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介绍.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20645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学习方法介绍怎样辨析同义词 同义词包括近义词。辨析同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则表示憎恨。 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如“破坏”与“摧毁”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如“战争”与“战斗”前者范围大,后者范围小。 从“具体”与“概括”的不同进行辨析。如“衣服”与“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还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从指对象的不同去辨别。如“沉重”与“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还可以从普通话和方言,如“讨饭”与“乞丐”,口头语与书面语,如“爸爸”与“父亲”,旧词与新词,如“薪水”与“工资”,外来语与本民族词,如“水门汀”和“水泥”常用语和专门术语,如“盐”和“氯化钠”等几方面进行辨析。怎样找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叫反义词,寻找反义词是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从词的音节去寻找。反义词的音节一定要和对应的词相等。如“强”是单音节的,它的反义词也必须是单音节的“弱”。 从词的范围去找。反义词所指的范围应该是相同的,如“强壮”是指人的体质,它的反义词应找“瘦弱”,而不能找“软弱”。 从词的性质去找。词按性质又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一对反义词的词性必须是相同的。如“黑暗”是形容词,它的反义词也应是形容词“光明”,如果用“亮光”就不对了。因为“亮光”是名词。 从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去寻找。有的词是反义词,词义不同,它的反义词也不同。如: 这鱼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腐烂” 这是一件新鲜事。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陈旧” 早晨的空气很“新鲜”。这句中的“新鲜”的反义词应是“混浊”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有以下几种方法: 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如十里长街送总理。 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联系实际,典型联想来理解。如我的战友。 从比喻、象征意义中去理解。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从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有的文章要与当时地的情况联系起来才能理解。常见的病句有哪几种 修改病句要记住:遵原意,少改动。它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是: 读。读懂原句,揣摩说话人本来想说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找准病因,辨清病句的类别,是用词不当、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累赘、词序颠倒、自相矛盾,还是分类不当。 划。用铅笔在病句上划出需要修改有部位,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分析、修改。 改。运用修改符号,进行删、补、换、移。即删去多余及错误的词语、使句子简明。补上句子残缺成份,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词语,使用词怡当。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 对。把修改后的句子进行复查性质的校对阅读。看看是否通顺,有无新的语病产生,是否把说话人原先想说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如果发现有问题,还得重改。怎样修改病句 词义混淆。 词类误用。 成份残缺。 搭配不当。 重复累赘。 词序颠倒。怎样理解词义 一、据词定义法。有些词有好几种意思,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统统也不同,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比较用哪个意思最合适就选哪一条解释。所以,勤查字典是理解词义的最好方法。 二、分解组合法。先逐个分析词语中每个词素的字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如“健美”,“健”是“健康”,“美”是“优美”,合起来就是“健康而优美”。 三、以旧带新法。有些新词是以几个旧字组合而成的,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对旧字的理解带出新词的含义。如“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是“的”,“宝”是“宝贝”,合起来的意思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四、词义引申法。有些词有本来的意思,还可以引申其他方面的含义,对这类词的理解,我们要先弄清它的原来意思,再理解它的引申义。如“碰壁”原指把头撞在墙上,而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碰墙”指的是在黑暗的旧社会,革命者处处受迫害的意思,是引申义。我们可提问:什么?小绒球;是什么?是小鸡。缩句后就是成“小绒球是小鸡。”怎样变换句式 一、常式句和变式句:如:常式句:亲人再见了 变式句:再见了,亲人。把主谓语的位置进行互换。 二、把陈述句改成主动句和被动句。如:他碾死了小青虫。”可改成 主动句:他把小青虫碾死了。 被动句:小青虫被他碾死了。 三、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相变换:陈述句: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改成反问句:讲卫生难道不是一种美德吗? 四、有些陈述句为了突出句中的某一部分,可交换下词语的位置。如:“我去过北京。”与“北京,我去过。”前者突出“我去过”,后者突出了“北京”。 五、直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如:直述句:小红对小利说:“我要吃饭去了。” 转述句:小红对小利说,她要吃饭去了。怎样读懂一篇课文识字理词,即认识字,理解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特别是反映人物品质、事件意义、事物特点的句子。认识结构,即给课文分段和概括段落大意。了解内容,即弄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认识中心,即弄明白课文的中心思想 是什么。体味技法,即文章的写作特点。 