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4495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享受童年的快乐主备人:常 艳 霞本组成员: 常艳霞 李晓平 魏学英 王海兰 张丽 王燕 李旭涛第一单元主题:享受童年的快乐本组由五篇课文和阅读连接、综合学习组成的。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是古诗词,一个“古”字好像离孩子们的生活有点遥远,但是古代的“儿童”和现在的“儿童”都是“孩子”, 诗中记录的都是童年的足迹;留下的都是值得回味的记忆。天窗中那被关在乡下屋中的孩子,是那一方天窗让他们的想象丰富起来,也让他们的渴望丰富起来,天窗虽小,但是,却把他们的心引得好远,好远。快乐的足球赛是诗歌,足球赛是孩子们诗意的生活。课文为我们呈现的是孩子的群体形象,阅读的过程就是快乐在迅速地传递。孩子都有孩子的小把戏,芦叶船就是其中之一。芦叶是自然的赏赐,做芦叶船则可以看出孩子是否手巧,是否心灵。女孩乌塔中的乌塔的世界要大得多,而且,她的这个大世界是自己闯荡出来的,看起来很潇洒,也很让中国的孩子羡慕。女孩的故事给人的启示是多方位的,一篇篇课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饶有情趣的儿童生活图,并在其中折射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人类特别是少年儿童,要想活得快乐、充实,就必须“回归自然,尊重天性,热爱生活”。因此,学习这一单元要注意两个层面:一是阅读过程中的理解内容、体会乐趣、感悟生活。要通过阅读感受古代儿童、当代儿童还有外国儿童的不同生活情趣,丰富孩子的阅读感受,引发儿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二是面对现实生活,师生要积极创造快乐、记录快乐,实实在在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可以组织孩子进行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娱乐游戏活动,踏春、调查访问等。为了使“阅读链接”“我的小笔头”内容更充实,活动开展更丰富,关于“儿时的游戏”邀请家长、任课教师、交流座谈可以提前布置。丰富了孩子的实践活动,也就丰富了孩子的对生活的体会、理解和感悟,从而促进孩子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以及人格素养的健康发展。课时安排:古诗二首.4课时天窗.4课时快乐足球赛.2课时芦叶船.4课时女孩乌塔4课时阅读链接1课时综合学习.4课时 1古诗词二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徐公店投宿时所见到的景物,展现了春夏之交儿童捕蝶嬉戏的生动情景。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喜爱乡村春天美景的思想感情。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清平乐 村居一课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在教学时,从一开始的简介作者及背景到品词析句直至想象意境,都要注意把握着诗人的情感脉搏。同时,还要注重诗歌朗读的层次性。在研读古诗前只要求读通全诗,在品词析句中要求品读诗句,在想象意境中就要求放声感情朗读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品味古诗无穷的语言魅力,可以让学生搜集杨万里、辛弃疾的另外的诗、词来赏读,让学生在体会诗情美,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最终达到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十二个生字,理解诗句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默写宿新市徐公店。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小组交流,理解诗句意思。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2理解词的意思,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4个生字,能结合诗句理解“疏疏、未成荫、急走”等词语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宿新市徐公店并背诵。3、理解故事内容,想象古诗描绘的生活情境,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感受古代的“孩子”童年的快乐。教具准备:小黑板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5分钟)1教师: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指名说。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设计意图:采用描写春天的古诗入手,可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既复习了古诗又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2齐读课题。谁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新市,古县名,在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即姓徐的人开的店。诗人留宿在新市的徐家客店,用他那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这样具有诗情画意的一幕。(给预习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有了了解。)二、读(5分钟)检查学生“读”情况,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再要求读准停顿、节奏。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注重指导。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短,“”表示断开拖韵时间长,“|”表示断开拖韵的时间更长。)(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可以模仿古人摇头晃脑的方式去读,不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诗意而且为背诵古诗做准备。)三、解(24分钟)(此过程是一个解与读,螺旋上升的过程,在解的基础上,提升读的质量)1小组学习(5分钟)要求:(1)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初步理解每句诗意。(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2集体交流(19分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了以往机械记忆古诗内容的方式,使诗的内容得到了真正的内化,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1)汇报交流已经理解的字词。(4分钟)2)深入理解诗境(15分钟)A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荫。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C指导朗读: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多么美呀,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导基调:优美,惬意,舒服,旷达。