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习指导资料汇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0853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学习指导资料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学习指导资料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语文学习指导资料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学习指导资料汇编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一、文字:同音、多音、同义、多义、形近、字典、六书二、句子:陈述、疑问、简略、数词、被动、祈使、感叹、无主、主动、否定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引用、反问、设问、互文、通感、反语、反复、顶真、对比等。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借喻: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四、标点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为点号和标号1点号:。?!,、;:2标号:“”().- 五、语音:声母、韵母、拼音方案、普通话、声调六、词汇:词的结构、词的解释、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成语(一)词的结构(二)解词方法1分析语素法。有些合成词的词义,就是这个词中各个语素的意思的总和。例如:“肆虐”的“肆”,任意地干;“虐”,残暴。任意地干残暴的事情。不毛之地,“毛”指草木,不长草木的地方。2同义词注释法。尽量用一个已经掌握了的、与之意思相近的同义词来注释。例如:赋予给予憧憬向往3反义词注释法。即用一个词的反义词加上否定副词解释这个词。例如:龌龊不干净冗赘不简练4描绘说明法。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对词的意义加以生动形象的描绘,使人明白。例如:水泄不通十分拥挤或用围得非常严密。泄,排出。斩钉截铁说话态度坚决果断。5比喻举例法。有的词,打一个比方或举一个例子解释得更清楚。例如:人声鼎沸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七、语法:词类、短语、单句、复句(一)词类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包括抽象的事物。如:妈妈、鲤鱼、桌子、文化、北京、今年2动词:表示行为动作或者变化存在等。如:走、吃、希望、增加、有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状态。如:高大、红、漂亮4数词:表示数目。如:三千、第一、初六、五年级5量词:表示事物、动作行为或时间量的单位。如:个、次、下、天、小时6代词:是能够起替代或指示作用的词。如:咱们、他、这、那样、谁、哪、怎么、多少7副词:只能做状语的一类词。如:都、才、很、更加、最、不、没有、难道8介词:我们把“被、从、在、对、关于、跟、把”之类的虚词叫做介词。9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如:和、或者、因为、跟、以及、不但、不过10助词:指“的、地、得、着、了、过、吧、吗、呢”一类词。11、叹词: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前者如“啊、唉、哼、哎呀”,后者如“喂、嗯”等。12、拟声词:是摹拟声音的词,例如“哗啦、丁当、扑通”等。八、病句修改1、用词不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生活水平”不能“增强”,应将“增强”改为“提高”。)2、语序不当(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 “生产的棉花”)(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搭配不当(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2)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4、成分残缺或赘余(1)通过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句子中的“使”字一用,就使整个句子缺少了主语,所以我们要把“使”字去掉。)(2)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3)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5、结构混乱(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6、表意不明(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的局的领导,不明确)(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7、不合逻辑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注意: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例如: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九、仿写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照应。2句式要统一。3修辞要相同。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一、阅读方法阅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这一基本功,我向学生介绍“四遍八步”读书法。四遍, 就是一篇文章读四次。八步,就是完成八项任务。1.第一遍跳读。完成两步任务:()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读完1500字的速度。2.第二遍速读。完成第三、四步任务:()复述内容;()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读完1000字。3.第三遍细读。完成第五、六、七步任务:()理解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诵相同,每分钟200字。4.第四遍精读。(8)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速度根据需要,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二、内容分析(一)划分文章层次1划分记叙文段落的层次(1)按时间先后划分。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的记叙文,宜抓住表示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或者句子,分出不同的阶段,从而划分出段落层次来。例如,分析杨沫的坚强的战士,只要抓住时间词语的这条纵线便可以分出段落层次:“过一夜”(领起第一部分)-“第二天上午”(领起第二部分)-“夜晚”(领起第三部分),抓住这三个起领段落的词语,也就划分出文章的三个段落。(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有的记叙文所描述的事情不是发生在同一地点,对于这类文章,可心从地点转换入手来划分段落层次,比如,鲁迅的故乡按地点的转换,文章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部分。(3)从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一些记叙文,描述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变化的,所以可以按描写对象的不同来划分段落层次。如朱自清的春,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来写“春”的:盼春;绘春;颂春。在“绘春”一部分,又写了五个不同对象:草、花、风、雨、人。所以可将该部分分为五个层次。(4)按思想感情变化划分。有的记叙文,比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由此,便可以找到划分段落层次的依据。比如,杨朔的荔枝蜜,全文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赏蜜蜂-想变成蜜蜂。(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如林海。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2划分议论文层次的四种方法:三段式、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3划分说明文层次可以用记叙文、议论文的方法。(二)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三)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看文章标题。