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历史更贴近生活.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2203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初中历史更贴近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让初中历史更贴近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让初中历史更贴近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初中历史更贴近生活以朱琳老师的一节活动课为例谈初中历史教材变化很多年之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由此让我联想到,如果就课堂教学而言,没有生活做中心,那又会怎样呢?课改进行至今,上至专家学者对教材的编制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下至一线教师对课堂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改变,都在探索,如何使历史课堂,尤其是初中的历史课堂更能贴近生活,彰显生命。下面,我就以我校朱琳老师的一节活动课(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为例,谈谈自“一纲一本”时代到“一标多本”时代教材的变化带给我们的感触和改变。一、让机械的课堂灵动起来:从传授知识到培养能力。提及历史,学生可能是喜欢的,可是提及历史课,学生却是厌恶的。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课堂不能给学生提供释放心灵的空间,不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我们的历史课堂里,老师是熟练的操作工,学生则变成了单纯的“机器”机械的听机械的记。国外著名学者保罗弗莱雷曾尖锐地指出:这类课堂教学方式是一种将“人”变成了“物”和“器”的教学方式,在本质上是典型的“储蓄式教育”。因为,它“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可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教师越是往容器里装得完全彻底,就越是好教师;学生越是温顺地让自己被灌输,就越是好学生。于是,教育就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存储材料。”【1】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而朱琳老师的这节活动课则正好相反,整节课灵动自然,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相互交流,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和生命的张力。朱琳老师以动态电子相册的方式导入活动课,在宋祖英的歌曲好日子的背景音乐中,各种新老相片滚动播放,这样的导入方式马上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和兴奋。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相片都是学生分组从网上搜索,用家里老相片扫描,甚至是用相机在身边拍摄的。课堂上,学生按照课前的要求被分成五个组,分别是:衣、食、住、行、用。五个组的同学课前已经在朱琳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资料的搜集、筛选和整理工作,并且每个组对资料的呈现和表述方式是不一样的。在朱琳老师的指导下,每个组选择了不同的方式。第一组的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服饰的图片,甚至有同学细心的收集了比如电视剧金婚、电影庐山恋、花样年华里的剧照,来反映不同时代服饰的不同特点。最后,第一组的同学下载了一段2011年中国民族风的服饰在米兰时装周的展示视频,使第一组的展示活动在美轮美奂的民族色彩中结束。一方面使同学们感受到今天的服饰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一种美感和个性的展示,另一方面,又使同学们了解了中国民族服饰的特点和精美,让孩子们看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第二组的同学细心编排了一幕短剧来反映改革开放前后人们饮食的变化。第二组的同学细心的收集了图片作为自己短剧的背景,余桢同学还拍下了学校对面的中宜联华超市的各种食品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到,改革开放后,我们的食品种类更丰富、营养更全面、购买更便捷。第三组的同学通过模拟记者访谈的方式,选择了中国几个不同的城市,上海、深圳和安庆,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住房的变化,第三组的杨晨同学还拍下了自己的家庭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照片,作为展示。并且请同学用词汇来形容自己的家,宽敞、明亮、温馨、人性,这是同学们使用频率最高的。第四组的朱杰同学用的是家庭的图片和安庆宜城饭店的老照片,路上是绿漆的公交车、寥寥无几的小汽车和骑着自行车的人们。同学们纷纷感慨,现在的皖源国际大酒店,门前再也看不到这样的情景了,中北巴士、私家车、电瓶车等等,才是现在城市人们的主要交通工具。第四组的同学还收集了安庆的火车站、新汽车站、长江大桥等图片,使同学了解到改革开放前后,安庆的对外交通更加快速发达。第五组的同学则采用电视小品的视频来描述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日用品方面的变化。小品中赵本山曾经说我们家只有一件家用电器手电筒,同学们都乐了,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第五组的胡伟同学开始用照片和实物来描述和展示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日用品、家用电器等方面的变化。朱琳老师在学生的展示中充当了主持人的角色,在其中穿针引线,分析总结。最后布置了课后的调查报告我家的变化,而且告诉学生调查报告分成几个部分,该如何选取角度、收集资料、汇总文字。这样的一节活动课,轻松活跃、热烈灵动,最重要的是,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观察历史、关注生活、关心社会。日本著名教育家小原国芳先生亦曾指出:“单做事实的传凿、记忆、叙述,决不是历史教学。对我们至为重要的实是活生生的社会精神,是社会的意志冲动,是时代精神。”“更不能单纯将历史看成死了的形骸,而应看作活着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动,生命的跃动。”