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D学习三、四句:(1)抓住哪些景物?走:跑。急走:快跑。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寻找为什么无处寻?(2)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3.自译 背诵4.指名背诵 简述诗意(诗意:农家菜园边有一道稀稀疏疏的竹篱笆,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很远的地方。路边树上的花朵已经凋谢,但是树叶长得还不茂密。儿童正在追逐黄色的蝴蝶。呀!蝴蝶不见了,原来它飞入了黄色的菜花丛中。)四.拓展延伸(5分钟)你还知道杨万里的哪些诗?指名回答。(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了有效的教育资源)五作业布置(1分钟)板书设计:1古诗词二首 诗 宿新市徐公店情 喜爱画 篱落 一径 枝头(静态)追入儿童 黄蝶 菜花 (动)意- 色:黄 绿 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清平乐,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并背诵。3、理解故事内容,想象古诗描绘的生活情景,体会古代的“孩子”童年的快乐。教学过程:一、背诵复习 导入新课(4分钟)1、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春夏之交儿童们在菜园里天真活泼地捕蝶嬉戏的生动画面,作者也受到感染,童心萌发,非常高兴。全诗充满欢乐。下面请大家用活泼、向上、欢乐地感情背诵这首古诗。(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表现,能使学生更快进入角色,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2、教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反映朴素、温暖而又有风趣的农村生活的词,宋朝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清平乐。(板书:清平乐 宋 辛弃疾)3、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二、初读课文,读通词文(5分钟)1过渡:了解了题目与作者.让我们来读一读词吧!注意读准读通读出词的节奏。(出示课文)(学生自由朗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诗意而且为背诵古诗做准备。)2指名读。说说你觉得哪些字要注意读音?(相机评议,纠正读音:翁wng、锄ch、莲lin、媚读去声,媪0,剥读)(发现问题,及时纠错。)三、细读,理解词意:(15分钟)过渡:同学们,词和诗一样,语言十分精练。我们要想理解这首词讲了什么意思,必须得弄明白每个字、词的意思,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词所描绘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感情。1自学思考。(通过学生的思考,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逐“阕”讨论:(1)上阕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提示:“茅檐”、“醉里”、“吴音”、“相媚好”、“翁媪”的意思。茅檐:茅屋 。醉里:酒后微醉。吴音:吴地的方言(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春秋时代属于吴国)。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翁媪:翁,老年的男子;媪,老年的女子。老年夫妻。(在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旁边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堆满头白发的夫妻,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阕。(2)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提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好在我们都是些农村来的孩子,都很清楚)。 无赖:顽皮(文中是对小儿的爱称,并无贬义)。 村居:乡村闲居。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3)比赛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读中感悟,说中理解,加深学生对词的记忆。)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5分钟)过渡: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创作了这首词。听老师读,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在脑中浮现这幅画面。看到老翁和他的三个儿子了吗?五、背诵(6分钟)如此醉人的词,能不能像吟诵古诗那样把它吟诵于心呢?把书合上试一试。(自由背诵)六、布置作业:(2分钟)1今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来到了宋代的乡村,和他一起感爱恬静的田园风光,一起领略了安乐的田园生活。相信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的心灵同样也得到了陶冶,得到了净化。在古词中还有许多描写田园生活的,同学们可以继续查阅,也可以了解辛弃疾的其他词。“学无止境”,“举一反三”才能带着我们走向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自主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2把刚才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在能口头表达的基础上书写下来,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也锻炼了学生的习作能力。)七.课后拓展:(3分钟)(搜集课外跟儿童玩耍有关的古诗或让学生背诵学过的跟儿童有关的诗,使得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利用了教育资源。)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圆。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八 板书设计1古诗词二首清平乐 (宋.辛弃疾) 茅檐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填空:1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2清平乐中,“ ”是词牌名,词的作者是 词人 。这是一首描写 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 、 、 、 等这些平常的农村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出来,抒发了词人 的思想感情。二、多音字:宿:s() xi()xi()剥:b() bo()三、形近字组词:1赖( ) 懒( )2蓬( ) 篷( )3锄( ) 助( )4蔬( ) 疏( )四、解释黑体字的意思。篱落疏疏一径( ) 深,树头花落未( ) 成阴。