同时,还要选好具有积极暗示作用的歌曲,比如男儿当自强,让自我在激昂的旋律中明确努力的方向。二是书法调适法。中国的书法由于汉字独特的间架结构、笔顺的辗转腾挪、笔意的轻重缓急,具有凝神静气的作用。同时,要选好具有积极心理暗示的汉字,在一笔一划中就会实现稳定情绪的目的。也许有的考生会担心自己的书法水平,我们的书法调适法重在情绪的调节,将自己的情绪宣泄在书写的过程中和一笔一划间,只要一笔一画地写就可以了。假如在配上云水禅心这样的音乐或者一点气功疗法,那样效果会更好。总之,不管怎样,只要感到心灵宁静就好。三是做题调适法。题目的难易和疏密以及科目的选择和做题的方式,都会影响人的心境,利用做题的心理影响,我们也可以调节自己的心理节奏,改变自我的心理状态。比如有的考生搞题海战术,重复做题,费时费力,身心疲惫,这时可以掉过来,以知识点为统帅,找题来做,既巩固了知识,又会有成就感,产生心理上的安慰,从而乐于复习学习,就不发生焦躁现象。 三、以十分的信心,贯穿于整个复习之中心态决定成功,信心是心态的核心。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所有的考生都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对待暂时的困境,大家保持充足的信心十分重要。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比一比。和别人比一比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证,如果在好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成功了,心理上的自信就会更一步增强。通过比较,自己还可以分析出自我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与合理,以便于及时发扬和改正。还要和自己比一比,主要是分析出自己的进步,增强成就感。 二要笑一笑。笑是使人充满信心的表现,是人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信心体验是一致的,和人的自信心相互促进的,自信心使人充满微笑,微笑使人更加充满信心。因此,考生要学会每天对着镜子开心地笑几次。 三要说一说。高考复习的过程并不是只有孤独和寂寞,不要只把自己包裹起来,成为“套中人”,与世隔绝,而是要和朋友们经常在一起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和心灵上的沟通,在说说笑笑中寻求精神上的支持与互助。纵使高考路上风风雨雨,一路上相伴有他、我和你。 四要玩一玩。很多考生搞疲劳战术,学习时间很长,特别是晚上学到到12点,甚至是凌晨一二点钟,以致第二天无精打采,甚至趴桌子睡觉。这种疲劳烦躁的心情会使人信心减弱。因此,考生要安排好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既重视学习时间又重视休息玩乐。这样考生就会形成好的生物钟与心理节奏感,有利于增强信心。 五要算一算。考生要根据自己高三备考以来的测试成绩,特别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的学习实力,确定自己的高考目标。考生如果把高考目标定得过高,就会为难以达到目标而产生考试焦虑,影响自信心;如果把高考目标定的太低,也会影响考生潜能的发挥。只有确定合理的高考目标,考生的自信心才能持久强烈。 高考复习中人人有梦想,无论是欢歌还是悲壮,只要永保豪情在心中激荡,我们的幸福与快乐就会像花儿一样绽放。美术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美术教育的任务不但是传授美术知识和训练美术技能,而且是通过学生内心达到审美状态,培养和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治疗和消除学生心理疾患,使学生各种心理功能趋于和谐,各种潜能协调发展,最后达到提高人的生存价值,体验与实现美好人生的目的。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美术是用色彩、线条以及塑造的形象等来表现客体对象的一种视觉艺术。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因素相连,美的产生,是物化于人的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美的感觉是与人的心理活动相关,美的形式也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一、色彩与心理健康 美术作品能给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原因是它的内容、色彩以及表现形式能触及人的内心世界。著名的德国诗人歌德研究色彩的心理效应长达二十余年,他证明“蓝色能引起人心理的冷觉,红色使人感到恐怖,绿色包含着善良与和解,具有安抚眼睛和心灵的能力。”法国学者费勒,用握力计测量在不同色彩光线作用下人的握力变化,他惊异地发现橙色光线刺激人的心理,使之兴奋,握力增加四分之三以上。十九世纪末,俄国医生别赫捷列夫建立了一座专用颜色治疗神经病的医院,用蓝色的房间环境来抑制激动型精神病患者,颇为成功。蓝色首次实现了它的“药物”功能。欧洲一位聪明的足球教练,让人把足球队员休 息时去的更衣室刷成蓝色,以便创造出一种放松的气息;但当他对队员作最后鼓励讲话时,则让队员们走进涂着红色的接待室,以便创造出一种振奋人心的背景,这可说是善于发挥色彩心理影响作用的典型事例。卡尔-容格作为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十分重视绘画对心理疾病的积极作用。他强调:“画出我们内心所视的和画出我们眼前所见的,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如今,绘画治疗已经和音乐治疗、戏剧治疗一起被众多正规的医师和医院所接受和应用。在西方,甚至兴起一股包括绘画治疗在内的“艺术治疗”方法;而且“艺术治疗”的实施已经改变了以往对“治疗”这个词的定义,即治疗不仅仅是肉体上的,还包括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治疗。二、线条与心理健康线条是中国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是形成国画风格的一个要素。线条的艺术表现力很强,既能表现物象的轮廓,又能表现其体积、形态、质感、量感和运动感。线条的变化与造型的形式美紧密结合,使画面既有韵味又有独特的表现形式。线条可以说是一种符号、一种媒介,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概括陛。画家可以用线条描绘物象,传达自己的思想。不同画家笔下会出现不同的用线特征,传达各自的内心情感。笔墨功力深厚的画家所绘的线条流畅生动,或刚健、或苍老、或古朴、或厚重、或飘逸用这样的线条表现不同的物象,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在人体艺术中,男人体以阳刚之美取胜,给人以强烈的力感、量感和动感,女性人体的曲线之美,使人类对人体形成了以曲线变化为核心的共同的审美情结,这流转起伏的曲线,是有节奏和谐的动感美。