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三(54张PPT)(湘教版必修3)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80844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三(54张PPT)(湘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三(54张PPT)(湘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中地理《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件三(54张PPT)(湘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地理课堂 4 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南海一中地理组 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阅读理解 三个问题 两个关系一个推进 一是工业化 城市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三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般做法 什么是工业化 工业化一般是指制造业或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 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中就业的劳动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的过程 工业化是一个长期不断变化的过程 其间往往还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方面由传统的农业部门占主导地位向工业占主导地位转变 另一方面工业部门的内部结构也处于不断的演进之中 一般将工业化划分为早期工业 中期工业和新兴工业三个阶段 以表示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化是 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声 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及城市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城市化的意义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缩小城乡差别 1 城市化 工业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 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之间的关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 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3 一般发展中国家如何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通过优惠政策 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带动相邻区域以至全国其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 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 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地区之一 一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概述 思考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 有哪些国际国内背景和地理条件 二 对外开放的前沿 阅读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 简称广交会 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 级别最高 规模最大 商品种类最全 到会客商最多 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各举办一届 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条件 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何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出路 资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在工业投入的各因素中 原料占最重要地位的工业 工业特点是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因此发达国家将这类工业迁往国外资源丰富的地区 劳动费用即工资支出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是选择厂址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目前世界上先进地区和后进地区之间工资差别很大 因此若干劳动密集型工业 即每生产单位产品相对耗用劳动量大 而耗用原材料少 技术要求不高的工业 多倾向设置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如纺织 普通服装制造 以及收音机 电视机和照相机的装配 玩具制造等 例1关于发达国家和地区20世纪70 80年代产业结构调整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上升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下降B 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C 在工业内部 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D 在工业内部 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答案 B 例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A 良好的区位条件B 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C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D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答案 C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 自然条件 位置 土地 水源 二 经济因素 农业基础 原料 燃料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技术 三 社会因素 政策 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 社会协作条件 国防安全需要 社会需要 历史条件 政策 四 环境因素 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思路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 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 地理位置 资源条件 农业基础 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 副食品 原料 劳动力等 交通条件 市场条件 劳动力条件 技术条件 历史条件 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 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 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 要抓住当地特色 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P78 活动 1 P78 活动 2由问题1的分析我们得知 珠江三角洲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具备 全国其他地区很长时间内不拥有的条件只有一项 对外开放政策 这是本地区工业化 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关键性因素 P78 活动 3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从地理区位上讲 南部地带面向大海 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另外 在这种环境生活下的人们 思想观念比较开发 愿意与外界交流互通有无 从经济发展环境来讲 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港澳 靠近东南亚 容易受到它们的影响 当开放政策明确之后 首先接受了海外先进的技术 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 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三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 工业化的推进 1985年与200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发展的比较 东莞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1 起步 三来一补 来料加工 来图来样加工 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 2 发展优势 地理位置优越 著名的侨乡 3 抓住两次机遇 在改革开放初期 东莞抓住香港地区产业向外转移的机遇 大量引进港资 发展 三来一补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东莞完善了能源 通信 厂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优化了投资环境 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恰逢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 东莞又一次抓住机遇 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项目 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1 工业化的推进2 城市化 图示法记忆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 P81 活动 P81 活动 珠江三角洲模式 浙江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东北模式的城市化 其推进动力都是工业化 