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评估考试历史试题C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4260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评估考试历史试题C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评估考试历史试题C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评估考试历史试题C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评估考试历史试题C卷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政务院总理是( )A . 朱德B . 毛泽东C . 刘少奇D . 周恩来2. (2分)2013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北省西柏坡提出“面向未来的赶考”;六十五年前,毛泽东在离开西柏坡时提出“进京赶考”。下列能够体现毛泽东“进京赶考”成绩的是 (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港澳回归A . B . C . D . 3. (2分)这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军事指挥员,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他是( )A . 朱德B . 毛泽东C . 彭德怀D . 周恩来4. (2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在不断的探索,我们成功过也失败过,但最终我们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正确的道路”指( )A . 资本主义道路B . 新民主主义道路C .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D . 科教兴国道路5. (2分)2014年12月4日,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家宪法日,设定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依法治国。那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那次会议上制定的(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 (2分)在农业合作高潮的影响下,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是在( )A . 1954年B . 1955年C . 1956年D . 1957年7. (2分)下列有关“大跃进”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B . 由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所致C . 是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反映D . 首先开始于工业领域,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随后扩展到农业领域8. (2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其错误的共同点是( ) A . 对党内问题性质作出错误判断B . 严重的“左”的错误C . 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D .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9. (2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者是( )A . 周恩来B . 毛泽东C . 朱德D . 刘少奇10. (2分)中国共产党走上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始于( )A . 南昌起义B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 . 遵义会议的召开D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11. (2分)“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A .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B . 1953年开始的农业合作化运动C .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D . 近年来开通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12. (2分)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乙同学:正确认识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导地位丁同学: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A . 甲同学B . 乙同学C . 丙同学D . 丁同学13. (2分)下图中的诗歌创作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如果将其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 . “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B . “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C . 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景象D . “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14. (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我国的经济改革最先开始于沿海地区B . 我国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C . 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建立经济特区D .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15. (2分)我国率先进行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地方是( )A . 贵州遵义B . 广东深圳C . 陕西西安D . 安徽凤阳16. (2分)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二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 . 邓小平南方讲话B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 . 开放上海浦东D . 中共“十三大”召开17. (2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土地改革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合作化A . B . C . D . 18. (2分)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方代表仅能看到的北京建筑是( )A . 天安门城楼B . 人民大会堂C . 人民英雄纪念碑D . 毛泽东纪念堂19. (2分)为纪念抗美援朝,一位志愿军老战士到学校给学生讲课时说:“为了不暴露潜伏地点,邱少云硬是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同学们,这是怎样的一种毅力,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老战士所说的这种“精神”是( )爱国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艰苦创业的精神 集体主义精神A . B . C . D . 20. (2分)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 . 第一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B . 第一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 .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 . 中共八大21. (2分)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A . B . C . D . 22. (2分)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有一个关键词注定让人们无法忘记,那就是“经济特区”。三十年来,它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列不属于我国首批经济特区的是( )A . 深圳B . 珠海C . 汕头D . 广州23. (2分)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观察右侧柱状图,推动江苏省GDP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 南通和连云港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B .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推动作用C . 中国加入WTO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完善24. (2分)1982年通过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 .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B . 中共八大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 . 五届人大五次会议25. (2分)1992年2月10日,邓小平参观上海贝岭微电子制造有限公司时,风趣地提问:“这台机器姓社还是姓资?”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 . 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东西B . 指出了姓“资”姓“社”的标准是看它为谁服务C . 使用机器生产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 . 认为这台机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二、 综合题 (共4题;共60分)26. (15分)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它规定“第一条: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还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材料二:“民主和法制,这两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邓小平材料三: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请回答:(1)材料一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该文献的性质是什么?贯穿着什么原则?(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有哪些?(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中汲取什么教训?27. (15分)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进行了不懈努力,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材料一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一一中国起死回生。-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材料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一一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指出毛泽东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实现“建国之梦”,给病入膏肓的中国找到了一剂什么良方?(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实现“强国之梦”的过程中,借鉴吸取了中外社会主义历史上的哪些教训或经验? “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在材料三给出的年代轴上填出B、C代表的阶段名称 。并举出发生在这三个历史阶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28. (5分)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历史库”之称,半个世纪以来,时代周刊多次以中国领导人肖像作为封面,而且邓小平先后两次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人物:第一次在1979年,第二次在1986年,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_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_。(2)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标志:_。(3)邓小平被誉为:_和_的总设计师。29. (25分)历史发展过程中常有危机相伴,面对危机。苏、美、中三国领导人根据国情制定合理的政策,最终迎来发展机遇。材料一:如图材料二: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幅产品过剩的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面积和缩减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帖。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材料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摘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分析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列宁政府实施的哪一政策?(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3)材料三中的歌谣赞扬的是我国政府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此项政策有没有改变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与三大改造时期的土地政策相比,新在哪里?(4)依据材料四,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5)综合三国解决危机的经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60分)26-1、26-2、26-3、27-1、27-2、27-3、28-1、28-2、28-3、29-1、29-2、29-3、29-4、2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