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说明文复习指导.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3058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说明文复习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说明文复习指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三语文说明文复习指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说明文复习指导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就是一篇说明文所主要说明的事物。确定说明对象的标准:(1)整体、主要(2)具体、准确。说明文的分类: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是按从古到今的时间顺序写的。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按照瞻仰的路线由远及近、由低到高,先四周后正中,先台阶后碑身、碑座等依次进行介绍。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如死海不死一文,由现象到本质(成因)揭示了死海的特征,并介绍了死海的现状和未来,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如何判断说明顺序:以时间为顺序的,一般都有表示年代的时间词出现,如:“过后”,“不久”以空间为顺序的要抓住表示方位的词: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一般介绍建筑物的都用空间顺序。以逻辑为顺序的,判断是逻辑顺序可抓重点词语,如:“所以”、“首先”、“其次”。作者不管是采用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的说明对象的特点。关于说明顺序题型示例:试题一: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彩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问一:本段采用了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答一:本段采用的顺序是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问二: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方法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二:不能。因为文章是按照从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的。试题二:第一种泪水是在眨眼间产生的,即所谓的“基础泪”,第二种眼泪,也具有纯生物作用,它是因为条件反射活动流出的泪水。第三种眼泪,也是最后一种眼泪,即由于激动而流出的眼泪。得到的证实说,这种眼泪只有人类才有。问一:三种眼泪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答一:不能。因为本文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说明的。问二:本文说明三种眼泪时,哪种说得简略,哪种说得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答二:前三种略,第三种详。因为第三种最高级最复杂。不为一般人所熟知,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试题三: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例如:摩托车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可能死亡。问一: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内容的?答一:按照噪音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或噪音对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顺序。问二: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答二:更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使文章的条理更清楚。注意:有些时候,我们在分析某一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时,需要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从一组答案体会一下:答案示例1:这篇短文第一自然段主要说明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其他各段接着说明白血球、血浆、血小板、人体的血量以及造血器官,所以这篇短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答案示例2:本文是根据人类使用铅的历史,围绕其用途、毒性展开说明的。答案示例3:文章先写昆虫和某些动物将树木分解,再写真菌和细菌对树木的分解。所以:有时候回答说明顺序就是把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前后概括出来以体现说明的前后顺序。常见的说明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9种。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2.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如向沙漠进军一文将沙漠进攻的方式分成“游击战”和“阵地战”两类。3.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又说服力的依据。如死海不死一文用大量的数字说明死海之所以浮力大的原因,非常清晰。4.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如人类的语言一文将鹦鹉、猩猩的“语言”与“人类的语言”作比较,得出“只有人类才有真正的语言”的结论。5.下定义: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如统筹方法一文,开头就给“统筹方法”下了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下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这样,就把统筹方法和其他的数学方法区别开来了。6.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1)下定义的作用:准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容,使读者对事物的概念有了十分清楚的了解。(2)打比方的作用:使被说明事物形象具体化,增加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展现事物的特征,便于读者理解。(3)举例子的作用:准确形象地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事例典型,深入浅出地说明事物,便于读者理解。(4)列图表的作用:直观、清楚地说明事物,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5)列数据的作用:用科学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6)分类别的作用:把某一事物进行具体形象的说明,眉目清楚,层次清晰。(7)作比较的作用: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使读者对说明事物的特征有更清楚的了解。注意:我们在阅读理解的时候,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试题一: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例如制造染料、农药、灯泡、电池、开关的工厂,它们排出的废水中通常含有汞,这些废水流入到江河里,使生长在河里的鱼儿体内含有了许多的汞。人吃了这种鱼,汞便在人体内慢慢积累起来,这就是汞中毒。久而久之,汞中毒的病人会出现口吃不清、手脚麻木、耳聋眼瞎、精神失常等症状,甚至会死亡。问: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答:举例子。具体说明工业污水是重要的污染源以及它的危害,更有说明力。