心理学家还认为各种图案、标志,甚至单一的美术造型因素,例如某种线条、某种形状、某种颜色、某种构图,均可被视为传达特定联想信息的符号,给人以截然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影响。例如:水平线的开阔感 、三角形的安定感、波形的动感、折线的烦躁不安感、旋形的弦晕感等等。据悉,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里,提审“犯人”的候审室的墙壁上绘着旋形纹样,使人看了头昏呕吐,造成难以忍受的心理折磨、德国法西斯真可谓杀人不见血!尼罗河畔胡夫金字塔那宏伟的形体和三角形的稳定造型,曾给千百万埃及的奴隶造成巨大有心理震慑。三、形象与心理健康我们知道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地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作祛病去邪,保佑吉祥平安的护身符。近代中国的美术作品同样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反映人们对和平幸福的渴望心理。人们将崇拜物视觉化,将人的观念和愿望注入其中,求得福祉,求得心态暂时的平衡。蜿蜒逶迤的万里长城、上下飞舞的中国龙、徐悲鸿笔下昂首嘶鸣的奔马,是中国气派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无不给每一个中国人心理上注入激情和活力。美国小说家欧?享利,构思一画家在墙上画的绿藤叶,支撑着病中少女的生命所有这些都足以证实了美术作品在人心理上产生的巨大作用。 四、艺德与心理健康通常人们所说的艺德一致,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心理素质与艺术水平的一致。欣赏大师的作品就是欣赏大师们高尚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美的艺术。而美感的感召力在此时也调节和平衡了人的心理过程,形成人的健全心理。 通过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例如,中国古代花鸟画王冕的墨梅图上题有诗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画上的题诗使学生理解了中国古代花鸟画的独特传统基础是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深入体会到了绘画者的高尚情操。再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创世纪的创作经过:画家米开朗基罗花了4年时间画了西斯廷天顶的壁画,他不要助手,一个人躺在18米高的天花板下的架子上作画,以超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切困难,创造了一个宏伟惊人的“巨人的世界”。当整个天顶画完成以后,37岁的米开朗基罗已经像是一个老人了。由于长期仰视,他的头和眼很久都不能低下来,读信都要举到头顶上去看。通过学习,学生一定会为米开朗基罗的精神所震撼。美术,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觉享受,而且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世界,使人们在“美”的熏陶下形成健康的心理。音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妙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人类的社会生活、人类的思想感情。它是通过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完美的组合来感染欣赏者的,可以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在紧张的生活里,在快节奏的学习中,同学们内心充满着对未来的美好渴望,也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音乐可以成为同学们精神世界的重要补给,为同学们的生活提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最古老的音乐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淅淅沥沥的雨声,风吹洞鸣的呜呜声,叮咚叮咚的泉水声,千回百啭的鸟鸣声,劳动时锯木的吱呀声这些都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绿色音乐。因此,同学们可以适时外出旅游,躺在草地上聆听虫鸣,卧在海滩上尽享潮声这些美妙的自然音乐会驱走生活中的阴霾,给我们疲惫的心灵带来一份甜蜜的幸福。经过人类创造的音乐更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音乐是通过人们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创作而成的,抒写着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柔情与豪壮。人类有许多丰富的情感,需要充分表达。缠绵的爱情,深厚的友情,博大的亲情,还有更多的喜怒哀乐,仅靠语言来表达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枯燥乏味,音乐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情达意,营造出一种“闻弦歌而知雅意”的崇高境界。费尔巴哈强调:“音乐是感情的一种独白。”黑格尔对音乐的审美本质作了更充分的阐释:“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 无论是听致爱丽丝月光奏鸣曲,还是梁祝义勇军进行曲,只要静静地用心聆听,我们就会听懂其中所抒发的情感。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也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由于情感体验是受理性支配的,当我们在学习中感到孤独寂寞、疲惫懈怠时,我们完全可以在音乐中寻找情感的归宿,不断提升自己情感的趣味。比如,当欣赏男儿当自强中国志气时,我们一定会热血沸腾,找回失落的信心。生活是一页一页的书,是一幅一幅的画,在不经意间,音乐就很自然地融到我们的生活中。用音乐调控自己的情绪,我们必须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找到“知音”。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和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愉悦和美感。