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3057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I)卷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隋朝末年,一位商人要从余杭将一部分丝织品用船经运河运到洛阳,他不可能经过运河的哪一段?( ) A . 通济渠B . 永济渠C . 邗沟D . 江南河2. (2分)2014年6月22日,正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使微山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填补了微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那么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 ) A . 余杭、涿郡B . 洛阳、大都C . 余杭、洛阳D . 洛阳、涿郡3. (2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下列各项中与这两句诗中作者的兴奋与感慨直接相关的是( )A . 分封制B . 郡县制C . 科举制D . 行省制4. (2分)大唐王朝近300年间,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长安城更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各族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 ) A . 封闭保守B . 开放包容C . 善于模仿D . 风格多变5. (2分)七年级3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 . 中华文明的起源C . 统一国家的建立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6. (2分)小华同学对如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 . 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简车是唐朝时出现B . 都江堰是防洪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C . 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D . 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以农为本”7. (2分)唐掂言:“绍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写出了文人对哪一制度的重视?( )A . 科举制B . 宗法制C . 郡县制D . 公九卿制8. (2分)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总结卡片,在卡片横线处应当填写的内容有( )唐朝时期的中外交流两位高僧:玄奘、鉴真两种方式:对内引进、对外输出两种作用: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促进中华文明的传播两种原因:唐朝繁盛所产生的吸引力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科举制的创立A . B . C . D . 9. (2分)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开元盛世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贞观之治A . B . C . D . 10. (2分)2016年5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欢迎印度总统慕克吉访华,慕克吉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就是( ) A . 张骞B . 班超C . 玄奘D . 鉴真11. (2分)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与北宋对峙的党项族政权是( ) A . 辽B . 金C . 西夏D . 元12. (2分)下列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对北宋来说,它是一个屈辱的和约B . 它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C . 客观上使得辽宋关系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D . 缩小了北宋的统治区域,是北宋走向衰落的转折点13. (2分)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活跃B .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行列C . 宋代茶盐企业已采取现代管理制度D . 银企之间票据流通频繁14. (2分)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影响最大,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约( )A . 200年B . 300年C . 400年D . 500年15. (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南方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这一问题时,得到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环境安定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引进日本人的优良稻种,提高了粮食产量南方自然条件优于北方A . B . C . D . 16. (2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封建政权是( ) A . 北魏B . 元朝C . 宋朝D . 辽朝17. (2分)“交子”反映的经济现象,最早出现于北宋的( )A . 四川地区B . 中原地区C . 江东地区D . 三吴地区18. (2分)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蒙古政权建立定国号为元南宋灭亡元朝统一全国A . B . C . D . 19. (2分)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历史上也有很多促进农业发展的做法,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是( )编写农桑辑要 实行轻徭薄赋 实行余粮收集制 实行粮食税A . B . C . D . 20. (2分)由宋代张择端创作,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可作为研究宋代市民生活重要史料的长卷风俗画是( )A . 女史箴图B . 秋郊饮马图C . 村童闹学图D . 清明上河图二、 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21. (2分)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907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唐朝至此灭亡。 22. (2分)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使唐朝进入全盛吋期,史称“贞观之治”。 23. (2分)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24. (2分)宋朝皇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25. (2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曛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洲。”根据诗歌内容判断作者生活的历史时期应是南宋与金对峙的时期。 26. (2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国力不断增强。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 填空题 (共3题;共5分)27. (1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_28. (2分)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_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赵州桥是由隋朝著名工匠_设计的。29. (2分)宋朝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加以管理: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四、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60分)30.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材料四:(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所以这位皇帝为各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 (3)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出一位当时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 (4)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来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请写出上述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5)“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又是描写那位皇帝在位时的盛世景象。历史上把这盛世景象称之为什么 (6)唐朝这样的繁荣局面被什么事件所破坏,唐朝国势从此走向衰落。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 31.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1)上述材料反映了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何时开始?到何时最后完成?(3)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3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统一全国的政权。为了巩固蒙古人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统治者大力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吸收中原地区历代王朝统治的经验,建立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逐步加强中央集权。注意农业生产,多次下诏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采取一些劝课农桑、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农业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接受中原先进文化,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摘编自元史地理志(1)根据材料一,归纳元朝的统治政策。(不得照抄原文) (2)材料二描绘了元朝的辽阔疆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对它进行有效的管辖,元世祖对边疆地区又是怎样管理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21-1、22-1、23-1、24-1、25-1、26-1、三、 填空题 (共3题;共5分)27-1、28-1、29-1、四、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60分)30-1、30-2、30-3、30-4、30-5、30-6、31-1、31-2、31-3、32-1、32-2、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