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汇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12342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复习资料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伤仲永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 泯min然 称chen 夫fu B. 词义: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牵、引。 .贤于材人远矣: “材”通“才”,才能。 .未尝识书具: “尝”同“曾”,曾经。 .古今异义: .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eg: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eg: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一词多义: .自:a.自己,eg:并自为其名;b.从,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a.听说,eg:余闻之也久;b.名声,eg: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a.这,eg: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eg:稍稍宾客其父。 .并:a.连词,并且,eg:并自为其名;b.副词,全,都,eg: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名:a.名词,名字,eg: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eg:不能名其一处也。 .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eg:稍稍宾客其父;b.名词,客人,eg: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就:a.动词,完成,eg: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动词,从事,做,eg:蒙乃始就学。 .然:a.代词,这样,eg:父利其然也;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eg:泯然众人矣。 .于:a.介词,此,eg: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eg:与厅事之东北角。 .为:a.动词,作为,eg: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动词,成为,eg:卒之为众人。 .夫:a.指示代词,那些,eg:今夫不受之天;b.名词,丈夫,eg:夫起大呼。 .词语活用: .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重点词语翻译: .世隶耕(隶,属于。) .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称前时之闻(称,相当。) .通悟:通达聪慧。 .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彼其:他。 .泯然:完全。 .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先天得到的。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 二、木兰诗 1.出处:又叫木兰辞,这是南北朝时北方名歌中的一首 叙事诗 ,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首诗后经文人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对后代的文学艺术产生过不小的影响。 2.字词句: A.字音:机杼zhu 鞍鞯an jiang 辔pei头 鸣溅溅jian 金柝tuo 阿姊zi 霍霍huo 可汗ke han 贴:军帖tie;贴tie黄花;字帖tie B.词义: .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粘贴。 .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古今异义: .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 市:a.集市,eg:东市买鞍马;b.买,eg: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买:a.买(东西), eg:东市买骏马;b.雇,租,eg:欲买舟而下。 .词语活用: .“何”疑问代词作动词,是什么。问女何所思。 .“策”名词作动词,登记。策勋十二转 .“骑”动词作名词,战马。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重点词语翻译: .旦:早晨。 .溅溅:流水声。 . 胡骑:胡人的战马。 .强,有余。 .不用:不愿做。 . 扶将:扶持。 .赏赐百千强:赏赐很多财物。 C.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省略句:愿为市鞍马。(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愿意为此去买鞍马。 . 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宾语前置。) 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跨越关山岭(疾行)如飞。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寒冷的月光照射着铠甲。将军(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壮士(转战)多年(凯旋而)归来。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对着窗户,梳理着乌云般(美丽)的头发,对着镜子(在前额)贴上花黄。 三、孙权劝学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 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字词句: A.词义: .古今异义: .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一词多义: .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 .重点词语翻译: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 .才略:政治或军事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更:更新。 .成语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 .省略句:肃遂拜蒙母。(“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详略得当。 四、口技 1.出处: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作者: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 3.字词句: A.字音:少顷qing 呓yi语 齁hou 曳ye屋 许许hu声 B.词义: .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这里指座位上的人,即宾客;全场静悄悄的。 .古今异义: .但:古义为只,eg: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今表转折连词。 .闻:古义为听,eg:微闻有鼠作作索索;今义用鼻子嗅。 .股:古义为大腿,eg:两股战战;今为屁股。 .走: 古义为跑, eg: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今为步行。 .虽:古义为即使,表假设连词。eg:虽人有百手;今义虽然,标转折连词。 .一词多义: .乳:a.动词,喂奶,eg:妇抚儿乳;b.名词,乳头,eg:儿含乳啼。 .绝:a.副词,极,eg:以为妙绝;b.动词,尽、消失,eg:群响毕(全,都)绝。 .妙:a.名词,妙处,eg:众妙毕备;b.形容词,美妙,奇妙,eg:以为妙绝。 .指:a.名词,指头,eg:手有百指;b.动词,指出,指明,eg:不能指其一端。 .作:a.拟声词,eg:有鼠作作索索;b.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eg:百千其作。 .间: a.动词,夹杂,中eg:间有里拉崩倒之声;b.动词,间断,eg:遂与外人见隔。 .是:介a.词,这,eg:当是时;b.判断动词,eg:问今是何世。 .词语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会宾客大宴(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会,适逢;正碰上有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重点词语翻译: .少顷:一会儿。 .既而:不久,紧接着。 .是时:的时候。 .未几:不久。 .一时:同时。 .呓语:说梦话。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中间jian:其中夹杂着。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稍稍:渐渐。 .倾侧:翻倒倾斜。 .齁:打鼾。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会宾客大宴。(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五、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1.出处:山海经;列子 2.作者:第二篇选自作者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 3.文学影响:山海经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共18篇,内容包括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及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并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4.字词句: A.词义: .通假字:“知”通“智”,eg:孰为汝多知乎? .古今异义: .汤:古义热水,eg:日中如探汤;今常用于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汝: 古义为代词“你”,eg:孰为汝多知乎?今为姓氏。 .去:古义为离,eg:我以日始出时出人近。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一词多义: .为:a.动词,是,eg:此不为远者;b.动词,说,eg:孰为汝多知乎?c.作,eg:化为邓林;d.认为,eg:孰为汝多知乎? .其:a.介词,那,eg:问其故;b.介词,它,eg:及其日中;c.介词,他的或他们的,eg:弃其杖。 .词语活用: .孔子东游(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孔子到东方游历。 .而日中时远也(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正午时离人远。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孰为汝多知乎?(应“孰为汝知多乎”,谓语前置,起强调作用。)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省略句:未至,道渴而死。(“未至”前省略了“夸父”) 夸父还没有赶到太湖,就在半路渴死了。 日中如探汤。(应“日中如于之探于汤”;省略介词和宾语;) 正午时像(把手)伸(向 )热水。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译:夸父和太阳赛跑,他一直追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这时,他口渴想要喝水;他就到黄河、渭水去喝; 黄河与渭水的水都不够夸父喝,于是,他又到北边大湖去喝。 (逐走:竞跑,赛跑)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以:认为。 去:距离。)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们要近一些,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要距离人们远一些。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感觉非常的清凉;到了中午,就好像伸热水一样烫人;这难道不是因为近一点炎热而远一些清凉吗? 六、狼1.出处:选自聊斋志异 2.作者: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详情见7年级上册山市。 3.字词句: A. 字音:缀li行 苫蔽shan bi *kao尾 B. 词义: .通假字:“止”通“只”,只有,eg:止有剩骨。 .古今异义: .耳:古文言文中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eg:只增笑耳。今为耳朵。 .股:古义为大腿,eg:身已半入,只露*尾;今为屁股。 .一词多义: .止:a.只有,eg:止有剩骨;b.停止,eg:一狼得骨止。 .敌:a.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eg:恐前后受其敌;b.名词,敌人,eg:盖以诱敌。 .之:a.补充音节,无义,eg:久之,目似瞑,意暇甚;b.代词,指狼,eg:又数刀弊之。 .意:a.神情、态度,eg:意暇甚;b.动词,企图,打算,eg: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前:a.前面,eg:其一犬坐于前;b.动词,上前,eg:狼不敢前。 .恐:a.担心,eg:恐前后受敌;b.恐怕,eg:不治将恐深。 .词语活用: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重点词语翻译: .顾:回头看,文中指往旁边看;eg:顾野有麦场。 .苫蔽:覆盖、遮蔽。 .少shao时:一会儿。 .弛:放松,文中指卸下;eg:弛担持刀。 .久之:过了一会儿。 .暴:突然;屠暴起。 .意暇甚: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暇,空闲。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倒装句: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以”介词,译为“把”介词结构后置。) .省略句:a.投以骨(应“投以骨”,之,代狼。) 把骨头投向(狼)。 b.场主积薪其中(应积薪其中,省略介词“于”。) 场主在那里堆积了柴草。 c.一狼洞其中(一狼洞其中 ,省略介词“于”。)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d.屠户乃奔倚其下(屠户乃奔倚其下,省略介词“于”。) 屠户就跑过去背*在柴草堆下面。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骨头已经(扔)光了,而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屠户)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对方的。 七、文言文中的时间短语 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少顷 未几 俄而 少时 久之古文阅读练习第一单元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 ) 2翻译下列句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泯然众人矣。 