可以说,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正是因为音乐具有愉悦性,人们才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以及产生的情绪问题的原因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理需求,选择能够表达自己心境的音乐,在聆听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同时也通过音乐“诉说”自己的心曲,达到平心静气的目的。第二,要找准“挚友”。优秀的音乐作品都是作曲家在用音乐讲述生活的真善美,表达情感的哀与乐,把人带进如梦如幻的境界。从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浪漫诗意与热情奔放、古典高雅与现代富丽、异族风情与民族情调的风采。像国外凯丽金的萨克斯曲回家、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春之歌、格什文的蓝色狂想曲等一些意境深远的曲子,让所有人都能从感伤中解脱出来,变得心情畅然兴奋,且充满自信。当静静聆听时,在无限遐想的空间里,我们的灵魂就会接受一次洗涤,我们的心灵所受到的陶冶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这告诉我们,在欣赏音乐时,我们一定要选择高雅健康的音乐,在它的感染熏陶下,让我们疲惫的心灵不再漂泊。我们不能不承认在现实中还有一些低级趣味的音乐,抒发着低调灰色的个人情绪,因为我们不是“圣人”,在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时,我们可以通过它们卸掉自己郁结的压力,但是,如果我们以之为友,长期沉浸其中,必然会耗损我们的意志,反受其害。同学们喜欢现代音乐,可是一定要选择拥有感悟生活真谛的美丽因子的音乐。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一首首我们熟悉的老歌已经定位在历史的年轮上,但是它们宛如陈年美酒,今日依旧甘醇,香气袭人,沁人心脾。第三,要找全“曲目”。生活中我们的情绪无处不在,多种多样。据此,在现代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等媒介来储备一些适合调控自己情绪的“曲目”,并可以分为浪漫满怀、排忧解闷、平心静气、轻柔放松、遐想无限、振奋精神等类别,以备调控不良情绪之需。音乐是一道最具营养的大餐。试想在一个清晨,听着一支优雅的音乐,喝一杯浓香的早茶,吃几块可口的糕点,看着盛开的鲜花,再回忆几件令人高兴的事儿,人生该是多么幸福。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多雨也多风,我们走进音乐,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像花儿一样灿烂。高兴时,音乐是胜利者的凯歌。听唱几首与心情相适宜的歌曲,抒发得意之情,憧憬未来之美好,真乃人生一大快事。悲哀时,音乐是失败者的寄托。人们会从音乐中汲取到前进的力量,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再次扬起奋斗的风帆。繁忙时,音乐是生活的调味剂。哼一支小曲,就会把疲惫和烦恼从身上卸掉,让身心再次沐浴在轻松愉快之中。休闲时,音乐是娱乐的首选。与家人或朋友围坐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尽享生活之乐,为今天增添生活的乐趣,为明天备足学习的精力,让一切在音乐中呈现出一片吉祥如意的景象。音乐表现出非凡的魔力,它抚慰着人们的心灵,启迪着人们的思想,传达着人们的情感,诉说着生活的酸甜苦辣,牵动着我们每一根敏感的神经,调整着我们每一种不良的情绪,它会让我们快乐每一天美国心理学家Rollin James博士认为,写日记可以把烦恼忧愁卸下,把危险的压力发泄掉,使身心轻松,甚至增强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任何考生在考前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心理压力。缓解压力的方法很多,写日记法是一种非常简便而适用的方法。 一、日记的分类 根据缓解心理压力的功效,日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喜事日记、倾诉日记和反思日记。 (一)喜事日记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科学家研究也发现:无论大喜微笑,都有利于心理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写喜事日记时,人必心情愉悦、神清气爽,得到的都是积极的心理暗示。而且复读喜事日记,一喜一笑,也能减少压力。如果每天坚持写一些喜事日记,你就可以远离心理压力。 (二)倾诉日记 许多考生在考前都会有忧愁、孤独、焦虑等不良心绪,如果不能及时排除这些情绪,就会造成心理失衡。写倾诉日记,就是把自己心里的苦闷和不愉快真实地写在日记本上,把所有不良情绪发泄出来,释放自己的苦恼,抚平心灵的创伤,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实际上,这就是情绪宣泄。(三)反思日记喜事日记也好,倾诉日记也罢,解决的毕竟是一时一地的情绪问题。考生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理性的世界。写反思日记,就是要求考生必须理智地面对自我、面对高考、面对困难,通过分析总结,明确自己的心理成长轨迹,使自己积累应激经验,帮助自我心理成熟。 二、日记的撰写 (一)准备工作首先,要根据距离高考的时间,准备好一个日记本。选择的标准是,要让自己感到赏心悦目,要注意到纸面的颜色、图案、写字区的设计等细节。有条件的同学可以直接买带音乐的日记本,无条件的同学可以利用废弃的音乐贺卡自己制造音乐日记本。因为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和生理机能,不同节奏的音乐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节律发生良性的变化。刚翻开日记本,自己喜爱的音乐就足以使人进入一种温馨愉悦的境界。同时,要在日记本的扉页写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以起到警醒或激励的作用。 (二)比例分配 写日记时,喜事日记、倾诉日记和反思日记的比例各占多少,要视个人情况而定。写日记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宣泄情绪的方式,但英国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如果处理不当,写日记不仅不能纾解不幸,反而会强化心理创伤,对人的身心健康更有损害。所以,没有忧愁,就只写喜事,以此保持良好的心境。但切不可只写倾诉日记,以免把写日记变为咀嚼忧愁、再现痛苦的过程,弄巧成拙。在后期,要多写反思日记,促进形成理性思考。 (三)一般要求 写日记的目的是放大快乐,淡化痛苦、正视问题、寻找出路。