儿童急走( ) 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白发谁家翁( )媪( ) 第四课时讲解同步三练教学反思:2天窗教材分析:课文语言朴实,没有多少雕琢,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童稚的真情。一方面作者抓住孩子好动、爱玩儿的天性。如“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最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 一处处生动的描写,会使我们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童年。表现童趣的另一方面是丰富的想象。爱幻想、爱想象是孩子的共有特征,作者抓住孩子爱玩、爱想的特点,把天窗下的孩童世界描写得细腻而生动。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过程与方法:用问题引读、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激发学生通过“窗户”看世界的情趣。教学重点:知道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10个生字,理解“慰藉”、“一瞥”、“威力”、“神奇”等词语。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词语卡片 图片 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打开天窗,揭题激趣(2分钟)(一)同学们,在乡下有一种房子很特别,它只有前边的一排木板窗,可是它使用起来太不方便了,关起来的时候,屋里太黑,怎么办呢?(板书:天窗)(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出示天窗图片。(这扇天窗不仅可以使屋里亮堂很多,还能使孩子们变得开心无比呢!)二、整体感知 掌握生字词(20分钟)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学习提示)(6分钟)(1)读准带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最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3、检查自学效果。(14分钟)(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1)教师随意抽查下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其他正音。(玻璃 偏偏 惟一 慰藉 一瞥 蝙蝠 夜莺 猫头鹰 神奇 闪烁)(2)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扇、烁”是卷舌音;“扇、偏、蝙”都是前鼻音节;“鹰、莺”整体认读,后鼻音节(3)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鹰 :里面上半部分是四横;“烁”与“炼”相区别。(4)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5)理解词语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慰藉:安慰。 一瞥:很快地看一眼。威力:具有巨大的推动或摧毁作用的力量。 神奇:非常奇妙。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15分钟)1自读课文,给课文分段。(5分钟)2.交流。(10分钟)第一段(1):乡下人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第二段(25):夏天阵雨来了时,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休息”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第三段(6):天窗是神奇的,想象丰富的孩子会因此产生种种联想。(以学生为主题,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理解、概括的能力。)四.课堂小结(2分钟)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五.布置作业(1分钟)1.抄写字词。 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语句“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 的慰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兴趣。2.学习文中想象的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教学过程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对课文中心质疑(6分钟)1、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矛盾的名篇天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完成练习。(以题促学,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2.出示填空:乡下人在屋间开了一个小方洞,装了一块玻璃叫做( ),( )时,在黑洞似的屋里,小小的( )是孩子唯一的慰藉,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夏天阵雨来了时、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休息”时)学生讨论、交流,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3质疑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板书: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课堂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管学生的问题很幼稚,零散,但这种问题意识还是应特别重视的。)二.学习重点段落,解疑(16分钟)(抓住重点段落及词句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1.引读第二和第四自然段。画出文中孩子看到什么?又想到什么?2.制作表格(默读课文,完成下表)看到的想象到的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地跳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着这个世界。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他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于千倍百倍。一颗星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一朵云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掠过的一条黑影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圆眼睛的猫头鹰。3.看表格把看到想到的连起来读读。4.出示最后一段:这小小的一方空白,它让你看到的很少,却让你想到很多很多。这句话理解了吗?齐读。5教师:那是不是有了天窗,我们人人都能看到种种事情呢?(不行,还要通过自己的想象。)三.学习想象的方法(16分钟)1怎样才能想象的好呢?我们来看文中孩子是如何想象的。