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归纳总结.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1702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归纳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归纳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语文文言句式归纳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倒装句:1.状语后置一:介词“于”“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一般用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习惯上应该提到动词的前面,这种情况下,介词于、乎,可解释为:在、把、向、比、同、跟。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2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指南录后序3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世家4 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孔子世家5 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孔子世家6 管仲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 管仲列传7 太子欲图国事于先生也。 刺客列传 8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淮阴侯列传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10 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六国论二、介词“以”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古汉语中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翻译时也应该提到前面。这时,介词“以”一般可理解为把、用。 11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谏太宗十思书12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鸿门宴13 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高祖本纪14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高祖本纪15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16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孔子世家17 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賷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 滑稽列传18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 刺客列传2. 宾语前置1)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劝学 “知”“解”为动词谓语。2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有”为动词谓语。3 其李将军之谓也? 李将军列传“谓”为动词谓语。4 岂管仲之谓乎? 观众列传同上5 何功之有哉? 魏公子列传“有”为动词谓语。6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过”为动词谓语,意思是“责备、责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7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实为:在安8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实为:羡何9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实为:知何10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 同上实为:适奚11 彼且恶乎待哉? 同上实为:待恶12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 滑稽列传实为:求何13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渔父实为:令自3)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14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逍遥游“夭阏”为动词谓语。15 意者吾未仁也?人之不我信也。孔子世家“信”为动词谓语。16 意者吾未知也?人之不我行也。 同上“行”为动词谓语。17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有”为动词谓语。18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指南录后序“出”为动词谓语。19 於期每食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计所出耳! 荆轲列传同上4)介词宾语前置20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以”为介词,可理解为:凭21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同上22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高祖本纪同上23 王曰:“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上24 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同上25 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世家“以”为介词,可理解为:用3. 定语后置我们知道,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饰中心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象就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一般有标志性的词语。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把它归结为四种常见的形式: 1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例如: (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今)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今)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就为他的人民忧虑,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他的君主担忧。 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 2 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 例如: (古)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今)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要吃一担粮食。 (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今)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的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马”、“穷民”,后置定语分别是“千里”、“无告”,标志性的词语分别是“之者”、“而者”,其中的“者”相当现代汉语中联系定语和中心词的结构助词“的”。 3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如: (古)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今)村里好事的少年,养了一只蟋蟀。 句中的中心词是“少年”,后置定语是“好事”,“者”是标志性词语。 4 中心词+数量词 如: (古)尝贻余核舟一。(核舟记) (今)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句中的“一”作“核舟”的定语。 另外,辨识定语后置要注意两点:一是表示领属性的定语(如“永州之野产异蛇”)不能后置,只有一般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时间、处所、数量等修饰性定语才能后置。二是要注意把定语后置和某些表面上相类似的语言形式区别开来。例如: 村中少年好事 (定语+主语+谓语+宾语) 村中少年之好事者 (定语后置) 村中少年之好事 (主语与谓语之间加了一个结构助词“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总而言之,我们如果灵活的把握了定语后置的特点、四种常见的形式以及要注意的两点,那么,就能快速辨识定语后置这种特殊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