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3403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粤沪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根据考古学界一致公认的研究成果,1965年发现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对我国境内究竟还有不有更早的人类活动,考古学方面已有更多的进展和若干新发现。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大约18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中国人类的历史可以向前推进( ) A . 10万年B . 20万年C . 100万年D . 180万年2. (2分)下列不属于北京人制作工具的材料的是( ) A . 石块B . 兽骨C . 鹿角D . 陶器3. (2分)“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 , 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 因此其生活方式是( )A . 过着定居生活B . 过着群居生活C . 过着游牧生活D . 过着游牧渔猎生活4. (2分)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汉族的前身是( ) A . 戎族B . 鲜卑族C . 蚩尤部落D . 华夏5. (2分)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于( )A . 繁重的徭役B . 沉重的赋税C . 残酷的刑法D . 可怕的殉葬6. (2分)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远古居民分别是( ) A . 河姆渡人 半坡人B . 元谋人 北京人C . 北京人 半坡人D . 河姆渡人 北京人7. (2分)我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农民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 . 刘邦起义B . 黄巾军起义C . 项羽起义D . 陈胜、吴广起义8. (2分)2016年4月19日,2016年公祭大禹陵典礼在浙江绍兴市大禹陵广场隆重举行,今年的祭禹典礼采用古代最高礼祭进行。人们之所以以高规形式祭祀大禹是因为( ) A . 大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B . 大禹最早教人们开垦耕地,发明农业C . 大禹最先采用禅让制更替部落联盟首领D . 大禹治水有功,解除黄河水患9. (2分)商朝的建立者是( ) A . 汤B . 启C . 盘庚D . 禹10. (2分)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它制造于( ) A . 夏朝B . 商朝C . 周朝D . 秦朝11. (2分)英雄中有这样一个场景: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保留一种。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 ) A . 甲骨文B . 小篆C . 帛书D . 金文12. (2分)相传,炎黄时代在对中国史前社会的发展中取得伟大成就。以下成就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 . 养蚕缫丝B . 发明舟车C . 仓颉造字D . 发明铁制农具13. (2分)如下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所示位置分别是( )A . 秦、楚、齐、燕B . 齐、楚、秦、燕C . 燕、齐、秦、楚D . 燕、齐、楚、秦14. (2分)纵观东方文明的发祥地,你会发现它们地理环境的共同特点是( )A . 都在大河流域B . 都在海边C . 都在崇山峻岭中D . 都在高原地带15. (2分)由“禅让”办法产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炎帝黄帝禹舜尧A . B . C . D . 16. (2分)寓言故事“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中。后人由此得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结论。它所表达的观点最接近于( ) A . 老子B . 庄子C . 孔子D . 孟子17. (2分)史实是指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 A . 女娲补天B . 涿鹿之战C . 大禹治水D . 牧野之战18. (2分)下列哪一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A . 私学的兴盛B . 诸侯国的兼并战争C . 社会的急剧变革D . 士人的解放19. (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文中“新皇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 . 世袭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行省制20. (2分)“它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年奇观,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句话中的 “它”是指( ) A . 长城B . 灵渠C . 都江堰D . 大运河二、 综合题 (共4题;共105分)21.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买卖。”引自汉书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引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引自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旧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对商鞅变法各持何种态度? (3)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根据材料三,谈谈商鞅变法有哪些历史作用? 22. (50分)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政治篇】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天,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使上。简明中国史读本【经济篇】材料二:如下图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和穿有鼻环的牛尊【思想篇】材料三:如下图【教育篇】材料四: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五: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1)材料一中三在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2)材料一中三在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3)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4)从材料二的图片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该现象的出现有何作用?(5)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三场重要运动,请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及其对思想解放的积极影响。(6)材料中三幅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前期的三场重要运动,请写出其中一次运动的名称及其对思想解放的积极影响。(7)为改变材料四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8)为改变材料四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9)针对材料五所反映的现状,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10)针对材料五所反映的现状,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23.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 (3)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24. (20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1)老子创立的学派是什么。他认为矛盾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这表明他富有什么智慧? (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哪一本书?举出一项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3)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对社会变革发表自己的言论。墨子在战争方面的主张是什么?在治理国家方面,孟子、韩非子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4)战国时期哪一家的学说最受当时统治者重视?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综合题 (共4题;共105分)21-1、21-2、21-3、22-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10、23-1、23-2、23-3、23-4、24-1、24-2、24-3、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