我们先来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他看到的事物的?“雨脚”是怎样形容的?(卜落卜落地跳)卜落卜落写出了什么?(雨落下的声音)他怎么会写得那么具体?(仔细观察)还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观察的很仔细?(带子似的、一瞥、掠过)现在我们知道了要想像的好,首先要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他又是怎样展开想象的?孩子通过天窗看到了雨脚和闪电,又怎么会想到雷和风呢?(因为两者有联系)他不仅想到了雷和风,还想到了什么?(个别读,齐读)他怎么会从“一颗星”、“一朵云”想到“无数星”“无数云”?(从数量上展开想象)还有什么?(从“一朵云”想象到千姿百态的云,从形状上展开想象。)(齐读)为什么从“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蝙蝠、夜莺、猫头鹰”?(从黑色的颜色、大小、形状想象,而且这三种动物都是夜晚出来活动的。)男女声对读。3通过学习,我们发现文章根据看到的事物想到相关的事物,根据看到事物的大小、颜色、形状等展开想象,这就告诉我们想象要从各个角度开展,这样多角度的想象才会丰富多彩。板书:合理想象4大家要不要也像文中的孩子那样展开想象?来想象一下。看窗外,仔细观察,想象一下,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再说一段话。(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四.课堂小结(1分钟)刚才同学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会想的人一定是有创造力的人。希望大家能抓住身边一切想象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认识更广阔的世界。五、作业(1分钟)1.背诵课文三至五自然段 2.积累优美的词语(抓住重点段落、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并积累,为今后的习作打基础。)六.板书设计 2.天窗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 看 (仔细观察) 想 (合理想象)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zhng zi bli shnshu(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藉()籍()掠()晾()三、在()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星星( )的冬天( )的世界( )的云彩( )的夜莺( )的屋子四、课文传真。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想象到无数()()的星,无数像()似的,()似的,()似的,()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之,()的()的夜的世界的一切,立刻会在你的()展开。 第四课时讲解同步三练教学反思:3* 快乐的足球赛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叙事儿童诗,讲的是小学生放学后在河边的草地上尽情踢足球的情景。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语言明白如话,处处洋溢着幽默、风趣,充满着童真、童趣,将孩子们的快乐诠释得淋漓尽致。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快乐的足球赛一文,贴近生活、想象独特,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因此可让学生通过品词、品句、想象画面来深入理解课文,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之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9个要求会写得生字,理解“暂停、凌空”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感受孩子们足球赛时的快乐。过程与方法: 1、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快乐的气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歌内容,能举例说明这是一场快乐的足球赛,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足球大赛的情趣。 重难点分析:l 课文中有几个词是关键生字如裁判“裁”、摔跤的“摔”等比较难写,注意“暂、哄”的读音,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留意这些字词,并能通过查字词典理解词的意思,为理解课文做好铺垫。l 感受诗歌所描述的这场足球大赛的情趣。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课前了解与足球或足球明星有关的知识。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话足球明星。(3分钟)(一)你们有喜爱的足球明星吗?喜欢看足球比赛吗?(板书:足球赛)(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谈自己的所爱,达到激趣的目的。)(二)今天也有一场特别的足球赛,没有裁判、没有界限,可以随心所欲,他们的目的就是快乐。(板书:快乐)(三)快乐的足球赛是一首儿童诗,描写幽默、风趣,特别是有几个镜头描写细致、精彩,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诗歌,品特别足球。(15分钟)(一)学生初读诗歌。(5分)初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遇到读起来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最后能达到读正确、流利。2、边读边思考:作者这场球赛与平时的球赛相比特别在哪里?出示阅读要求。(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为精读课文打下基础。)(二)教师检查初读情况,注意指导:“暂、 哄”的读音。(5分钟)1、出示词语:裁判、暂停、捧腹大笑、凌空飞射、摔跤、前锋、起哄、洗澡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练读。3、分节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三)引导学生交流:读了这首诗歌,你觉得这场比赛是不是很特别?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四)全班交流读后的收获。(5分钟)交流预设:地点特别:在河边长满了青草的空地上。形式特别:不贴海报,不卖门票,不用约定时间,比赛时间不用看表,不计比分。裁判特别:每个队员都是裁判。球门特别:平时用书包,这次用没上学的“小豆豆”。三、再读课文,品快乐足球。(10分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把“读”贯穿于整堂课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一)这场足球赛除了特别,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二)学习交流预设。(学生很可能说:这场球赛“好玩”“快乐”“有意思”教师要从孩子的初步感知入手让孩子结合课文中精彩的特写谈球赛从那些地方看出“好玩”“快乐”“有意思”。)例如:1、什么叫精彩球艺?看我们小胖这一脚把球射进自家球门,他还在那拍手叫好。