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育的美学培养.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3761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育的美学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物理教育的美学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物理教育的美学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美学培养南昌十五中 曾娅丽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白热化的太空竞赛中,苏联人一度占尽了优势,似乎总是与一连串的“第一次”联系在一起: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第一次太空漫步,第一名女宇航员上天,第一次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等等。这其中除了前苏联雄厚坚实的航天基础和庞大有效的航天体系,及巨大的航天投入之外,许多社会学家认为,他们民族深厚的艺术积淀也是包括航天技术在内的很多科学研究领域的强大助力。在这样浓厚艺术积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众多科学家们,杰出的代表还有发现生物条件反射规律的巴甫诺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门捷列夫,等等,他们在各自的科学技术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艺术教我们幻想,而我们用科学实现幻想;深厚的艺术基础,使科学技术得以厚积薄发。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科学课教学,因为教学理念以及考试体制的束缚,过于强调科学概念的灌输和既有理论的学习,缺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意识,对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存在着很不利的一面。然而对于真正理解和运用科学更重要更必不可少的科学探究过程,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却是少之又少,更不要说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当中本应无处不在的美了。庆幸的是,2004年9月,我们开始使用沪粤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教科书。这套教材的编写参照的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其中不仅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还特别强调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我就深有体会,用美去感染学生,用艺术来熏陶学生,两年下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很大,还让许多同学从原来的不喜欢甚至惧怕学习物理课,而逐渐地接受甚至爱上了这门科学。当然,就像概念和理论的学习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一样,美学的培养也是不能一蹙而就的,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地渗透,两年的时间,让我对此有了一些体会。任何学科的美学培养,大致都可以分为三个境界。境界是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美育存在着不同的境界。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美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引导学生对美的事物,由“知之”进而“好之”,最终达到“乐之”的境界。也就是“知美”、“好美”、“乐美”三个境界。下面就依次从这三个境界阐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美学培养:一、 知美。知美,在美育里就是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审美基本知识。在这里,则是指通过日常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堂外一点一滴地尝试去体会科学本身及众多科学家所具有的科学精神的美。这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更有助于他们依赖美的法则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找到改进现存事物的方法,有助于他们改变通常的思维方式,广开思路,大胆想像,从而在所学习的领域里有所发现和创造。在八年级的第一堂物理课上,通过实验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象:三棱镜的色散实验、蓬莱海面的日出奇观、钱江涌潮等与物理学有关的自然现象的录像,以及“神州五号”飞船升空的录像等等,让他们觉得大饱了眼福。这时候,趁热打铁地引导他们去领悟其中的美。然后发动同学试着讲一些自己知道的科学家与艺术的小故事,教师适时地补充:譬如达芬奇,就是一位把科学美和艺术美结合得无比完美的学者,播放一些达芬奇作品的幻灯片,开展寻宝活动,引导学生去寻找艺术大师作品中的科学内涵。这样的教学手法在后来的教学中还屡试不爽,水循环的教学中,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观看了一部影片深蓝,美丽的水世界让同学们为之叹为观止,赞叹声不绝于耳,我知道,他们已经融入其中了。有了这些铺垫,学生对这一节内容,甚至是这整章的内容都学习得非常好,很见效果。经过初步的“知美”教学一段时间之后,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有所提高,课堂气氛也不错,纪律当然就很好了,知道了其中那么多的美,自然愿意更多地看到和体会她,教学效果有了很大提高。二、 好美。知美的更高一个境界是好美。好美是指学生知美之后,对美的事物产生的喜爱、爱好之情。无数事实证明,新奇的想像、巧妙的构思和闪光的灵感,一向惠顾知识渊博、眼界开阔、爱好广泛的人。许多有重大成就的伟人都兼备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双重修养。北宋的沈括博学多才,除了科技,他对文学、音乐、绘画也有研究。现代著名学者苏步青不仅在数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而且在古典诗词方面也很有造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但创立了相对论,而且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小提琴家。从这些做出震古烁今的巨大成就的伟人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不管从事何种专业,都应该热爱审美及艺术活动,因为爱美、爱艺术不但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还还有助于启迪智慧,使自己在众多领域有所作为。激发学生爱美、爱科学的兴趣,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运用现代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法国画家安格尔说过:“要拜倒在美的面前去研究美!”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美的世界,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美和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这一点在“知美”的教学中已经用到了。)二是鼓励学生参与审美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审美活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展示一些经典实验让学生分析、讨论,促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美的体验,受到科学的启迪,从而在心灵深处对美和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能帮助学生重温各个伟大发现和发明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热爱思考的习惯、对未知世界的探究精神和实际动手能力,并能亲身体会到科学家们当初发现规律时的欣喜之情,很好地实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情感目标。譬如对九年级上学期的电磁铁与自动控制的教学,我就基本采用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方法。先在课堂上“解剖”了一个实验用电磁铁,然后要求学生回去寻找一些同样的器材(如果没有可以想办法用其它东西代替)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电磁铁,并利用以前购买的电学实验器材探究电磁铁的性质。虽然后来同学们制作的电磁铁形态各异,有的还不能正常工作,他们大多数人对电磁铁性质的概括也不能完全准确,甚至会犯一些错误,但经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普遍反映对探索科学规律更加感兴趣了。爱好科学中的美,也就会更爱科学,更容易理解科学了。三、乐美。乐美是美学培养中的高级境界,是建立在人的全部审美心理活动基础之上的。在物理教学中,学生一旦达到乐美境界,就能够感受到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就能够调动和调节以情感为核心的一切生理和心理因素,把对科学世界的认识和创造与对美的追求和体验统一起来,使人进入那种欲罢不能,自强不息的完美境界。要想把学生带入乐美的境界,必须引导学生走一条自觉自愿、持之以恒的实践之路。审美实践活动包括欣赏活动与创造活动两个方面。美是无处不在的,这和科学的无处不在一样。在校园、宿舍、大街、商店、公园都存在着美,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当作审美客体,也几乎所有的事物都包含着科学内涵。不但可以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美和快乐的体验,愉快地获得科学知识,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东西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我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在初三总复习的后期,基本概念和方法都已经复习完毕,在做总复习题的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最后阶段在题海中沉浮的同时还保留一点学习的乐趣,每隔几天,就要求学生利用身边某一个小物件尽可能多地完成物理实验。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挑了乒乓球作为实验器材,结果大家不仅回忆起了一些书本上的实验,还利用小小的乒乓球做出了很多以前课堂上从没演示过的浮力、升力、声学等等实验。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还在有些无奈的应考的同时,很好的保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美学培养,首先,要让学生知美,知道科学就在身边,科学的美也无处不在,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体会;其次,要引导学生好美,注意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切身体会科学中的美;最后,要力求使学生达到乐美的境界,开展各种小发明、小创造竞赛,用自己的才智,用科学去创造美。 有种说法,偏自然科学或偏人文科学叫做“半人”,其实只知科学,而不能体味其中的美好也不能算是我们需要培养的“全人”吧?科学与美的完美结合,不仅为学习带来乐趣,也为科学的发展注入无限的想象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