种分段法:、事序分段法,即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时序分段法,即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地序分段法,即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事类分段法,即按照事物的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去给课文分段。、总分分段法,即按照先总结后分述,或先总后分再总的文章结构去给课文分段。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主要抓住段中说的是谁或什么,再分析其怎么样、是什么或干什么,去归纳段落大意。这样,段意的语句就会精炼些。以上三步总的来说,是对课文的局部认识。 1、摘句法,找中心句。2、取舍法,找重点句。3、合并法,归纳各层层意。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串联段意;2、抓重点段;3、运用过渡句、段;4、巧用中心句;5、改添总结全文怎样命题:1、以时间命题(下课十分钟);2、以中心命题(尽责的爸爸);3、以地点命题(记金华双龙洞);4、以人名命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5、以文章内容命题(草地夜行)复句有哪些基本类型 并列关系的复句。 承接关系的复句。 选择关系的复句。 递进关系的复句, 转折关系的复句。 因果关系的复句。 假设关系的复句。 条件关系的复句。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先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 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写人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写人是作文的基本命题。写人,可以侧重写人物的外部表现,即写他在做些什么,或者有哪些动人事迹;也可侧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写他在一件事面前,在与别人交往中,或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变化,和随之产生的喜、怒、哀、乐之情;也可以交错地写人的外部表现和心理活动。 写人的文章应注意以下几点: 交代清楚他是什么人,如他的年龄、性别、外貌、职业、性情,及与自己的关系。 要写出人物的特点。就是要写出这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只有把特点写出来了,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也才能与众不同,有了新意。 要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表现人物,决不能象老师给你写品德评语那样来写人。所选的事件要能充分表现这人性格和品质。当你把事情写好了,人物也就写好了。如当你读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以及我的战友以后,你对这两位英雄就有了深刻的印象了。 要抓住人物细微的动作及其变化,给予具体,生动的描写。即抓住细节刻画人物,使原来比较平板、模糊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有血有肉。如一夜的工作中,周总理扶正转椅就是一个细节描写,它表现了周总理有条不紊的工作作风。 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因为不同的年龄、职业、性格等的人物,他们所讲的话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讲的话也是不同的。 要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来写人,不要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马虎拼凑,拉拉杂杂,更不能重复罗嗦,画蛇添足,使人看了不知在说什么。写事的作文应注意什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都是我们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大多是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小事,如何把这些小事作为材料来写或作文呢?请注意以下几点: 如果根据题目的要求选定了某件事,你就要对这件事进行认真的回忆,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挖掘出这件事中含有的生活道理,或找出它闪光的地方。 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怎样的事。 必须把事情发生的环境写清楚。因为任何事情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的。环境写好了,写出特点来,还能渲染气氛,表达感情,使文章更生动。 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写事离不开写人,同此在记事过程中,一定要把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写细致,写逼真,这样才能表达出人物的思想品质,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件事所包含的意义,即文章的中心思想。语文的学习方法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它细分,然后作有序的排列,便于教师有计划地、扎扎实实地实施,让学生一法一法地具体掌握。国内在这方面不乏有效的尝试。如廖文仙把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作了如下的分解。 语文的学习方法应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它细分,然后作有序的排列,便于教师有计划地、扎扎实实地实施,让学生一法一法地具体掌握。国内在这方面不乏有效的尝试。如廖文仙把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作了如下的分解。 1、识字方法:(1)怎样读准字音;(2)怎样识记字形;(3)怎样理解字(词)义;(4)怎样查字典;(5)怎样写字。2、学词方法:(1)怎样理解词义;(2)怎样组词;(3)怎样把词语归类;(4)怎样辨析词义;(5)怎样找反义词;(6)怎样搭配词语。 3、学句方法:(1)怎样把句子写得通顺,完整、具体;(2)怎样把句子写得形象、生动;(3)怎样用指定的词语造句;(4)怎样表达句子的语气;(5)怎样扩句、缩句;(6)怎样运用关联词语;(7)怎样变换句式;(8)怎样修改病句;(9)怎样运用标点符号。4、阅读方法:(1)怎样理解句子含意;(2)怎样给文章分段;(3)怎样概括文章段落大意;(4)怎样抓住文章主要内容;(5)怎样概括文章中心思想;(6)怎样捕捉文章的中心句;(7)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8)怎样读懂写人、记事的记叙文;(9)怎样读懂常识性的说明文;(10)怎样读懂诗歌;(11)怎样读懂寓言、童话。5、作文方法:(1)怎样审题;(2)怎样自拟作文题目;(3)怎样立意;(4)怎样选材;(5)怎样拟作文提纲;(6)怎样修改作文;(7)怎样构段;(8)怎样谋篇;(9)怎样观察事物;(10)怎样联想、想象;(11)怎样描写人物、景物场面;(12)怎样说明事物;(13)怎样议论事物;(14)怎样记叙一件事;(15)怎样抒发思想感情;(16)怎样看图作文。 6、常用应用文写法:怎样写借条、请假条、留言条、通知、决心书、一般书信、日记、读书笔记以及做会议记录等。 又如,丁有宽则把他创造的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读写结合法分解为如下的项目:1、句子结构法:练好“四素”(时、地、人、事):完整句、连续句、并列句、总分句。