(样子可爱,好笑)2、原来两个“小豆豆”闲得难忍,正滚在一旁草地上摔跤。两个前锋去拉开“球门”得分机会早已失掉。(滑稽、趣味横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结合师生的评议,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的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感受,用自己的有声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四、指导书写。(9分钟)(一)“裁”注意与“载、栽”区别字形。(二)凌、澡、摔:这三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笔画比较多,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间的紧凑。(三)学生先书空,再练习,教师巡视。五、作业(1分钟)书写本课生字词语,摘抄好词佳句。板书设计:3* 快乐的足球赛(快乐) 反映 (快乐)足球赛童年生活第二课时同步三练教学反思:4 芦叶船教材分析:玩是儿童的天性。但是玩什么却千差万别。在孩子的眼里,蓝天、大海、山、水、花、草,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孩子的玩具。然而,作者笔下的童年欢乐则来自于小小的芦叶船。文章写得形象鲜明,生动感人。描述了孩子们用芦叶做成一只只小小的芦叶船,这种快乐远离城市的喧嚣,是一种自然的从内心流露出来的朴素与真挚。作者那种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芦叶船的喜爱,自然流露笔端,文章的结尾,则给人无尽的遐想,含蓄而深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过程与方法:1、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2、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重难点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所带来的欢乐,体味愉快的童年生活。课时安排:4课时课前准备: 学生自制小船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备课的生字新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具准备:小黑板 生字卡片 学生自制小船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2分钟)在江南水乡,这里风景如画,河道纵横交错,一开春儿,便芦苇丛生。聪明的水乡孩子都爱玩一种自制的玩具,那就是芦叶船。(板书:芦叶船)(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0分钟)当一片一片普通的芦叶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只只可爱的芦叶船时,内心该多么快乐呀!让我们走进文本同作者一同感受和分享快乐。(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一)学生自读课文。出示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2、与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出示生字、新词。(崇明岛、芦苇、桅杆、大篷船、重叠、唾沫、喇叭、进港)(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3、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4、指名分段朗读,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评估朗读效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16分钟)(一)自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学生交流自学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第一段(13):我们在放学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第二段(4):在家乡的小河里寻找自己的芦叶船。第三段(57):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第四段(8):我的遐想和对未来的向往。(试分段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练习,学生合作后,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加强,从而感觉到题目相对会简单,进而促使他们以后学会合作。)四、指导书写。(10分钟)(一)“篷、叠、唾”这三个字笔画较多,指导学生辨清字形。“喇”右部分不要写成“刺”;“港”最后部分不要写成“已”。(二)学生书写,教师及时纠正指导。(本课易写错、念错的字较多,要注意引导对学生进行辨析。)五、课堂小结(1分钟)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飘向哪里?让我们的心也随着芦叶船飘向远方。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设疑结课,意味深长)六、作业。(1分钟)1、抄写字词。2、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优美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2、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4分钟)(一)完成下列填空。(出示小黑板)作者的家乡在( ),那里( )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 )。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许多( )来,孩子们用它做成了( ),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效果并由习题引出本节课内容。)(二)聪明的孩子们用芦苇自制了玩具芦叶船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下面我们将一起和我的小伙伴们一同来到小河边感受他们的这份快乐!二 精读课文,突破重点。(27分钟)(一)指名读第 3-4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10分钟)学习预设:1、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成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杆、五桅杆的大船。我们把船做好后,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船往河中央轻轻地 一扔,保险翻不了船。指名读,思考并回答:小小的芦叶能制作出这么多种的船,而且下到水里翻不了船,你感觉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2、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成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他们远航。展开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当时心里会怎么想?他们彼此会说些什么呢?教师可引导学生一边理解一边有感情的朗读。