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住宅设计中的.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1500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住宅设计中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议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住宅设计中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议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住宅设计中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住宅设计中的传承黄建军 议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住宅设计中的传承To discuss the inheritance of local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e of Lingnan in residential design黄建军 Huang Jianjun摘 要:岭南自古便是中、西文明交流的窗口。在两种异质文化的交流融汇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文化,从而产生融合中西两种建筑风格的岭南民居建筑。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由于传统岭南建筑文脉的失落,便产生了在住宅设计中岭南建筑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关键词:岭南传统建筑文化; 岭南建筑; 文脉; 传承Abstract:Lingnan is a communicating window of the Chinese and west civilization from the old. It is an unique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 syncretizing the two different culture that comes into being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architecture which syncretized the two different architecture style. Because of the losing context of the traditional Lingnan architecture in the society modernization, we nee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how to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Lingnan architecture in residential design.Key words: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culture of Lingnan, Lingnan architecture, context, inheritance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05)04-0046-031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岭南地处中国南部,泛指我国南方五岭以南的广大地区,大致包括闽南、广东、海南和广西桂林以东大部分地区。由于岭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要道,因而成为西方文明与华夏文明交流的窗口。自汉代以来,海洋给岭南带来商业和开放的优势,使岭南人逐步形成开放革新、兼容并蓄、务实求变的心理,其特点反映在建筑上也是多元性的,建筑的特色表现在平面灵活、形式多样、尊重民俗、讲求实效、顺应自然、与园林绿化有机的结合等。(1)天人合一。古越人重鬼神的思想深深根植于广东人思想深处。多神崇拜既反应了人们视自然界为生命本体的观念,同时也是人们敬畏大自然的结果,在民居建筑文化中体现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这除了直接导致民居建筑追求与自然环境协调的同时,也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这构成了古代自然生态观的重要来源。“天人合一”的建筑学意义就在于建筑物要适应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从而实现“回归自然、回归环境、回归人性”的建筑设计理想。如广府聚落民居,多以“梳式”布局为主,南北排列成行,分别留出“火巷”,成为聚落内的通道。这种布局用地紧凑,通风良好,很适应岭南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2)开放兼容。自秦汉以来,岭南文化就处在土著文明与中原文化的交汇融合中,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延续并创新,从而形成了岭南地区既带有中原文化特点,又有百越文化余韵的独特文化形态。又由于广东处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假道海洋,使广东较内地更多开放性。特别是近代,海洋成为广东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西风东渐,得海外风气之先。伴随海外交往的不断兴盛,岭南文化又大胆吸收外来的文化,融会贯通,为我所用,从而塑造了岭南更为兼容并蓄的文化格局。比如20世纪初期,在岭南各地大量兴起的骑楼建筑就是岭南近代建筑融汇中西建筑文化以解决遮阳与隔热问题的成功尝试,而且形成了岭南建筑的一道特色景观。(3)经世致用。与中原传统文化重农轻商的观念不同,由于岭南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自古便是一个商贸比较发达的地区,因而商业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商品经济的发达铸成岭南人重实效、讲实利的重商务实思想。正是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使得岭南的建筑、园林、庭园具有务实的品格。