2、句群结构法:学好下列句群形式:连续、递进、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结合、主从、点面、因果、转折。 3、段结构法:学好下列结构段:承接、总分、并列、点面、因果、概括与具体、记叙与抒情。4、篇章结构法:(1)审题和命题训练学会看题学文、审题方法、自己命题;(2)捕捉和表现中心思想训练概括和捕捉、确定和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3)文章选材的训练围绕中心思想选材,做到“真”、“小”、新”选材;(4)材料安排和记叙顺序的训练;(5)文章开头法的训练。学会下列文章开头法:交代“四素”、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描写引入、抒发感情;(6)文章结尾法的训练。学会下列结尾法:事情结果、点明主题、展示未来、抒发感情、描写;(7)文章过渡法和照应法的训练;(8)学会自己修改文章的方法。5、记事顺序法:学会按照下列的顺序记事方法:事情经过、时间先后、地点转换。6、景物描写法:(1)景色描写:学会抓住特征和围绕中心思想的描写方法。(2)建筑物描写:学会描写一座建筑的外貌和特征的方法。(3)动物描写:学会描写动物的外形、动态以及动静结合的方法。(4)植物描写:学会描写花果和树木的方法。(5)场面描写:学会抓住场面特点具体写和结合抒情写的方法。7、人物描写法:(1)人物外貌描写,学会“写得像”、“写得得当”的方法;(2)人物语言描写,学会围绕中心、对话得体、多人对话的方法。(3)人物活动描写,学会下列描写法:动作有变化;动词用得准确;动作具体而有条理;动作有特点和重点;(4)人物心理描写:学会表现自己心理和别人心理的方法;(5)人物综合描写:学会神态、动作和语言的综合描写,以及结合议论描写的方法。(6)用一件事写人:学会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或表现几个人(或一个集体)的方法。(7)用几件事写人:学会用几件事表现一个人或表现几个人(或一个集体)的方法。(8)学会用几个方面的品格表现人的方法。以上两人的学法程序项目,为语文学科学法指导的序列化和操作化的研究,提供了可贵的成果。当然尚待进一步完善和扩大,如听话、说话、背诵、质疑问难、课外阅读,以及作读书笔记等方法,显然也是学生所必需的。(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确说出来,稍加分析,即可得出。有的文章中心思想暗含在文章之中,没有明确说出来,需要读者深刻体会。掌握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就能根据文章的特点,较为熟练地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小荷作文网www.zww.cn,你也可投稿。 1。分析题目概括法。 文章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体现,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体现在题目上,使读者一见便知。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容易概括。例如,伟大的友谊一课,就可以运用分析课题找中心的方法概括出体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伟大友谊的中心思想。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 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恰好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使读者一进入文章便知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针对这一特点,要学会从文章的开头找中心的方法。例如,詹天佑一课就能从口头“詹天佑是我国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一句基础上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从过渡句、段找中心。 有些课文,特别是介绍科学常识性的课文,内容涉及事件或项目较多,这类课文中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段往往是中心句出现的地方。如太阳这篇课文的过渡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又如灰尘的旅行中间有一句:“灰尘的旅行,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危害性呢?”这些过渡句即文章的中心句。 4。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 文章的结尾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有的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最后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要学会分析文章的结尾、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就能根据课文的最后一句“我们的心跟你们永远在一起”的内容概括出体现中朝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中心思想。5。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中心。 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在于描写人物形象,而人物的语言则是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标志。作者把中心思想放在人物的语言中表达。因此要注意在分析人物语言中概括文章中心思想。例如,登山一文就能从列宁的语言描写“我们应该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一句中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小荷作文网 6。从抒情部分找中心。 一些记人叙事的课文,记叙中的抒情句常常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如一夜的工作,作者记叙了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后写道:“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总理,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又如海上日出中:“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这些抒情句就是课文的中心句了。小荷作文网www.zww.cn,你也可投稿。 7。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 有的作者时常把中心思想放在自己的议论部分来表达。这就是要注意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例如,白杨一课,我们就可以从课文的“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不是,他也是在表白自己的心”一段议论部分概括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8。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 一些课文为了表示强调,往往使某个句子在课文中出现好几次。