(二)齐读这一自然段,感受孩子们制作芦叶船时的快乐。(3分钟)(多种方式地读有利于学生们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体会到文中孩子们的快乐。)(三)自读第四自然段,继续思考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芦叶船带给孩子们的快乐。(4分钟)小结:“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我们说他进港了。”多可爱的想象呀!“我”和表兄玩芦叶船的时候,有更奇妙的想象呢!(四)自读第5-8自然段,画出“我”的想象的句子。体会“我“当时的心情。(5分钟)“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抓住词句并认真品味,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问题。)(五)学生交流,谈自己的感受(5分钟)指导朗读。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7分钟)小小的芦叶船带着童年的快乐,漂向了长江,漂向了东海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派代表发言。(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可以迅速提高其能力和水平,还能充分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四、课堂小结。(1分钟)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是的,小小的芦叶船载着作者儿时的快乐、儿时的梦想越驶越远,这段美好的记忆永远印在作者的脑海里,也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五、作业。(1分钟)1、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引导学生把快乐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提高习作能力,拓展知识面。)板书设计:4 芦叶船我们在放学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芦叶船 我们在小河里寻找自己的芦叶船。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我的遐想和对未来的向往。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看拼音,写词语。l wi wi gn tu mo l ba( ) ( ) ( ) (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折:_ ( )_ ( )_ ( )漂;_ ( )_ ( )_ ( )横:_( ) _( )杆:_( )_( )三、比一比,组词语。芦( ) 桅( ) 苇( ) 篷( )庐( ) 危( ) 伟( ) 蓬( )唾( ) 沫( ) 叭( ) 港( )睡( ) 抹( ) 趴( ) 巷( )四、照样子,写词语。浩浩荡荡( )( )( )又惊又喜( )( )( ) 第四课时讲解同步三练教学反思:5、女孩儿乌塔教材分析 乌塔是一位14岁的德国小姑娘,课文主要写了她独自一人游欧洲的事。通过攀谈,“我”知道了中德孩子所受教育的差异,中国的孩子从小依赖性强,是家里的宝贝,一般由爸爸妈妈带他们出去玩。而德国的孩子从小独立生活能力很强,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我”与乌塔在旅馆相识,通过“我”的亲眼目睹和“我”与乌塔的交谈,为我们刻画了一个独自一人出门在外,并能从容处理各种事情,适应各种环境,做事有计划、果断、胆大而心细的小姑娘的形象。课文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突出乌塔鲜明的性格特点。(1)在描写中展现性格特点。语言描写集中在第8、9自然段里,这些语言表现了乌塔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体现了她在思想上的独立。(2)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特点。一是和作者对比。作者写了自己在青年旅馆里“筋疲力尽”“匆匆洗漱”“疲倦地回到旅馆”,而乌塔却可以在旅馆里“惬意地趴在床垫上,一边吃糖,一边看一本厚厚的书”。二是和中国孩子对比。文中写了中国孩子的生活,有电视,有儿童图书,有游乐园,但父母一般不放心让他们一个人出远门;而乌塔却在14岁的年龄独自一人游欧洲。在这样的对比中突出了乌塔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能力:1.掌握本课十二个生字。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的特点、感情。4.读课文内容,并能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过程、方法:自读自悟,在老师的引导下交流、体验。感情、态度、价值观:1.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2.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读完后表达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叙述描写中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2、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乌塔提出的问题,培养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教学准备:词语卡片 世界地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12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理解“反驳”等词语。2、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乌塔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2分钟)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旅游的时候,你们是不是由爸爸妈妈带着一起玩呢?有位12岁的德国小姑娘一人游欧洲,大家想不想看看这位小姑娘是怎么独自到欧洲旅游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由谈话导入课题结合学生的亲身经历使学生有话可说,更易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自学课文,掌握生字词(10分钟)1.自读课文。2.学生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3.其他同学注意听,看谁读的好要向他学习,读错的地方,大家帮他改正。三、分析课文。(16分钟)1.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默读,并回答:“这段反映了乌塔怎样的性格特征?”(2)教师总结,并给出答案:“打招呼”有礼貌“麻利的穿好背包”独立、有经验与“我”对话乐于助人、有经验2.让学生快速找出乌塔已经去过哪些地方,还要去哪些地方?教师引导并给出答案,提问:“乌塔才12岁,一个人轻易那么多的地方旅游,大家会不会为她担心呢?”3.我们齐读第5自然段,并从中找出,乌塔为自己的旅游都做了些什么?引导、总结,多媒体出示:设计旅行路线、日程查当地警察局的电话号码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准备了整整三年读了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利用周末、假期挣钱四.