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拆”导写作文素材.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801964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语文“拆”导写作文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高考语文“拆”导写作文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高考语文“拆”导写作文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考作文素材:命题作文“拆”导写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山东省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12届高三模拟考试作文题) “拆”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个字眼。在围棋中,“拆”常常用于扩张地域或谋得他人根据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拆散、拆台、拆迁、拆解、拆除等字眼的使用更是日益频繁。 “拆”似乎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请以“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点拨】 此作文题用意在于暗扣社会热点、人生焦点,引导考生关注、思考社会现 象,彰显社会主旋律,同时,亦暗示考生应热爱生活,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 题目的切入点比较微小,内涵主旨却比较宏大,构思时考生要善于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叙事写人,表现自己对身边人、身边事以及自身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或列举社会现象,表达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和感悟,最好能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观点。 可以采用组词造句法来构思立意。大致思路是:什么人“拆”?为什 么“拆”?怎么样“拆”?“拆”成什么样? “拆”后沉思。明确什么人“拆”,便于明确写作对象展开情节;明确为什么“拆”,便于呈现矛盾进 程;明确怎么样“拆”,便于灵活运用多种手法,凸显“拆”的难易与对错, 更便于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明确“拆”成什么样,便于揭示影响,为议论、 感悟张本;明确“拆”后沉思,便于引申议论,升华文章主旨,增加思想内涵,体现独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不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选材上要抓住典型事件或细节展开,不可过多罗列现象,也不可面面俱到,失去重心。应采取借助一件事情透视社会人生的以小见大的方法构思布局。 【佳作赏读I】拆一考生 虽然已经到了春天,可依然是寒气逼人,从学校出来,寒风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开学的第一个双休日,要回家了。 。 校门外的道路上人声嘈杂,车来车往。不少同学欢快地坐上父母开来的各式各样漂亮大气的轿车,这些车鸣起嘹亮的喇叭,留下一屁股青烟,心安理得地离开了。我站在人行道上,气急败坏地等待着爸爸的到来。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过去了,爸爸还是没有来。校门前的道路上接学生的人与车已经散去,只剩下三三两两的出租车。大约又过了十多分钟,才远远地看到了爸爸穿着黄大衣蜷缩着的身影。 爸爸停下车,将书包搭在车前,又把他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等很久了吧,把大衣穿上,别感冒了。”我没好气地哼了一声,“看你混的汽车没有,骑个破摩托车还这么费劲!”爸爸憋红了脸,一迭声地说着对不起。我撅着嘴没好气地穿上衣服,坐上车回家了。零下十几度的气温,我只知道生闷气,不搭理爸爸,完全不理会他把大衣脱给我自己是怎么挺过来的。 回到家,吃过饭后,爸爸拆开了手指上缠着的黑糊糊的胶布,我看到每条胶布下面都有一道长长的血红的裂口,按比例换算的话,东非大裂谷也逊色不少呢。爸爸在火炉边烤着他那伤痕累累的手,裂缝下面渗出了殷红的血。 我拿出了学校下发的收费通知单,这个星期学校又要交将近一千元的费用。我递给了爸爸,爸爸仔细看了看,一声不吭,又默默地递给了妈妈。妈妈才找到工作,爸爸的工作开春后还没有着落,家中又没有存款,每次交学杂费的时候,都是我最头疼的时候。 “孩子他爸,去孩子他大伯家借点吧,再不就去要回拖欠的工资吧,孩子上学要紧呀!”妈妈愁眉苦脸地说。 “嗯。”爸爸重新缠上了胶布,用手使劲抓了抓蓬乱的头发,出去了。 