云南德宏模式的推进动力是边贸发展 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是在外资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 温州模式的城市化是由于乡镇企业发展 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 苏南模式是由于大城市经济向外扩散 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 带动了郊区城市化 东北模式是随着资源的开发 产生的劳动力职能变化和工业的发展 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云南德宏模式是由于沿边开放 边贸发展 大量农村人口到这里务工经商 推动了区域城市化的发展 P81 活动 在教材所列举的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中 我们可以看出除云南德宏是因为边贸发展而促进了城市化外 大多数地区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而推进城市化 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是建国后伴随着我国重工业基地的建设和工业体系的完善而逐步推进的 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 随着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些老工业基地的逐步衰退 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也遇到很多新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区域发展的三种模式 即珠江三角洲模式 浙江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 例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表现在 A 郊区城市化B 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 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D 涌现出大量卫星城答案 C 四 问题与对策1 问题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基础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 外商投资区位的选择也由原来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 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南岭的阻隔 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支撑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 1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P82 思考 图4 25直观的反映了长三角地区对珠三角地区的冲击 左图 国际直接投资占全国的比重 可以看出 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所吸纳的国际直接投资总和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持续增长 并逐渐超过珠三角 从右图 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比重 可看出 珠三角地区的外向型经济特征很明显 但正在缓慢的发生转变 而长三角地区的外贸依存度在10年内迅速增长 由此可见 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 是伴随着该地特殊的经济发展相对自发地快速推进 缺乏宏观而理性的规划 城市规划 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 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 城市之间缺少分工合作 城市竞争力下降 对外来人口管理跟不上 引发了居住 交通 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城中村 的现象普遍 2 城市建设相对落后 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 交通 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 导致 三废 排放量大 但是处理量小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显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 1 大气污染日益加剧 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全国酸雨中心之一 2 水污染严重 水质性 缺水问题突出 3 噪声扰民 城市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4 耕地锐减 土壤肥力下降 5 森林面积减少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3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例4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 A 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 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C 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D 中小城市的发展 影响了大城市的环境质量答案 C 例5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污染的主要表现是 双选 A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B 交通拥挤 住房困难C 有污染的工业布局不合理D 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答案 AD 四 问题与对策1 问题2 对策 以产业基础较好的广州为基地 发展石化 钢铁 汽车 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 成为工业化 城市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 各城市都在积极努力 加强分工合作 构建以香港 广州 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工业化和城市化主要靠外资推动 各城市功能不清 结构趋同 与港澳的功能和结构逐步趋同 使得工业化 城市化的动力减弱 制定城市发展规划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染治理 加强外来人口的管理 查处私招滥雇 保障外来员工的合法权益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跟不上 引发了居住 交通 教育和治安等一系列问题 城中村 现象较普遍 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问题 为什么还要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层面 珠江三角洲虽然受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 对外资的吸引力在下降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 加之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一种突出的趋势和现象 各国和地区的经济 由彼此孤立与阻隔走向相互联系与依赖 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和长期趋势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事实上 除了国家之间的区域一体化 也存在一国范围内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问题 这就是以大都市带 城市群为中心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或称之为大都市圈的经济一体化 这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城市群可以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形成将会成为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增长极 P84 活动 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等级规模结构是合理的 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发育完善 级配完整的密集城市带 其中包括 特大城市1个 上海 大城市5个 苏州 杭州 无锡 宁波 南京 中等城市9个 舟山 扬州 南通 泰州 湖州 镇江 嘉兴 绍兴 常州 小城市20多个 不同等级的城市各有其不同的定位 能够实现各级城市之间的合理分工 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 这种等级规模结构既有利于核心城市集聚效应的发挥 也有利于城市间的优势互补 促进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 P84 活动 2长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完整 五个级别均有 形成了多中心 多层次的城市等级体系 以上海为中心 以南京 杭州为二级城市中心 兼顾 辐射其他城市 是单核模型 珠江三角洲城市等级规模结构相对单调 缺少规模巨大的 龙头 城市 以广州 深圳为区域中心 是双核模型 P84 活动 3距离上海较远的城市 因缺少腹地支持 地位很难发挥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的协调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P84 活动 4南京应呼应上海 辐射周边 一方面呼应上海 另一方面南京要形成新的辐射 南京与周边的镇江 扬州 马鞍山 芜湖和滁州等地 已形成了 一小时车程范围的都市圈 南京又同上海 武汉 重庆一起 构成了长江流域四大区域经济中心 这使得南京担当了向西辐射和传递上海辐射的 要角 P84 活动 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京津唐城市群 在科技 文化 区位 经济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优势 应根据各城市的特点 发挥区位优势 关键是突出长三角的窗口示范性 京 津 唐的科技性和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