思考、讨论:(10分钟)读到这里,大家认为乌塔是个怎样的小姑娘?总结:乌塔不仅独自一人游欧洲,还为家人买了礼物。她不仅独立、懂礼貌、热情、乐于助人,还是个爱护家人的好孩子。联系实际加深内容,大家在家里都会做什么家务?五、作业:(2分钟)1.抄写生字词语和好词佳句。2.写出你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感受。3.总结自己与乌塔的不同,并说出自己要从她身上学到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回答乌塔提出的问题,培养对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2、完成课后的小练笔。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上次课中,我们了解到乌塔是怎样旅行的,老师也布置了作业,谁能告诉大家,我们要从乌塔身上学到什么呢?(指名说)这节课乌塔和“我”发生了争论,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乌塔为什么“反驳”作者呢?二、带着问题读课文:(10分钟)1.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中国人和外国人对待这件事情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强调国情不同,教育方式不同)2.学生轮读课文,读准字音、流畅。三、讨论、互解疑问:(20分钟)1.学生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小组讨论。(8分钟)2.再读课文,加深印象(3分钟)3.老师引导全班交流,互助解疑。(9分钟)(1)引导学生着重研讨“你对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什么看法和见解?”(2)谈一谈你对“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这句话的理解。(3)你认为中国的孩子缺少乐趣吗?(4)现在你认为乌塔是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四、课堂总结:(6分钟)1.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发?2.师总结:像乌塔一样要确立目标,为目标做准备五、作业:(1分钟)给乌塔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生活和乐趣,并写出想跟他说的话。六.板书设计5 女孩儿乌塔独自一人游览欧洲(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识强,热爱生活)第三课时作业设计: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T恤衫(x x) 伦理(lnlng) 反驳(bb)趁机(chnzhn) 摊开(nn tn) 介绍(sosho)二、多音字组词、塞s( ) 乐yu( ) 曲q( )si( ) l( ) q( )长chng( ) 背bi( ) 间jin( )zhng( ) bi( ) jin( )三、找出并改正错别字。1她一听,高兴得大叫起来:“我就是的国人!” ()2我有点儿惊呀。()3她自毫地说:“当然。”( )4她会往家里拔打电话的。()四、我把词语送回家。热情 感情1她( )地问我玩得怎么样。2爸爸妈妈的( )很深厚。担心 担忧3你一个人不怕危险吗?你父母不( )你吗?4妈妈为我的学习成绩而( )。第四课时讲解同步三练教学反思:阅读链接:儿时游戏这一“阅读链接”从“享受童年的快乐”这一文化主题出发,安排了“儿时的游戏”的系列内容。教材包括两部分:一是“我喜欢这样玩儿”,以“翻绳”“染指甲”“踢毽子”为例游戏的玩法与妙处作了介绍。二是以“昨天他们怎样玩儿”为内容,意在让学生更加广泛地了解过去的或者别人喜欢的各种各样的游戏。教材附有一张调查表,可以让学生做简单的采访记录。教材配有提示性的插图,包括跳方兜、拍手歌、跳皮筋、推铁环、转陀螺、编花篮等。教学要求知识与技能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2. 能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3. 锻炼孩子口才,发展学生语言素养。过程与方法1. 课前组织学生玩游戏,体会游戏的快乐。2.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合作探究。3. 调查长辈童年游戏了解他们的儿时游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玩游戏的积极兴趣。2. 开展长辈童年游戏调查活动,培养学生采访、调查及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重、难点通过玩、阅读、调查等方式,感受儿时游戏给童年生活带来的快乐。教具准备:沙包、跳绳等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先进行“长辈童年游戏的调查”活动,为下节课做好准备。2、 上课前教师组织学生玩跳绳、丢沙包的游戏,亲身体会儿时游戏的快乐。教学过程一. 播放音乐我们的生活多么快乐(5分钟)1. 同学们,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受?(非常快乐、幸福)2. 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游戏,说说你玩游戏的感受。3. 学生畅所欲言。(预设:我们玩得真过瘾,玩得真开心;我最喜欢玩扔沙包的游戏,感受最好的时候就是接住沙包的那一瞬间;我最喜欢玩跳绳的游戏了,因为我跳得最快,一分钟能跳200下)4. 教师:是啊,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这样或那样的游戏,除了跳绳与扔沙包,还玩过什么游戏?说说玩这些游戏的感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跳绳 丢沙包 踢毽子 打乒乓球 跳皮筋不管玩什么游戏,都觉得非常快乐。)5、教师:是的,每个人儿时的生活都多姿多彩,千差万别,但所有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二. 阅读“我们喜欢这样玩儿”(10分钟)1. 教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读“我们喜欢这样玩儿”,说说你读懂了那些内容?2. 指名汇报(预设:“我们喜欢这样玩儿”中写了跳绳是男生喜欢的一种游戏,知道了跳绳的几种跳法;丢沙包则是女生的最爱,她们玩游戏时非常快乐。)3. 教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内容?(指名读)注意儿化音节“玩儿”的读法。三. 开展“长辈童年游戏调查”活动(10分钟)1、教师:同学们,每一位孩子都会渐渐地长大。长大后,童年时做的游戏就成为美好的回忆。上节课,布置你们回去调查长辈童年玩儿的游戏,你们一定完成任务了。下面,我们就一起交流你们的调查成果吧。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3、分组展示(展示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两个方面:听听看看展示的同学哪里最精彩;他人的展示还有什么问题,自己有什么补充或建议。)4、填写表格长辈童年游戏调查表被采访者比较喜欢的童年游戏采访后记:四. 走进想象的乐园(10分钟)1、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完儿时游戏、一起阅读了“我们喜欢这样玩儿”,我们还互相交流了长辈童年玩的游戏,学到这里,你们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