比如岭南的传统民居以三间两廊联扩成多进多路的大型院落。与宽敞的北方院落不同的是,岭南民居的庭院都分隔得狭小和紧凑,一是为了争取更多的遮阴面,二是利于院落与房间之间的联系,重视实用功能。(4)开拓创新。岭南的开放和创新意识是全国闻名的,它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特别是到了近代,岭南文化在提出时代新课题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城市民居的竹筒屋、沿街骑楼、茶馆就体现出对外来建筑文化的综合创新。又如五六十年代的北园酒家、白云山庄、双溪别墅、矿泉别墅等已表现出“广派”风格。七十年代,广派建筑更是独树一帜,率先打破了全国建筑界忌言创作的局面。从国外引进高层宾馆、玻璃幕墙、花园别墅、自选商场,种种举动一时间为全国所共瞩,开岭南新建筑风气之先,显示了岭南建筑文化锐意新进的态势。2 独具特色的近代岭南建筑岭南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广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三种风格,我们通常所认识的岭南建筑,其实就是广府建筑,主要包括广州、佛山、肇庆等地区的建筑。广府建筑的大部分村落都是以“梳式”(亦称“耙齿式”)布局为主,南北排列成行,分别留出“火巷”,成为聚落内的通道。这种布局建筑的朝向、采光、通风良好,适应珠江三角洲的气候,不同于北方为了获得更多的日照而形成松散的布局。对此陆元鼎教授曾经提出:“梳式系统布局的村落虽然密度高、间距小、每家又有围墙,独立成户,封闭性很强,但因户内天井小院起着空间组织作用,故具有外封闭、内开敞的明显特色。同时,这种布局通风良好,用地紧凑,很适应南方的地理气候条件,成为我国南方的一种独特的村落布局系统。”而“竹筒屋”、“西关大屋”以及茶楼、骑楼,堪称最具广府特色的建筑。竹筒屋是广州近代传统住宅形式之一。竹筒屋为单开间民居,开间小、进深大,由前至后排列出用天井间隔的众多房所,形似竹筒,所以叫做“竹筒屋”。它一般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前部是大门和门头厅;中部大厅,内设神楼,单层,较高,厅后为房;后部是厨房和厕所。三部分以天井分隔,巷道联系。靠天井和巷道来解决内部的通风、采光和排水、交通等问题。西关大屋是过去豪门富商在西关一带营建的大型住宅。这些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其基本布局是三间两廊,左右对称,中间为主厅。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轿厅、正厅、头房、二厅、二房,每厅一进,厅之间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盖,靠可拉合的高侧窗(水窗)或天窗通风采光。正间两侧有书房、偏厅、卧室和楼梯间等,末为厨房。门厅右边一般设有小庭院。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兼之屋内一般均配置名贵的宣枝或其它红木家具,以及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槛窗及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骑楼同样是广府的一大景致。在上世纪初,广州拓宽马路,扩大商业街之际,将西方古典建筑中的券廊等形式与广州传统形式相结合演变而成广州特有的“骑楼”建筑。“骑楼”是在楼房前跨人行道而建,在马路边互相联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可以避风雨、防日晒,人行道以内的店铺也得以荫蔽,便于敞开门面,陈列商品以广招顾客。曾一时风靡全城,形成广州街景的主要特色。3 失落的文脉20世纪的中国新建筑,普遍引进了西方建筑的形式、风格、样式和工程技术,也引进了新的设计理念、思维。普适性房屋由于可以大量地、高效率地生产,曾经一度风行世界,中国也兴建了大量这种建筑,这与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不无关系。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加快住宅工业化和建筑现代化的进程已是中国当代建筑的首要社会责任。现代化的城市是工业文明的产物,这使大量的建筑走向标准化,许多城镇和建筑缺乏地方特色,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已经出现断层。由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矛盾,因而提出了如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同现代建筑结合起来的课题。梁思成先生等老一辈建筑家将中国建筑史引向了系统的科学研究,但这个课题还不曾解决。经历了30年代的“中国固有形式”、50年代的“民族形式”和后来的“民族风格、地方特色、时代精神”的探索,前景仍旧不明朗。地方传统建筑文化发展更是步履艰难。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新建筑的结合一直在困惑中探索-理论既贫乏,实践也不够,几十年的探索似乎无所建树,为什么?岭南文化勇于创新,岭南派建筑一开始就给人以创新的印象,如早期的北园酒家、白云山庄,后来的高层宾馆、玻璃幕墙、花园别墅、自选商场等等,无不开全国风气之先。可90年代中期以后,岭南新建筑风光不再,沉默中的岭南派几乎已被淡忘。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局面?答案应该在于中国传统建筑的近代发展出现断层,地方文化在被全民族认识前已经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中走向没落。近年来,广东楼市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欧陆风”,一时间,美式洋房、北欧风情、法式设计纷纷登陆广东,大有席卷整个楼市之势。这使得复兴岭南建筑文化的道路更加漫长而艰巨,要建造出有岭南特色的建筑,需要建筑师和工程师、业主和开发者的共同努力,协调合作,因为建筑是属于社会的。梁思成先生曾对建筑系毕业生说过:“非得社会对于建筑和建筑师有了认识,建筑不会得到最高的发达。如社会破除(对建筑的)误解,然后才能有真正的建设,然后才能发挥你们的创造力。”4 岭南传统建筑文化在当前住宅设计中的传承虽然将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与当前规模化生产的住宅相结合的理论还很缺乏,但我们还是可以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价值的经验可供参考。