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暑期作业必修三2学生版.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4681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暑期作业必修三2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暑期作业必修三2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历史暑期作业必修三2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仪征中学2014暑期作业(六)高三历史(必修三2)命题人:王玉兵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80分。1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上述材料反映作者的思想倾向是A天人合一 B敬天法祖 C君权神授 D天人感应2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理学对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 D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3顾炎武曾说:“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由此可见顾炎武A批判理学家空谈义理,脱离现实 B指责理学家抛弃先秦时期孔孟之说C深刻地揭示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D认识剑明清儒学已不适应时代需要4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C隶书是秦汉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5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求善而不存真 B有很强的封闭性 C缺乏理性精神 D落后于西方国家6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72年成立的轮船招商局提出“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A人们已认识到发展近代海军的重要性 B海运逐渐取代河运成为重要运输通道C国人海洋领土观念和海权意识的增强 D中国传统交通运输业开始向近代转变7李小庆在中国式“工业革命”的根底中认为,“洋务运动本质上是一场中国式的工业革命,之所以这样说归根结底,当时的中国并非一个近代国家,政府不是一个近代化的国家政府,用旧有思维定式去带领整个国家走向近代化,注定是一场悲剧。”材料中的“旧有思维定式”指的是A维新变法思潮 B中学为体思想 C实业救国思潮 D民主共和观念8“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撅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C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D革命派对维新派的批评9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儒学礼教压抑人性阻碍社会进步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C儒家学说阻碍了民主共和的进程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10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111911年11月20日,大公报刊载“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启示,引起广泛关注,民众参与度大大超过预期。之后,共评出获奖文章16篇,其中主张君主立宪有11篇,倡导民主立宪有2篇,未明确表明态度的有3篇。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大公报具有君主立宪的政治倾向 近代报刊关注与读者互动交流政府对民间言论包容程度有所提高 民主共和观念已真正深入人心A B C D12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邓小平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13我国从1957年到1966年高等学校培养毕业生近140万人,为1950年到1956年7年间的49倍。与这一成就相关的是A国民教育体系逐渐形成 B“科教兴国”战略初步实施C拨乱反正整顿教学秩序 D“三个面向”方针的落实14.黑格尔曾说: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不确定的,其中还包含人特殊的规定:人要把自己当作目的,这里面包含着特殊的东西。黑格尔的观点,着重指出了智者学派 A以人的眼光去考察世界 B没有统一的道德观 C具有初步人文主义思想 D否定了众神的存在15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德国兴起了全国性的文学运动,一大批作家从民族历史中寻找题材,发扬民族精神,反对封建制度,崇尚感情,要求自由和解放个性,赞美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对这一运动产生直接影响的是A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B法国的启蒙思想C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 D德意志的统一16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17某理论以一种全新的模式重建了宇宙体系,认为宇宙是有限的,物体不只是三维空间,而是四维的,长、宽、厚与时间组成四维的“时空连续统一体”。该理论A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C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18卢梭在爱情悲剧小说新爱洛伊丝中,不仅发出了崇尚真实情感,贬抑矫饰理性的呼声,而且表现了厌恶虚伪的文明社会,赞美纯洁的大自然的倾向。下列作品与该小说创作艺术风格相同的是19新全球史写道:“1996年10月,美联社公布一条题为伊朗对芭比娃娃的反击的消息。这条消息说伊朗生产出萨拉娃娃,旨在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里的美国芭比娃娃(见右图)”。伊朗此举的本质意图是A抵抗美国文化产品对伊朗市场的经济侵略B提高本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并打入国际市场C发展民族经济,抵消全球化的消极影响D保护民族文化,弘扬传统的伊斯兰价值观20右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俄罗斯画家列宾的代表作品。该画作揭示了俄国劳动人民的苦难开创了美术现代主义的风格再现了俄国交通运输的落后体现了作者浪漫主义的情怀A B C D高三历史2014暑期作业(六)答题纸高三 班 号 姓名 总分 一、选择题:(8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40分。其中第21题22分,第22题18分。21(22分)王阳明(14721529)和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两位大哲是同时代人。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盖人心之本体即是明德。私欲障碍则本体丧失。圣贤庸愚,同具此心:苟能致知,皆能明德。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陆九渊的心学体系,与程朱理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王守仁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以自己的内心为最高权威,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体现出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萌芽。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当时(1517年)还是维滕堡大学的牧师的路德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到了教堂门口。他的大多数主张并不具有革命性,但他的确表明,“上帝之语”并不在教会的说教里,而在圣经里,这就大大地削弱了教会的权威。1520年末,路德和教会彻底决裂,将教皇的驱逐训令烧毁;次年,他被召唤出席在沃尔姆斯召开的皇家议会。路德拒绝改变其主张,他说:“除非你们能用圣经或令人信服的理由说服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王阳明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其主张是如何传承和发展儒学思想的?(10分)(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路德的哪些观点“削弱了教会的权威”?由此引发的宗教改革运动对欧洲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8分)(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阳明和路德思想的相似之处。(4分)22(18分)新文化史作为一种史学方法引入政治史的研究,不仅能弥补传统政治史研究的不足,而且拓宽了政治史研究的视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前十余年间大量的报章杂志中,处处可见关于黄帝的各类论述,蔚为一股“黄帝热”。 沈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材料二 1925年3月12日,“革命尚未成功”之际,孙中山却先行病逝。着手修建中山陵的同时,留守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筹款五十万元,在广州修建孙中山纪念堂和纪念图书馆。当时,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困窘,但还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比如要求政府职员捐薪、向人民收取呈词附加费、销售孙中山纪念章、发动各校学生向全社会劝捐、要求各县县长担任额定募捐任务,等等,千方百计筹措这笔款项。 李恭忠开放的纪念性:中山陵建筑精神溯源(对上述事件,有社论指出)爱你的国父,如像爱你的祖先一样,崇仰革命之神如像昔日之神一样,努力把“国”之意义在建筑中象徵之出来,努力以昔日建祠庙之热诚来建今日国父之会堂及图书馆! 广州民国日报(1925年4月21日)领袖崇拜可以这样来看:即既存在着自发的领袖崇拜,也存在着“系统的、甚至是马基雅维利式的”领袖崇拜灌输。 李恭忠孙中山崇拜与民国政治文化 材料三 1933年,李大钊被北洋军阀政府杀害6年后,北平各界发起了公葬李大钊的活动。这次公葬除了北平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青年学生外,当时国民政府的高层人士、社会各界团体(如北京大学)、各类知识分子(如胡适、鲁迅)纷纷在这次公葬活动中亮相,这显示了当时民国政治文化生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李宗刚、陈志华公葬李大钊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政治文化生态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黄帝热”是三民主义中哪种革命思想的文化象征?这种革命思想有何局限性?(5分)(2)据材料二,孙中山崇拜仪式偏重于“自发的”还是“系统的”领袖崇拜?对此,你做何评价?(6分)(3)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民国政治文化生态“复杂而多元”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时代背景与所学知识,以“复杂而多元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治文化生态”为主题,阐明社会各界代表出席李大钊公葬的不同意图。(要求:言简意赅;论述准确;表述成文;120字左右)(7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