写喜事日记时要大写特写,无论巨细,写到自己发笑才好;写倾诉日记时要把许多小问题合并成某一大问题来写,从宏观角度,辨证地关注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少写个人的主观感受,全力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写反思日记要多写自己的进步,多写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自己开辟出一条广阔的光明大道。无论写哪种日记,都要写上一段意气昂扬的话,并大声朗诵几遍;或绘一幅具有积极向上寓意的图画,或贴上具有类似意义的剪图,一轮旭日、一片绿草、一只苍鹰、一丛翠竹等等都可以。这些都会有积极的暗示,帮助你走出心灵的阴霾。同时,在写日记的频率方面,如果自己心态平和,就无须勉强自己来写。即使天天有事可写,也要停写几天,给心灵放假。 (四)记写环境 一般来说,写日记时,要选在空闲时间,周围的环境要安静,最好写前放上一段音乐,创设一种便于释放心灵的情境,但不要在夜深人静时写日记,避免由于过度兴奋而失眠,生成新的问题。而且必须牢记在四种情况下不写日记:一是过度劳累;二是过度悲愤;三是过度兴奋;四是过度平和。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这些时候写出来的日记,不能真实反映本人的内心世界情况,不能把它作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参考资料。 (五)日记处理 多数人都有复读日记的习惯,这样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方面,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对自我有更加理性和客观的了解,使自己在比较冷静的心理条件下处理各种困扰;另一方面,还有可能沉迷到某一地方,迷失自己,或过喜或过忧,使自己失去理智。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与值得信任的亲友分享自己的日记,让他们通过文字叙述而不是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了解自己的内心困惑,既不会有难以启齿的尴尬,也不会有自我封闭的误解。同时,让亲近的人给自己出谋划策,往往比自己分析自己更理性,往往会提出更有效的建议。如此,公开的日记就失去了神秘性,写日记者就会从日记中走出来,走向广阔的生活的天地,避免了有可能产生自我封闭的倾向。一本日记情系一个人的心灵世界,它似一间小屋,假如你是它的主人,请你用自己的智慧,去精心点缀它,让它充满阳光,成为心灵的阳光小屋。高三学生面临日益迫近的高考,心理负荷不断加大,容易引起焦虑、浮躁等不良情绪反应。缓解这种不良心理情绪的方法很多,练字调节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许多事实证明,长期坚持练字能使人益寿延年,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大多健康长寿。我们练字虽然不一定渴求健康长寿,但能够以之调节心绪,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为写字时要绝虑凝神,平心和气,使精神状态进入“静”的境界,以一静而制百动。练字能够调节心理压力,这是由汉字独特的构字特点决定的。我们可以借助书写汉字的笔画来调节心理压力。人一点儿心理压力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调节心理压力,就是要控制紧张情绪的起落幅度。汉字的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折、钩。晋朝著名书法家卫夫人在笔阵图中说,“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撇”如陆断犀象,“折”如百钧弩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雷奔,“钩”如劲弩筋节。而且从书法笔画运写的方式来看,还要讲究粗细、浓淡、断续、长短等书写追求,这些都与人情绪的起落消长流向是相通的。比如书写“点”的时候,落笔重而快,就好比人把拳打在沙袋上一样,能够宣泄心中的不良情绪。再比如书写“横”和“竖”的时候,除要注意“横平竖直”外,还要讲究提按等笔法,以轻重缓急的笔势来运笔。在练字时,字由意生,练字者要写好字,就要按照写字要求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又把情绪体现在文字上,从而达到心境平和、宁静致远的效果。我们如果心境浮躁,就可以练习写“横”“竖”等笔画;我们如果情绪低落,就可以练习写“捺”“点”等笔画。 我们可以假借汉字的字形来调节心理压力。要缓解心理压力,还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实现。很多汉字从字形上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由于要写好汉字首要的是必须分析其间架结构,在分析的过程中,通过想象就能由形生像,走进一片富有画意的天地里。比如写“飞”,这个字多像一只小鸟展开翅膀冲向天空,我们就会随着汉字的书写翱翔在蔚蓝的天空,分享鸟儿的自由与惬意,以至荣辱两忘。与之相似的还有“龙”“舞”“禅”“武”“悟”等等。另外,汉字与汉字还可以由形组画,有人就把“浮光掠影”四个字组成“两个人翩翩起舞”的图画(如图)。这样,我们就产生如同欣赏绘画的愉悦感。练习设计签名也可以产生同样的效果。走进如此练字的世界,原来的心理压力当然可以缓解了。我们可以通过汉字的字体来调节心理压力。我国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字体。以“舞”字为例,篆体“舞”字繁丽,隶体“舞”字雍容,楷体“舞”字规整,行体“舞”字流畅,草体“舞”字狂放,它们各自都能体现和宣泄书写者的不同情绪。元代的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合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之敛舒险丽,亦有深浅,变化无穷。”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练习书写不同的字体,并以字之敛舒险丽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通过书写内容来调节心理压力。练字的目的是为了缓解心理压力,写“喜”则喜,写“悲”则悲;写“乐”则乐,写“忧”则忧:以达一吐为快之感。正如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所说的“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好的书写内容会给人积极的心理暗示与心理期待。而且“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如此,一方面,好的内容会对书写者的情绪起到积极的暗示作用;另一方面,积极的情绪会在书写过程中得到巩固。