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3775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理想》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理想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朗读训练。 理解诗歌的主旨。 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为理想而奋斗的名人名言及其优秀事迹。 预习课文,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回顾导入: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二、诵读解诗意1、在“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朗读课文的标准,请一个学生记录,并把认同率比较高的标准选出来,用以指导学生的朗读教师归纳:(1)、读准字音(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3)、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2、生字词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蜕变tu倔强ju 洗濯zhu 玷污din扒窃p诅咒z寂寥lio夸耀yo脊梁j贪婪ln怨恨yun鬓发bn 2、辨别下列词语的读音和形体的异同: 蜕变退化倔强坚强洗濯洗涤 玷污沾染扒窃盗窃诅咒咒骂寂寥寂寞夸耀夸赞装饰庄稼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1)倔强:刚强不屈,固执。(2)玷污:弄脏,污损。多用作比喻。(3)诅咒:原指迷信的人祈祷鬼神加祸于所恨的人,现指咒骂。(4)寂寥:寂静而空阔。(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3、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回答出主旨。4、本文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出示多媒体课件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三、研读,悟诗理(一)、多媒体展示:这首诗意蕴丰富,蕴涵了深刻的哲理,你们是否都读懂了呢?请细读诗歌,勾画出自己不懂得地方,并在小组内交流。请组长将交流会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在纸上,然后在全班交流。(二)、预设问题1 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不必孤立地体会每个比喻的喻意,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比喻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里,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说“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见,这一节的意思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联系实际,就很好懂。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树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理想像灯一样,照亮了夜行的路。这个理想像路一样,引中国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国,引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前两个比喻,从星星之火,到点燃熄灭的灯,说的是理想传播的过程,例如李大钊等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共产主义理想在中国是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就有如一盏明灯了。2 第2节诗是说,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说得对。理想有时代性,理想有层次性。社会不断进步,理想也不断提高。社会是逐步发展的,理想也是逐步提高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就会产生新的需要,新的理想。反过来说,理想逐步提高,也使社会不断进步。这一节的标点值得注意,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的。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第2节讲,人类的理想步步提高,从温饱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为什么它又是历史的脊梁骨呢?因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理想是人类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古照今,今照来,先辈照子孙”,这个“照”字,既承接“莹莹光”,又照应第1节诗里“照亮”的“照”,先辈的理想照亮了子孙前进的道路。概括地说,这节诗的意思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重点在后两句。“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与第1节第三句“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都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有时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线,/可望不可即,折磨着你那进取的心。”这里说的是,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先要理解每一句诗。“理想使你微笑地观察着生活”,这是说,理想使人乐观。例如,饥寒年头,有了温饱的理想,相信靠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赢得丰衣足食,满怀希望,情绪就乐观了。“理想使你倔强地反抗着命运”,这是说,理想使人充满斗志,顽强不屈地奋斗。例如,面对不幸,面对厄运,有了理想,相信厄运是可以战胜的,前途是光明的,就会不屈不挠地奋斗。“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就是说,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龄非常年轻,他壮心不已,奋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满活力。一是乐观,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来,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内。这节诗的大意,可以概括为,理想给人力量。6第6节怎样理解?这里所说的“牺牲”是不是指黄金梦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不错。显然,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决不是什么黄金梦。一个人想发财,想有几万、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资产,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即使通过正当手段发财致富也不是诗人所说的理想,更不必说,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钱财了。为崇高的社会理想而奋斗,就顾不得个人发财,也顾不得种种个人利益,他所获得的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理想实现后的喜悦,牺牲的是其他个人利益。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寂寥,就是寂静、空旷。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胸怀理想、为理想而奋斗的志士,处境尽管寂寥,但是他享受着斗争的欢乐,所以有“寂寥里的欢笑”。但是,他毕竟遭人误解,被当成异类,所以欢笑里又有酸辛。8第8节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第8节分两个大句,每个大句上下两个小句之间都用分号。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节说的,“不幸”就是指“被误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两句意思是转折的,写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可见意思侧重在后一句。这一节说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理想使不幸者绝处逢生,使平凡的人变得伟大。所谓“大写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伟大的人。9第9节是什么意思?跟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9节是说,任何人都可以树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树立了理想,他也可以获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树立了理想,“浪子回头金不换”。“理想是还魂的仙草”,是说,罪人之所以为罪人,是因为丧失了灵魂,为邪恶的念头所驱使,为非作歹。树立了理想,就恢复了良知,恢复了正常人的灵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爱的母亲”,是说,理想能引导着浪子走上正轨。10第10节所说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窃”究竟是指什么?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理解了。十年浩劫,“四人帮”歪曲马克思列宁主义,推行他们那套假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理想被他们糟蹋了,玷污了。因为他们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动摇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窃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识别真假,对真正的理想坚信不移,这是一种考验,也可以说是“妖魔在考验你的坚贞”。理想之所以会被扒窃,在自己一面,也因为不够执著,所以说一要找回来,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当心”,要把理想视为生命。11第11节与上面有什么联系?“夸耀着当年的功勋”,为什么说“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为什么说“可笑”?上一节说“被扒窃”,这一节说“失去”,前者是被动的,后者则是主观抛弃的,有层进关系。与第8节又构成正反对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对比非常鲜明。正反对比,更突出理想对于人生的重要。夸耀自己当年的功勋,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争名夺利,当然可厌。“诅咒着眼前的环境”,却不愿为改变眼前的环境而奋斗,当然可笑。12第12节“理想开花”两句比喻什么?结尾为什么不照应“照亮夜行的路”,而说“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理想开花”两句是说,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浓阴,树立了理想,不懈地奋斗,就会取得丰硕的收获。“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象征大好形势。新的历史时期,丽日当空,春色一片,是中国人民实现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三)、小结探究诗意的经验第二课时四、吟读,品诗味(一)、理想是一种看不见也摸不到的东西,本诗中作者是用什么形象来表达理想的意义的?这样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你 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比喻:生动形象,变抽象为形象。意象:诗歌中的具体形象。(二)、美读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进行深情诵读,艺术化背诵。用竞赛的形式进行。五、拓展延伸,重温经典,(一)、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加里宁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法)蒙田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陈毅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列宁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二)、用诗意的语言来赞美理想。如: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理想是十字路口醒目的手臂理想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熊熊的烈焰(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船之梦白色的乱石中,白色的乱石中,晒晾着黝黑的船体,一只黑色的鹰在歇息,黑色的船板,他的翎毛散乱,望着江流叹息。一片搏击后的疲惫。千百次的漂流,它的梦,千百次的浪落浪起,却未松弛千百次的风吹雨打,长留在过往的船上,。都成了散落的记忆。依然是漂泊、呐喊、搏击。大小船只,从滩头驶过,一声声长笛短笛,留下一片片问候、记忆。、 这首诗标题中的“梦”是指什么?、第二节连用三个“千百次”,有何作用?、概括这首诗的主题。六、作业(一)、把感悟写在作业本上。(二)、基础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