直到晚上,爸爸才回来,饭也没有吃,可是钱还是不够。爸爸打算把家里囤积的玉米打了卖钱顶上。见爸爸要去打玉米,邻居们都劝爸爸再想想办法,现在卖了可是要赔钱的。爸爸只说了一句: “孩子上学要紧!”我拿起了剪刀,迟迟不肯动手。爸爸吼了一声:“拆!” “咔嚓”一声,系着玉米袋的绳子断了,金灿灿的玉米落了一地太阳出来了,颗颗玉米反射着温暖的阳光,刺痛了我的双眸。 【点评】内容方面,作者以自身的生活为题材,直接聚焦自己的生存状态,真诚裸露生活处境的艰难,大胆剖析自己内心的灰暗,勇敢表现自己的苦恼和困惑、压力和不安、自私与成长,用生活的短镜头,映射内心的小世界,反照社会的大舞台,感情真挚,勇气可嘉,令人佩服。故此项赋分l9分。 表达方面,作者灵活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剥茧抽丝,层层渗透到人们最微妙、最动人的情感世界,以真动人,以情感人。开头的情景描写,巧妙简浩,既烘托了人物心理,交代了故事背景,又暗设出一堵对父辈“不满的厚墙”,为下文的转变作铺垫。文章从父亲“拆”胶布、裹胶布,到“我”拆玉米袋,最终拆除“我”内心那堵不平衡的厚墙,既以细节丰富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又包含多角度对比,从侧面丰满了人物形象,富有浓厚的象征意味,暗寓了 “我”的成长转变。鉴于此,此项赋分为l9分。 发展等级方面,作者的叙事方式貌似平淡,不露声色,但能深入人的内心,表现人物美好的情感,从而揭示出自己灵魂升华的过程,使文章主旨深刻。故此项赋分20分。 综合以上亮点,结合评分细则,模拟评分如下: 内容l9分+表达l9分+发展20分=58分拆一考生 那堵墙,无情地躺下了。 一声巨响,裹挟着一团团黄色的烟雾向四周扩散。现在,它已经被拆除摔在了地上,成了一堆无用的瓦砾。我本以为它还可以再坚持两天的。 那堵墙,是我和爷爷的一堵墙,陪伴了我三年,今天,它却被拆了。我的思绪也跟着它飞回了三年前的那些日子。 春光洒在这片安静的大地上,洒在爷爷慈祥的脸上,也洒在这堵破败不堪的墙上,一切都显得安逸极了。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提着一个板凳,快步跑到爷爷跟前。 “啪”,孩子拍了一下正在享受阳光的爷爷。 “哎哟!”爷爷睁开眼,“你这个调皮鬼,吓我一跳!”孩子把板凳放在地上,一屁股坐在了板凳上。“慢点,别坐坏了屁股!”爷爷背靠在墙上,转过头来关切地叮嘱。“爷爷,你为什么总喜欢到这里来呢?”孩子仰着脸,好奇地问道。爷爷半晌没有吭声,然后,一板一眼地说: “这儿原来是爷爷的家!”爷爷惬意地闭上眼睛,不久又 睁开,看着纯净的天空,然后站起 身,伸手一捉,摘下一串槐花来, “给你,好吃呢!”“什么呀?” 孩子先是疑惑了一下,然后快速地 一把抓过来,塞在嘴里,吃完后一 抿嘴唇: “爷爷,真好吃!”爷爷 开心地笑起来,眯缝着眼看着孩 子,孩子也笑起来。 那个孩子就是我,然而我已不 再是那个孩子。 那堵墙,亦拆了。 我问爷爷: “那堵墙为什么拆 了呢?”爷爷躺在床上,深深地 吸了一口气,努力地睁开双眼, “拆了,不中用了,是时候拆了。”他几次用力想让自己坐起来,但都没能坐起来,于是我扶起了爷爷, 爷爷握住了我的手,“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呀。你俩哥哥都不中用啊!”“爷爷,我会的。”“我桌子上还有一套毛笔,你拿去用吧。爷爷老了, 用用不着了。咱家可就靠你了。”我走过去,翻开一堆杂物,扑腾起一团尘土,在一个最不显眼的地方,找到了一袋毛笔。装毛笔的袋子已经由黄色变成了 黑色,但毛笔却是光亮亮的,像打过油一般。“是的,就是它,交给你,我就安心了” 春节我再去看爷爷时,他已经走了。荒烟蔓草,随风长吟;暗云苍松,沉默不语。我再也听不到他的呼吸、他的鼾声、他的嘱咐了。我在爷爷的坟前,痛哭失声,长跪不起。 而今,每每双休回家,我都要去爷爷的老宅院转转,看看那堵被拆掉的院墙。每每看到那残存的痕迹,我都仿佛听到了爷爷那沉重的嘱托、柔弱的 细语 【点评】内容上,作者借助一堵墙记述爷爷的生活片段,赞美了爷爷朴实而伟大的人性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爷爷的不舍与怀念,文字朴素而情感真挚,虽是生活的琐碎片段却能刻画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物形象。因此,此项赋 分为l9分。 表达上,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双线推进、象征暗示手法的巧妙运用。墙由挺立到倒下,人由健壮到逝去,两者互相参照,相辅相成,一堵墙见证了 爷爷生命的轨迹,一堵墙启示了“我”从幼稚到逐渐成熟的历程。双线结构 的运用,一下子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平淡里带着深沉,轻盈里含着沉重。故 此项赋分为l9分。 发展等级上,散落文中的-5村景观,荒凉寂寥的坟场环境,慈祥仁爱的爷 爷形象,给人以强烈的情节真实感和无尽的情绪感染力,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驾 驭语言的能力。故此项赋分为17分。 综合以上亮点,结合评分细则,模拟评分如下: 内容l9分+表达l9分+发展l7分=5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