虽然我们不是书法家,但我们有自己的个性;虽然我们不是书法家,但我们能于字里行间宣泄自己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书写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在凝想之间给心理以积极的暗示。比如对自己近期学习目标的反思、对自己“我能行”信心的确立等,并通过书写来巩固积极的心理暗示。同时,还可以书写名人名言,做到自我激励。即使是宣泄不良情绪,也可以达到释放压力的目的。如果我们精心设想,潜心书写“向着胜利永远前进”作为自己的奋斗箴言,虽寥寥数字,但倾注了我们的情绪,挂于案头,藏于胸中,也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练字的目的不是想当书法家,而是为了排除消极情绪、达到心理平衡。因此,在练字时最好使用美工笔或毛笔等软笔,使用吸湿性较强的纸,以充分展现笔画的肥瘦、长短、曲直等笔势以及收放、疾徐、涩滑等运行技巧,把情绪宣泄于点、横、竖、撇、捺、挑、折、钩等一笔一画中。同时,对“永字八法”要有一定了解,并经常性练习。如果辅之以音乐或气功,心理调节效果会更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集父母宠爱、老师赏识、同学羡慕于一身,面对高考,父母、老师和学校对他们寄予了殷切希望。一般来说,他们都很用功地去学习每门功课,一旦出现成绩滑坡现象,班主任及科任老师都会很焦急,家长更发愁,甚至连他们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心理及智力有问题,从而出现学习困难问题。关于学习困难,目前世界上有两个主流概念:一个叫学习障碍,另一个叫学业不良。学习障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使学生在聆听、说话、阅读、书写、推理和数学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困难。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低下,具体又可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和成绩不足。其中成绩不足是指以个人的能力水平为评价的参照标准,学生的实际学业成绩明显低于从其能力来看应达到的水平。优秀学生的学习困难问题明显不属于学习障碍,而是属于学习困难中的成绩不足。优秀学生陷入成绩不足困境,他们会产生像梦魇一样的痛苦。要摆脱这种困境,首先必须知晓产生这种困境的原因。我们从能力和动力两个维度可以将学业不良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和整体性困难。其中后三个类型均属稳定性学习困难,与暂时性学习困难相对应。相对地说,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及时进行心理调适比较容易转变,如果错失时机,会使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继续加重,而成为稳定性学习困难,造成“千古遗恨”。按照学业不良的四个主要类型,优秀学生成绩不足主要是因为暂时性困难和动力型困难。总的来说,有内、外两方面的原因。在内因方面,一是存在完美心理。优秀学生对自己期望和要求过高,对自己平时考试出现失误不能辩证地看待,过分看重分数,过分看重结果,没有从过程中发现缺点和潜能,对自己的失误耿耿于怀,为保持自己“优秀”的正面形象和评价而过度压抑自己,紧张焦虑,严重时还会出现头晕、失眠、胃痛等躯体不适,严重时甚至出现强迫症倾向。二是抗挫能力差。由于现代家庭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备受家人宠爱,优秀学生学习成绩优秀,更受到家长和老师们的关爱和同学们的关注,自觉地位优越,有高傲情绪,我行我素,不肯服输,而且在学习和生活中缺少合作精神,有个人主义倾向,对失败异常敏感,不能够容忍失败,一旦失去优越地位,便会变得十分苦恼、颓丧、消沉或自暴自弃。正像一位优秀学生说的:“我要用我的能力证明我的价值,不负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但是我的心却是玻璃做的,极易破碎。” 在外因方面,一是家庭教育存在失误。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分看重分数,在孩子取得好成绩时,单纯褒奖;在孩子成绩滑落时,单纯询问:致使孩子背上沉重的荣誉的“十字架”,承载着过重的心理压力。有的家长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送一碗心灵的鸡汤。二是教师教育存在失误。在教育行为上,由于“晕轮效应”对优秀学生没有及时纠正其自身存在的不良个性问题;另一方面对优秀学生过分关注,一旦他们出现失误,则马上谈话、指示,致使学生在还没有主动体验、反思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的授意,却加重了烦恼,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时,人际关系、情感问题和外界的诱惑等因素,在优秀学生苦闷烦恼时,都会弱化优秀学生的学习动机。在以上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优秀学生就会产生需要与需要得不到合理满足的矛盾;自尊与得不到应有尊重的矛盾;有学习潜力与学习成绩低劣的矛盾。如果这些矛盾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解决,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暂时性困难就会转化成稳定性学习困难。鉴于以上分析,出现学习成绩不足的优秀学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判断自己属于哪些情况,然后做好心理调节。一要努力提高认知。根据优秀学生的心理特性,可以采用心理双关图(图1)原理等形式,一方面要从另一个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另一方面要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要学会求助和倾诉,不能硬撑保持强者的形象,要恢复“本我”的形象。二要科学树立目标。对遭遇挫折、体验伤痛、甚至连连败退的优秀学生,要发挥“门槛效应”,实施目标分解法,以画“愿望”图、时间算帐等特定技巧,对自己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目标实现后,再逐渐提高要求,使自己快乐地不断地积极奋发向上,不断地增强信心,不断地进步,逐步形成良性循环,获得成功,享受成功,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顺利地度过暂时性困难期。 三要合理参与竞争。要以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我+我们=完整的我”的公式为借鉴,要明白绝对的“我”是不存在的,只有融入我们中的“我”。