如难忘的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小英雄雨来中:“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些句子在课文中均出现了三次。这个反复部分一般就是中心句。 9。从重点句、段找中心。 一般课文中,总有表现文章中心的重点句、段,这些重点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如落花生中:“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又如大森林的主人一课中猎人的话:“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用。”能找出这样的重点句,中心句也就找出来了。10。套路法。 做法是分两部分表述。一部分是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一部分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首先通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体裁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再从内容中仔细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具体来说,写人的文章,一般是反映这个人或他所代表的一类人的品德、品质、特点、思想、精神等。写事的文章,一般是说明某个道理(或问题);状物的文章,一般是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但究竟反映了什么,应从文章的主要内容上细心琢磨、领会和思考,然后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其语言组织形式因文体不一,其表现形式也不一。如:记叙文的文字表达的写法是“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等”。童话、寓言、故事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说明文的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说明(揭露、批评)”散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感情”。另外,有的文章的标题本身就揭示了中心思想,如为人民服务别了,可爱的祖国等。有的只要找准中心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便水到渠成,如詹天佑养花等。按照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中心思想,就能感到有思路、有头绪,并能掌握一定的规律,解决了望而生畏的问题,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1。写作背景法。 要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了解它的背景,是无法抓准的。例如读高尔基的海燕,如果不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中心转移到俄国,俄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不了解1903年高尔基在彼得堡目击沙皇军警镇压、屠杀游行示威的学生后,立即愤怒地起草控诉政府抗议书这些史实,就很难理解高尔基在海燕中抒发的感情,也很难理解这篇散文诗所表达的深刻的中心思想。12。归纳段意,理清文章逻辑结构法。中心思想是从文章中归纳出来的,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不理清文章的逻辑结构,就难以找到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也就难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13。从“文眼”上寻找中心。例如唐弢的琐忆,它的文眼就是鲁迅先生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而文章的中心正是在表现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的文眼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这篇文章的中心,正是在写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大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4。从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出发去归纳中心。 不同文体有不同特点,归纳中心思想应从不同特点出发。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往往与中心思想有密切关系;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往往与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密切相关;诗歌和抒情散文的中心思想,往往与作品的写作对象和作者抒发的感情相关。 书面作文是在“看”、“说”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前两步都做得很好,“写”这步就成了容易的事情了。 写前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回顾教材中相应的习作例文、讲读课文。目的是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二是复习与本次作文有关的写作常识。如,写人的文章应抓住人物的哪些方面,怎样把人放在事情中去写;记事的文章应按怎样的顺序记,怎样把事情写具体,写明白等。三是参考范文的写法和有关写作常识,对习作的构思做到四个进一步弄清;进一步弄清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题目;进一步弄清题目与文章内容是否相符,文章内容是否能表达出中心;进一步弄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详略处理是否得当;进一步弄清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 讲评、修改作文是同学对习作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讲评中,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可使同学触类旁通,得到启发;通过对问题的争论、辩论可以提高同学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说理的能力。 评改方式大体有群批群改、互评互改、集中讲评等几种。群批群改,主要是集中解决一个值得注意的共性问题。做法是:打印有代表性的文章,发至每个同学手中,阅读后,同学自行修改,教师只做适当的点拨,以保证修改效果。互评互改,是每个同学把写完的文章,互相交换修改,然后再互相交换修改意见。集中讲评,是在小组或全班范围内进行口头评论作文。讲评时,同学可以广开言路,按讲评要求各抒己见,肯定文章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对有分歧的问题,可以展开讨论,但在做点拨、引导、调控时,不轻易下结论。讲评时要注意:说话要有证据,不作不负责任的批评或赞扬。不能只提毛病,不提修改意见。语言要流畅、清晰,想好了再说,不要拖泥带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