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4051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根据考古发掘的文物,在我国原始社会中,已经开始采取磨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的是( ) A . 山顶洞人B . 元谋人C . 蓝田人D . 北京人2. (2分)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 . 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 . 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C . 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D . 河姆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3. (2分)下列关于半坡居民掌握的生活技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能制造石器、骨器和角器B . 会使用弓箭,会捕鱼C . 会纺织、制衣D . 会建造房屋、种植水稻和粟4. (2分)有哪些部落结合在一起,经过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 ) A . 黄帝和炎帝B . 蛮夷戎狄C . 炎帝蚩尤D . 满族和汉族5. (2分)历史课堂上为了方便记忆,小明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等级制D . 世袭制6. (2分)“明君兴国,昏君误国。”下列有关夏、商、周君王的叙述对应正确的是( ) A . 周文王涿鹿之战,灭商建周B . 商纣任用贤臣,建立商朝C . 周幽王专断横行,国人暴动D . 夏桀荒淫无度,暴政亡夏7. (2分)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以外,还用做( ) A . 装饰品B . 乐器C . 盛水器具D . 食器8. (2分)下列关于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的都江堰B . 都江堰位于嘉陵江流域,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C . “深淘滩,低作堰”是古人管理维修都江堰的经验总结D .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9. (2分)铁农具在生产中普遍使用开始于( )A . 西周时期B . 春秋时期C . 战国时期D . 秦汉时期10. (2分)西周初年的国家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10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A . 走向统一B . 弱肉强食C . 诸侯争霸D . 国家数目越来越少11. (2分)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列属于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表现的是( )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爱惜民力,为政以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追求真理,学习先进A . B . C . D . 12. (2分)习近平主席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软实力,儒家思想学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表述中,体现儒家民本思想的有( )“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天下为主,君为客”“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A . B . C . D . 13. (2分)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他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的( )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隋文帝D . 唐太宗14. (2分)想一想,“楚汉之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A . 汉取代秦的战争B . 项羽刘邦争夺农民起义领导权的战争C . 秦末农民战争的继续D . 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15. (2分)汉武帝即位初期,内有王国问题的困扰,外有匈奴的不断侵袭,汉武帝决定招贤纳士, 加强皇权。那么,持以下哪种观点最容易得到汉武帝的赏识?( )A . “天子受命于天,代天以御万民”B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D . “窃钩行珠,窃国者为诸侯”16. (2分)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永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B . 灵渠C . 大运河D . 长城17. (2分)尊王攘夷、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合纵连横、朝秦暮楚等成语反映了下面的哪一内容( ) A . 夏商西周的更迭B .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C .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D .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18. (2分)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 )A . 西汉初年B . 西汉末年C . 东汉初年D . 东汉末年19. (2分)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A . B . C . D . 20. (2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个政权积极发展内政,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曹魏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B . 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C . 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D . 蜀汉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二、 综合题 (共4题;共64分)21. (9分)阅读材料: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中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本周取代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东汉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有同学将以上材料制作了以下的年代尺(“BC”是公元前的英文缩写)(1)根据以上材料请将年代尺中A,B,C,D,E五处对应的朝代或时期的名称补充完整 (2)从东周开始到秦统一六国持续了_年,秦统一六国是在公元前_世纪_年代这段历史的发展趋势:_。 22. (20分)朝代更替、改革与发展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回眸】材料一:这个朝代的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修德行,用武力上害百姓。百姓咒骂他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死呀,我愿和他一块死!”【历史更替】材料二:古人对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格局进行描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历史趋势】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1)材料一中的“太阳”是指谁?这个朝代在中国历史的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这种政治格局的出现于哪一制度有关?这种制度的实行,最终导致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混战局面。之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该制度被哪种制度所取代? (3)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什么制度?它采用了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 (4)中国古代朝代的兴亡都与统治者的统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以上探究,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23. (20分)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材料二: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材料三: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24. (15分)阅渎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提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个月后,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首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即二者的合称。一带一路是未来几十年内国家层西的大战略,必将影响深远。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讲话:“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材料二:(1)丝绸之路作为沟通东西舅矍篓羔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的开通得益于什么事件?材料二图一中“意大利”,历史上该国通过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过贡献。请举例说明。(2)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纠纷,打击海盗”这和半个多世纪后欧洲航海家的出行在性质上有何不同?明朝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指出郑和下西洋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与之有何不同?(3)除了以上例子,请再举一例反映东西方文明的和平友好往来。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64分)21-1、21-2、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4-1、24-2、2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