要想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建立精诚合作的人际关系,通过发挥潜能、借助外力的途径,实现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共同发展,这种“双赢”才是真正的“赢”,这种“赢”才有成就感和轻松快乐感,否则,即使自己“赢了”,也是一个孤独的胜利者。 四要形成积极合力。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原有的学习潜能,认清自己的优势,感受成功,增强自信;另一方面,要把深刻的情感体验主动与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寻求和谐轻松愉悦的精神动力,不断提升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学习成绩优秀学生是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虽然他们学习成绩优秀,但他们在高考的重压下也会出现心理问题,只要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在遭遇困境时能主动、积极地寻求自己身边的支持系统,就会从暂时性的失败中从容走出来。当然,在面对失败的窘迫时,以上的一些认识和方法,其他学生也可以借鉴。考前焦虑”,说到底都是“分数惹的祸”,进行自我调适要围绕分数问题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去除考前焦虑产生的因素,二要采用心理暗示等手段进行调适。一、评估自我,正确定位考生可以比照政治经济学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浮动”原理,将几次模拟考试成绩,依次两两相加,再求平均数;平均数再依次两两相加(首尾不再相加),再求平均数,最后求得一个平均数,来预测高考成绩基本走向。比如某一学科,三次考试成绩分别为85分、108分、107分,依次两两相加总分为193分、215分、192分,平均数为96.5分、107.5分、96分;平均数再依次两两相加(首尾不再相加)为204分、203.5分,此次平均数为102分、101.75分,最后预测高考成绩基本走向为101.9分左右。这种方法虽然不一定很科学,但是它会给人一定的心理暗示认清自我,有去有从让人觉得“心安理得”,避免因盲目而焦虑,从而以积极的、正常的心态面对高考。二、确立目标,拟定策略比如自定的目标为录取分数线是500分左右的一般本科,按照“3+综合”的模式,以理想状态来说,三大科目平均分为100分,综合科目总分为200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明确哪些科目是可以达标的;哪些科目是有优势的,哪些科目存在劣势,哪些优势和劣势可以互补;关于某一科目,哪些题型是自己擅长的,哪些题型是自己不擅长的,哪些题型的得分是势在必得的,哪些题型的得分是可以舍弃的;复习时应该在哪些方面下功夫。从“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自己会不会失败”转向“把自己的注意焦点放在如何获取成功。这样,就会越来越有信心,有助于把自身的各种因素调整到最佳状态。 三、转变观念,善待测试对待考前测试,要充分意识到分数的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注重过程,从分数中分析出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以及进一步提高成绩的策略,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使自己产生一种充实感,有效减轻测试带来的压力,淡化应激,增强自信,做到既不轻视分数又不神化分数,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考试,真正发挥分数的检测作用。四、注重效率,合理复习首先,复习过程力求达到“段段清”,避免产生“一锅粥”的烦乱情绪。第二,学习计划要做到硬性指标和弹性指标相结合,避免因任务不达标,产生急躁情绪。第三,不搞“时间战”、“题海战”,避免产生厌倦情绪。第四,在高考的前三天一定要每天重温“一模”、“二模”试卷,激活由于考前被抑制的思维,确保高考时马上进入“考试状态”,避免产生恐惧情绪和不适症状。同时,要合理安排起居、运动、娱乐、饮食等活动,保持良好的生物钟状态。 五、适时调节,优化情绪焦虑时,首先可以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聊天、出游以及泡热水澡等方式,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及时放松自己。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要学会自我暗示,可以面对镜子微笑着反复对自己说“我进步很大,就要成功了”、“我比以前更努力,也一定会考得更好”等具有积极暗示的话语,增强自信心,稳定情绪,抑制消极暗示;还可以及时向亲人、师长或心理辅导人员倾诉,通过宣泄,降低自己的焦虑感。必要时可通过心理医生进行正规的心理治疗,选用药物治疗、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 六、矫正认知,巩固自信写出一切担忧,合并同类担忧,弱化担忧数量,按照重要程度排列顺序,对担忧进行合理性分析。对每条担忧都进行自问“真的是这样吗”。对不合理的担忧,以充分的事实和理性的逻辑来否定它们。对合理的担忧,也要进行“危害分析,形成合理、积极的认知和态度。努力做到每周甚至每天都将上述内容读一遍或默想一遍,在逐渐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一种自动反应:“我已经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不必为此担忧。” 进而对“即将面对考试”这一情景产生一种控制感,不断增强自信心。七、学会放松,养精蓄锐一是深呼吸放松法。静坐,先缓慢有节奏地吸气,憋一两秒钟后再张口缓慢有节奏地呼气,越深越好,越慢越好。如此呼吸10次,停下来,体验到“放松”为止。二是肌肉放松法。以放松呼吸肌为例,要靠坐,先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均匀缓慢地呼出去,同时注意呼吸肌放松的感觉,想象把身上的包袱放下来了。仿照上面做法,按照“紧张肌肉放松肌肉体验感觉”的程序,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放松额部、腮部、舌头、颈部、背部、肩部、臂部、臀部和腿部肌肉。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23分钟内放松全身的目的。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单一使用,可以同时使用,也可以轮流使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激发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会影响高考成绩。