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拓展:基因的本质课件浙科版必修2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82485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拓展:基因的本质课件浙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拓展:基因的本质课件浙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生物第一轮复习知识拓展:基因的本质课件浙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生物课堂 2013 名师导学 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生物 八 基因的本质 时间 60分钟总分 100分一 选择题 每题3分 共45分 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遗传物质主要存在部位依次是 A DNA 细胞核 细胞质B 核酸 染色体 细胞核C DNA 染色体 细胞质D DNA 染色体 细胞核 D 2 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实验中 如果用一个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 无放射性标记 复制n次后 结果复制出来的子代噬菌体 A 1 2n 1含32P 全部含35SB 1 2n 1不含32P 全部不含35SC 1 2n 1含32P 全部不含35SD 1 2n 1不含32P 全部含35S C 3 肺炎双球菌分为具有荚膜的S型细菌和不具有荚膜的R型细菌 艾弗里将S型细菌加热杀死后 分别提取其中的蛋白质 DNA和荚膜多糖等成分 再分别与活R型细菌混合后倒平板 考虑当时落后的分离技术 上述实验最可能出现下列哪种现象 使艾弗里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A 与DNA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是具有荚膜的B 与蛋白质混合后所倒的平板出现的菌落全部不具有荚膜C 比较各种混合后所倒的平板 与DNA混合的那一组出现具有荚膜的菌落的比例大D 与多糖混合的那一组没有出现S型细菌 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C 解析 艾弗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进行物质的提取分离 然后单独培养进行对比说明 由于分离的细菌各组分的纯度不是100 因此与蛋白质和多糖混合的组合也会出现有荚膜的 只是与DNA混合的那一组出现有荚膜的菌落的比例大 由于转化的概率很低 因此 与DNA混合后培养产生的菌落大部分是无荚膜的 只有小部分是有荚膜的 4 有三个核酸分子 共有5种碱基 8种核苷酸 4条多核苷酸链 这三个核酸分子最可能是 A 两个DNA 一个RNAB 一个DNA 两个RNAC 三个DNAD 三个RNA B 5 下列关于双链DNA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某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 则另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也相等B 若一条链A的数目大于T 则另一条链上A的数目小于TC 若一条链的A T G C 1 2 3 4 则另一条链A T G C 1 2 3 4D 若一条链的A T 1 2 则另一条链A T 2 1 C 6 用3H标记的胸苷和3H标记的尿苷 分别处理活的洋葱根尖 一段时间后检测大分子放射性 最可能的结果是 A 前者部分细胞检测到放射性 后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B 前者所有细胞都检测到放射性 后者只有局部区域细胞检测到放射性C 两者所有细胞都能检测到放射性D 两者所有细胞都不能检测到放射性 A 7 用15N标记某种碱基 让其进入分裂旺盛的细胞中 15N起初出现在细胞核中 然后逐渐转移到细胞质基质和核糖体上 一般地说 被标记的碱基不可能是 A 腺嘌呤B 鸟嘌呤C 胸腺嘧啶D 尿嘧啶 C 8 下列细胞器中 都不含有胸腺嘧啶和磷脂的是 A 细胞核 核糖体B 线粒体 中心体C 叶绿体 液泡D 核糖体 中心体 D 9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 其中有胞嘧啶60个 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 其结果不可能是 A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1 8B 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 8C 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D 复制结果共产生16个DNA分子 B 10 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B 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C 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D 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度 A 11 在DNA分子中 A与T之间有两个氢键 C与G之间有3个氢键 现有四种DNA样品 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 生活在高温环境中 的是 A 含胸腺嘧啶32 的样品B 含腺嘌呤17 的样品C 含腺嘌呤30 的样品D 含胞嘧啶15 的样品 B 12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实验包括4个步骤 培养噬菌体 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放射性检测 离心分离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 B C D C 13 哺乳动物DNA分子上的胞嘧啶 C 可发生甲基化 即胞嘧啶分子连接上 CH3基团 而使基因失活 重亚硫酸盐能使DNA中未发生甲基化的胞嘧啶 C 脱氨基转变成尿嘧啶 U 而甲基化的胞嘧啶 C 保持不变 现有一DNA片段 经重亚硫酸盐处理后进行两次复制 并对复制后的产物进行测序 若复制产物中出现下列哪项序列 则表明该DNA片段一定未发生甲基化 A B C D B 14 我国遗传科学家率先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水稻基因遗传图 为水稻基因组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稻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 那么水稻基因组计划要研究的DNA分子数为 A 48个B 24个C 13个D 12个 D 15 在 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实验中 如果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 则获得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 A 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B 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C 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D 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解析 由题意知 放射性出现在细菌体内 说明是利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的细菌 噬菌体是专营寄生生活的 故应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得到32P标记的细菌 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 二 非选择题 共55分 16 12分 为了验证某物质对细胞分裂的促进作用 