有的文章题目就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如白杨礼赞。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不少文章,开门见山,开头部分就提出中心思想,或结尾点明了中心意思。看文章的抒情、议论部分。这种方法适用于记叙文。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有些文章的中心思想隐含在人物事件或文章各部分之中,要作综合归纳,才能突出中心意思。如背影一文,“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4次,这样反复点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思念之情。从分析时代背景入手。有一些作品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意,如最后一课。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中心意思是:通过写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拼命拉车的情景,反映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四)分析文章写作特点的方法分析中心。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深刻。分析选材。看文章的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具有典型性,材料是否新颖,取舍是否得当。分析结构。看文章的开始和结尾是否照应,层次和段落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分析表达方式。文章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描写与抒情五种。分析语言。主要注意四点:一从语言基本要求看,是否朴素、准确和精练。二从修辞方法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三从语调是否幽默、讽刺,还是庄严、沉郁;是冷淡悲凉,还是欢乐喜悦。四从分析人物语言是否个性化。(五)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一)通过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二十年后的闰土肖像描写:“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得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这里的肖像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旧中国广大农民所经受的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种种重压,感受到他们身心所忍受的无限的痛苦与摧残。2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的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语言描写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总而言之,行动和语言两种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如孔乙己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课文多次描写他满口“之乎者也”,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孔乙己用“四书”“五经”中的所谓“圣言”为自己辩解,连偷书也说成“窃书不能算偷”。这些性格化的语言极能表现人物鲜明的个性。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里,店小二阻拦鲁达时,是这样描写鲁达的:“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拳,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水,再一拳,打落两个当门牙齿。”一个“揸”字,把人物怒不可遏,义愤填膺的形象刻画得微妙微肖,充分表现了鲁达爱打抱不平、济危扶贫的性格特征。3心理描写。小说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而深刻地刻画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态与内心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例如最后一课写小弗郎士上习字课时 ,“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理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 ?”这就很符合小孩子的心理特点 ,只有小孩子才能在侵略者强迫他们放弃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由鸽子叫联想到侵略者的罪恶 ,从而表达了孩子们对侵略者的强烈憎恶和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4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如变色龙中脱大衣穿大衣的细节描写,就暗示人物具有变色龙的特色,揭示了人物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典型性格;外表的变化同卑鄙的心理相映称。足见作者匠心独运。(二)通过小说精心设置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人物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进展和情节的发展,同时,人物性格又通过情节获得具体的显现。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如皇帝的新装按照“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安排情节,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如最后一课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展现了小弗郎士从怕老师到爱老师,从贪玩无知到恨敌人,从没有民族意识到心中植下爱国的根的爱国思想。 (三)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人在一定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总在一定环境是发生、发展。所以小说通常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刻画人物形象。1小说通过对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这种自然环境可以由作者来描写,也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如鲁迅的故乡开头对故乡萧条景象的描写,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2.小说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孔乙己以咸亨酒店为中心的社会环境描写,不但自然而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而且形象而又深刻地揭露了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三、记叙文阅读1 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 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3 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 、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4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5品味题目方法?可以从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6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7 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8 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9写作手法及作用?