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三会考古诗词练习.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12857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高三会考古诗词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3年高三会考古诗词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年高三会考古诗词练习1、对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急着催发。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最后两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D 最后两句抒发的愁情不是若有若无的。如果说,词情从“寒蝉凄切”到“竟无语凝咽”,还是比较“哀迫”的话,那么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以下,便是“惨舒”的写法了。感情蓄积既久,自此便如闸门大开,汹涌流出而不可收拾。故D项不正确。2、下面对柳永雨霖铃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且准确地点出别时的季节、地点和具体时间。它反映了分别时的凄凉心情,为全词定下了凄凉伤感的基调。B.“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C这首词上阕写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D “经年”呼应“今宵”不对。3、对雨霖铃语脉暗接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冷落清秋节”暗接“寒蝉凄切”四字。不仅时令契合、氛围情调上也一致。B.“晓风残月”“晓”暗承“今宵酒醒何处”的“宵”。今宵喝醉了酒,明晨醒来却是一勾残月,怎不让人感到凄凉悲恻?C.“兰舟催发”呼应“骤雨初歇”;暴雨已停,天已放晴,所以舟要“催发”了。D.“更与何人说”暗接上片“无语”;此刻执手相看,尚可倾诉衷肠,然而却“无语凝噎”,能言时不言;他日天各一方,欲言却无人可言,更显愁肠百结。B “晓风残月”中的“晓”暗承“对长亭晚”的“晚”。暮霭中分别,晚雾里醒来,船行一夜而人隔千里,怎能不让人伤怀?4、下面是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慷慨激昂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C 不是慷慨激昂的声情。5、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点明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并用“寒蝉”、“长亭”、刚停息的“骤雨”渲染环境和气氛。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使用白描手法,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竟”字加重气氛;“凝噎” 把别绪刻画到至极,为神来之笔。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用景写情,虚景实写,以景染情,融情于景。D.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叹息古往今来多情离别之可哀;从普遍现象到个体情状,点明“多情”就会“伤离别”。“自古”两字,把“离愁别绪”从普遍提升到特殊,扩大了词的意义。 D 从特殊提升到普遍。6、对雨霖铃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写饯行时难分难舍的情景,抒发离情别绪。 “柳”与“留”谐音,表示对方希望他留下来。B“此去经年”以下四句,推想别后惨不成欢的境况:今后漫长的日子,怎么熬得过去?即使有良辰美景,没有心爱的人共享,也形同虚设;即便有感触、有情意,也无处诉说。 C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反复,又一气贯注,抒泻了无尽的愁思,也传达了彼此关怀的心情。词人用反问的形式,并嵌入一“纵”一“更” ,使情感的表达更为强烈。D这首词以凄清冷落的秋景作衬托,首先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情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伤恨,层层铺述,情景相生,委婉凄楚地诉说了离愁别绪。 A 不是表示对方希望他留下来。7、对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念”字,说明写景只是想象的。“去去”是指分别后越去越远的意思。这二字用得极好:不忍离去,而又不得不离去,包含了离别的无奈和无限的凄楚。 B这两句写别后思念的预想,近情远景相融,实情虚景相交。词人把黯淡的心情与沉沉的暮霭融在一起,给别后的思念,抹上了厚重的阴影。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C. 这两句写的是实景,但体现的是别时、别后的思念之情;表明旅人前程茫茫,情人再会将遥遥无期,景无边而情无限。 D. “念去去”的使用,既示意后面的写景是寓情于景的句子,又起到字简意深、美化音律的作用。 “念”字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又一气流贯,读时一字一顿,更觉去路茫茫,道路幽远。 C 写的是设想中的虚景。8、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C项是直接抒情,其他三项和例句都是借景抒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