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一.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1529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粤教版高三语文文言助读之二十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41指鹿为马秦末,赵高欲作乱(指夺取朝政大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试验),持鹿献于二世(指秦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此为鹿而非马也。”赵高问左右,左右或言马,以阿顺(阿谀奉承)赵高;或言鹿者,高以法惩之。后群臣皆畏高,高喜。文言知识或。现代汉语中的“或”,多指“或者”。而文言中的“或”,除了指“或者”外,多作“有的”用。上文“或言马”、“或言鹿”,意为有的说马,有的说鹿。又,“庭之竹或高或低”,意为院子里的竹子有的高有的矮。文化常识秦王嬴政灭六国后,自称始皇帝,按他的意要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一直传万世。所以秦始皇死后,他的儿子胡亥继位,世称二世或二世皇帝。秦始皇的大儿子叫扶苏,秦始皇死后,太监赵高和丞相李斯害死了扶苏,把胡亥推土台。以后赵高又害死了李斯,于是赵高便想独揽朝政大权了。启发与借鉴1.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思考与练习1解释:持 ;为 2翻译:高以法惩之。 242 一字师郑谷,唐人也。在袁州(古州名)。僧齐己善诗,因携所为早梅诗往谒,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谓曰:“数枝已非早也,不若更为一枝佳。”齐己默诵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遽兼(提起)三衣叩地拜。自是,士林(读书人中)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文言知识善。“善”有三个基本解释:一指:“善于”、“擅长”;二指“善良”、“仁慈”;三指“好”、“友好”。上文“善诗”,意为擅长写诗。又,“二人素善”,意为两人一向友好;“善有善报”,意为做好事有好的报答;“善谈”即健谈,擅长说话。文化常识上文提到“三衣”,是指和尚穿的大衣、上衣和内衣,合称“三衣”。齐已是和尚,故称“僧”。和尚穿的衣服又称袈裟;和尚住的房屋叫禅房;和尚打坐的处所叫禅堂;和尚用的碗叫钵;和尚诵的书叫经;和尚死叫圆寂。总之,和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很多特殊的名词。一般人称和尚为出家人,又尊称为禅师。启发与借鉴“数枝”改为“一枝”,更准确地显出“早梅”的“早”。可见作诗写文章要十分讲究用字。思考与练习1。解释:所为 ;云 ;更 2翻译: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243 闵子骞 闵子骞兄弟二人,母死,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失辔(抓不住马缰绳),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日:“母在,一子单;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 文言知识 御。“御”指“驾御”,“御者”即驾车的人。上文“子骞为其父御”,即闵子骞给父亲驾车。皇帝是“驾御”整个国家的人,是天下最大最高的“御者”,因此凡他使用的往往要冠上“御”。如“御笔”指皇帝写的字;“御膳”指皇帝吃的饭菜;“御船”即龙船,指皇帝乘的船;“御榻”指皇帝睡的床;“御花园”指皇帝宫中的花园。 启发与借鉴 闵子骞是个识大体的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更 ;复 ;持 。 2翻译:寒儿。 3填空:面面相 ;无 之谈;孤苦 仃;面黄 瘦;举世 目。244王元章砍神像 绍兴王元章,元朝初年名士。初,所居与一神庙近。遇作饭缺薪,即砍神像炊之。一邻家奉神像甚谨,遇元章毁像,辄刻木补之。如是者三四。然元章家岁无恙,而邻之妻子时病。一日,邻召巫降神,诘(责问)神云:“彼屡毁神,神不贵;吾辄为新之,神反不我佑,何也?”巫怒曰:“汝无刻木补之,像何从而被毁?”自是,邻人不复补像,而庙遂废。 文言知识 “不我佑”的语法现象。这个是词序倒置的句式,即“不佑我”,意为不保佑我。又,“不我恩”,即“不恩我”,意为不感谢(照顾)我;“不之知”,即“不知之”,意为不知道这件事;“不我欺”,即“不欺我”,意为不欺骗我。这种倒置的句式一定是个否定句,用否定词“不”、“莫”、“无”、“未”表示。 启发与借鉴 相信迷信,等于把桎梏往自己身上套。 思考与练习 1元朝上面一个朝代是 朝。它下面一个朝代是 。2解释:谨 ;辄 ;无恙 ;妻子 ;责 ;遂 。245。魏徵与唐太宗 魏徵状貌不逾(超过)中人(普通的人),而有胆略,善回(改变)人主(皇上)意,每犯颜(冒犯皇上的脸色)苦谏。或逢上怒,徵神色不移,上亦为之敛(收)威。尝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到去)南山,外皆盛装已毕,而竟(最终)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意,畏卿(你)嗔(批评),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鹰类飞禽),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文言知识 1辍。“辍”指“停”、“停止”。上文“中辍”,意为中途停止了。“辍学”指“停学”;“辍业”指“停止工作”、“失业”;“勤耕不辍”,意为辛勤耕作不停止。 2谏。“谏”指“婉言规劝”,它常用于下级对上级、小辈对长辈。上文“苦谏”,意为苦苦地婉言规劝。 文化常识 陛下。“陛下是臣子对皇帝的称呼。“陛”的本义是台阶,又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台阶下两旁的侍卫人员。他们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全及传递信息。凡臣子要求见皇帝或被皇帝召见,先要通过陛下的人。臣子是不敢直呼皇帝的,故借“陛下”指代皇帝,久而久之,“陛下”便等同“皇上”了。 思考与练习 1意 ;或 ;移 ;匿 。 2翻译:徵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246 苏武牧羊 苏武为汉使(出使)匈奴,为单于(匈奴头领)留(扣留),使卫律治之。百般胁诱,武终不屈。卫律白单于,单于益欲降之,乃幽武大窖中,无饮食。天雨(下)雪,武啮雪,与毡毛并(同)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古地名,今俄罗斯贝加尔湖边上)无人处,使牧羝(公羊)。曰:羝乳(公羊生了小羊)乃得归。武既止北海上,掘野鼠之藏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十九年乃归。 