(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 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 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 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0)设置悬念 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10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 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1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2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答:(1)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2)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A.承接上文 B.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C.承上启下(过渡) D.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3)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4)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13 表达方式? 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说明14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15小说三要素? 人物(主要要素)、环境、情节。其中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16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答: A、 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17语言赏析或广告:类型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对策:(1)了解用词之美-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2)掌握答题技巧:把握词语的比喻意、引伸意、双关义。如阿来的词典的故事中“营业员脸上显出了更多的怜悯,这位阿姨甚至因此变得漂亮起来”。“漂亮”一词就要从它的引伸意义去答题,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来,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怜悯使我对阿姨产生好感的内心活动。 18品味句子和关键词。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答: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19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答:A、能或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20问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真挚深沉的感情,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其中抒情和议论有时是融为一体的,无法截然分开的。21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文章通过的叙述;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了/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基础上,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答。22问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见解?答题: A、指出本文蕴含着的思想意义以及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明,阐明理由。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四、说明文阅读1、分类:(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2、说明对象:(1)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2)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3、说明方法: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如:(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2)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3)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概括文段中心句的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8、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五、议论文阅读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A把握文章的论点。明确: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方法 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2、论据(用什么证明):论据的类型: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次序安排(照应论点);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3、论证(怎样证明):论证方法 (须为四个字) 举例论证(例证法) 事实论据 记叙 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分析论证过程: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4、 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形式: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类型: 并列式 总分总式 总分式 分总式 递进式。5、议论文的语言: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6、驳论文的阅读: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7、常见考点1议论文的论点考点: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 (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点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2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3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4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论证方法是指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中考要求掌握的有以下四种:(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5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A、语言准确表现为: 概念使用准确,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6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7开放性、拓展题考点这种题一般都是,考查学生阅读文章后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或理性思考。解题时需结合文章发挥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答题方式:相当于写一篇小的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注意必须引用名言或名人轶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8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考点答题思路:议论文中非议论成分,都是为论点服务的(不同表达方式,作用不相同,要看使用非议论成分的目的来确定)六、散文阅读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的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1考点点击 (1)文意的把握。