3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4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5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 6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一。(引号内填原文)第三单元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初(当初) 当涂(当道,当权) 多务(多事务)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博士(知识高深的人)辞(推托) C涉猎(粗略地阅读) 往事(历史)过(到) D见事(认清事物) 及(到了的时候)非复(不再是) 2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方法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法:_目的:_ 3说说下面加点的词表现了说话者怎样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4本文主要通过_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孙权是_;吕蒙是_。 5鲁肃的话表现他_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_;文末“_”更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文中孙权善劝,请结合本文略加分析。答:_第四单元 口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妇抚儿乳( ) (2)既而儿醒( )(3)一时齐发( ) (4)众妙毕备(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第一层:_第二层:_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_的描写方法。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答:_。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_;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_。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译文:_三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2) 虽人有百手( )(3)不能名其一处( ) (4)两股战战( )8、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_;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9、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10、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_。11、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_。12、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译文:_第六单元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本文选自 代小说家 写的短篇小说集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缀行甚远( ) (2)恐前后受其敌( )(3)其一犬坐于前( ) (4)一狼洞其中( )3、本文段可分为五层,请在问中用“/”划出,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意。第一层_;第二层_;第三层_;第四层_;第五层_。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_。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_。6、翻译。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文:_ _。狼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 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B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D。 止增笑耳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止有剩骨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 )(2分) 久之,目似瞑 又数刀毙之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A与相同,与不同 B与不同,与相同 C与相同,与也相同 D与不同,与也不同3我能用“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2分)(1)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2分)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4分)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 (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 、 、 、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4分)我认为: (三)文学常识部分斑羚飞渡沈石溪。镰刀头羊富有智慧、有决断力、遇事镇定、临难从容。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 ,作者 原名 ,我国伟大的 、 、 。我们学过他的课文还有 、 (写出两篇)。2、爸爸的花儿落了是 作家 ,节选自 。3、丑小鸭中的丑小鸭处处受排挤,受嘲笑,受打击,但他并没有绝望,也没有沉沦,而是始终不屈地奋斗,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高贵的天鹅。作者是 (国家)的 ,此文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你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吗?请你再写出他的三部作品 、 、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选自 ,作者 国诗人 ,著名诗作有 、 、 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 , 。未选择的路选自 ,作者是 国诗人 。5、伤仲永选自 ,作者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他是“ ”之一。(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6、黄河颂选自组诗 ,这是一部大型 作品,由 作 词, 谱曲,由 个乐章组成。7、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国作家 。我们在本册学过的课文 中也提到这位著名作家。8、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选自 ,作者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 。9、土地的誓言作者 原名 。写于 事变十周年,本文题目的意思是 。10、木兰诗是我国 时北方的一首 民歌,选自 代 编的 。11、邓稼先的作者是 籍华裔1957年“ 物理学奖”获得者 。邓稼先是我国的“ ”元勋,被称为美国的“原子弹之父”是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 。