出现“考前焦虑”现象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调适,只要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就能走出焦虑,走向成功临近高考的前几天,考生处于紧张而兴奋的矛盾状态,体现在心理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休整与学习的矛盾一方面,考生需要养精蓄锐,想好好地休息一下,为考试做好体力和精力方面的准备;另一方面,考生有追求完美的心理,又担心耽误查缺补漏,影响考试成绩。在这种“两难”的境界中,休整没有达到静心,学习也没有深入进去,结果是休整与学习“两耽误”,心力憔悴,甚至引发考前焦虑,出现失眠、情绪不稳等现象,致使考前状态不佳,严重影响考试情绪。知识实力、答题技巧和应试心理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决定性因素。考前几天,知识实力、答题技巧可以说已经基本定型,良好的应试心理状态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如何在休整与学习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是考生智慧的选择。考生可以采取“自己出题自己考自己”的方法调剂休整与学习的节奏。由于考生自己出题考自己,能进入自己出题视野的知识点必然是考生自己关注的,自然会对之了如指掌,难度不大,不影响休整的愉悦氛围。同时又可以对所有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梳理,也是一次复习的过程。如果在出题的过程中,遇到生疏的知识点,也可以求助同学或老师,马上解决。这样,休整与学习都得到了实现,自然觉得心安理得,保持一种平和、宁静的心绪,使心理始终稳定在积极、活跃的状态。二、担忧和期待的矛盾在考试前几天,任何考生在心理上都很难达到“胸有成竹”的理想状态,或多或少存在一点儿担忧,心里没有着落,感到几分忧虑,只是时间持续长短和出现频率以及发作显性期不同而已。同时,考生心里也充满期待,幻想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即使学习最差的考生也不例外。面对这种矛盾心理,考生必须警告自己必须面对现实,寻找考试正常发挥的途径,一要明确自己的实力,二要制定自己的答题策略。实力强的考生期望也一定高,考场中最容易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况,最禁不起考场挫折,一旦在某一科目没有达到理想的发挥,就会马上情绪低落。而且最容易犯专攻大题、难题的毛病,殊不知学会放弃也是高考中智慧的考查。实力弱的学生,期望值过低和过高都对考试不利。如果期望值过低,必然情绪低落,以一种无所谓式的隐性的担忧进入考场;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相差太大,因为无法实现目标,常常是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情绪进入考场,结果也不会太好。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智取胜,重基础,攻小题,以散会整,力求小题不丢分、大题多得分,智慧地取得好成绩。如果考生考前把考中的事情想得一清二楚,就不会因盲目地乐观和悲观而形成心理定势,也不会因考试中出现异常现象,导致情绪波动。 三、放松与紧张的矛盾考生考前虽然努力放松情绪,但是潜在的紧张会时刻伴随。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情绪失衡。正确处理放松情绪问题也是个关键。但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如果过分放松,就有可能在考试时不能调整到最佳状态!放松情绪往往是通过某种媒介体现出来的。比如说吃自己爱吃的东西,听自己爱听的音乐,看自己爱看的影视,说自己爱说的话,玩自己爱玩的东西,通过这些媒介的承载和暗示,来娱乐身心,达到放松情绪的目的。只有合理调控这些行为,才能科学放松情绪。如果吃、听、看、说、玩等行为超过限度,就会发生负面影响,比如说爱玩电脑,就毫无节制,势必引起身心状态发生变化,使考前角色转换时间延长,情绪紧张不起来。因此,所有的放松行为都要有节制,还有一种情况,一般地,考前的头一天晚上,考生都会紧张而兴奋,容易出现失眠等不良现象。考生这天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食物以清淡为主,早睡早起,准备好考试一切用品,与父母约定按时叫醒自己,睡前要洗一个热水澡,确保安然入睡、睡得安稳,使第二天精力充沛。同时,要安排好第二天的衣食住行,把考试当成一次约会,就像过年一样,始终保持一种流畅的心理状态。考前最后几天是一次心理的较量,谁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谁就越有概率取得好成绩。因此,考生在考前几天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合理地处理好心理问题,为考场正常发挥或超常发挥创造有利条件。由于高考的重要性、严肃性与紧张性,高考考场好比战场,笼罩着一种无形的压力。考生要处于不败之地,必须懂得考场心理调适,才能保持良好的士气,确保考试正常或超常发挥。一、合理控制考前应激应激是人的一种情绪状态,是个体在周围环境刺激下生理、心理所引起的反应,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自己感到很紧张”的一种体验。应激产生于应激源。要控制应激,就要淡化应激源。(一)应激产生于高考本身的无形刺激“高考决定命运”的观念,“千军万马齐闯独木桥”的形势,无疑会给考生带来心理压力。要淡化这种应激源,关键在于考生对高考的认知水平。考生必须提醒自己“紧张是正常的,不紧张是不正常的;不仅我紧张,大家都很紧张”,“我把平时模拟当成高考,高考无非是是一次大型的模拟考试”,“况且,条条大路通罗马,考不上大学又如何,而且我的机遇还是有的”。从而拥有平和的心态,正确面对高考,就不会在答题前胡思乱想,以致乱了阵脚。(二)应激产生于考场环境的有形刺激对考生来说,高考考场具有陌生性,在陌生的环境里,考生会在心理上有一些微妙的变化,需要有一个心理适应过程。对于自然环境,考生可以在不违反考场规则的前提下,带一些自己熟悉的、喜欢的小物件,来营造自己温馨的考试心理空间。像一个“飞鹰”造型的小工艺品或一枝鲜花,这些小物件既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又能给人以良好的心理暗示,从而淡化对考场的陌生感。一般来说,同一考场的考生是陌生的,同时监考老师又是十分严肃的,表现出人际关系的孤寂性。考生要明确监场老师表面严肃是为了维护考场秩序,不是针对自己的,监场老师除了维护考场纪律以外还要为考生正常考试提供服务。如果有些考生感到在考场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可以回忆自己的亲朋密友对自己的关心或其它有关人际交往上的愉快之事,产生幸福感,冲淡孤寂的感觉。