【2】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3】朱煜:论初中历史实验教材的编纂、特点与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年第8期【4】包启昌:教科书是教学的依据又是教学的工具,面向21世纪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学第2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5】车华玲:“全球史观”与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历史教学2004年第6期而朱琳老师的这节活动课,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活动和生命的跃动。二、让枯燥的课本时尚起来:从忽略生活到重视生活。曾经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导下,历史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的,历史教育界习惯称之为“一纲一本”时代,当时的历史教材,无论是九年义务教育还是全日制高中,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无论是古代史还是近现代史,都没有任何涉及生活的内容。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新教材)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从2001年秋季开始陆续在国内部分实验区试用。目前初中历史新教材(含已通过审查,即将实验的)大约已有七八种,其中包括由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三套新教材(以下分别简称“北师大版”、“华师大版” 、“人教版”)。 【3】历史教育界习惯称之为“一标多本”时代。朱琳老师的这节活动课就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5课的内容,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课标的内容要求是: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课标给出了教学活动建议:全班分为五个组,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的变化进行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课本的活动目标为:通过社会实践,体会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生活和人们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活动说明也明确提到: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影响。我们的生活正在向文明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无论课标还是课本,这节课的内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参与社会的意识。不仅仅是北师大版本的教材,不仅仅是现代史,不仅仅是这节课,新教材很多版本都补充了大量社会生活史的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专门介绍宋代的衣食住行、娱乐场所、节日风俗。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描述唐代的衣食住行时讲了唐人的饮茶习俗和唐代面食。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描述了宋代城市和农村的生活习俗、娱乐节目。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宋代的社会生活中描述古代城市的格局、市民的居室、文化生活的情况。第11课宋代社会生活是一节活动探究课,要求学生从清明上河图和其他资料中了解宋代生活特点,理解社会经济对生活的影响,感受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节庆风俗。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社会变迁与日常生活,用整整一个单元来介绍改革开放后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生活的变迁。最后同样用一节活动课票证时代的结束来使学生了解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培养学生关心群众疾苦的社会责任感。所有的新教材中这些社会生活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教科书必须具有时代感,因为教科书是供现代社会活动需要的。历史教科书并不例外,现代是历史的发展,人类的历史有丰富的遗产可以继承,各个时代的历史书籍无不受当时时代气息的影响,所以历史教科书具有时代感也是完全可能的。”【4】三、让单一的史观丰富起来:从革命史观到社会史观。“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除了受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史学研究的状态和水平的影响。因为中学历史课程内容是以历史学科知识为依托的。一部好的历史教材,应该与同时代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相适应。由于史学研究的发展变化往往体现了该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所以,历史教材只有不断吸纳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才能保持自身的生命与活力,才能充分体现时代性的特征。”【5】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受“左倾”思想的影响,无论史学界还是教育界,都无法摆脱这样的痕迹。所以用革命史观的角度来研究历史编写教材也是情理之中。革命史观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这一史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所以教材相对倾向政治变革、阶级斗争的描写,而对生活则鲜有关注。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解放,史学界的新史观,如全球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不断涌现。史学研究和教材编写也因此角度更广内容更丰。并且出现大量对生活的描述。因为社会史观的观点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之外的所有问题。社会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回味朱琳老师的这节活动课,让我感触颇多,看似简单的一节活动课,考验老师与学生的配合互动,考验老师对课堂生成的把握。而这样一节内容新颖方式灵活的活动课,更是反映了在丰富史观指导下初中历史教材的不断更新变化。教材的关注生活,课堂的贴近生活,而教育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够热爱生活,从而树立正确的生活观、人生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