文中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和 。13、音乐巨人贝多芬的作者是 ,选自 。贝多芬是 国作曲家,他的代表作有 ,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是被誉为“ 巨匠”的 国作家 ,代表作有 、 等。15、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作者 ,字 ,是 代的 家、 家。16、社戏的作者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中篇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 、 等。社戏中的“社”原指 ,在绍兴,“社”是一种 。17、安塞腰鼓的作者 。18、竹影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散文家 先生写的一篇叙事散文。19、观舞记是我国现当代著名女作家 的作品, 原名 ,福建长乐人。我们读过她的 、 等作品。20、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本文的作者是 代 。虞初新志是 代 编选的 小说。21、伟大的悲剧作者是 (国家)的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 方面和 方面。22、在西方,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要读 国小说家 写的 。“”已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课文 就选自于此书。23、登上地球之颠选自 ,作者 。24、真正的英雄是美国总统 的一篇演讲,为了悼念1986年1月28日,美国“ ”号航天飞机失事中牺牲的英雄们。25、夸父逐日选自 ,这是一篇神话,你还知道的神话传说有 、 。27、斑羚飞渡是我国当代最著名的动物小说家 动物小说中的精品。28、华南虎是“七月诗派”重要成员 创作的具有浓厚象征色彩的一首诗。29、马的作者 , 国 家、 家。他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巨册的 。30、狼选自短篇小说集 ,作者 ,字 ,别号 ,是 代人。“聊斋”是 名,“志”的意思是 ,“异”在标题中的意思是 ;这个书名的意思是 。 (四)诗文默写部分1、山中杂诗南朝(吴均)_,云从窗里出。2、竹里馆 (王维) 深林人不知,_。3、峨眉山月歌(李白)_,思君不见下渝州。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_,_。_,_。5、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_。6、滁州西涧(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_,_。7、江南逢李龟年(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_。8、送灵澈上人(刘长卿)_,_。_,_。9、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_。10、论诗(赵翼)江山代有人才出,_。课内诗歌默写11、木兰诗(北朝民歌)写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_。_,_。描写木兰征前准备工作的句子是:_,_。_,_。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的诗句是:_,_。_,_。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_,_。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_,_。说明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_,_。描写木兰一家迎接木兰胜利归来的句子是:_,_。_,_。_,_。描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比喻作结,抒情议论的句子是:_,_。_,_。木兰诗1、旦辞爷娘去, ,不闻爷娘唤女声, 。旦辞黄河去, ,不闻爷娘唤女声, 。2、 ,关山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3、 ,赏赐百千强。4、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 ,当窗理云鬓, 。5、 ,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 。6、描写木兰毅然代父从军的诗句是 , , , 。7、写木兰辞别父母踏上征途情景的诗句是 , , , , , , , 。8、描写木兰征前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 , , 。9、刻画木兰横戈跃马,驰骋沙场英雄气概的句子是 , 。10、描写战地生活十分艰辛的句子 , 。11、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 , 。12、概括木兰征战十年,终于凯旋的句子是 , 。13、描写征战激烈的句子是 , 。14、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15、描写木兰辞官不就而毅然还乡的诗句是 , 。16、描写木兰一家迎接木兰胜利归来的句子是 , 。17、描写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天真活泼和喜悦心情的句子是 , , , , , 。18、以双兔为喻,赞颂木兰的机智和乔装之巧妙的句子是 , , , 。伤仲永1、自是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 。2、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不使学。3、仲永“泯然众人矣”原因的句子是 , , 。孙权劝学1、权曰: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卿今者才略, !3、士别三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4、写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句子是 , 。课外古诗词1、山际见来烟, 。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2、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3、峨嵋山月半轮秋, 。夜发清溪向山峡, 。(李白峨嵋山月歌)4、谁家玉笛暗飞声,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5、故园东望路漫漫, ,马上相逢无纸笔, 。(岑参逢入京使)课内古文默写12、口技(林嗣环)(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由远到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由分而合。当是时,_,_,_,_,_,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响。未几,_,_。_,_,妇梦中咳嗽。(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形:响声大作,由少而多。忽_,_,_。两儿齐哭。(3)描述观众的反应:_,_,_,_,_。_,_。_,_,_,_。(4)作者的评论:一时齐发,_。虽_,_,_;_,_,_。(5)交代道具的简单:口技人坐屏障中,_、_、_、_而已。撤屏视之,_、_、_、_、_而已。 (五)语言的运用巧拟广告语练习 广告,已经像潮水般涌入人们的生活,时时处处都在吸引着、追逐着人们的眼球。街头、空中、报尾、马路旁、信箱里、荧屏上广告无孔不入,可以说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广告。生活中有了广告,大家就可以很快得到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