还可以带一张缩印的同学集体照,作为自己的“护身符”,只要想到或看到它,就会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要控制应激,还可以采用通过“笑”的方式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比如回想一个经典的笑话或某个小品逗笑的情节,还可以在自己五个手指尖画玩偶头像、颤动手指,自制动画,来引自己发笑,达到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的目的。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必须以不违反考场规则为前提。二、坦对考中突发事件(一)舌尖现象它是由于考试时人的情绪紧张造成大脑一些部位强烈兴奋,对回忆对象发生负诱导作用,导致回忆障碍,出现平时记得很熟的知识点怎么也想不起来的现象。一般地,考生可利用联想、推理等追忆的方法,来克制它。 1.联想因为考生在考前对知识都进行过系统的复习,明确了相关或相似知识之间的联系。此时联想就会对回忆发挥很好的作用,然后在众多回忆起来的知识中把它再认出来。 2.推理由于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有些考查的知识点是可以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推理出来的。发生“舌尖现象”时,考生不必着慌,只要冷静地分析、积极地思考,就能推理出考查的知识点,只不过多走点弯路罢了。 3.放弃学会放弃,也是考场应试智慧的选择。考试有时间限制,与其耽误时间,不如选择放弃。一是暂时放弃。在做其它题的时候,还有可能受试卷内容信息的启发,产生灵感,回忆起所需要的知识点。二是完全放弃。一个人再紧张也不会忘记自己的姓名,这说明还是自己对知识掌握还不够牢固、还不够系统,没有必要只盯在一个题上,应该集中精力,专攻别的试题,以求弥补因放弃而产生的不足。(二)克拉克现象因为澳大利亚长跑明星克拉克平时训练成绩优秀,但参赛时成绩总是不佳,有些考生与之相似,所以称之为“克拉克现象”。从医学角度分析,学生考场上的“克拉克现象”实质是学生在考试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核心根源是自信心不足。因此,要克服“克拉克现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强自信心。1.答题前要积极暗示找一个比自己实力弱的考生作参照,对自己说“凭他的实力都敢参加高考,我实力比他强多了,我怕什么!”“我一定能成功!”2.答题中要巩固信心要从简单的题做起,并用肯定的语句唤起自己积极的情绪。每做对一个步骤、每做对一道题,就对自己说“我又做对了一个步骤”、“我整道题都做对了”、“我距离成功又前进了一步”。如果遇到“难题”,一定要意识到“难题是针对全体考生的,不是只针对我的”、“我难,人难,大家都难,我不怕难”、“就算我不会做,会做的人也不一定有几个,我把其它的题都做好了,分数已经足够了”、“况且,我们也不一定报考同一所院校”。这么一想,心理就会平衡了,就会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3.答题后要学会放松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满分是不常见的,有些题目答错或答不上是正常的,考生必须考一科过一科,即使某一科考得很不理想,那也不标志着希望的破灭,还可以通过下一科来补救,只要达到一个最终的结果就行了。千万不能长时间沉浸于失败的回忆和无谓的悔恨之中,这样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影响下一科的考试成绩。虽然“克拉克现象”的发生对象具有特殊性,但是自信心是所有考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因此,克服“克拉克现象”的方法,也同样值得其他考生借鉴。(三)“大脑空白”现象在短促、强烈的情绪状态下脑活动受到抑制会引起思维停滞、精神衰竭,这种现象就是“大脑空白”现象。考场中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有两种情况。1.试题出乎意料,形成强大的心理反差在整个考试过程中,考生对试题是最敏感的,一旦试题超出自己的想象,有些考生就会束手无策。这时候,考生一定要静下心来。因为高考中考题超纲的情况并不多见,考生不妨冷静回顾一下课本知识,想一想该题属于哪一知识要点的范畴、自己复习时做过哪些类型题。并采取科学取舍、化整为零的策略,对应该全得分的,志在必得;对没把握的,把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题目,争取得步骤分。2.考试时间不够,产生巨大的心理焦虑如果考试时间不多了,完美的计划,只能不完美地执行。考生要放松情绪,可以先停笔,稍为镇定一下,看看这几道题目的难易程度如何,各题的分值各是多少,然后果断选择自己比较有可能解答出来的题目,全力攻破一个目标,或者是一道题目中很容易得分的部分。还有的考生一进入考场就发生“大脑空白”现象,考生可以像解决以上两种问题一样充分利用深呼吸法和放松肌肉法两种基本的方法,来缓解紧张情绪。(四)心因性症状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的强度与应试能力之间呈现“U ”字形的关系。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应试潜能;但动机过强,反而会影响应试能力正常发挥。有些考生由于高考目标过高致使心理压力过大,考试时自我感觉有头晕、头痛、胸闷、出汗、腹痛、恶心等多种躯体的不适,其实并无疾病。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考生可以稍事休息,自我调节一下紧张的情绪。同时,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对自己说“我身体很棒,出现这些问题一定是心理在作怪”、“马上就好了”、“我能坚持到底,顺利完成考试”。但情况还没有好转或感觉更加不适,应立即向监考老师报告,由监考老师通知保健医生做紧急处置。在考场,考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因人而异,但无论发生什么问题,只要考生能平静地对待,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实在不能自我解决的,必要时还可以求助于监考老师。高考过后,考生似乎可以完全放松一下了,但是有的考生还会存在一些心理危机。如果说,考前是制造希望的时期,盲目也好,理智也罢;那么考后就是出现心理波动的时期,过喜亦忧,过悲亦忧。因此,考生还必须关注考后心理问题,学会自我调节。一、考生考后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一)放纵心理一些考生,无论是考试理想、还是考试不理想的考生,在考试过后片面地追求放松,沉迷到跑网吧、看电视等娱乐活动之中,忙于参加各种“庆功宴”、“谢师宴”,甚至抽烟喝酒、玩乐无度,使生活失去规律。这些考生表面上看是精神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