比如针对岭南地区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可用底层架空的形式来解决潮湿的问题。对于炎热的解决,可用围合式布局来增加遮阴面;设骑楼、入口处的雨棚、开敞的凉廊;采用多样化的遮阳设施等;采用透窗、老虎窗、阁楼、天井等措施来通风;应用现代技术条件设置双层隔热层、屋顶花园、天台植种花木、设凉亭等隔热;另外在立面处理上可用通风花格;在大胆运用现代材料和技术的同时,与本地天然材料(如麻石勒脚、青砖墙面等)相结合,减少热辐射;以及采用淡雅明快的立面色彩,而门窗、栏杆、檐口等细部可用稍深色调,这样可与自然环境相映生辉,使建筑的面貌具有艺术的感染力等等。如我们在设计华南碧桂园翠宏台组团某多层住宅(图1)的时候,考虑到岭南文化中亲水喜绿、热爱自然的民俗习惯,将门厅扩大而布置成空中花园,把传统的庭院由室外地面移至室内和空中,不但很好地实现了庭园绿化从室外到室内的延伸,还有利于客厅和餐厅通风换气、采光和降温等室内微气候的调节,改善了居室的居住环境。这同时也体现了岭南“经世务实”的文化思想。又比如在进行广州凤凰城凤凰苑某别墅(图2、3)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岭南地区通风、隔热、防雨和遮阳的要求,除利用已有的门廊来遮阳外,还在别墅的东西两侧加设平台和敞廊,以达到良好地遮阳和防雨的效果。同时为主要房间争取到良好的朝向,为南北向设置通透的玻璃窗以形成对流的穿堂风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另外,我们还在该别墅顶部加设一通透的作健身和收藏等功能的阁楼层,以获取更好地通风和隔热效果,使阁楼下部的居室获得凉爽的室内环境。该别墅住宅在使用后经住户反映对其良好的通风隔热效果非常满意。而新近设计推出的其它楼盘中,广州岭南花园(图4)的成功开发带来一股清新、健康的风气。它无论在规划设计、建筑风格、园林景观,还是文化品位等方面都体现了岭南文化特色。结合广东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岭南花园注意考虑通风、日照、景观等方面的因素,采用了围合院的组团设计。座北朝南的围合院,有利于自然通风,可以形成大面积阴影,符合居民居住心理,达到舒适的空间尺度。小区内除了有骑楼、景门、曲艺台、壁照、镬耳墙等传统岭南建筑常见的配置外,同时还采用灰瓦、白墙的色彩基调,在建筑风格上保持了岭南文化的基本特色。除岭南花园外,兰亭颖园(图5)的岭南建筑风格也别具一格,园林景致可圈可点,其采用古轴线对称围合式传统设计,以中央水景为主题,荷塘、江水、涌泉、石笋小景、四季花卉点缀其中,将岭南的人文气候描绘得淋漓尽致,岭南文化氛围浓郁。其他广州老城区文化名盘如南景园、江南玫瑰园等亦大力倡导具有传统岭南文化特色的商业文化、岭南民居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区域本土风情文化、市井文化等等。以及深圳的南山豪庭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吉祥意念,以故乡故土的情结,巧妙运用岭南风格的建筑元素,而打造出具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住区。5 西风日盛,传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思考在外来文化不断侵蚀我们的文化市场形势下,岭南花园等一系列具有岭南建筑文化特色的小区的兴建,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成为继承和传播岭南文化的代表。只是这种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小区还是太少。当前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一方面要加快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更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这个转型期可以说是从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鸦片战争后,包括西方建筑文化在内的西方文明的强行输入,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开始了近代中国建筑文化的转型。这种转型是漫长而痛苦的,从早期的“中国固有形式”为特征的“传统复兴”的建筑到其后的竹筒屋、沿街骑楼等以及当前楼市的“欧陆风”,一直徘徊在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民族与新潮的“双向潮流”中而难以自拔。近代岭南建筑文化的转型是古老而封闭的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与远渡重洋的西方建筑文化经由规模空前的大冲撞大交流的必然结果。与异质建筑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不但有内心情感的痛楚,也存在着诸多客观困难。但是,一旦真正融合起来,对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则是一次更大的飞跃。但是,在整个社会文化没有复归传统的背景中,继承传统建筑文化的重任只能落在建筑师身上。参考文献:1 陆元鼎、魏彦钧.广东民居.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2 林其标、林燕、赵维稚.住宅人居环境设计.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 周翠玲.传承方式的演进:岭南建筑志的实证与分析.探求.2002(2)4 唐孝祥、郭谦.岭南建筑的技术个性与创作哲理.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2(3)5 赵文斌.岭南建筑环境文化.华中建筑.1997(3)6 唐孝祥.近代岭南建筑文化初探.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2(1)7 刘才刚.试论岭南建筑的务实品格.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4(1)8 汤国华.岭南传统建筑的“天人合一”.广州大学学报.2001(5)9 周毅刚、王静.失落的文脉议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问题.NEW ARCHITECTURE.2001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碧桂园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