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瑞八中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12333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瑞八中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3瑞八中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3瑞八中高三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学年 瑞安八中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试卷第一学期命题人 王贤乾 2013.9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钱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 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 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 A. B. C. D.2.西周时期出现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现象。这反映了A长幼有序是宗法观念的核心 B血缘关系的亲疏是分封的依据 C授民授疆土是分封制的内容 D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3.下列各图中,反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有 秦铜权图 半两钱 宜侯大铜簋(音gui古代盛食器皿) 虎符A. B. C. D.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一组镜头: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是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5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A汉武帝设立中朝B唐朝实行三省制C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D秦朝三公九卿制6.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7.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9.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前言引论中说:“中唐以来之社会,常易招致王室与政府之娇纵与专擅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做出的合理推断有 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历经六百多年后被废 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A. B. C. D.10雅典人追求民主政治(demokrafia),用“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合成这一名词强调其义,并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制度。其中最能体现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含义的制度是( )A公民大会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11.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 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成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政策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A 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12.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13. 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帝国主义干涉使南京临时政府内外交困,被迫解散。B.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出走海外。C.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D.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向革命派进攻,迫使孙中山辞职。14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C.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15英国政治制度史:“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 B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 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16.有人曾说德意志帝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实行君主立宪制 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 皇帝掌握国家实权A. B. C. D.17.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下列哪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经验有关( )A.英法德 B. 英法俄 C.美法德 D.美英法18. 2011年6月17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发表声明支持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引起国内民众抗议。以下对卡梅伦的表述错误的是( )A卡梅伦一定是其所在党的领袖 B卡梅伦及其内阁要对议会负责C卡梅伦当选后要接受女王的任命 D卡梅伦是英国首相,因此他是国家元首1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段文字反映出( )A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C三权分立的原则 D共和政体的实质201919年,每周评论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20世纪20年代中国人“直接解决”的主要表现是 A.新文化运动 B.实业救国运动 C.国民大革命 D.护国运动21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承认国民党的领导权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22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图)。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D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23中共建军史上最早的阅兵式摄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初。这次阅兵是为了 A纪念秋收起义成功 B声讨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C欢送工农红军长征 D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2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成果有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两次和国民党合作 提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方案A. B. C. D.25中国共产党于1937年7月郑重承诺:“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上述材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A不再照搬苏联的革命经验B改变了对国民党的根本性认识C放弃了原有的民主革命任务 D以民族利益为重,团结国民党抗日二、非选择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1分,小计50分)26(24分)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1)简要分析五四运动具有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原因(2分)并用史实说明五四运动的成果。(4分)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2)列举两例近代中国19世纪末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典型事例,(4分)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2分)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 (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选择了哪条道路?(2分)之后,中共又是如何结合国情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6分)(4)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请问他们看到什么,而后又开展哪些实践,找到了怎样的途径?(5分)27.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周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材料二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周亚夫丞相职务被免的具体原因是什么?(2分)其实质反映什么?(2分)(2)根据材料一,说明周亚夫先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2分)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2分)(3)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1分)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1分)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1分),请说理由。(4分) 28.(11分)阅读下列关于民主政治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的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个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要普遍取代议会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再带以机构的设置上,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两院制,有的实行一院制。材料三 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材料四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是什么?(1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代议制民主是怎样确立的?(2分)(3)美国宪法在制度上是如何保证联邦政府没能成为“怪物”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这一制度设计。(3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3分)班级 座号 姓名 瑞安八中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答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1分,小计50分)26. (1)(2)(3)(4)27(1)(2)(3)28. (1)(2)(3(4)瑞安八中2013学年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DCCADDDBADCCCB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ADBCCCDCD二、非选择题。(第26题24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1分,小计50分)26参考答案(24分)(1)原因:民族意识觉醒。(2分);成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等。(任意2点4分)(2)典型事例: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思想与封建思想的交锋;辛亥革命期间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民主、科学思想,打击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态度: 全盘否定(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道德)。(2分)(3)道路:俄国式道路(1分)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推动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领导国民革命;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6分)(4)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威力(1分);深入工人中间,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为中共党成立奠基。(4分)27.参考答案(15分)(1)具体原因:在废太子、封侯等政务上与景帝旨意相左;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2分)实质:君权与相权矛盾,打击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2分)(2)不同:被封条侯是继承其父爵位,被封车骑将军是因为军功。(2分)趋势:选官由注重血统向注重才能转化;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2分)(3)稳便: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1分)稳当: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事务。(1分)没有矛盾。(1分)理由: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王朝统治。(2分)唐太宗用相,是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本意是为了长治久安;明太祖罢相,以防小人乱政,同样是为了巩固统治(2分)28.参考答案(11分)(1)特点:直接民主(1分)(2)确立:通过资产阶级的革命或斗争,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1分)通过颁布宪法或法律文件的方式确立代议制的民主政治。(1分)(3)规定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2分)评价: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3分)(4)恢复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改革国家领导体制-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健全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制定1982年宪法、1997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1999年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