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考练习题(一)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984437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考练习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考练习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考练习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 绪论 一 单项选择题 1 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B 企业 C 个人 D 社会组织 2 美国学者戴维 伊斯顿认为 C A 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 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 而由行政人员执行 的法律和法规 B 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 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 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A 利益 B 权力 C 公共 D 权威 4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 强制性 B 权威性 C 限制性 D 利益性 5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 公共权力 B 社会需求 C 集体利益 D 社会利益 6 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A 整体性 B 系统性 C 层次性 D 超前性 二 多项选择题 1 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中所制定的行 为准则 A 选择 B 综合 C 分配 D 落实 2 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A 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 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 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 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 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A 利益选择 B 利益整合 C 利益分配 D 利益落实 4 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 文化 B 观念 C 条件 D 行为 5 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A 客观引导 B 直接引导 C 间接引导 D 主观引导 三 判断题 1 学者罗伯特 达尔指出 公共政策 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 即为 公共 而制定的政策 答案 2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 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答案 3 政策 与 公共政策 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 公共 二字上 答案 4 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 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 事务等 答案 5 伍德罗 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 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 而 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答案 6 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 安全 社交 尊重和自我实现五 种 答案 7 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 形成 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 方向等几个阶段 答案 8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 答案 第二章 公共政策主体 一 单项选择题 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执政党 2 在我国 政策过程的特点是 A A 党政二元结构 B 两党制 C 议会负责制 D 总统负责制 3 B 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 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 关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执政党 4 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C A 托马斯 戴伊 B 古德诺 C 詹姆斯 E 安德森 D 罗伯特 达尔 5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 对公共政策制定 执行 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是指 A A 公共政策主体 B 公共政策客体 C 非官方决策主体 D 执政党 6 在西方 与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 第四种权力 是指 D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二 多项选择题 1 在我国 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A 立法机关 B 行政机关 C 司法机关 D 执政党 2 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BC A 企业 B 非官方决策者 C 官方决策者 D 核心主体 3 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A 利益集团 B 政治党派 C 大众传媒 D 思想库和公民 4 利益集团的特征有 AB A 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B 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C 影响并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D 处于同一个组织之中 5 美国学者詹姆斯 E 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 AB A 官方决策者 B 非官方决策者 C 企业 D 核心主体 三 判断题 1 利益集团具有两大特征 一是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二是影响而非主 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答案 2 司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法 律和政策 答案 3 行政机关是立法机构所确立的国家意志的执行者 答案 4 在我国 司法权力机关的构成要素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答案 5 亚里士多德认为 公民的身份意味着参政的权利 答案 6 利益集团是 位于公民个人和国家庞然大物之间的缓冲器 是国家和社 会的链接纽带 答案 7 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答案 8 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利益集团 政治党派 大众传媒 思想库和公民个人 答案 第三章 公共政策客体 一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A A 社会问题 B 公共问题 C 集体问题 D 个人问题 2 根据受 问题 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 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B A 史密斯 B 西奥多 罗威 C 威廉 邓恩 D 德罗尔 3 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C A 全球性 B 突发性 C 多样性 D 复杂动态性 4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 管制 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B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5 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 A A 社会问题 B 目标群体 C 个人问题 D 集体问题 6 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B A 社会问题 B 目标群体 C 个人问题 D 集体问题 二 多项选择题 1 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 罗威根据受 问题 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 社会问题分为 ABC A 分配性问题 B 调节性问题 C 再分配问题 D 整体性问题 2 威廉 邓恩将问题分为 ABD A 结构优良性问题 B 结构适中问题 C 结构平衡问题 D 结构不良问题 3 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 ABCD A 全球性 B 突发性 C 结构不良性 D 复杂动态性 4 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 BCD 的要求 A 政策主体 B 政策环境 C 政策资源 D 政策问题 5 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 ABC A 客观因素 B 主观因素 C 环境因素 D 军事因素 三 判断题 1 风险性问题是指在解决此问题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政策价值目标 相互冲突 许多方面又都具有不可预测性 需冒很大的风险 答案 2 实质性的问题是以公共问题为核心 并能快速地解决使之排除在政策议 程之外的问题 答案 3 象征性的问题是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存在争论的问题 答案 4 社会问题的 复杂动态性 强调 人们为适应自身直觉与环境变迁而选 择适应性策略策略的过程 是一种不断反馈与无限循环的过程 答案 5 目标群体 就是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 管制 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答案 6 目标群体对于某项公共政策的态度选择有两种形式 一是接受 二是不 接受 答案 第四章 公共政策环境 一 单项选择题 1 从系统论角度看 A 可看做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 进行物质 信息和能量交换 由信息 咨询 决断 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 的有机整体 A 公共政策 B 公共政策主体 C 公共政策客体 D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2 B 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 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 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A 公共政策主体 B 公共政策环境 C 公共政策客体 D 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3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 C A 系统性 B 互动性 C 全球性 D 复杂性和多样性 4 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 B A 国际政策环境 B 国内政策环境 C 经济社会环境 D 政治法律环境 5 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A A 自然地理环境 B 经济社会环境 C 政治法律环境 D 文化环境 6 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 D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教育文化水平 D 心理文化 二 多项选择题 1 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 AB A 国内政策环境 B 国际政策环境 C 客观环境 D 主观环境 2 国内政策环境包括 ABCD A 自然地理环境 B 经济社会环境 C 政治法律环境 D 文化环境 3 国际政策环境包括 ABC A 全球化 B 信息化 C 知识化 D 动荡化 4 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 ABCD A 相互联系 B 相互依存 C 相互影响 D 相互作用 5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 ABCDE A 系统性 B 互动性 C 联动性与定向性 D 复杂性和多样性 E 稳定性与突发性 三 判断题 1 按照地域原则划分 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可简单划分为国内政策环境和 国内政治法律环境 答案 2 政策环境是政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决定和制约着政策的特性 和功能 居主导地位 答案 3 政策主体 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依赖和相互 作用的关系 答案 4 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和实施 依然不会对环境产生反作用 从而导致环境 的改善和重塑 答案 5 政策环境直接决定一国政府公共管理的生态性 适应性和适度化 答案 6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区成员对政治的认知 情感和评价 可具体表现为 其对政治的态度 信仰 价值观和政治参与的技能等 答案 7 我国政治文化最基本的特征是集权型的政治文化 答案 8 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发展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