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三(59张PPT)(人民版选修4)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804860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三(59张PPT)(人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高中化学《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三(59张PPT)(人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高中化学《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课件三(59张PPT)(人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欢迎进入化学课堂 从 医人 走向 医国 并从 改良 走向 革命 领导建立了兴中会 同盟会 领导了辛亥革命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和作 猜猜他是谁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 始终与时俱进 一生不懈奋斗 始终坚韧不拔 一生热爱祖国 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 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 民主自由 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是为实现国家统一 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上的讲话 一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 课标要求 亚洲觉醒 的先驱 1 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孙中山 1866 1925 名文 字逸仙 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 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 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 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 思考 孙先生的伟大一生如何体现 1 孙中山早年的人生规划有何改变 为什么会有这一改变 想一想 弃医从政 思考题1 归纳总结这次转变的原因 民族危机的刺激受西方式教育国外生活求学经历 但此时还不是个革命者 而是一个改良主义者 受时代和所受教育的影响 他把挽救危亡的希望寄托在清政府身上 思考2 你怎样看待孙中山对职业选择的认识 孙弃医从政 充分体现了个人职业选择以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为重 只有国家独立富强 个人价值才能更好的实现 想一想 2 孙中山早年的救国主张有何 政治主张 有何转变 从改良主义转向革命共和 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 标志着他开始走上了民主革命的道路 兴中会的宗旨是 振兴中华 必然选择 3 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 你会如何规划你的人生 结合时代背景 谈谈中山先生理想和思想转变的原因 想一想 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上书的失败 使他彻底丢掉了改良注意的幻想 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反动本质孙中山先生以改变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 一 第1阶段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1 从 医人 到 医国 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2 上李鸿章书 后 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3 1894年 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4 1905年 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1894年10月 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图为会员秘密宣誓的地方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孙中山于1907年5月领导的武装起义 同盟会成立 油画 沈嘉蔚作 同盟会 革命政党 大同盟全国性政党组织体系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一 第1阶段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1 从 医人 到 医国 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2 上李鸿章书 后 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3 1894年 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4 1905年 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5 提出革命纲领 由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从三民主义的提出到新三民主义 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民报 发刊词 上首提三民主义 从三民主义的提出到新三民主义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社会主义的好朋友 一 第1阶段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1 从 医人 到 医国 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2 上李鸿章书 后 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3 1894年 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4 1905年 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5 提出革命纲领 由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6 坚持武装斗争 发动过一系列的武装起义7 解决军费问题 呕心沥血奔波于欧美各地8 1911年 在武昌起义成功后回到祖国 从对清政府幻想 和平改革救中国 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 革命指导思想形成 二 第2阶段 1911年武昌起义 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始 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 1 领导辛亥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1月1日 南京2 1912年1月1日宣誓就职 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领导辛亥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 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与保皇派论战 2 发动武装起义3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后 当选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结果 失败 原因 缺乏群众基础 条件不成熟 影响 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为辛亥革命的到来作了重要准备 1 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2 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3 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实质 资产阶级不同派别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2002年一帧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2月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 总统府同仁合照的珍贵历史照片 在珠海市被发现 孙中山 孙中山的得票情况说明 虽然革命爆发时 孙中山不在国内 他的高票当选 说明了孙中山在多年进行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中有着崇高的威望 孙中山在创建政府中的作用 革命实践和理论总结 奠定基础力主实行总统制并当选发表宣言推动临时政府颁布多项政策 主持制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以法律形式确立共和政体 二 第2阶段 1911年武昌起义 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始 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 1 领导辛亥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1月1日 南京2 1912年1月1日宣誓就职 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性质 3 1912颁布 临时约法 确立共和政体 孙中山于1912年3月11日颁布了具有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该约法的部分条文 二 第2阶段 1911年武昌起义 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始 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 1 领导辛亥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1月1日 南京2 1912年1月1日宣誓就职 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性质 3 1912颁布 临时约法 确立共和政体4 辞去临时大总统 关切国家民族利益 为什么袁世凯能够就任大总统 1 国内外反动势力支持袁世凯2 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1 最伟大的历史功绩2 两个没有 孙中山认为 中国发展的政治障碍已经扫除 实现了民族和民权 是否正确 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实现了 民族主义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因为 外来民族压迫依然存在 2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 