(2)语句的理解(赏析用语的精妙、含义的理解等)。(3)要点概括。(4)内容探究(艺术手法、思想感情等)。(5)作品感受(感悟作品、作者,自己的体悟、启示等)。(6)学以致用(仿写、想象能力考查等)。 2文体知识 (1)分类: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的情怀)、说理散文(借助一定的意象,阐述道理,也不乏抒情)。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所谓“形散”,是指散文的题材广泛,山川流水、日月星辰、人生百态、历史风云无一不可来写;散文的写作方法灵活多变,叙事、写景、状物各呈异彩。所谓“神不散”,是指散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怎样灵活善变,无不是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的。 (3)叙述方式:常常是将抒情、记叙、描写、议论容为一体,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 3难点突破 (1)怎样把握散文的艺术表现:明确散文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散文,尤其是写景抒情散文,多运用想象与联想创设美的意境。对于运用象征创作手法的散文,要把握其象征意义,找准本体和象征体的相似点。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作者善于抓住最富特色、足以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细部,寥寥几笔,便能写出十分丰富与复杂的内容,让人“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所以读散文时,要善于捕捉精细入微的描写,从中体察作者的情感。侧面暗示。作者不直接从正面平铺直叙,而是采用侧面暗示的写法,为我们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而且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从而进一步拓宽和丰富散文描写的境界。读这类暗示写法的作品,要能透过字面,体味思索作品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味”。但要切忌牵强附会。 (2)怎样感受散文的美:散文可以称之为“美文”。品析它的美有四个角度:语言美品味用语的优美、精练。形式美体会行文的自由、灵活。风格美感受文调的独特、个性。意境美感悟内蕴的丰厚、深刻七、小说阅读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1考点点击 (1)对人物形象的感知、领悟及评析。(2)对词语、句子、文段的含义和作用的品析,包括对精妙词语的品析、词语语境义的理解、同义词辨析、词语的言外之意和特殊作用的挖掘。(3)描写方法及作用分析(人物塑造方法及环境描写)。(4)对作者写作目的、思想感情及主题的把握。(5)写作手法及作用分析(如对比、衬托等)。(6)整体感知。(7)对故事情节的把握。 2文体知识 (1)分类:按照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2)三要素:人物形象:是三个要素中最主要的要素。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内心描写,也有行动和语言描写;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故事情节: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气候、季节和场景)是为了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等。描写社会环境,可以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难点突破 (1)怎样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形象描绘的方法分析。每种描写人物的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分析要点。如分析肖像描写,要注意分析人物的外貌变化和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从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分析动作描写,要注意分析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因为人物的性格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来表现。分析人物的语言,要分析那些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语言。分析人物的心理,要注意分析心理描写对揭示人物思想和表达主题的作用。抓住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分析人物就不能不涉及到环境,因为小说中的人物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离开环境,人物就失去了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没有了社会根源。 (2)怎样分析情节:情节是塑造人物的手段,是描写生活事件的过程。情节由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以及人物自身的矛盾冲突构成。因此分析情节首先要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其次要分析情节展开的过程,接着要分析情节的组成部分场面。细致的研究每个场面中人物的关系以及事件过程,研究场面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场面在完整的情节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分析场面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 作文一、话题作文(一)审题1审清话题范围要认真分析话题,逐字逐句地阅读材料和要求,弄清题目要你写什么,怎么写。2把握材料重点,准确立意话题作文的材料,就是话题的引言,既然话题作文有提示材料,那么材料仍然是写作的重要依据,任何忽视材料约束作用的想法都是不正确的。话题从材料中得来,就一定与材料有关,所以审题时必须把握材料重点,才能准确立意。3发挥个性,拓展求异我们都知道,作文最忌雷同,写作要创新求异,中考作文更应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因此审题要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赋予话题以新意,表现思想的深刻性和创造性,写出自己的风格。内容上大胆创新,大胆想象;形式上灵活运用小标题、日记、书信、童话、寓言、小小说等形式,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二)拟题1善补题,以小见大2巧点化,妙趣横生3妙修辞,别开生面4拟人式标题5引用式标题6悬念式标题(三)写作步骤1展开思路2确定主题3合理选材4善于想象5选择文体(四)误区剖析1用话题作题目2用提示语开头3文体不分4内容空洞5脱离话题6想象失真7生搬硬套8书写潦草二、材料作文(一)审题1研读材料首先,要认真研读、全面把握材料。其次,找准突破口,挖掘材料的精神实质。再次,提炼出最佳的观点。2审清要求作文的要求是考生作文过程中应遵循的法则,如果对相关要求把握不准,理解不透,就会给审题和作文带来影响。中考作文大致有五项要求:(1)体裁要求;(2)文字要求;(3)保密要求;(4)拟题要求;(5)卷面要求。3选好角度一要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擅长写的文体)和对材料的理解程度,选择自己最易写最好把握的、有话可说的、有事可写的、有情可抒的角度入手。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二是注意求异创新,因为大家写的都是同一材料,就会千人一面、千文同一。(二)拟题1用名言警句拟题2结合典故拟标题3利用修辞拟标题(三)写作步骤1读懂材料,挖掘内涵2明确要求,选准角度3精心命题,恰当选材4确定结构,力求创新5注意语体,正确表达三、立意立意就是确立主题,就是确定文章的写作意向。1立意是最基本要求是正确2立意的较高要求是深刻、新颖四、题材1引经据典、厚今薄古2生活素材,源头活水3生熟互变,以新取胜4借古讽今,故事说理五、结构1镜头剪接,时空迁移2悬念起笔,伏笔照应3对照比较,蓄势陡转六、语言1运用修辞添魅力。2善用名言增文采。3巧用幽默出生气。七、作文精美开头1开门见山落笔扣题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青睐。2诗词开头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头,可是依然很平凡3俗语开头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如:中国有句俗语说:“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4名人名言开头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