文言知识 徙。“徙”指迁移。上文“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意为就把 苏武迁移到北海上没人烟的地方。“东徙”即搬到东面去;“徙 官”指调动官职。 文化常识 节。它是古代皇帝给负有特殊使命的人的一种凭证,类似杖,用牦牛毛作装饰。 启发与借鉴 苏武是个大丈夫,真正做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 思考与练习 1解释:白 ;益 ;乃 。 2翻译:单于益欲降之。 247。吝啬老人 汉有一老人,无子,家富,性吝啬。恶衣蔬食,侵晨(黎明)即起,深夜不息,聚敛无厌,而不肯自用。人从之求乞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等到到了)外,才余半数。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供给)君,慎勿他说,无复相效而来!”未几老人死,田宅为官府所没(没收),货财充于国库。 文言知识 寻。“寻”除了指“寻找”外,有一个很特殊的解释,指“不久”、“一会儿”。上文“寻复嘱云”,意为一会儿又叮嘱说。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寻病终”,意为不久便死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敛 ;慎 ;他说 2翻译:人从之求乞者。 3体会“闭目以授乞者”中“闭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48张商英写“草书” 宋张商英,位至丞相,喜草书而不工。时人皆讥之,然自若也。一日吟诗得佳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抄)之。侄录至波险处(笔划曲折乖僻的地方),罔然(迷惘的样子)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仔细看)久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以致)子亦忘之。”侄自念:世上有此等”草”书者,苦矣! 文言知识 胡。“胡”在文言中与“何”、“奚”同义,相当于“为什么”。上文“胡不早问”,意为为什么不早问。又,“胡不食”,意为为什么不吃;“胡不言”,意为为什么不说话。 启发与借鉴 字大多是写给别人看的,写草楷而又不规范,别人怎么看得懂呢?字迹潦草也不可取。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执 ;诟 ;此等 2翻译:索笔疾书。 249。华隆之犬 华隆好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出必从。一日,隆至江边,为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奋而咋蛇,蛇死焉。而隆僵仆于地,不省人事。犬疾走至家,嗥吠不止。家人怪之,因随犬往,见隆闷绝委(倒)地。车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自此爱怜,如同亲戚焉。 文言知识 亲戚。这个词语古今有差异。现代人所说的“亲戚”,是指姨妈、娘舅、表兄弟等,而古人所说的“亲戚”是指“亲属”与“戚属”两类人。“亲属”指直系的父母兄弟姐妹,“戚属”指指姨妈、娘舅、表兄弟等。上文所说:“如同亲戚”中的“亲戚”,是既指“亲属”又指“戚属”。 思考与练习 1解释:从 ;咋 ;仆 ;疾 。 2翻译:车载归家,二日乃苏。 250 望梅止渴 魏武(即曹操)行军失汲道(取得水的路),三军皆渴,士卒难忍。操寻思少顷,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多)子,甘酸可以解渴。”土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急行,得及前源。世人曰:魏武多智,非妄论也! 文化常识 1曹操是汉末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职位是丞相,封魏王,到死也没废除汉帝而自己做皇帝。他死以后,儿子曹丕废汉称帝,建立魏国。曹丕追封曹操为武帝,故称魏武帝。 2三军。“三军”不是指三支军队。在周朝,天子有六军,诸侯有三军。所谓“三军”,是指上军、中军、下军,这是军队的编制。所以后人称全体军队为“三军”。毛泽东长征诗中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三军”是指全体红军将士。 思考与练习 1“望梅止渴”从生理现象上说,这是一种 的现象。 2选择:曹操的行为可用一个成语来表达:尔虞我诈;急中生智;就地取材;饥不择食;言不由衷。251八哥与蝉对话 鸲鹆(即“八哥”)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张网捕捉)而调(调教)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言,惟数句而已。 蝉鸣于树,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之所言,犹若未言也,曷若(怎么像)我自鸣其意也!”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文言知识 人言。“人言”按一般的情况,可理解为“人说话”,或“有人说”,但在上文“子能人言”中却应理解为“像人一样说话”。“人”是用来修饰“言”的,这在文言中叫名词活用为状语。又,“狼人立而嚎”,意为狼像人一样站着嚎叫;“一狼犬坐于前”,意为一只狼像狗一样坐着。其中“人”、“犬”均为名词作状语用。 启发与借鉴 人要有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八哥”学舌是不可取的。 思考与练习 1“八哥”为什么“俯首而惭”? 2解释:效 ;但 ;惟 ;俯 。252李廷彦作诗 李廷彦好诗,尝作诗献于上官,中云:“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北方边境上)亡。”上官恻然(同情怜悯的样子),曰:“君家凶祸,一(竟)至于此!”廷彦对曰:”实无此事,乃图对偶而己。”上官讶之。 文言知识 图。“图”既可作名词用,指“地图”、“图画”,又可作动词用,指“希望”、“贪图”、“追求”。上文“乃图对偶而已”中的“图”,作动词用,解释为“追求”,意为是追求对偶罢了。 文化常识 对偶。对偶是写诗作文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要求上下两个句子字数相等,另外要求上下句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如上文“舍弟江南没,家兄塞北亡”,其中字数相等一看便知。另外,“舍弟”对“家兄”,“江南”对“塞北”,“没”对“亡。对偶的句子显得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 启发与借鉴 写作不要弄虚作假,老老实实才是聪明人的办法。 思考与练习 1李廷彦写的两句诗为什么不好? 2解释:尝 ;没 ;君 ;对 。 3翻译:上官讶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