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专题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4050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专题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专题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专题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备考2020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中国古代史 专题04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阅读如图,找出三国鼎立时期各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A . 曹操洛阳B . 刘备成都C . 孙权建业D . 曹丕洛阳2. (2分)南京是我国古代的著名都城,被誉为“六朝”古都,其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六个政权在此建都B .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古都之一C . 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在此建都D . 十六国的政权都曾经在此建都3. (2分)历史地图能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 西周分封B . 春秋五霸C . 战国七雄D . 三国鼎立4. (2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 )A . 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B . 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加强C . 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D . 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5. (2分)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 )A . 建立西汉B . 巩固蜀汉政权C . 建立西晋D . 建立东汉6. (2分)“北方种麦,南方种稻;北方人吃面食,南方人吃米饭”一直以来是我国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传统面貌,可是在东晋南朝时期,这种局面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因为( )A .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B .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C . 诸葛亮的治蜀D . 孙吴政权的屯田7. (2分)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 A . 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往的过程B . 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C . 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D . 中原先进文化向周边扩展的过程8. (2分)结合陆游集中“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段史料和下图表格中南方人口的变化,说明( )A . 南方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海外贸易的发展B . 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C . 人口数的变化,说明了宋代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D . 宋代南方人口的增加,说明当时统治者更加重视农业生产9. (2分)淝水之战留给我们的成语有( )A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B . 草木皆兵C . 三顾茅庐D . 草船借箭10. (2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A . 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B . 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C . 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D . 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11. (2分)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江南开发的原因是( ) 统治者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北方人口南迁避乱江南战争相对较少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 . B . C . D . 12. (2分)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有( )匈奴 鲜卑 氐 羯A . B . C . D . 13. (2分)“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材料中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改革的主要内容?( )A . 管仲改革B . 商鞅变法C . 孝文帝改革D . 忽必烈改革14. (2分)北朝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该文献主要介绍了( )A . 江南的手工业技术B . 全国江河水道系统C . 战国到五代的历史D . 北方农业生产经验15. (2分)龙门石窟中的宾阳中洞建于北魏迁都洛阳后,洞中主佛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文化特点。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 . 张骞通西域B . 孝文帝改革C . 文成公主入藏D . 郑和下西洋16. (2分)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 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省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 . 齐民要术B . 水经注C . 本朝纲目D . 天工开物17. (2分)“书成换白鹅”故事的主人公是 ( ) A . 王羲之B . 王献之C . 顾恺之D . 祖冲之18. (2分)“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 )A . 天工开物B . 农政全书C . 齐民要术D . 本草纲目19. (2分)下列正确描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点的是( ) A . 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 . 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交融D . 繁荣与开放并存的时代20. (2分)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说明北方汉人大规模南迁晋江流域的朝代是( )A . 西晋、东晋B . 隋朝、唐朝C . 北宋、南宋D . 元朝、明朝二、 问答题 (共1题;共5分)21. (5分)根据资料完成下列内容:请完成下列各题:(1)请用图片中的人物充实各篇章。(2)选一代表,简介其贡献。(3)世人感叹于他们的杰作,世界感谢他们的贡献,任何时代都需要像他们一样的人物的支撑,一个国家应如何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三、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80分)22. (30分)阅读下列材料,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该法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而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的法律。材料二:2006年2月27日台湾领导人决定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适用,同时表示在条件许可时,会推动台湾公众制定新“宪法”。材料三:2005年4、5月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这一系列访问为海峡两岸的进一步沟通送来了缕缕春风。请回答:(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历代中央政府曾采取措施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试以古代史上相关史实加以证明。(至少举两例)(2)我国政府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3)有人认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大人的事情,与青少年无关。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4)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我想对台湾人民说:_。我想对“台独”分子说:_。23. (20分)历史总是给予我们今天很多的经验和借鉴。下面我们试着从中外经济的发展中找到有益的养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恩格斯材料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积极实力增强,专制王权与国会矛盾日益尖锐。北师大九年级上册教材材料四: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需要了。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请问江南的迅速发展最早出现于何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江南的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格局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为了寻找黄金,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欧洲上演? (3)材料三中“王权与国会矛盾的激化”最终通过哪一部法律文件解决? (4)材料四中当“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时,英国正在酝酿一场改变世界面貌的运动,请问这是哪一场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最重要的一项发明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5)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 24. (30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过程即充满了残忍的流血战争,又不时碰撞出友好的火花,促进了各族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冲突篇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材料二:和平篇材料三: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材料四: 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说:“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十八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融汇篇材料五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2)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一次著名的战役?图一战役汉军的领军人物是谁?(3)材料三中的事件是什么?有何意义?(4)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5)材料中“鞑靼人”是指什么人?他们的回归具有什么重要意义?(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内迁的各族中哪一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影响如何?(7)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一谈如何处理现在的民族关系?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问答题 (共1题;共5分)21-1、三、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80分)22-1、22-2、22-3、22-4、23-1、23-2、23-3、23-4、23-5、24-1、24-2、24-3、24-4、24-5、24-6、2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