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三峡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21539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三峡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三峡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上三峡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揭开文言面纱意外生成精彩 三峡课堂教学案例分析案例背景文言文,我的挚爱,她丰富的内涵,精美的语言深深地吸引着我,一直以来我都在探索与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文言文教学,让学生也能与我共鸣,领略这份文化的精彩,可因为作品本身与学生时空的差距,加上提高考试成绩的思想作祟,因而有时难免犯急功近利的毛病,认为狠抓字词句的落实最为重要,而实际效果却并不如人意,导致学生常把文言文的学习等同于死记硬背,感觉不到其中的情趣,我一直竭力寻找解决的突破口。北魏地理学家郦道远的三峡,这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文言散文, 其中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语言美,结构美,情感更美,又极有层次感,它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那次,我满怀期待走进了课堂。案例描述与评析片段一:课堂上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学生自由朗读,非常认真,当我正陶醉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时,却一眼看到李相可同学正在低头画画,还很投入,我看了他多次而他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一股怒火顿时油然而生,心想:这孩子怎么这样,平时画画好也不能在语文课上乱画呀,当堂把他抓起来,看他还有什么话说。可转念一想,这样做岂不倒了他的台,可这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在琅琅书声中我渐渐平静下来。悄悄走到他身边,可他竟然一点不知觉,斜眼瞟了一下,模糊中大概看到一些景物之类的简笔画。突然一种想法闪过,对了,我何不把教学形式稍作变动。于是我面带微笑很坦诚地说:听着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在想,我若能像我们班美术高手李相可同学那样会画画就好了(我故意把“李相可”说得很响亮,学生们纷纷把眼神转向他),我发现他眼睛一亮,两颊绯红,我接着说:根据课文我该画些什么,要注意些什么?还请大家多多指点,最好能找到依据。学生在下面你一言我一语:要画些山、树、水,、猴子,还有画几只飞速前行的船只师:那必须画出他们各自怎样的特点,才算好?生1:三峡的山要画得高、连绵不断。你看这里的山连绵有七百里。生3:山要画得陡峻些,因为文中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意思就是说,平常的时候,连日月都看不见。师:说得很好,在同学们的描述中,我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壮丽的三峡群山图。连绵七百里,可谓美哉,壮哉!(我显得很陶醉,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产生美的想象。)这时我看到李相可同学先是沉思,后来则显得很兴奋,渐渐的从刚才的尴尬中完全解脱出来,把手举得高高的,我很感兴趣地示意他来答:我们来听听美术高手的高见。(同学们纷纷鼓掌,显得很兴奋)相可说:老师,画一幅是远远不够的,他似乎在思考,又低头看了看书,一幅胸有成竹的神情,至少应该画四幅,第一副:就是以第一段内容为蓝本,取名叫三峡群山图,第二幅以第二段为主要内容,我取名叫三峡急水图,主要画出水流湍急,船只急速飞驰;第三副就叫三峡柔水图,画出水的轻、柔、美的特点;第四幅就叫三峡猿猴图吧,旁边最好题上书上的那句歌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我和所有的学生都很认真地听,我不时点头,并趁机板书了他说的四幅图的名称,我们的思绪被他的话带到三峡美丽的画面当中,我惊叹于他丰富的想象力,也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冲动,而是很好地处理这件事,把他的思路引回来,甚至心理还有点感激他开的“小差”给了我教学上的启发,有了这份久违的惊喜。师:说得真好,你很有想象力,真不愧是我班的美术高手,让我们置身于三峡画廊中。(此时,我看到他显得不好意思,我甚至能感受到他的那份既兴奋又带羞愧的心情。)我们每个人都可说说自己的看法。生:刚才相可讲得很好,也给了我很多启发,不过我觉得“急水图”也可叫“夏水图”,因为第二段都是写夏天三峡水流湍急的特点。生:我认为第三段的“柔水图”改为“春冬水韵图”这样更恰当些,更全面些,因为第三段中不只写水,还写了绝巘、怪柏,茂草等,这里的水清,四周美丽的景色倒映其中,很显清秀,这里的水也急,但急得美,那“飞漱其间”的悬泉瀑布别有神韵,我很想去哪儿玩玩。(学生们都笑了起来)我和学生都点头表示赞许,并在板书中修正与补充。片段二:(四组学生深情朗读四段。读出情味来,这时正好看到相可桌角上那幅开小差时的画,还真不错,心想何不就顺势以美术知识在切入深入赏析文章呢。)问:评价一幅画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非常积极你一言,我一语:看内容、布局、线条、色彩、意境等师:郦道远的这篇三峡,短短一百八十多字竟给我们如此丰富的想象,让我们画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他用的是语言这支神笔,下面我们就用品味的方法来鉴赏一下这幅文字的画卷。如何?生:(学生显得很开心,笑着说)好!师:根据我们的经验,这幅文字图该从哪些角度进行鉴赏呢?生1、从用词、修辞的角度,生2、从布局安排的角度。生3、也可以从情境、情感内容。生4:也可从写作的方法,写作角度等方面。师:说得很好,这和图画何其相似,那么让我们开始吧,选取一个角度。(我发现学生很投入,图画的比方让学生觉得语言的品析并不难,相可也显得若有所思的模样,心想这孩子现在蛮认真的。)生1:我认为“略无阙处”中的“略无”一词用得非常好,因为“略无”是“毫无”的意思,写出山连绵的特点,正好照应了前面“两岸连山”中的“连”字。生2:我认为“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得好极了,让我们真切的地感受到夏季江水湍急。