便于读者理解。试题二: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是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颗粒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使雾滴在凝结核上凝结成大气滴形成降雨或降雪,从而达到消除的目的。三是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2005年河北省试题13题)问:这部分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的作用。答: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人工消雾的三种方法。试题三: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森林维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这种“能吞能吐”的特殊功能是其他任何物体都不能取代的。(能吞能吐的森林)问:本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答: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形象具体地说明森林“能吞能吐的特征和在维护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试题四: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的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问:文章划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答: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森林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意思对即可)试题五:万人大礼堂里面宽七十六米,深六十米,中部高三十三米,体积达八万六千立方米。作用分析: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者用具体数字准确说明万人大礼堂的宽度、深度、中部高度及体积,突出其“雄伟”的特征,使读者一目了然。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使被说明事物具体化,更形象生动,具体准确地揭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和本质,使人们能清楚地认识被说明事物。灰姑娘的时钟教学目标1.学习并把握对议论文的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所谓准确,就是用词恰当,要合乎实际、合乎语法、合乎逻辑;所谓严密,即用词语要周到,简洁明快,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所谓生动,即要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把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活泼有趣,使人读来有兴味,而不枯燥乏味。2.理解课文从熟知的有趣的故事中引发出的严密的逻辑思维的论述方法。3.学习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教学建议思路结构如果对全文进行分析,可以将课文分为两部分,那么,上面选文就是第一部分,也是全文提出的两个问题中的第一个问题。即从灰姑娘的失约而论证中途报时的时钟的存在,这是第一部分的含义。灰姑娘为了约定不得不离开渴望已久的舞会,而且连丢下一只水晶鞋都无暇顾及,就慌慌张张地奔出城堡。尽管如此,她还是受到了惩罚。为什么对她如此严厉呢?这为下文设下伏笔。上文第三段的末句写到不过仔细想一想,这故事似乎有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无论是对童话故事也好,约定也好,时钟也好,实质上是对时间的思考,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层主要是写,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的有无展开论证,并证实确有其钟。它最早出现于公元1300年前后的欧洲各地修道院,14世纪中叶出现于欧洲的公众场所。第三层主要是写,由对有没有15分钟响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而且是室内座钟的报时。结构内容课文根据提出的两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12段)由灰姑娘失约的问题而论证时钟的存在。第一层(1-3段)对约定的时间的思考。第二层(4-6段)由对中途报时的时钟有无的质疑而论证时钟的存在。第三层(7-12段)由对有无每隔15分钟项一次的时钟的质疑,而论证灰姑娘确实在宫廷内听到了这样的钟响。第二部分(13-18段)由对童话的质疑而论证时间的意义。第一层(13段)对以约定的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的时代和社会背景质疑。第二层(14-16段)论述时钟对人的影响及其意义和作用。第三层(17段)由对时钟的论证,考证了童话灰姑娘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第四层(18段)引证灰姑娘失约误时的错误,归结时间的重要意义,提出论点时间等于金钱。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并把握议论文对语言的要求:准确、严密、生动。2.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3.学习通过分析、归纳提炼论点这一最基本、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教学设计示例一、导入 新课记住,半夜12点,决不能超过一秒钟!要是过了12点你还在舞会上,哪怕只过一点儿,一切也都将会变回到老样子:马车变回到玩具,马变回到鼷鼠,侍从变回到蜥蜴,身上穿的也将变回到原来的旧衣服!文章用仙女的再三叮嘱作为开篇,向灰姑娘警示过时的后果。这说明本文的论题是什么,先不要着急回答。先让我们一起研读。二、指导预习提示预习的要点(可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A、体会本文中童话语言和推理语言的特点。B、分析作者怎么样从故事中提出问题,逐步推论,进而最后得出结论的写作特色。C、识记文中自己认为生疏的词语和自读提示中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学生各自默读(朗读)课文并完成作业 (教师指导完成,并及时修正)A、边读边标示自然段和生疏的词语。B、认读并理解下列词语a祈祷:一种宗教形式。祈就是向神求祈,祷义同于祈。b无暇顾及:没有空注意到。暇空闲;顾注意、照管;及达到。c修道院:天主教和东正教等教徒出家修道的机构。也指天方教会中神甫的机构。d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C、本文所记叙的灰姑娘的故事是属于哪一种主要情节的故事?请用一句话简明概括。(以约定时间为主要情节的故事,这句话在第13段中。)三、研读课文朗读全文并思考怎样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朗读课文可以请若干个同学进入角色,逐段连续读完;也可以组为单位朗读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学生回答如何划分段落层次。(学生各学习小组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并修正后概括板书。)组织学生分析归纳本文的论点。(论点是时间等于金钱,这话在末段的首句中。)四、研讨问题(问题与答案分别用投影打出来)本文的论题是什么?(本文的论题是遵守时间的话题。标题是一偏正短语,时钟是中心语,时钟就意味着时间。)根据课文,比较理解定时法则和不定时法则。(答案见能力训练)课文第13段中有这样两句话:还有一点引起我的注意的,是与仙女约定的严守时间问题。这其中包含着耽误了约定时间魔法便会失效这一极为严厉的惩罚手段。那么,怎样理解灰姑娘因失约而受到的严厉惩罚这一问题?(答案见能力训练)五、课后作业阅读课文,体会所涉及到的本文的重点难点。复习并修正课上研讨问题中的三个问题。归纳并概括出本文的结构层次。探究活动改写练习可以根据本文内容,改写出一个灰姑娘的故事,并以此为文本,编写出一个短话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述能力。资料来自:悦考网www.ykw18.co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