通过了宪法 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所以 民权主义 并没有完成 探究 二 第2阶段 1911年武昌起义 1919年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开始 从建立民国到捍卫民主共和 1 领导辛亥革命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1月1日 南京2 1912年1月1日宣誓就职 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性质 3 1912颁布 临时约法 确立共和政体4 辞去临时大总统 关切国家民族利益5 捍卫民主共和 愈挫愈勇的系列革命斗争 反袁的 二次革命 组建中华革命党 反袁的护国运动 反段的护法运动和第二次护法运动 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第一次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 刺杀宋教仁 1913年7月 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 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第一次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 刺杀宋教仁 袁世凯复辟帝制 段祺瑞拒绝恢复 临时约法 和国会 为了恢复 临时约法 和国会 1913年7月 孙中山组织发动讨袁 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积极参加 孙中山于1917年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1920年底 他在广州重组军政府 1922年5月北伐 由于力量对比悬殊和革命力量分而失败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遭到滇 桂军阀的排挤而失败 因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而失败 始终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不计个人得失 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屡败屡战 三 第3阶段 1919年五四运动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从提出建国方案到实现人生跨越 1 完成 建国方略 分 孙文学说 实业计划 和 民权初步 三部分 孙文学说 确立行易知难 批判 知易行难 实业计划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系统完整的现代化规划 民权初步 教育国民行使民权 知难行易 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共同主办的 95国际大专辩论会大决赛在北京举行 正方 南京大学知难行易反方 辅仁大学知易行难 附历届国际大专辩论会赛果 1993年新加坡举行冠军复旦大学1995年北京举行冠军南京大学1997年新加坡举行冠军马来亚大学1999年北京举行冠军西安交通大学2001年新加坡举行冠军马来亚大学2003年北京举行冠军中山大学2005年新加坡举行冠军电子科技大学 知难行易 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认识 1 高中阶段我们可不必去争论哪种说法更有理 应重在分析孙中山提出 知难行易 说的出发点和目的 2 孙中山强调主义 理论对革命运动的重要性 正由于此 孙中山创立了无疑是他那个时代最进步的思想 三 第3阶段 1919年五四运动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从提出建国方案到实现人生跨越 1 完成 建国方略 分 孙文学说 实业计划 和 民权初步 三部分 孙文学说 确立行易知难 批判 知易行难 实业计划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系统完整的现代化规划 民权初步 教育国民行使民权2 改组国民党 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 实现了国共合作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提出三大政策 发展三民主义 回顾孙中山的革命斗争生涯 思考 是哪些因素促使孙中山形成了暴力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并不断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及发展背景提示 鸦片战争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亡国灭种的社会危局 许多仁人志士救国方案 抵抗派 洋务派 维新派 的碰壁与幻灭 孙中山上书的碰壁加速了其立场的转变 和平之法 无可复施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五四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及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新因素 接受苏俄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建议与帮助 孙中山救国救民和与时俱进的伟大情怀 孙中山李大钊参加国民党一大 材料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 是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没有三大政策 或三大政策缺一 在新时期中 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 请思考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 1 联俄 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核心 2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 是奋斗目标 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和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两者紧密联系 三 第3阶段 1919年五四运动 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 从提出建国方案到实现人生跨越 1 完成 建国方略 分 孙文学说 实业计划 和 民权初步 三部分 孙文学说 确立行易知难 批判 知易行难 实业计划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系统完整的现代化规划 民权初步 教育国民行使民权2 改组国民党 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 实现了国共合作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提出三大政策 发展三民主义3 创办黄埔军校 1924年 联合中共4 北京病逝 1925年3月12日 1925年3月12日 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终年59岁 图为孙中山先生遗容 1925年在北京各界群众集会哀悼孙中山 1929年6月1日 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 各国使节 各界群众前往送殡 队伍长达3公里 超越党派界线 与时俱进 实现人生跨越 促成国共首次合作 推动国民革命达高潮 1 从 医人 到 医国 孙中山一生中的几次思想转变 2 从 改良 到 革命 3 从 旧三民主义 到 新三民主义 4 从 依赖帝国主义 到 反对帝国主义 4 从 依赖帝国主义 到 反对帝国主义 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 英 法 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如旧三民主义中就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 告个友邦书 中承认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但均无所获 他在斗争中认识到 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 晚年 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23年12月 帝国主义各国因广东革命政府截留粤海关关余和要求收回海关主权 集中大批军舰到广州河面对孙中山进行恫吓 孙中山在关余事件中态度果断坚决 迫使帝国主义各国在1924年5月应允照付广东政府应得的关余 新三民主义中增加了反帝的要求 评价人物 理性分析 你如何看待这位20世纪引领历史的先驱 提示 象很多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大都有他们的缺点一样 孙先生也有他的缺点方面 这是要从历史条件加以说明 使人理解 不可以苛求于前人的 毛泽东 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 争取国家统一和平 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革命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振兴中华民族 自强不息 不计个人安危 处处以民族 国家利益为重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 勇于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 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一生坚持民主革命 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 顺应时代潮流 不断进步 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孙中山精神 思维拓展 孙中山与祖国统一 1922年8月 孙中山在 统一宣言 中指出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地历史意识中 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孙中山曾先后3次抵达尚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活动 1912年5月 他对赴台湾组织光复起义的同盟会员罗福星说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要决心收复 1925年2月11日 他在重病中仍惦记着台湾 要求 日本须放弃 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将台湾归还中国 2005年是孙中山逝世80周年 国民党计划派出以副主席江丙坤为首的代表团前往南京拜谒中山陵 并将赴广州祭拜黄花岗72烈士墓 虽然过去有国民党人士谒陵 但如此高级别的代表团还是国民党撤离大陆56年来的第一次 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分析 这体现了国民党 大选 失败之后的反思 模糊历史并不能获得选民的支持 国民党通过谒陵回归孙中山 明确发出坚持一个中国 承认 九二共识 的信号 与同学们共勉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同学们 来学校和回家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