师:说得很到位,但不够深入,谁能补充一下?生4:我来补充,这里用了对比的方法,把水流和骑着飞奔的马,驾御着风做比较,让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三峡水势之急。生5:我最喜欢第三段,因为这里写得很美。师:第三段,是很美,怎么美,美在哪些方面?生5:这里有急流,深潭,清波,倒影。有高峰,有柏,还有悬泉瀑布。内容丰富,景物非常之美。生6:我觉得这里的景物颜色很美,你看急流雪白,深潭碧绿,清波透明,怪柏应该是葱绿色的,就像画画一样讲究色彩的鲜明,给人一种美感。(学生自发为之鼓掌)相可若有所思地说:我觉得这句话其实还用了绘画中所难以表现的动静结合的办法,你看有静静的碧绿的潭水,也有急流冲荡的悬泉瀑布。美丽的景色中又能听到动听的瀑布冲荡的声音,看到美丽的瀑布飞挂空中。这就不是图画所能描绘得了的。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把我们带入三峡美景之中,让我觉得上面我们说的春冬水韵图也无法概括其全部,它更像流动变化的长卷。作者从视觉、听觉及色彩、动静等角度,同时还从俯视和仰视等全方位地介绍春冬之时,三峡独特的风光,怪不得,郦道元自己都赞叹起“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学生齐读,读得很美生1:老师,前面同学说得非常好,可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要写猿声,猿声又是那么悲哀,凄异,我觉得与前面很不和谐。(学生们都纷纷点头,轻声议论说,“有道理也”我也为学生的这一问愣住了,因为原先备课前中根本没有想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学生好呢,我转念又想,先别急,先来用心地读一读)于是我说:提得不错,有自己的思考,不过我们先不急着回答,刚才听大家读得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读,大家边听,边思考刚才同学提出的问题。(教师很投入地朗读)学生纷纷鼓掌。生1:听了刚才老师的朗读,我感受到三峡秋天景色与众不同的特点,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一片清凉和寂静树林和山涧中间。只听见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生2:我也觉得秋天三峡的猿声很独特,是三峡独特的风光,写猿声的连续不断,其实也写出了峡谷之长,回声不绝,给人以不同的美感。生3:小结:文章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了七百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肃涧清猿,而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及精彩的分析品味让大家更深入地体会了本文精彩的语言、丰富的内容、巧妙的写作方法,感受到作者对神奇大自然的由衷热爱与赞美之清。其实,源远流长的文学宝库为我们了提供更多的美景,只要我们用心领会,我们肯定会说其实文言文与美术一样很美!最后我们再次感谢铮一等所有发言的同学,教会我们用图画想象法来学习文言。(课后我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工工整整地写着:老师,谢谢你,你用宽容保全了一个学生的尊严;老师,谢谢你,你的机智引导我们揭开了文言文神秘的面纱,看到她美丽的容颜谢谢你!)我笑了,欣喜自己找到了一直追求的那种教学相长、自然和谐的感觉。案例分析:课前我就由衷赞叹于郦道元的语言功底,惊叹于三峡壮丽又秀美的自然风光,试图想通过教学让学生也能感受文章的魅力。但苦于找不到适当的突破口,原本设计为一段段细致地分析落实,面对课堂上学生开小差时的一个动作,冷静思考后,我的教学思路也为之豁然开朗,巧妙地把美术思想移植到文章的赏析上,激发起学生对文言课文的亲切感,由此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真切感受到三峡的独特之处,而且受到美的语言、美的内涵、美的情感的熏陶,课堂促进了教学相长,在师生共同的讨论中,对文本的认识也不断升华,综观课堂教学的前后,获益匪浅。一、以想象感悟为突破口,挖掘美的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因而面对学生开小差这一偶发事件,冷静之后巧妙利用其中的美术思维,引导学生用美的想象来解读课文。让美术思维与文言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同时珍视学生思维碰撞出来的火花,如,当学生七嘴八舌说该画些什么内容时,顺势引导其说说该画出各自怎样的特点,加以深化,学生在想像与描述过程中,教师适时用语言加以提炼与挖掘,让如画的内容与如诗般的语言相结合。学生真切体味到其中的语言之美、结构之美、情感之美。因而学生的回答越来越精彩,不再是为问题而答,成为一种思想的交流沟通。审美的境界自然无痕地深入了教学,德育工作也与其浑然一体。同时关注着学生的共性与个体的差异,如在李峥一的精彩描述之后,适时征求其他同学的意见,达到彼此补充、修正与提高的过程,实践了“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让整个课堂富有美感且充满青春活力。二、以品味质疑为着落点,激发赏析美的思维。在学生整体认知与想象的基础上,巧妙利用绘画的欣赏与文学作品赏析的共同点,因势利导。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开展带有个人体验性的赏析品味,采用追问的方法让品味语言更为深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语文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反思本课正是朝这一方向努力行进。通过诵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挖掘文言文的审美因素,从而让学生把知识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爱因斯坦语),令他兴奋,令他沉思,令他珍藏永远。在第二片段赏析之后学生提出疑问,面对又一个突发事件,自己课前没有考虑的问题,通过自我深情的朗读,与学生一起深入文本,体悟情感,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由此又多了一分惊喜。课堂是活生生的,每个学生又是充满活力,彼此不同的生命个体,课堂中偶发事件层出不穷,挖掘其中有效资源,顺势加以引导,能创造出一个个我们备课中所没有想到的精彩,能让困扰的疑虑豁然解开。让我们的课堂在“意外”中生成精彩,充满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