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精编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980487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精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精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精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次月考试卷A卷精编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 (2分)如果你想参观我国目前已知最早人类的发源地,你应该去( )A . 陕西省B . 云南省C . 浙江省D . 北京市2. (2分)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知道是哪个地方( ) A . 元谋B . 半坡C . 北京D . 河姆渡3. (2分)夏商西周区分尊卑等级是按照( )A . 血缘亲疏关系B . 地域关系C . 权力大小关系D . 能力大小关系4. (2分)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河姆渡人D . 半坡人5. (2分)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材料反映了( ) A . 禅让制开始出现B . 分封制开始代替禅让制C . 分封制开始出现D . 世袭制开始代替禅让制6. (2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开始于( )A . 夏朝B . 商朝C . 西周D . 春秋7. (2分)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 )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郡县制D . 行省制8. (2分)作家余秋雨曾经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这个“了不起的工程”指的是( ) A . 大运河B . 都江堰C . 赵州桥D . 长城9. (2分)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面的是( )A . 齐国B . 楚国C . 秦国D . 燕国10. (2分)假如你是一位旅行社的导游,如果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去参观,请你告诉他应该去哪一城市( ) A . 河南安阳B . 江苏南京C . 陕西咸阳D . 河南洛阳11. (2分)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A . 各自为政,此消彼长B .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 . 层层分封,等级分明D . 世袭制兴,禅让制灭12. (2分)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 . 分封制B . 三省六部制C . 郡县制D . 金瓶掣签制13. (2分)西汉在汉武帝在位时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有:( )收回地方铸币权 盐铁官营 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奖励工商业A . B . C . D . 14. (2分)对以下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 . 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B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C . 秦朝建立后巩固统一D .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5. (2分)下列历史典故或成语,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是( ) A . 围魏救赵B . 纸上谈兵C . 鸿门宴D . 孟姜女哭长城16. (2分)我国美丽的城市青岛,在春秋时期属齐国管辖,齐国在齐桓公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主要是因为重用了一位贤相,他就是( )A . 管仲B . 李斯C . 魏征D . 寇准17. (2分)广告词“两汉三国 真美汉中”。“两汉”指( )A . 西汉 东汉B . 西汉 蜀汉C . 蜀汉 后汉D . 后汉 南汉18. (2分)今天我国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 . 汉高祖时期B . 文帝景帝时期C . 汉武帝时期D . 光武中兴时期19. (2分)西汉的建立者是( ) A . 刘邦B . 项羽C . 刘秀D . 刘备20. (2分)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出身低微的卫青后来官至大将军,霍去病被封侯,主父偃被破格重用。这最能说明汉武帝( ) A . 独断专行B . 重用人才C . 勤政爱民D . 同情下层人民21. (2分)“外戚梁冀先后废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 . 皇帝早逝B . 幼主即位C . 宦官得宠D . 外戚专权22. (2分)下列是有关东汉末年史实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军阀割据,长期混战,严重破坏社会生产B . 黄河中下游人口密集,经济富庶C . 曹操据守河南,实力不断增强D . 袁绍盘踞河北,战乱相对较少23. (2分)德国人希霍芬在中国-书中首次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主要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 ) A . 交通非常发达B . 商品贸易极其繁荣C . 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 . 名胜吉迹众多24. (2分)“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 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B . 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C . 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 . 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25. (2分)汉武帝以后,随着造船等技术的进步,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是( ) A . 长安B . 洛阳C . 东南沿海的港口D . 开封二、 综合题 (共2题;共35分)26. (25分)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交融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西部的贸易和交流日益频繁,在汉武帝时期尤为明显;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而北方边境却战争不断。中国古代史材料二:材料三: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材料四:魏主下诏:改革要逐步展开的,先变本,北方人把土地称为拓,后又称为跋。北魏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所以称为拓跋氏。土地是万物的根本,所以我们应当改姓为元氏。魏书任城王传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 (2)材料二图中C地在当时称为西域,它是通过什么机构的设置归属中央的?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这些民族内迁后,主要分布于哪一地区?对当时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材料四中的“魏主”是谁?材料反映了北魏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而采取了什么重要举措?这次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上述材料看出秦汉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几种?简要概括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27.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为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书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家人才,儒士进人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1)董仲舒的建议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围绕材料中心,体现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家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二、 综合题 (共2题;共35分)26-1、26-2、26-3、26-4、26-5、27-1、2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