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3055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沪科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隋朝时,要把一批牡丹花从洛阳经大运河运抵余杭,正确的路线是( ) A . 江南河长江邗沟通济渠黄河B . 黄河通济渠淮水邗沟江南河C . 邗沟长江江南河黄河通济渠D . 江南河邗沟长江黄河通济渠2. (2分)扬州,是一座与中国大运河息息相关的历史文化名城。2500年来,扬州城与大运河同生共长、兴衰与共。今年扬州将启动建设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你觉得该馆可以介绍哪位皇帝的事迹为宜( )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隋文帝D . 隋炀帝3. (2分)下面关于科举制表述正确的是( )科举制度首创于隋朝 科举制度促进了唐朝诗歌的繁荣科举制度改变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局面 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A . B . C . D . 4. (2分)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经济繁荣、文化辉煌 对外交通发达A . B . C . D . 5. (2分)比较唐与日本的铜钱,分析它们铸造的时间,不能得出以下结论的一项是( )A . 由遣唐使带入日本并在日本流通B . 开始铸铜钱的时间日本晚于唐朝C . 是日本吸取唐朝文化的表现之一D . 日本铜钱是仿照唐朝铜钱铸造的6. (2分)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下表为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比重约5%约16%约24%约45%A . 分封制B . 郡县制C . 科举制D . 内阁制8. (2分)隋唐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下列不属于反映唐朝民族关系融治的诗句是( ) A . “回鹘衣装回鹘马”B . “车书本一家”C . “和同为一家”D . “唐风洋溢奈良城”9. (2分)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A . B . C . D . 10. (2分)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 . 张骞B . 玄奘C . 鉴真D . 郑和11. (2分)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其创立者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契丹耶律德光B . 金阿骨打C . 西夏元吴D . 吐蕃松赞干布12. (2分)宋辽,宋夏和议共同点是( ) A . 辽夏向宋称臣B . 北宋割地求和C . 北宋送给辽夏“岁币”D . 互相禁止边境贸易13. (2分)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些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 A .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 . 提高了农民的社会地位C . 加强了同海外各国的联系D . 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 (2分)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 A . 文人画,重视写意B . 山水画,重视写实C . 花鸟画,浓墨重彩15. (2分)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 . 广州 B . 开封C . 泉州D . 临安16. (2分)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阿骨打 元昊 铁木真 阿保机 忽必烈A . B . C . D . 17. (2分)电视剧走西口讲述了民国初年一群饱受生活所迫的山西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悲凉故事。“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是中国有名的三次人口大迁徙。在中国历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徙,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结果是( )A . 加剧了南方生态环境的破坏B . 缓解了北方的人口压力C . 稳定了南北政权的对峙局面D . 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18. (2分)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 )A . 成吉思汗B . 忽必烈C . 顺治帝D . 渥巴锡19. (2分)学习宋元历史后,七(1)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 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B .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C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 . 封建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20. (2分)“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则观指南针。”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何时?( )A . 北宋B . 南宋C . 明朝D . 清朝二、 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21. (2分)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907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唐朝至此灭亡。 22. (2分)唐朝时期统治强盛的三个皇帝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23. (2分)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宋代书法家,人称“宋四家”。24. (2分)五代十国时期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导致政局动荡不安。这也是宋太祖首先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的主要原因。 25. (2分)郑和下西洋与岳飞抗金虽都是古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件,但两者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友好往来,后者则是抵御外来侵略。 26. (2分)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间,国力不断增强。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 填空题 (共3题;共8分)27. (2分)感恩前人之惠。战国时期“_”技术的推广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北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_”提高了粮食产量。28. (4分)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朝开始的。 (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推行的制度_。 (3)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_。 (4)战国时期在成都西北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_。 29. (2分)宋朝时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_,加以管理:明朝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四、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65分)30. (30分)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材料二:“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杜甫春水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周匡物及第谣材料四:“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陈陶陇西行材料五:“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晁卿指阿倍仲麻吕,他的汉名为晁衡)李白哭晁卿衡(1)诗中反映的是唐朝的哪一盛世局面?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2)杜甫在诗中描述的是唐朝哪一重要的农具? (3)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该制度建立起的标志是什么? (4)唐朝的“贵主和亲”是指什么事件?“贵主和亲”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5)阿倍仲麻吕来到唐朝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是以什么身份来中国的?唐朝时为中日友好交往做出贡献的中国高僧是谁? (6)根据上述诗歌中所描述的唐朝事件,请写出唐朝的时代特征。 31. (20分)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沿着这条道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材料三: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材料四: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要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使“一带一路”成为开放包容的互信之路、互利合作的共赢之路,和谐共处的和平之路、文明互鉴的友谊支路,对接梦想的圆梦之路。(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开辟的重要作用。材料一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期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什么时候?改进造纸术的关键人物是谁?(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3)根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4)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进入实质性的推进和贯彻落实阶段,你认为这一构想的提出有何重大战略意义?32. (15分)阅读下列材料: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枢密院”,主弹纠者曰“御史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若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举刺之事,则有行御史台领监察御史、肃政廉访司以治之。元文类卷40请回答:(1)以上材料记载的是元朝的什么制度?(2)材料中“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辖什么地方?(3)这一制度影响如何?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21-1、22-1、23-1、24-1、25-1、26-1、三、 填空题 (共3题;共8分)27-1、28-1、28-2、28-3、28-4、29-1、四、 材料解析题 (共3题;共65分)30-1、30-2、30-3、30-4、30-5、30-6、31-1、31-2、31-3、31-4、32-1、32-2、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