将小鼠的肝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甲 乙两组 在甲组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3H TdR 乙组中加入等剂量的3H TdR并加入该物质 培养一段时间后 分别测定甲 乙两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细胞内3H TdR参与合成的大分子是 该种分子所在的细胞结构名称为 DNA 细胞核和线粒体 2 乙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比甲组的 原因是 3 细胞利用3H TdR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发生在细胞周期的期 4 在上述实验中选用3H TdR的原因是 高 乙组细胞分裂旺盛 摄取的3H TdR比甲组多 产生的细胞含有由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合成的胸腺嘧 啶脱氧核苷酸等为原料合成的DNA 间 细胞增殖 有DNA的复制 3H TdR是合成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酸的原料 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又是合成DNA的 原料 其放射性强度可被测量 17 8分 1958年 Meselson和Stahl通过一系列实验首次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此后科学家便开始了有关DNA复制起点数目 方向等方面的研究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由于DNA分子呈结构 DNA复制开始时首先必须解旋从而在复制起点位置形成复制叉 如图1 因此 研究中可以根据复制叉的数量推测 2 1963年Cairns将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 拟核DNA呈环状 放在含有3H 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 进一步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根据图2的大肠杆菌亲代环状DNA示意图 用简图表示复制一次和复制两次后形成的DNA分子 注 以 表示含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 双螺旋 复制 起点数量 如下图 3 有人探究DNA的复制从一个起点开始以后是单向还是双向进行的 将不含放射性的大肠杆菌DNA放在含有3H 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培养 给以适当的条件 让其进行复制 得到图3所示结果 这一结果说明 4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DNA复制是单起点复制还是多起点复制 用第 2 题的方法 观察到的大肠杆菌DNA复制过程如图4所示 这一结果说明大肠杆菌细胞中DNA复制是起点复制的 DNA复 制是双向的 单 解析 1 因DNA复制开始时首先必须解旋从而在复制起点位置形成复制叉 所以可以根据复制叉的数量推测复制起点数量 2 因为DNA为半保留复制 故复制一次所得的2个DNA分子中 1条链带放射性标记 1条不带 第二次复制所得的DNA分子中 1个DNA分子2条链均带标记 1个DNA分子只有1条链带标记 3 由图示可以看出 该DNA分子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复制为双向进行 4 由图4可知 该DNA分子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即单起点复制 18 9分 已知T4噬菌体在20 条件下 每分钟可以合成含有24 000个核苷酸的子链 如果在20 条件下培养T4噬菌体 用同位素进行标记 标记的时间分别为2 7 15 秒 然后终止标记 经实验处理 将DNA提取出来并使其变性成单链 然后进行离心 将不同大小的DNA片段分开 逐一测定其放射性标记 在标记2秒钟时 放射性标记集中在10S的部分 10S是1 000个左右的核苷酸片段 标记7秒 15秒甚至60秒钟时 放射性标记高峰仍在10S 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培养T4噬菌体与培养大肠杆菌有什么不同 T4噬 菌体营寄生生活 应与细菌混合培养 2 实验中可选用作为标记物 3 自然条件下 T4噬菌体的突变率很低的原因是 4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3H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或3H 胸苷 DNA双螺旋结构为其复制提供了精确模板 碱基互补 配对原则保证了准确无误的复制 DNA复制不是连续复 制的 而是先合成许多10S的DNA小片段 然后再连接 成一条完整的DNA长链 19 12分 现有从细菌体内提取的一个DNA分子 称为第一代 用放射性同位素3H标记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 在实验条件下合成新的DNA分子 请回答 1 第二代每个DNA分子中有 条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链 第二代DNA分子之间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填 相同 或 不相同 2 已知第一代DNA分子中含40000个碱基对 其中胞嘧啶占35 那么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 需补充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1 相 同 36000 3 下列是由氢键相连的两个脱氧核苷酸 其中正确的是 B 4 此DNA分子中有一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能控制一种特定蛋白质分子的合成 若此片段中含6000个碱基 则此蛋白质分子中最多有个肽键 5 DNA分子经过诱变 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 设为P 变成了尿嘧啶 该DNA连续复制两次 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 A A T G C C G 推测 P 可能是 999 C或G 20 14分 2009年10月3日 3名美国科学家以研究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一段高度简单重复的DNA 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 后代细胞中端粒长度会逐渐缩短 细胞分裂能力下降 衰老的过程也就开始 端粒酶是逆转录酶 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能催化合成端粒DNA并将其加至缩短的端粒末端 如下图所示 从而延缓细胞衰老和增加细胞分裂次数 体细胞中端粒酶一般无活性 1 合成端粒所需的原料是 模板是 2 上图标有碱基的核酸片段中有 种核苷酸 3 下列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最低的最可能是 A 造血干细胞B 肌肉细胞C 生殖细胞D 胚胎干细胞 4 根据端粒和端粒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请提出癌细胞长生不死的一种假设 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端粒酶的 RNA 6 B 癌细胞具有高活性的端粒酶 使其端粒不会因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 从而维持癌细胞端粒的长度 使癌细胞无限制扩增 合理即可 5 根据目前的假说 衰老可能是由端粒的缩短导致 因此似乎可以通过激活端粒酶来阻止衰老 据此 请对 给衰老细胞注射端粒酶或活化剂 以促使人 返老还童 的做法谈谈你的观点 赞成 注射端粒酶 端粒因此而延长 细胞分裂次数随着增加 细胞衰老延缓 能达到返老还童的目的 反对 一旦重新获得有活性的端粒酶或活化剂 这些细胞将可能成为 永生 细胞 继而可能衍变为癌细胞 衰老的发生机制要比我们想象中的复杂 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 单一的注射端粒酶或活化剂不足以返老还童 无论赞成或反对 合理即可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